珠海一微半导体上市了吗

珠海一微半导体上市了吗,第1张

上市了。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导对象、公司或“一微半导体”)拟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等有关规定,以及中金公司于2022年6月20日与一微半导体签署的辅导协议相关约定开展辅导工作。

8月2日,A股迎来了探底回升大涨走势。截至收盘,沪指涨1.97%报3464点,深成指涨2.2%报14798点,创业板指涨1.5%报3493点。

盘面上,行业板块普遍上涨,盐湖提锂、饮料制造、航空发动机、白酒概念、国防军工、 汽车 整车、动物疫苗、水泥、猪肉等板块涨幅居前钢铁、煤炭开采加工、MCU芯片、鸿蒙概念、有色、半导体、MINILED、中芯国际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全面普涨,上涨个股高达3507家,下跌个股只有824家,涨停个股高达122家,市场赚钱效应较强。成交方面,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5万亿,为连续第九个交易日在万亿上方,北向资金净流入51.84亿元,连续4日净流入。

535亿主力资金撤离A股 119股遭抛售超亿元

越声攻略梳理数据发现,截止收盘,今日共有2482只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出,合计净流出额535亿元,其中有712只个股的大单净流出超千万元,119只个股遭抛售超亿元。

具体来看,北方稀土净流出资金规模高居首位,今日大单净流出高达16.99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天齐锂业,净流出额为11.18亿,第三位是阳光电源,净流出额为10.69亿。

另有润和软件、赣锋锂业、三安光电、包钢股份、北方华创、士兰微、南大光电、盛新锂能、五矿稀土等9只股票的大单净额流出均在5亿以上。

8月2日大单净流出超亿元的个股:

半导体突然闪崩!主力抛售逾86亿元,发生了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盘初还一度强势的半导体突然闪崩,主力资金全天大幅流出该板块86亿元,再次成为了亏钱效应最明显的板块。

截至今日收盘,半导体概念股乐鑫 科技 、全志 科技 跌逾14%,思瑞浦、斯达半导、北京君正跌幅超9%,富瀚微、晶丰明源、芯海 科技 、圣邦股份、北方华创、兆易创新、明微电子等均大幅下挫。

资金流方面,半导体板块内共有28只个股净流出额过亿。其中北方华创遭主力净流出最多,金额达6.65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士兰微和南大光电,净流出分别为6.31亿元、6.02亿元。此外,全志 科技 、北京君正、长电 科技 、韦尔股份、上海贝岭、国民技术均遭主力净流出逾3亿元。

今日半导体板块突然遭到重挫,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获利资金短期有了结意愿外,另外一方面或与周末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怒怼”中芯国际光刻胶技术负责人有关。

8月2日大单净流出超亿元的半导体概念股:

逾509亿资金抄底 105股获亿元低吸单

主力资金大规模离场的同时,也有不少资金趁机低吸,今日沪深两市共计509亿元主力资金入场抄底,其中有605只个股净流入超千万,有105只个股更是获得超亿元资金追捧。

具体来看,最受主力资金追捧的是比亚迪、三一重工、东方财富、五粮液、贵州茅台,分别获得31.27亿、19.79亿、12.13亿、10.90亿、10.27亿的大单净流入。

另外,潍柴动力、通威股份、中航西飞、天赐材料、江淮 汽车 、广发证券、汇川技术、美的集团、京东方A、用友网络、中远海控、TCL 科技 、航发动力等13只个股的大单净额流入资金均超4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证券板块集体异动拉升,主力资金大幅流入。其中东方证券直线拉升封板,主力净流入额3.79亿元广发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等涨超6%,主力净流入额分别为5.13亿元、3.49亿元、12.13亿元。对于今日券商股的集体上涨,或许与市场开始高低切换有关,属于超跌品种的补涨。

8月2日大单净流入超亿元的个股:

对于后市投资方向,机构纷纷发表看法。

浙商证券:A股开启慢牛时代,波动较大但调整时间缩短,指数慢牛但分部牛市常态化,因此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周一至周三市场集中消化热门赛道的压力后,将重新回归稳态,开启结构牛市进一步展望下半年,随着半导体和券商发力,上证有望更上层楼。

中信证券:配置上,建议在成长制造和价值消费间保持均衡。一方面,建议在成长板块里从高位的赛道转向相对低位的赛道,包括军工、5G、通信设备龙头。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提前左侧布局当下估值调整非常充分的部分消费和医药板块,包括 汽车 、服务机器人、服装、珠宝饰品、啤酒、次高端白酒、医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皆为客观资料,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 *** 作,风险自负!

今天,AI已经成为了一个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各种各样的AI公司层出不穷,行业中最耀眼永远只是塔尖上的少数……

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就属于这一类少数派,这四家企业也被称为“AI四小龙”。

最近商汤 科技 开始IPO,我们就从它谈起,来看看AI这项业务到底行不行。

商汤 科技 属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邻家小孩,学习能力出众,自然也特别受到金主爸爸的疼爱,从来都不缺钱,喊一声,就有资本送钱来了。

商汤 科技 成立之初就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自研算法在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52%,3个月后,商汤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9.55%。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商汤 科技 从成立到现在,共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2亿美元,投资人遍布国内外。

其中不乏阿里、苏宁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有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券这样的国资券商,还有高通创投、软银这样的国外顶级创投机构,厉害的是,这里面还出现了万达的身影。

简单来说,商汤 科技 既被国内看好,同时也被国外看好,即被互联网行业看好,还能被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商看好,大有未来 科技 之光的架势。

当然,它也确实用一系列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2016年,商汤 科技 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刷新了行人及车辆识别领域的世界纪录,2020年,商汤 科技 又完成了首个专业用人工智能芯片STPU流片,2021年,商汤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过了300亿个。

我们过去的文章里经常说,研发是一个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汤 科技 确实是做到了。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是46%、63%、71%,他一家公司就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在光芒的背后,是一谈到赚钱就掉链子,这也确实挺尴尬的。

在充足资金与研发人员的投入之下,商汤 科技 在全球的各类竞赛中拿到了70多个冠军,发表了超过600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个专利申请。

但是,根据商汤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的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34.5亿、16.52亿。

看着还不错,但同期他们分别亏损了34.28亿、49.63亿、121.58亿和37.03亿,三个财年加上今年上半年总共亏损达到了242.52亿。

融资来的52亿美元基本上快亏得差不多了。

一边是技术的绽放与资本的热捧,另一边是长期陷入利润不佳的窘境,商汤 科技 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从技术,市场供需这两个纬度来看。

第一、再好的技术落地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谈过关于产研结合的问题。

科技 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是需要让更多的研究和专利能落地商用的。

虽然商汤 科技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而且专利数量也相当庞大,但作为一家企业来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技术落地,并且推向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而不是单纯的秀论文数量。

而且,在技术深度方面,商汤 科技 拥有自己的独占技术其实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术和专利是根据公开论文,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的应用,虽然读懂这些公开论文的门槛很高,但对于人才济济的 科技 大厂来说,这不是什么太深的护城河。

比如在活体识别这个领域,玩家不仅只有商汤,云从这样的AI 科技 ,百度、腾讯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

百度钱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术,腾讯的微众银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术。

前边提到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百度在2015年达到了99.77%,刷新了商汤的纪录。

面对BAT这样的老牌大厂,商汤的技术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市场供需还未爆发,业务领域细分且垂直。

不了解AI的人仿佛都觉得AI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万物皆可AI。

客观来说,AI是未来没错,但它并不是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赋能,高效的赋能。

比如用AI赋能垃圾分类,用智能化监管代替人工监管;比如AI赋能药物研发,谷歌就专门推出了可识别蛋白质结晶的AI系统,用于药物开发。

本质上,AI的价值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

AI这个赛道非常的广阔,实际上的业务十分细分、垂直。

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视觉识别。

2020年中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市场规模也不足150亿,这个规模的产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能和手机、 汽车 这些万亿产业相比。

小池塘也很难养出大鱼来。

另一方面,国内AI产业化高度依赖于政府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几大板块。

商汤 科技 的业务中,87%的业务都是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但这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AI四小龙并没有独立获取项目的能力,项目真正的来源都在一些央企总包方手里。

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好,可城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项目周期至少需要3年,涉及的流程繁多,商汤等AI新兴势力所做的事只是诸多环节之一。

由于AI产业的碎片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所有人,这自然就很难形成规模化。

项目之间的差异,使得上一个项目的方案在这个项目无法适用,亏损就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上看。

华为、腾讯、百度这些平台型巨头都在切入AI领域,甚至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英伟达都在半道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AI被广泛应用的安防行业当中,安防行业的原生巨头海康威视也在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而且相对于商汤 科技 来说,海康威视本身就是终端生产商,更具有拿项目的优势。

仅以营收比较,2020年,商汤的营收24.5亿,而海康威视的营收635亿,换句话来说,商汤的规模只有海康威视的5%不到,海康威视对商汤具有碾压优势。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商汤 科技 ,而是整个AI产业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一下AI四小龙,会发现这几家的处境都出奇的相似。

从过往的财报来看,AI四小龙都是亏损比营收多,营收越多,亏损越大。

这四家企业的崛起,都和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升级息息相关,简单地说就是吃到了政府升级安防项目的红利。

面对越来越多的亏损,投资人很着急,四小龙也很着急,所以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四小龙都在集体冲击IPO。

作为 科技 企业,四小龙大书特书的都是自己的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研发占比都超过了50%,商汤 科技 的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0%。

在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还得回到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这个本质的问题上来。

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另外一家AI企业,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当年风光无限,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最高市值高达1191亿。

但后来,整个股价一路走跌,市值只剩下406亿,跌去6成之多。

寒武纪也是长期在研发上高投入,在AI芯片产业同样面对来自华为、百度这些巨头的夹击,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导致市场不看好。

对于一个 科技 企业来说,它跟平台型企业不一样。

京东持续亏损了12年,但它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京东用12年的亏损回答了市场一个问题, 淘宝天猫跟我竞争,我凭什么能活下去?

答案是京东用巨资砸出来的基础物流设施,这是京东底层的护城河。

不解决根本的盈利和路线问题,即使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资金,企业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当前AI四小龙们还没有一条明确、长远的盈利模式。

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指引给到市场,自然也很难得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经常说技术是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我们也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技术是不是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假如腾讯和阿里也要做这项业务,凭什么我能活下去?

回顾一下前辈们,台积电的技术很牛逼,全球第一,但这项技术的根基是在台积电创新的晶圆代工模式。

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比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更为重要,利润思维,一定不能舍去。

当然,AI未来一定是一门大产业,现在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市场还没有快速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们的AI企业还需要时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领域,助力和赋能更多的相关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但是,这个前提是路要扎扎实实地走,别贪快,贪快就容易摔倒。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66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