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特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2011-09-09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环路333号7楼01单元735室。
德富特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55806493153,企业法人RALPH CHRISTOPH,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德富特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半导体封装设备的设计,提供调试服务;半导体封装设备及零部件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和进出口,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50157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4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德富特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上海金克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台湾独资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生产、销售贴片式整流二极管、桥式整流器、轴式二极管、及相关电子元器件材料和半导体设备,并且配备相关电子模具生产车间。公司成立至今,本着对电子行业的促进与发展,不断的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审批,先后获得以下发明专利:
★
1999年,获得贴片式半导体元件SMD先打扁新型结构专利权。此新型结构设计能大大减少晶粒在封装过程中所受的应力。
★
2007年,获得TO-220新型结构专利权。此新型结构设计使TO-220本体更小,从而节约安装空间;圆柱型引脚设计可360°弯折,满足客户无限空间设计。
★
2008年,获得用于二极管加工焊接的碳精石墨焊接板专利权。此石墨焊接板在二极管制作过程中能实现孔径定位引线焊接,使得晶粒定位更精准。
★
2008年,获得TO-220新型结构制备方法及结构专利权。新结构制备方法提高了产品品质,缩短生产制程,资源得到有效节约。
★
2008年,获得内控真空焊接炉专利权。使用此创新内控真空炉焊接,无需添加助焊剂,避免晶粒受污染,且氮气用量仅为普通隧道炉用量的1/1000。
★
2008年,获得贴片式半导体元件SMD先打扁新型结构专利权。此新型结构设计能大大减少晶粒在封装过程中所受的应力。
★
2008年,获得贴片式半导体元件SMD先打扁新型结构制备方法专利权。新结构制备方法提高了产品品质,缩短生产制程,资源得到有效节约。
这些创新发明主要通过对石墨焊接板的结构改良、晶体管组合结构的改进及焊接炉的新型设计,使得二极管的品质提高,空间设计柔韧度增强,耗材减少,从而给您提供更优化的产品性价比!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将不懈努力,开创更多的新技术,与您共同发展!
中芯国际2020年实现12nm量产,2021年会在提升良率和产量上下功夫。中芯上海2020年底产能是1.5万片/月,按每片可切300-500片芯片,年产能7200万片逻辑芯片。
目前展锐t7510,平头哥的玄铁910,龙芯3a5000,兆芯kx6000,飞腾的ft2000等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逻辑芯片,基本用12/14nm工艺,这些厂商年销100万到几百万片,完全可以支撑,另外这些芯片至少有两年的热卖期。然后大家升级到7nm(非euv),再干两年,国产euv光刻机就出来了,这样5年时间,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就成熟了。
其实特别建议华米ov的低端手机能用展锐的soc,展锐的工艺可混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工艺,如红米9a采用展锐的t7510,展锐用中芯国际12nm工艺,这样一年就有几千万片的销量,达到规模应用,这样国产产业链才能更成功。
先给出结论,再说原因。大概率不会推动国内半导体发展。原因如下:
一、这个12纳米的小规模量产,是中芯国际的公司行为。也就是说,这是公司的专属技术,不是科学研究机构的成果,因此这个12纳米的生产技术不会无偿扩散。中芯国际一定会想办法将这一先进工艺利益最大化。很显然技术扩散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当然就不可能轻易技术扩散了。
二、12纳米技术所使用的关键设备材料都是外国产品,单独12纳米工艺的突破,不具有推广性。因为想要模仿中芯国际的工艺,必须在人财物方面都达到与中芯国际类似的高度。现在还没有一家国内公司可以与中芯国际在技术和人才上比较,因此是想推广也没可能推广。
三、这个12纳米制程技术,目前只是小批量的量产实验,成本极高,很可能没有商用化的前途,现在说推广还是太乐观。如果这个技术始终无法跨越成本线,就属于失败的量产了。在还没有确认量产成功之前,就说推广是很不负责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公司会跟进。
四、最后,12纳米芯片的制程中使用了太多国内不能控制的设备和材料,一旦推广,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卡脖子问题。芯片投资极大,一旦钱投进去,外国供应商就可以随意控制价格和供应量,属于自己往敌人q口下撞的行为,还不如回头踏踏实实地去搞28纳米的全国产化来的实际。
综上四个理由,这次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纳米芯片小批量量产属于孤立事件,没有什么可推广的意义。
我国低端制造业已经乏力了,必须发展高 科技 产品。2000到2010发展沿海城市,2010到2020发展省会城市,2020到2030发展 金融 科技 和医疗。所有的问题都是解决就业问题,其他全扯淡。
能
芯片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攻关项目。
上海 科技 企业作出了贡献全国 科技 企业都要出力。
12纳米芯片的量产是中国芯片技术全面崛起的征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