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是半导体晶圆制造商,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铸造厂。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客户群,它在整个行业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久前,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公开表示:台积电成立时并没有受到外界的青睐,但谁会认为它已成为世界芯片的顶级巨头。张忠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台积电最初出生时,英特尔在美国仍然是市场上绝对的霸主,而台积电根本不在他眼中。此外,张忠谋曾经寻找英特尔,希望可以投资台积电,但另一方认为台积电的商业模式难以运作,因此没有对此事怀有诚意。
后来的台积电与荷兰的ASML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芯片制造技术,从而创造了新一代的光刻机。与以前的产品相比,新型光刻机具有更高的精度,并且其生产率和效率也得到了显着提高。结果,台积电的芯片制造业开始质的飞跃,英特尔来不及做出回应。向上。由于英特尔是IDM模型,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再到包装和测试,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因此无意为其他客户提供服务。因此,这为台积电创造了机会,它迅速吸引了大批致力于芯片的客户,然后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和利润。这样,台积电逐渐成为芯片铸造市场中的后起之秀。英特尔也无法阻止其上升,
只能看着台积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台积电铸造厂。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英特尔的IDM模型已经陷入瓶颈,台积电的市场越来越大,两者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此外,在技术上,台积电也超过了英特尔,并且是第一个实现7nm和5nm芯片量产的产品,甚至4nm和3nm芯片都可以实现。也有计划。另一方面,英特尔仍停留在10nm的水平,无法征服7nm工艺,并且其在半导体市场的地位也大大下降。毫不夸张地说,近年来台积电的最繁荣时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客户实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不用说英特尔了,甚至三星也位居世界第二离它也很远。但是,进入2021年后,台积电似乎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使许多人感到繁荣必将下降。
开始下坡了吗?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最近有来自ASML的消息称它将对台积电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导致人们思考:台积电是否开始走下坡路?根据ASML发布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总共售出了7台EUV光刻机,但是台积电并不是唯一的客户。EUV光刻机是高端芯片的必要设备,之前已经由台积电和三星控制。ASML的出口基本上是由这两家公司签约的。此外,作为ASML的主要股东,台积电每次均享有优先购买权。三星只能拿起其余的,但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台积电没有优势。据AMSL称,除了将这7台EUV光刻机出口到台积电外,还提供了三星和英特尔。换句话说,台积电开始迎来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从EUV光刻机开始,并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
以前沉默的英特尔也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即在2023年正式发布自己的7nm芯片。尽管那时台积电的3nm芯片可能已经出现时,英特尔的7nm与台积电的7nm不同,并且其晶体管密度足以达到台积电3nm的水平。这意味着英特尔将赶上。一旦纠缠了台积电,保持领先地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此外,在新任首席执行官上任后,他还成立了代工服务部门,开始接收来自外部客户的订单,这相当于抢占了台积电市场。因此说,台积电将非常繁荣,并开始下坡。如果将来英特尔的处理技术赶上台积电,那么后者将完全失去其优势。更重要的是,三星将等待机会。它一直以超越台积电为目标,只要有机会,它绝对不会错过它。
谁在瓦解三星?
来源:智通财经网+关注04-26
953年,三星成立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3年后就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韩国对糖的进口依赖度也从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纺织企业“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仅用6年资本就翻了30倍……如今,集团旗下85家子公司,几乎控制了韩国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三星帝国,正遭遇近10年来最大的盈利危机。
在韩国,三星是神一般的存在。
朝鲜语中,“三”有“大、多、强”的意思,“星”意为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在过去几十年里,它也确实如名字那般惊人的强大和光彩夺目。
1938年,三星刚成立时,主业只不过是向东北出口农产品和生产制作面条。
可是,它几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做到韩国最强。
1953年,三星成立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3年后就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韩国对糖的进口依赖度也从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纺织企业“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仅用6年资本就翻了30倍……
如今,集团旗下85家子公司,几乎控制了韩国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星生命是韩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三星物产是韩国最大的建筑公司,迪拜塔、吉隆坡双子塔、台北101大厦等地标建筑都是它的作品三星重工旗下造船厂是韩国第一大造船厂,每年可以建造40艘万吨以上的货轮,山东威海和浙江宁波都有它的工厂遍布韩国的新罗酒店也是三星的……
最夸张的是,连韩国最大的军火商也是三星,坦克、装甲车、战斗机都能造。
三星集团的营收约为韩国所有企业总收入的33%、韩国GDP的20%,直接或间接养活了几乎一半的韩国人。
“韩国人的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这是对三星帝国统治力的最佳描摹。
大部分韩国人,在三星的医院出生,在三星的学校读书,穿三星生产的服装,用三星电子产品,在三星的酒店结婚,在三星造的公寓里生活,最后在三星的医院里离世。
不过,在成立的最初30年里,三星的统治力只局限在韩国国内。直到1960年,韩国还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80美元,约为北朝鲜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末,以三星电子成立为节点,这个庞大的集团才真正具备了全球影响力。几乎与此同时,韩国的经济随之腾飞。
三星顺利将统治力延伸至全球。从平板电视业务开始,三星的存储器、面板等20多种业务先后登顶全球,世界第一拿到手软。
2017年,三星帝国的权势达到顶峰。
这一年,它拿下了有史以来最有份量的两个全球第一:一是终结了英特尔垄断25年的全球第一大芯片厂商的位置二是打败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
可是,过去一年,三星帝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9年,占据集团6成营收的三星电子全年营收230.4万亿韩元(约合1956亿美元),同比下滑5.5%净利润21.74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同比下滑51%。
51%,是三星电子近10年来最大的利润降幅。
可怕的三星帝国,究竟怎么了?
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半导体。
近几年,半导体业务贡献了三星电子7成以上利润。可2019年,这个赚钱机器的运营利润只有14.02万亿韩元,较上一年暴跌近7成。
除了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产品价格锐减外,挑战主要来自日本。
2019年7月,日本宣布加强对韩国的出口管制,将对半导体材料进行严格审查。
表面看来,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只是韩国劳工的赔偿争议。事实上,这场贸易暗战的双方积怨已久。
三星的半导体王座,正是从日企手中夺过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重金押注的半导体产业,被日本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技术优势反超。反日情绪日渐强烈,“Japan Bashing”(痛击日本)成了美国人口中的高频词。
在英特尔等财团的游说下,美国政府通过《超级301法案》《美日半导体协议》《广场协议》等,以关税和汇率两大手段制裁日本半导体产业。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价崩盘,宣告其彻底退出了与美国的PC话语权之争,半导体产业也自此走上下坡路。
在美日博弈中,美国大力扶持韩国制约日本,三星从中受益匪浅。
美国先是默许三星收购仙童在韩国的半导体子公司,让三星正式涉足半导体产业然后又通过美光科技的技术转让,对三星进行技术扶持。
最关键的是,美国在对日企加收100%关税的同时,只对三星象征性地多征收了0.74%的关税。
转折从1984年开始。
当时,半导体存储器进入低谷期,64K DRAM的价格从4美元/片,一路降至0.3美元/片,NEC等日本厂商纷纷减产。
三星芯片的成本价是1.3美元/片,卖一片亏1美元。
但利用对美关税优势和政府财政补贴,三星逆势扩张,疯狂扩大产能。同时,不断重金从日本半导体公司高薪挖人搞研发。
对此,日本NHK还拍了一部三星窃取东芝半导体技术的纪录片——《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争》。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当年,三星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
后来,日本人如法炮制,将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整合成日本“国企”尔必达,长期提供低息贷款,与三星对抗。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再次雪崩。
三星故技重施,再次对日企发动“自杀式袭击”,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总利润的118%,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DRAM价格一度跌破材料成本价。
2012年,尔必达终于支撑不住,宣布破产。到2017年,东芝的闪存业务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曾经称霸半导体行业的日企尽数熄火。
三星彻底击垮日本对手。
可是,当三星在难逢敌手的半导体行业躺赚时,日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对更上游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进行技术深耕,悄悄加强对半导体行业的隐形布局。
目前,韩国60%的电子厂严重依赖日本技术和产品的输出。14种核心的半导体材料,日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52%,并且还在持续提升。
此次,日本发动制裁的三种材料垄断地位显著。韩国工业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韩国94%的氟化聚酰亚胺、92%的光刻胶以及44%的氟化氢来自日本。
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三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被自己彻底打败、甚至蹂躏过的对手,竟以这种方式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2019年,三星的显示面板部门利润同样大幅下滑,运营利润从2018年的2.62万亿韩元,下降至1.58万亿韩元,同比降低39.69%。
与半导体类似,三星显示面板的霸主地位也是利用反周期打法从日企手中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日企一度控制着全球液晶面板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到1998年,三星凭借逆周期烧钱打法,在连续7年亏损后熬垮日企,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世界第一。
只不过,因为新对手的出现,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
就在三星的第一条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建的1993年,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对连年亏损的774厂(北京电子管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的前身)。
京东方最初的方向是CRT显示器,王东升接任后才开始主攻LCD生产技术。
三星当时的威胁主要来自中国台湾。
日企败给三星后,开始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扶持台湾企业与之对抗。2000年前后,台湾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组成的台湾“面板五虎”,实力最为强劲。
三星和台湾“面板五虎”虽互有博弈,但在q口对准中国大陆这件事上,却惊人的一致。
国家发改委曾公告称,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
会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几家一起作价,联合 *** 纵市场。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联手垄断、抬价,导致液晶面板一度占据电视机总成本的三分之二,大陆彩电业叫苦不迭。
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将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收入囊中,中国大陆才正式涉足液晶显示领域。
两年后,京东方投资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液晶生产线。当时,整个彩电业兴奋不已,人们以为从此可以告别没有自主液晶屏、被外商联合掐住脖子的时代。
然而,等待京东方的却是更加猛烈的暴风雨。
2005年,台韩联手发起价格战,希望将京东方扼杀在摇篮里。这一年,国内台式电脑显示器的价格从3000多元骤降至1000多元。
受此影响,2005年和2006年,京东方分别巨亏15.87亿和17.71亿。一旦京东方倒下,台韩便会再度联合抬价。
京东方苦苦支撑,等待转机。
2008年,金融危机将面板行业拉入新一轮低谷期。台湾面板产业接近停摆,开工率不足4成,面板有产无销。
2009年初,大陆向台湾伸来援手,九大彩电厂商两次赴台采购超1200万片显示屏,交易总金额达到44亿美元。
不过合作并没持续太久。
很快,恢复元气的台企开始变脸,把后续生产的面板优先供应给韩国。韩台再次联手,短短5个月,大陆面板价格飙升了30%。
也是从这时起,大陆决定扶持自己的面板产业,默默向京东方定增了120亿。
2009年,有了钱的京东方开始疯狂扩产,6世代线、8代线、8.5代线相继开工。李东生也率领TCL与深圳市政府合资成立了华星光电,杀入面板行业,一出手就是245亿。
一石激起千层浪。台韩面板企业迅速跟进,在大陆投资建厂。京东方和TCL引领了一场全球面板产业的军备竞赛。
2010年以来,TCL总计融资162.3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作华星光电的研发和产能扩张。京东方的总投资更是超过4000亿。
产能的极速扩张,直接把LCD面板的价格周期砸没了。2011年以来,面板价格一路向下,几乎没有反d过。
凭借逆周期投资,京东方终于打赢翻身仗,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LCD液晶面板厂商,在5个细分领域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
三星渐渐招架不住。别说是和京东方、华星光电争夺市场了,连三星自己的LCD面板都有60%来自大陆供应商。
今年年初,三星和LG相继宣布在2020年底彻底退出LCD面板市场。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溃败。韩媒直言:“三星和LG在液晶面板领域,已经被中国攻势击溃。”
面板行业有两宝:一是有钱,二是能熬。钱和熬组合成了三星著名的“逆周期投资大法”,7年亏损换来王者地位。
结果,京东方等大陆企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三星最擅长的打法打败了三星。
更可怕的是,在三星退守的OLED市场,京东方同样实现了技术攻克,并在加紧追赶。
韩国信息显示器学会会长柳在秀认为:“虽然韩国在OLED领域暂时保持优势,但两三年内预计就会被中国赶上。”
此刻,三星最担心的是,LCD的历史是否会重演。
很多人以为,三星手机业务的转折点是2016年的爆炸门。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三星手机就已经失去了与苹果叫板的能力。
从1988年发布第一款手机SH-100开始,三星手机虽然不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那么耀眼,但14款销量突破1000万台的“机皇”,让它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2007年,乔布斯现场演示第一代iPhone,才将三星和众多手机厂商远远甩在身后,变得暗淡无光。
三星决定发起反攻,杀手锏是一项革命性的屏幕技术——Super AMOLED。这种屏幕可以自发光、反应速度快,且大大提升了显示效果。
过去,三星这个品牌等同于廉价翻盖手机和漂亮的电视机,无法与苹果、黑莓或诺基亚相提并论。为了进军高端市场,三星专门成立子品牌“Galaxy”。
从2010年3月,三星的Galaxy S首款产品发布开始,凭借着足以媲美苹果的硬件和苹果没有的大屏,三星手机大获成功。
2012年,三星手机不仅将诺基亚挤下世界第一的宝座,还占据了全球手机行业近40%的利润,一夜之间成了三星最赚钱的部门。
截止2014年,三星Galaxy S系列产品销量超过1亿台。苹果在智能机时代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胁。
可是,两强相争的时代没能维持太久。
2014年,三星移动部门的利润从前一年的6.7万亿韩元锐减至1.75万亿韩元,降幅高达74%。
这一年,三星手机的出货量为3.182亿部,比上一年略有提升。利润的急剧下滑,主要是因为销售均价的下滑和成本的提升。
销售均价下滑不难理解。这一年,苹果终于推出大屏机而小米更是凭借超高性价比,成为该年度最成功的厂商,从三星手中夺走了中国市场的销量王座。
面对苹果(AAPL.US)和小米(01810)的夹击,三星只能进行价格竞争。
可是三星手机60%以上的零部件是自给,加工也是自己负责,成本为何会大幅增加?
冲击同样来自苹果。
苹果和三星的关系颇为微妙。终端业务上是对手,但在半导体、面板和代工业务上,苹果却是三星的大客户。
从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iPhone开始,苹果的屏幕、内存闪存、3D感应模组等重要零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三星。
可是,从2014年,苹果开始大力推行去三星化,一旦出现在技术、产能上可以与三星匹敌的供应商,苹果会马上放弃三星。比如,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独家供应商,就从三星变成了台积电。
因为“去三星化”,其它部门成本攀升然后又将成本转移给三星手机,导致其利润大减。
回过头看,三星手机的成功,得益于垂直整合战略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上游CPU到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从中游手机设计、组装、制造再到下游销售渠道,三星应有尽有。
这让三星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还可以利用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定价权,牵制对手。像华为和HTC,都因此吃过大亏。
不过,垂直整合战略,弊端同样明显。它不是通过终端需求来决定零部件和技术研发方向,而是先确定零部件和技术,再决定整合成什么样的产品。
这导致三星手机的创新点,始终局限于屏幕等零部件,比如大屏、曲面屏、打孔屏、折叠屏等。
并且,每次新技术诞生后,在产能良品率爬坡的关键期,三星手机都是第一个试水的“小白鼠”。产品质量危机频发与此不无关系。
在三星内部,成立较晚的手机部门话语权和地位不高。不但内部零件的拿货价和工厂代工费极高,而且绝大部分利润也都被用作上游业务研发。
比如,2015年,三星25.5万亿韩元的资本开支中,有19.4万亿投向了半导体和面板业务2019年26.9万亿韩元的资本支出中,22.6万亿韩元依然投向了半导体。
垂直整合战略下,三星帝国各业务部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顺境时,成倍放大收益。逆境时,某项业务的危机也会迅速传导至其它业务,甚至演变为集体衰退,伤害成倍增加。
三星引以为豪的优势,同样也是它的软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去三星化”成为苹果钳制三星手机的重要武器。
2014年以后,尽管三星手机苦守住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利润被苹果远远拉开,市场占有率也被华为、小米等不断蚕食,三星几乎只能被动挨打。
而最大的隐患是,一旦终端业务彻底失守,三星的存储器和面板卖给谁?技术研发和逆周期布局的钱从哪里来?
任正非说过:“有的技术即便我们做出来了,也不用。我们吃肉,也让友商喝汤。”再看苹果,零部件和代工几乎都是用人家的,结果赚了最多的钱。
唯独三星,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什么钱都要自己赚。
所以说,做生意千万不要想着所有钱都自己赚。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最近芯片、光刻机成为了俄罗斯不能说不担心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只是他们现在根本还有必要 *** 心这件事,而这一切和俄罗斯(前苏联)的近50年发展所导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苏联的半导体行业许多历史课的教材通常会把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来进行学习。历史课跨度很长,基本上是从文明起源一直到近代。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这三个要素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最关键的要素。
最近三百年来的历史,有个因素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近代,它甚至开始影响着整个世界格局,这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而芯片和光刻机其实就是影响当下人类文明进程的最重要的科学技术。
不过,芯片和光刻机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当时正好是美苏冷战,美国和苏联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双方在各个领域展开了较量。
这些竞赛就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科技竞赛,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双方在航天领域的较量,在一开始是苏联占据了领先优势,加加林率先登上了太空。后来,双方又开始比赛登月。在登月方面,美国的阿波罗11号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
虽然苏联在登月上败给了美国,但并不影响它超级大国的地位。在这些竞赛中,双方也在不断迭代自己的科学技术。在芯片未出现之前,晶体管和电子管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晶体管就是后来芯片的核心元器件。
苏联当时主要使用的就是电子管技术,而不是晶体管。之所以这么选真的不怪苏联,因为当时主要考虑的是核战争。核战争的环境中,一般会有大量的电磁脉冲,晶体管是没有办法抵御电磁脉冲的,会直接失灵,而电子管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干扰。
所以,从那个时代的角度来看,选择电子管并没有什么问题。除了不看好晶体管,苏联当时所使用的计算机也和其他地方是不同的,他们采用的不是二进制,而是三进制。苏联的科学家还制造除了人类史上第一批采用三进制的计算机:Сетунь和Сетунь 70。只不过当时的苏联体制中充满了官僚主义,当时苏联相关的负责人并不认为这些计算机可以有什么用处。明明有许多订单,他们却选择不做,并勒令停止生产。
总结一下就是他们不看好晶体管,同时因为体制的原因,导致许多创新被埋没。
西方各国家却相反,他们十分看好晶体管,开始在这个领域大规模的投入。西方国家整个半导体产业在70~80年代疯狂生长,在当时,美国的硅谷就是涌现出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大牛,比如:摩尔。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他提出来的。
反观苏联则是原地踏步,开始吃老本,它们的半导体产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一路走下坡路的不仅仅是苏联的半导体产业,还有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最终,苏联在1991年解体。从超级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同时苏联的半导体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产业链分散在解体后的不同国家当中。
时至今日,俄罗斯99%以上的芯片都是依靠进口,只有极其小的一部分是自己研制的,主要是用于航天领域。因此,俄罗斯在这个领域几乎可以算作是空白,也就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
而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在近几十年,军工领域的芯片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自研的,这种自研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芯片为什么这么重要?正如前文所说的,芯片其实是近代最重要的科技。由于芯片所引领的是产业链和标准。因此,掌握了芯片技术,就可以实现垄断,并从中获取暴利。西方国家从芯片行业获取到了大量的甜头。芯片的用处很多,它需要用到方方面面的领域,无论是军工的,还是民用的。如果一个国家因为某些政治因素不能够进口芯片,那么这个国家的许多行业都会受到冲击。
西方国家也不希望其他国家能够发展出整套的芯片产业链。尤其对于美国而言更是如此。美国本质上是一个海洋国家。这是因为它南北的国家都屈服于它,东西两边都是大海。这和200多年前的英国类似。英国在那个时期,就非常善于平衡之术,牢牢掌握着整个欧洲的局势,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壮大。如今的美国和之前的英国是一个套路。也是尽量在遏制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它手里有五张牌:军事、贸易、文化、金融、科技。
许多发达国家都被这几张牌压制得死死的,比如:德国,日本。在近几十年,凡是有崛起势头的国家和企业都受到过美国的打击,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法国的企业阿尔斯通就曾被美国“肢解”。
美国的5张牌中,只有科技这一张牌对我们杀伤力最大。因此,对于我们而言,继续加强自研的程度,完善整个半导体的产业链,甚至是研发出自己的一套半导体标准才是硬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