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媒体总说我们可以砸钱来换别人家的技术——核心技术是长期饭票,要不是真的像乌克兰那样连锅都揭不开了,谁会把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东西拿出来卖(那就跟卖自己的娃似的)?
因为硅晶圆虽然取自于沙子,可要把沙子转化成硅晶圆特别是大硅片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的。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大规模生产合格大硅片的能力,更不要说和国外的企业争夺市场。
如果把硅晶圆市场比作一锅美味的肉汤的话,那么有两家日本企业就是块头最大能够抢到肉吃的“大胃王”。这两家企业分别是信越Shin-Etsu和胜高(SUMCO),他们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已经形成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
12英寸晶圆主要用来制造高端电子产品,8英寸是中低端电子产品;也就是说国外如果真的闹起来要断供硅晶圆,中国所有的12寸厂和绝大部分的8寸厂都要守着昂贵的进口机器停产!
别忘了停产期间设备是要花钱去维护的、人员是要花钱去养的,12英寸晶圆厂停产一天的损失以十万美元为单位计,停产时间长一点一些家底不够厚实的公司可能就要倒闭了。
再说人家外国人也不傻,一锤子买卖最后卖了技术丢了市场的亏吃多了,记性多多少少会长一些的。
除了这两个“吃肉的”大块头,后面还有三个“喝汤的”,分别是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世创和韩国LG Siltron,这五家大企业占据了全世界9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这五个“吃肉的”和“喝汤的”,还有几个站在汤锅边上算是能“闻香的”,分别是:法国SOITEC,中国台湾合晶(Wafer Works),芬兰Okmetic和中国台湾嘉晶电子(Episil)。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吃肉的”“喝汤的”“闻香的”没有一个是中国大陆的。
目前国际上硅晶圆的主流是12英寸(300mm),8英寸(200mm)的晶圆厂;6英寸和6英寸以下就基本上处在淘汰边缘了。而中国新建的一批晶圆厂以12英寸为主,8英寸为辅。
看上去是跟上了时代潮流,但是中国目前的硅晶圆供应水平——极差!差到什么程度?中国只能保证6英寸和6英寸以下的硅晶圆稳定供应;8寸供应率极低(一说不到10%),12寸目前几乎全部要靠进口。
唯二的7nm制程玩家三星(另外一个是台积电)瞬间就傻了,前几天连李在镕都急的飞到日本去谈判,最后谈判没谈拢就只能宣布减产。晶圆厂停工一天的损失都是数以十万美元计的利润,不急能行吗?
想想看,连身为美国公司的三星半导体(三星半导体的大股东是美国人,只是在名义上还算是韩国企业)都被整得叫苦不迭。要是日本对中国也这么来一下,中国晶圆厂的损失该有多大?
现在我们退几步,假设我们有了厂房,搞出了或者买回来了最先进的设备,能够自己供应原材料,芯片自给率能不能快速提上去?
美中或是日韩贸易战,均以科技领域为主战场,都涉及到半导体层级,反映半导体是科技竞赛的主战场。半导体是现代资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准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更重要的是,美中或是日韩贸易战将使全球化垂直分工所基于的商业信任和自由贸易规则遭到破坏,未来各国恐更加重视供应安全与自主可控,是否造成资源浪费、研发和投资效率低落等问题,值得深思。
即便是全球半导体供应国之首的美国,占有国际附加价值、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但因中国业务占美国半导体业者比重均在3成之上,更遑论部分美系半导体大厂的中国合计客户占比高达5成以上,故在美中贸易战之下,美系半导体厂业绩也相对受损。
同样地,中国半导体业近年来虽高速成长,但部分环节发展仍未突破瓶颈,且有产业链覆盖不完整的情况,自然在美中贸易战遭到美方以关税、非关税贸易障碍的方式,袭击关键核心晶片的供应。有鉴于此,预料中国将持续以半导体扶植政策、集成电路第2期大基金的投入、内外部人力资源的积累、由科创板来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的融合,来加速推动中国本身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方向,期望在未来新兴科技所带动的新产品、贸易战下带来的新分工模式基础上,使中国半导体进入技术能力提升、创新活力增加、产品多元化的结构改革阶段。
今年中国半导体业的景气表现,大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局面,主要是尽管美中贸易谈判未来仍是存有变数,但至少短期内5至6月美国对于华为的严格禁制令在第3季初已有所松绑,使得下半年华为对于供应链的下单力道加大。同时华为生态链的重塑也有利于中国本土的半导体厂商,显然美中贸易战加速核心环节国产供应链崛起的速度,且半导体供应链的库存水位持续下降,再加上5G无线通讯、AI、 IOT、穿戴式装置/AR/VR、车用电子、高效能运算/资料中心、工业4.0/智慧制造等商机也将逐步发酵所致。
若以2019年中国晶圆代工的发展主轴来看,依旧以先进制程的追赶与突破、特殊制程的差异化竞争为主,后者应用的产品包括DRAM,模拟IC,光学器件,感测器,分立器件等。其中2019年中芯国际公司专注推进FinFET技术,上海中芯南方FinFET工厂顺利建造完成,进入产能布建,公司更规划2019年下半年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计划,同时12纳米制程开发进入客户导入阶段,显然中芯国际欲利用台积电南京厂产能利用率下降,正研议放缓增建产能脚步之际,而缩短与台积电中国布局的差距,不过随着台积电在台湾厂的先进制程陆续步入7纳米强化版、6纳米制程、5纳米制程之下,中芯国际仍是处于追赶的阶段。
五一期间,外围又不太平,诸多不切实际的言论导致欧美股以及A50暴跌,不少投资者愉悦的过节心情大打折扣,A股节后的行情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时间,市场开始充斥悲观言论,短期冲击或许触发获利了结,但在经历了两年的贸易战与年初 历史 罕见的全球暴跌后,这种级别的冲击对A股影响其实有限。
反而很可能导致风向再次改变,节前的盘面已经有了反应, 科技 半导体将重回行情主线,主要有三方面的依据。
第一,根据过去两年多的经验,几乎每次美国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搞事情,板块个股都会以上涨作为回应。
比如,2019年8月初贸易战大幅升级,正是这轮半导体翻倍行情的起点。
第二,面对国外言论,我国直接正面应对美国最新出台的半导体出口新规,迅速给予强势回应。
国家多个部门于4月27日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对所有来自美国的电子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包括微软、谷歌、思科、苹果、高通在内的通讯、电力、互联网公司。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落地将会加大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难度,国产替代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意味着相比较2018年贸易战之初,当前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提高了不少。
第三,A股近七成半导体公司一季报实现正常增长(超过了医药、消费行业),龙头公司的业绩不仅未受疫情影响,而且大幅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韦尔股份:一季度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800%,公司海外收入占比75%,是全球第三大CIS厂商,CIS产品线丰富。
华天 科技 :一季度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76%,公司海外收入占比59%,是封测龙头之一,产能位居内资专业封装企业的第三位,二季度订单爆满。
卓胜微:一季度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63%,公司海外收入占比72%,是射频龙头,高通芯片供应商,新增4家本土制造和封测厂。
紫光国微:一季度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83%,公司海外收入占比19%,聚焦逻辑芯片主业,是国内稀缺的高端FPGA+特种IC领军企业。
南大光电:一季度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123%,公司海外收入占比14%,是光刻胶领域龙头之一。
圣邦股份:一季度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91%,公司基本上没有海外收入,产品单价与毛利率双双提升,受益国产替代浪潮。
江丰电子 :一季度净利润 0.17亿元,同比增长56%,公司海外收入占比71%(逐步降低),是国内溅射靶材龙头,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十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中颖电子 :一季度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0%,公司海外收入占比29%,是国产家电MCU主控芯片的领军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份额明显提升。
以上分析是板块可能爆发的短期逻辑,实际上,半导体产业具备很强的长期逻辑。
一是,5G的建设及应用会给半导体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
5G通信网络需搭建基站,设备发射信号,需要大量的半导体。以5G为基础衍生的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医疗IT化,政务IT化,无人驾驶等时髦的应用要在计算机等终端上跑起来,需要更多的半导体部件。
二是,国产替代空间非常大。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半导体的自给自足率只有10%-15%。贸易战开始之后,这些订单就开始向欧洲、日韩转移,更多的是国内企业转移。以前的国产比例只有10%-15%,现在如果要达到30%,就是翻倍的需求。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开始重塑,短期内欧洲企业很难开工,日韩也有部分产能受到严重影响,国产替代反而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机会。
综合看来,半导体板块具备长短期逻辑,很可能是接下来可 *** 作的方向之一。
现阶段参与半导体公司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选取标的。
一是,公司的技术或者产品属于国内第一梯队,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内;
二是,一季报业绩增速良好(最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预期中报业绩可以持续高增长;
三是,前期股性好,受到过资金的热烈追捧,且技术上阶段筑底牢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