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湖南人,清华大学毕业,财富均超100亿,来自互联网和芯片行业

3位湖南人,清华大学毕业,财富均超100亿,来自互联网和芯片行业,第1张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相信很多人记得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这副对联。

湖南多能人,在中国商界,有3位湖南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财富都超过100亿元,堪称智商、财商、情商都高到爆表。

他们是谁?

很多人当然首先会想到宿华,快手创始人。确实,宿华是富豪中的学霸,学霸中的富豪。

他出生在湖南湘西的永顺县,1982年生人,2000年考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攻读计算机,本科毕业后,还获得了硕博连读的机会。

他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是一个计算机迷,甚至可以说是编程高手,12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除了打 游戏 外,他还开始编程。上大学时,宿华就兼职写程序,挣了一些小钱。

不过,在读博士时,身处北京的他感觉到,再读下去也很难在北京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辍学进入了硅谷一家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

仅干了2年多,他觉得自己更合适创业,做了一个网站视频网站,很快就失败了,后来还做了很多项目。后来有消息说,他总共做了33个项目,无一例外者失败了。 这估计有些夸张的成分。

总之,创业多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是肯定的,于是他又到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企业熊厂工作。

但很快,他又难以抑制住创业的冲动,再次创业。这次谈不上成功或失败,不久后宿华将企业卖掉,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1年,刚卖掉公司不久的宿华,碰到了另一位 游戏 迷,同时也是计算机高手程一笑。后者毕业于东北大学,当时刚写了一款可以将视频转化动图的程序,反响很好,但还没有找到变现的办法。

两个青年人相见恨晚,喝了一晚上酒,决定兵合一处,一起创业。

两人创的公司就是如今很多人刷视频时用到的快手。

2019年后,短视频迎来风口,快手成为飞在天上的“猪”,一飞冲天,2021年初,在港交所上市。在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宿华的财富增长了7倍多,达1550亿元。程一笑的财富也超过1000亿元。

不过,上市后快手的股价大幅下跌,在今年的榜单上,宿华的财富缩水了3/4,为360亿元。

去年,宿华已经卸任快手 科技 董事长,由程一笑接任。

还有一位湖南人,则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他叫李林,与宿华一样出生于1982年,是衡阳人,据说,小时候他家里很穷。2001年从衡阳八中毕业后,考上同济大学。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同样是一所国内名校。本科毕业后, 李林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攻读研究生。

获得硕士学位后,李林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外企工作,而且是全球知名的IT巨头——甲骨文。

同样,他心里也有创业的基因。

一边工作,他就一边开始创业。当时,社交网是风口,他出资10万元与朋友创立了友谊网, 但几个人投入的几十万元,显然很难在互联网掀起太大的波浪, 很快,这次创业失败。

这反而激起了这位在学习上很少遇到挫折的学霸的斗志。这时,团购网开始兴起,2010年,他索性辞职创办了一个团购信息导航平台——人人折,很快做成了全国第二大团购导流网站。团购网站火拼时,人人折赚了不少钱,李林掘到第一桶金。

“千团大战”刚打完,李林又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刚刚热起来的比特币,看到圈子里很多人讨论数字货币,李林萌生了创办一家交易网站。

2013年5月,HB网就这样成为李林创业的第三个项目。

这次他又赶上了风口,上线仅几天, 日成交额就突破100万元,不到2个月,突破1000万元,到2014年,更是创下了单日成交10亿元的全球纪录。

2018年,他收购港交所上市公司桐城控股,成功实现借壳上市。

不过,随后全行业大撤退。

但这不耽误李林成为富豪,近年来来,他的财富都超过100亿元,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财富为110亿元。

还有一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湖南人, 来自益阳,去年第一次登上富豪,财富就达330亿元,但无论是他本人,还他所创办的企业,则鲜为外界知晓。

他是清华大学无线电85级学生,清华无线电系毕业生占据了中国芯片的半壁江山,这个湖南人就是其中一员。

他叫赵立新,也是个少年天才,读高中时就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1985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大学无线电系统,毕业后留校工作,1995年取得硕士学位。

之后他曾在多家外资半导体公司工作,2003年回国在上海创立了格科微公司,做的是他的专业——芯片设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去年12月,格科微在科创板上市。

清华无线电如今占据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85级毕业生,比如,同样位于上海的韦尔股份的虞仁荣,也是清华无线电85级毕业生,如今是中国芯片首富,财富达950亿元。

公司上市后,赵立新才第一次登上富豪榜,如今财富为330亿元。

湖南还有哪些学霸富豪?

欧菲光没藏住“被踢出苹果产业链”这个惊天大雷,却“利好”了闻泰科技。

两个公司的股价在3月17日,一个封死跌停,一个大涨6.4%。

闻泰股价上涨的逻辑是,本来闻泰公告要花50亿~60亿元买欧菲光的摄像头资产,现在还没有完成。这部分业务正是欧菲光苹果产业链(以下简称“果链”)的核心资产。在尽职调查期间闻泰必然早已知晓欧菲光被踢出“果链”的消息。现在闻泰要么可以选择不买避雷,如果坚持要买,必然是对进入“果链”有了充足的信心。

怎么看都是利好,先涨为敬。

欧菲光被踢出“果链”,股民既愤怒欧菲光前期的遮遮掩掩,又叹息苹果产业链上除了苹果,其他公司不过都是无关紧要的打工人。

一直是打工人的闻泰科技,以前给山寨机打工,现在给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打工。虽然已经是手机领域最强的打工人、世界ODM的龙头,但收入一直微薄。

从2018年起,顿悟的闻泰创始人张学政连续撬动超过300亿资金收购安世半导体,不甘再做打工人,要成为“下一个台积电”。

转型路上却遭到重重质疑,股价一波三折。

闻泰科技在速度和质量、故事与业绩的矛盾中反复被重估和质疑。中国制造业在从全球打工人,晋升到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经历了“闻泰式”的遭遇。

小米幕后功臣和中国ODM之王

卢伟冰从金立转投小米掌舵“Redmi”品牌后,现在正春风得意,除了老大哥雷军的赏识外,还要感谢一个人——闻泰科技的张学政。

作为当年小米横扫山寨机市场的幕后大佬,没有闻泰科技就没有今天的Redmi——当年叫红米。

2013年,刚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推出低价手机拓宽市场。

当时小米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各种资源匮乏。

闻泰科技既熟悉中国移动定制业务,又是联发科重要合作伙伴,是小米的不二选择。双方一拍即合之下,红米系列就此以ODM的形式诞生。

ODM又称原始设计商,是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ODM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等厂商,下游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品牌厂商,手机品牌商是主要的下游客户。

要论玩性价比,张学政是雷军的老师。红米1由张学政亲自主抓,从主板设计到生产全由闻泰 *** 刀,小米主要精力放在营销和渠道。

红米1上市后,不仅破天荒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拉到千元以下,还丧心病狂地定价799元。

自此红米横扫低端,加速革了山寨机的命,闻泰则靠着红米系列机型一举成为ODM行业第一。

从做山寨机起家的张学政,一路就是靠低价杀出重围。

张学政22岁从平远县山沟考到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辗转在意法半导体、中兴打工。

广东省平远县与福建龙岩交汇,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不少大人物。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张学政、欧派家居的创始人姚良松、金雅福身价百亿的80后创始人黄仕坤,他们都是平远县人,个个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张学政在1月25日公布的《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排名955位,身价225亿元。

其实隔壁龙岩市也不差。走出了中国互联网三颗新星: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人送雅号“龙岩三杰”。

中国手机产业先被外国豪强瓜分,后又在2000年左右被国产品牌东方通信、厦华、科建、TCL和波导、夏新靠低价反攻。但当时中国没有成型的手机供应链体系,品牌商们没办法在家门口造手机,都是进口整机再贴牌。

这一阶段无论是模具还是注塑、胶粘,都要去韩国、台湾订购。2002年前后,有摩托罗拉的技术股骨干跑出来单干,聚在北京给各大小手机品牌做设计,生意火爆,成了中国ODM行业开端。

做得比较好的德信无线,旗下客户囊括阿尔卡特、西门子、三菱、TCL、波导,年收入超过千万美元,并在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

2006年前后,中国手机产业链遍地黄金,随便一块手机主板就能赚100多元,手机主板方案设计厂商一度接近500家。

这一年,张学政用10万元组建起一个三四十人的小团队,开始做主板方案设计(IDH)淘金。

真正让闻泰崛起的,是站队芯片设计公司展讯。

当时山寨机都用联发科设计的芯片,美国另一芯片公司展讯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张学政非常清楚功能机的痛点不是什么高配置,而是功能、价格。展讯能给闻泰最低价,张学政坚定的站在了展讯这一边。

结果这两个看似并不强的搭档,破天荒地开发出单芯片双卡双待主板。明显优于市面上又厚又笨双芯片结构主板。

这款主板一经推出杀得市场血流成河。据财新报道:“很多使用双芯片的手机出口到非洲、东南亚,船都到了码头,却突然被退货。已经做成双芯片的板子或者手机为了清库存,只能放低价格,很多公司受到冲击关门。”

2007年,闻泰卖出1800万片主板,海尔、海信、长虹、TCL、夏新、波导都成了闻泰的客户。

但IDH形式门槛低,拉出来十几个人懂技术的就能做,张学政能做别人当然也能。

再加上张学政觉得自家的手机方案设计常因制造商的偷工减料,成品不理想,所以决定自己做手机ODM。

2008年,闻泰投资8000万美元,兴建自己的手机制造工厂。这使得闻泰能在帮客户设计完手机方案之后,随即能在自己工厂里采购零件组装出来一部完整的手机。

加上展讯贴地给闻泰出货芯片,闻泰的产品能以极低的价格从腥风血雨的ODM市场杀出来。

此后,联发科为了彻底打败展讯,有意挖角其最大客户闻泰。张学政亦有意拓宽芯片渠道。中间虽经阻力,但双方还是握手合作。

2015年闻泰凭借着与小米、魅族、联想等的成功合作,一跃成为了全球手机ODM的老大,华勤和龙旗排名第二三位。

张学政蛇吞象结果套住葛卫东

中国大陆手机产业链在庞大的市场催生下日渐成熟,不仅低价,也成为质量的代名词。抢走了启蒙老师台湾和韩国的生意。

韩国三星2016年推出的Note7系列手机,因为电池缺陷享受了和炸d同样的待遇,被全世界禁飞,这一政策至今没有取消。

而在中国制造的Note7,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无一爆炸,这大大增加了中国制造的美誉度。

2016年10月27日,沙特阿拉伯权威媒体《国家报》特地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简单直白:“中国制造的手机质量世界领先,不爆炸。”

虽然中国手机产业链美誉加身,但挣的始终是份儿辛苦钱,从闻泰科技的财报上就可以看出来。

闻泰科技贵为世界第一ODM厂商,2016年闻泰借壳中茵股份上市后,当年营收134.17亿元,净利润竟只有4798万元,市值刚百亿,根本不是资本市场的菜。

1992年台湾宏碁电脑的创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曲线的两端是产业附加值最大的技术研发和销售服务。中间产业附加值最低的,是组装生产。

链条中间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

和富士康的困局一样,闻泰科技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要么向下游做品牌,要么向上游做技术和高价值零部件生产。

闻泰科技一直藏在手机厂商背后,做品牌并不占优势,向上游零部件延伸是不错的选择。

张学政本来想买CMOS影像巨头豪威科技,但这块肥肉率先被同在五道口混迹的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看上。

豪威科技的创始人之一陈大同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77届校友,虞仁荣则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级校友。张学政虽然2014年在清华读了MBA,但要扯起来同学情谊,还是有点勉强。

陈大同还是闻泰老战友展讯的创办人之一。在陈大同出面调和之下,这场清华系内斗以张学政放弃豪威科技,虞仁荣最终如愿告终。

当然,放弃的理由还有,张学政发现了另一块肥肉——安世半导体。

2016年高通并购恩智浦,为通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恩智浦便把安世半导体剥离。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事业部,有60多年的历史。

安世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市场,三大业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半导体跨国公司。

2017年2月,以建广资产为GP、合肥芯屏为主要LP的中国资本,购得安世半导体78.39%的股权。

安世半导体的赚钱能力毋庸置疑,2018年,安世半导体营收104.31亿,净利润16.2亿,是闻泰2018年净利润的26倍。

安世半导体被中资收购后,其管理团队本一心想在港股独立上市。但中资财团综合考量之下,决定把安世出售,诸多中国上市公司开始哄抢。

张学政是最坚决的一个。

安世半导体的管理团队一开始并看不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质疑道:

“中国这几家公司水平、能力都远低于安世,如果与其合并或成为其子公司,会给安世半导体员工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团队不稳定。”

傲慢的意见没有对张学政的收购步伐造成太大影响。

2018年4月起,张学政撬动300多亿资金,开始这场半导体领域最大收购案。

整个收购过程中漫长而复杂,闻泰引入不少战略投资,当时醉心搞芯片的董明珠甩给张学政30亿元,要掺一脚。

张学政大部分买安世的钱,都是借贷或股权融资而来。

在2019年的交易案中,闻泰科技支付的现金为168.3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仅为17.05亿元,募集配套资金43.37亿元,境内借款为51.6亿元,境外借款56.32亿元。

张学政聪明之处在于把并购时间拉长到近三年之久。这大大缓解了闻泰的资金压力。闻泰的股价在收购的过程中跟着起飞,融资变得容易,定增吸引了不少大佬参与。

结果大佬纷纷被套。

2020年7月28日,闻泰发公告宣布57.54亿的定增超额完成,发行价格130.1元/每股。

这次定增吸引了易方达、华夏、博时等大型公募基金,还有葛卫东、高毅等明星私募,更包括瑞银、瑞信、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明星云集。

这4458万股定增到2021年1月28日才解禁,结果当天闻泰股价大跌超5%,报109.92元。

2021年1月28日到现在,闻泰的股价再也没突破130元,各位大佬的成本还没收回来。

鲸吞安世半导体,在给闻泰增添想象力的同时,也埋下了巨额商誉。截至2020年6月,闻泰科技商誉激增至226.97亿元,上年同期为13.29亿元。

故事何时兑现?

外界对于闻泰的质疑在于,当标签和想象力都加诸于身,未来的利好能否如期兑现?

从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10日,闻泰的股价涨幅468%,最高市值超过1700亿元。

闻泰科技加安世半导体的估值已远远超过1加1大于2的效果。最高时市场给与其百倍市盈率,这说明市场已经把闻泰科技当成了芯片公司来估值,而不是代工厂。

更显著的应该是对赚钱能力的改善。

并表闻泰之后,闻泰净利润犹如久旱甘霖,最近四个季度闻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3亿元、6.35亿元、10.66亿元、5.58亿元增长1954%、1380%、767%、326%。

高增长显然不可能一直持续。安世半导体虽是国际半导体巨头,但是业务增长稳定,最近两年营收增长均低于5%。

安世半导体2019年营业收入103.07亿元,上年同期为104.31亿元;2019年净利润12.58亿元,上年同期为13.40亿元。

从2013年到2019年,安世的营业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约 4%。

安世半导体主营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的特点其实是出货大,单价极低,质量稳定,更新迭代的速度并不遵循摩尔定律,迭代周期相对较长。同时应用于汽车半导体,要求更高、标准更严。

当初恩智浦剥离安世半导体,一个原因也是安世在技术和附加值上属于低端业务。安世在高端功率半导体领域相较于英飞凌、三菱、科锐、WOLFSPEED等巨头并没有技术优势。

因此,闻泰辛辛苦苦买下国际半导体巨头,还只是成为牌桌上的玩家,而并没有成为领先的超越者。

其实,收购豪威科技的韦尔股份也面临这种情况。虽然韦尔股份是图像传感器巨头,但最先进的摄像头传感器技术还在索尼手里握着。韦尔股份暂时只能屈身低端。

在市场冷静下来之后,闻泰的股价从170元左右,慢慢修复到100元左右,估值也从1700亿回落到千亿。

调整后这被视为闻泰更合理的估值。

国内功率半导体同行华润微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48.89亿亿元,净利润7.58亿元,市值700多亿,3月18日市盈率(TTM)为82倍。

对比之下,闻泰营收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383.40亿元,净利润23.03亿元,市值1300多亿元,3月18日市盈率(TTM)为41倍,目前不算太高估。

说明去年最高点市场认为闻泰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现在闻泰科技的市盈率是一家代工厂的水平。

但闻泰财务结构显然更“刺激”。

为了收购安世不仅大额举债,商誉也高达226.97亿。闻泰目前资产负债率53%,华润微为32%。

安世半导体未来的业绩牵扯甚广,将会直接关系到巨额商誉是否会减值。闻泰科技大部分的想象力都集中在其未来的业绩之上。

张学政当然知道,所以在全力对其进行催化。

收购安世后的短短半年内,张学政又花300亿,干了三件大事。

分别是,在上海特斯拉工厂旁边搞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投资120亿元,2022年7月投产,生产的“功率IGBT”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核心组件。

投资100亿元,和无锡市政府签订“超级智慧产业园”项目,搞一个“1+8+N”智慧超级工厂及研发中心。

还有就是准备花50亿~60亿元把欧菲光的摄像头资产买了。现在这部分业务已经被苹果抛弃了,不知道张学政是不是买了后能再进去,或者另有打算。

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尤其汽车芯片短缺,上海临港工厂扩充安世半导体的产能期待更高一点。但到2022年7月投产时,全球缺芯情况如何,不好说。突然扩张的芯片产能,安世能否消化,也不好说。

闻泰科技在1月底预告的2020年业绩中,全年净利润预告为24亿元~28亿元,取个中位数26亿元估算。闻泰科技2020第四季度的净利润约为3亿元左右,比上一季度的5.52亿元将会大幅下降。

这让人不免担忧闻泰科技未来业务的增长性。

闻泰几乎集齐了最赚钱的标签:中国唯一的世界级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半导体公司、车规级汽车半导体公司、最大的模拟电路半导体公司、世界第一ODM公司、打入苹果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

任何一个听起来少说都值500亿。

但一个投资者听了闻泰的调研纪要,评价说:这家公司利好全在未来,利空全在当下。

债务、业务增速、商誉在当下,“下一个台积电”的畅想还在未来。

扩张让闻泰的天花板极高,想象空间极大,但大规模是否意味着高质量和切实增长的业绩?

经济学有句名言:规模是问题的解药,规模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中国的代工厂、产业链这几年都在纷纷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但放眼望去无论是特斯拉产业链、还是苹果产业链,中国公司大部分时候还只是打工人。

工信部3月1日发布了一组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增长值达到31.31万亿,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这条消息上了微博热搜,顶上第一的网友评论是这样的:

“很骄傲吗?不就是世界工厂,最脏最累的活儿我们干。”

十年前,中国还在骄傲着“全世界一半的iPhone是郑州造出来的。”现在却没人甘于只做工厂,而是渴望像谷歌、苹果一样在阳光明媚的办公楼里喝茶健身,谈笑间制定规则,获取行业90%利润。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各种情绪裹挟之下开始变得更复杂,有些项目急于上马后又马上失败。你说他没业绩,他说我是国产替代有未来。最怕的是搞科技的都学会了玩金融,信仰的不再是技术,而是资产转移大法。内卷之后,卡脖子的技术却仍旧让人窒息。

恰应了诺奖得主卡内蒂的那句名言: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中国芯片行业首富

向来低调的中国芯片圈,出了一桩大新闻。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宁波建一所大学。

如果捐赠兑现的话,虞仁荣将成为中国首善。因为根据《福布斯2019中国慈善榜》的统计,100位上榜的富豪,2019年全年捐赠的总额也才191.7亿元。

虞仁荣200多亿的捐赠,可以说,比100位富豪加起来的还多。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位虞仁荣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就有这么大的魄力?

我们从公开资料上看到,他出生于1966年,浙江宁波人,韦尔股份的董事长,是中国芯片行业里面最赚钱的人,堪称“捞金能手”。尤其是在最近三年中,他的身家翻了近15倍,高达513.8亿美元,成为中国芯片行业的首富。

韦尔股份大变身

那么,比虞仁荣的身家更夸张的是,韦尔股份的股价。2017年5月上市的发行价是7.02元,到今年1月8日收盘,韦尔股份的股价是266元,涨了38倍左右。

但,有意思的是,在上市初期,市场并不认可韦尔股份,认为它是一个分销商,不是一家真正的芯片企业。

一直到2018年,韦尔股份并购了北京豪威96.08%股权、思比科42.27%股权、视信源79.93%股权,从一家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半导体设计为主、分销业务为辅的芯片公司。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北京豪威。大家要知道,北京豪威的前身,是美国老牌科技巨头豪威科技,这家公司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图像传感器芯片中,高端市场的老大。随着索尼、三星的崛起,豪威科技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跌至行业第三。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18年韦尔股份决定收购北京豪威时,北京豪威的资产总额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是其近8倍。

传奇的清华EE85班

那么,韦尔股份之所以能上演“蛇吞象”,跟虞仁荣毕业于极富传奇色彩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班有关。

大家要知道,这届清华校友,后来支撑起了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半壁江山。

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总市值前15名的,有4家是由他们参与创立的,分别是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卓胜微,覆盖了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设备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豪威的创始之一兼COO陈大同,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77届校友,也就是虞仁荣的同门师兄,而且美国豪威初期的研发团队大多都出自清华,之后公司被中资财团收购,也有清华的元素在。

可以说,这为虞仁荣的收购奠定了基础,也再次验证了:“中国芯片业一半清华人”的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73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