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背景,公司背景,公司发展历史阶段,还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请详细解答。谢谢

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背景,公司背景,公司发展历史阶段,还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请详细解答。谢谢,第1张

公司简介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之初是由3人组成的小作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世界著名的综合型的大型电子企业,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

自创业以来,始终以“力图社会生活之改善和提高、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作为社会使命和企业纲领。为了实现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松下电器积极地进行从基础技术、商品技术到新生产技术等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与经营活动。

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0,000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位。

从事事业

数字AV网络化事业;节能环保事业;数字通信事业;系统工程设计事业;家用电器事业;住宅设施事业;空调设备事业;工业自动化设备事业及相关事业的元器件、零部件事业;网络、软件事业等。在这些领域,松下电器从事着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

全球史

1918年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开始生产灯泡

插座以及双灯泡用的旋转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兴建第一个总部工厂

1923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d头型灯具,采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国扩大销路

1927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方型灯具,由这一产品开始使用"National"的商标

1929年 将公司名称改为"松下电器制作所",并制定了纲领和信条 1931年 开始生产收音机和干电池

1932年 规定了创业纪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设立了贸易部(于1935年成为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33年 采用事业部制度

将本部工厂迁至在门真市新建的工厂

作为松下电器应该奉献给社会的5种精神(1937年将其改为7中精神)

1934年 开办"店员(员工)培育学校"

1935年 成立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将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制,成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采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无线株式会社等9个公司)

1938年 通过松下电器贸易公司开始了进口业务

1940年 举办了第一届经营方针发表会

1946年 成立劳动工会组织

1952年 与中川机械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冷机)进行合作,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成立了松下电子株式会社

1953年 开设了中央研究所,开设了纽约办事处

1954年 与日本胜利公司(JVC)进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电器株式会社

1956年 成立大阪电气精器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国性的开始设立销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1959年 成立美国松下电器公司

1960年 开始推销彩色电视机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会长;松下正治就任社长

在泰国成立了"二战后"第一家国外生产工厂

1962年 与东方电机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电送系统株式会社)进行合作

1968年 松下电器历史馆正式开馆

1969年 成立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松下电器技术馆正式开馆

1970年 在大阪万国博览会设立"松下馆",展示"时代资料存放器"等产品

1971年 在分布于全国的展厅上开设了消费者咨询中心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顾问;高桥荒太郎就任会长

年销售额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会长;山下俊彦就任社长

成立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和松下产业机器株式会社

1979年 成立松下电池工业株式会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长;山下俊彦就任会长

开始在日本国内使用"Panasonic"的商标

1987年 将松下集团所属各公司的财务年度决算统一定为3月底

1988年 合并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89年 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顾问逝世(享年94岁)

1990年 收购美国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环境管理基本方针(松下环境宪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长;谷井昭雄就任会长

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1995年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合并

转让出美国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开始销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进公司内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创业80年

1999年 引进CCM(资本成本重视经营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誉会长;森下洋一就任会长;松下正幸就任副会长;中村邦夫就任社长

2001年 “创生21计划”的起步(正式投入面向“超·制造业”的“破坏与创造”活动)

2002年 新成立Panasonic Center

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2003年 将全球品牌和全球品牌标示语分别统一为“Panasonic ”和“Panasonic ideas for life ”在“通过加强资本关系,构架新的综合性业务连带关系”方面,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达成共识并签约了相关协议。

标识故事

松下电器将全球的品牌统一成为Panasonic,并以“Panasonic ideas for life”为品牌口号,以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和“与地球环境共存”为理想,继续为提高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松下电器面向世界推出了“Panasonic ideas for life”的品牌标识语。“ideasfor life”的含义就是“通过遍布全球的员工们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创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先进美好的社会,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创意”。

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站在顾客角度上的ideas(创意)、“有实际用处的ideas”、“带来惊喜和发现的ideas、“使人们感到快乐的ideas”、“崭新的ideas”、 “有趣的ideas”等等,陪伴顾客一生的各种富有价值的“ideas”。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富有革新性、尖端性、有价值的“ideas”,力求使全世界每一位顾客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为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全世界的顾客及商务伙伴不断地提供“ideas for life”,成为永远可造福于人类的松下集团。

松下电器-中国

自从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把松下在中国的事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从电子材料到零部件,从部品到整机,从家用电器到工业机器,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技术合作项目160多项,建立合资独资企业53家(上海7家公司),总投资近15亿美元。

松下电器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8年,从技术引进、投资创办合资、独资企业,到创办研发基地,松下在中国的事业规模日益扩大。截止到目前,包括4家研究开发中心在内,松下在中国已投资建立了60家合资、独资企业,职工人数达到6万余人。

1894年11月27日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父亲名政楠,母亲名德枝,幸之助是三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

1899年4岁 父亲经营的米谷投机生意失败,全家从千旦之木迁往和歌山市。

1901年 6岁 入和歌山市内的“熊寻常小学校”就学。

1902年 7岁 父亲只身赴大阪,就业于大阪盲哑院。

1904年 9岁 小学四年级中途退学,到大阪的宫田火盆店当学徒。

1905年 10岁 2月,到五代音吉脚踏车店当学徒。

1906年 11岁 父亲政楠因病逝世。

1908年 13岁 开始销售脚踏车。

1910年 15岁 辞掉五代脚踏车店的工作,进大阪电灯公司当内线见习生。

1911年 16岁 升任大阪电灯公司正式技工。

1912年 17岁 参与滨寺公园海水浴场电灯工程。日本年号由明治改为大正。

1913年 18岁 母亲德枝因病逝世。4月进关西商工学校夜间部预科就读。

1915年 20岁 经由姐夫、姐姐介绍,与井植小姐相亲,9月结婚,新娘19岁。

1917年 22岁 升任检查员。5月决心自立,辞掉大阪电灯公司的工作,制造并贩卖电灯插座,但结果失败。后来接到电风扇地盘1000个的订单,才获转机。

1918年 23岁 3月创立松下电器制作所。生产改良附属插头,雇佣四五个员工。另外,开始研究双灯插座。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2月制定了M箭商标。3月成立“步一会”。

1920年 25岁 在东京设立联络处。

1921年 26岁 长女幸子诞生。

1922年 27岁 兴建工厂,迈出松下传统“积极注意”的第一步,员工已超30名。

1923年 28岁 3月开发炮d型电池灯,6月底开始生产发售。9月发生东京大地震。

1925年 30岁 6月以“国际牌”作为商标提出登记。5月与山本氏签订炮d型电池灯销售权契约。年底当选为区会议员。

1926年 31岁 3月提出商品专利第一号的申请登记。10月向山本商店购回炮d型电池灯销售权。完成角型电池灯的生产系统。长男幸一诞生(次年不幸逝去)。此年,日本年号由大正改为昭和。

1927年 32岁 设立电热部,开始制造电熨斗。与住友银行开始往来。角型电池灯已开发完成,并以“国际牌”商标发售。

1928年 33岁 筹建新的总公司与工厂,11月动工,1930年5月完工。

1929年 34岁 公司名号改为“松下电器制作所”,并订立公司组织纲领与员工信条。

1930年 35岁 创建松下第五、第六工厂。设立国道电机并开始生产并贩卖收音机。

1931年 36岁 1月出售收音机的第一批新货。3月将国道电机收归直营。4月举行步一会第一届春季运动会。10月开发成功三球式收音机,并在商品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1932年 37岁 4月成立贸易部。10月收购收音机的重要部分的专利,并向社会公开。订此年为创业命知第一年,并在 5月5日举行创业纪念式。

1933年 38岁 5月实施事业部制度。7月开始研究马达。制定并发布公司员工精神五大守则(后来改为七大守则)。在门真地区盖建总公司和工厂,员工增加到1800名。

1934年 39岁 4月开设员工训练所。7月推行不二价运动。8月设立松下贸易株式会社,11月发起连锁店制度,12月又设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股份有限公司)。此年,将公司由个人的独资经营改为公司的组织。

1936年 41岁 6月设立国际电灯泡株式会社。经由NHK(日本放送协会)电台举行第一次收音机广播,题目是:“谈企业精神”。

1937年 42岁 12月向加藤大观请教佛禅之理,并早晚随从在侧,创订新的商标,并统一书体。

1938年 43岁 完成员工慰灵塔,并在9月举行开眼法事。

1939年 44岁 3月颁制“经营须知、经济需知”和“员工指导和律己须知”。7月公开电视的实验,大获成功。

1940年 45岁 1月举行第一届公司经营方针研讨会。次年长女幸子与松下正治结婚。

1941年 46岁 5月举行步一会最后一届运动会于甲子园球场,参加人数1万人。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3年 48岁 4月,在军方邀请下设立松下造船公司。10月成立松下飞机制造公司。将M箭公司徽章改为三个松叶的图案。

1945年 50岁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了尽速恢复生产,建立经济秩序,努力经营重建工作。

1946年 51岁 松下电器成立工会,亲自出席成立大会。11月,创立PHP研究所。同年,被盟军总部制定为财阀,资产被冻结,业务受限制。

1947年 52岁 4月,《PHP杂志》发行创刊号。

1949年 54岁 公布为迟纳大户,公司经营陷于困难。年底获得“财阀”解除令。

1950年 55岁 6月,发生韩战。企业限制获解除,并恢复自由之身。

1951年 56岁 1月到美国旅行,考察业务。6月发表恢复经营脚踏车业。10月再度到美国旅行,并绕道访问欧洲后返国。

1952年 57岁 2月,与中川机械(股份)公司协议合作生产。10月,与飞利浦公司谈妥合作,并成立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1953年 58岁 5月,盖建中央研究所。

1954年 59岁 1月,与日本胜利牌(股份)公司携手合作生产。在《文艺春秋》5月号发表《观光立国论》。

1955年 60岁 在延迟了二年以后,补办创业35周年纪念大典。

1956年 61岁 1月发表“松下电器五年计划”。

1958年 63岁 6月,接受荷兰政府颁发勋章。

1959年 64岁 三月,创立关西日兰(荷兰)协会。9月,设立美国松下电器公司。11月成立国际总部。

1960年 65岁 1月,发表“五年后实施每周工作5日制度”方案。同年,五年计划提早达成目标。

1961年 66岁 对外发表辞退总经理,就任董事长。为员工福利基金捐出日币2亿元。7月,总公司新厦落成。8月,在真真庵再次举行PHP研究会。

1962年 67岁 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5月,接受《时代》杂志创立40周年纪念庆典招待。8月,在NHK的“与总理谈话”节目中与池田首相交谈。9月,在国际经营科学委员会主办的会议中,发表演说,题目是《我的经营哲学》。

1964年 69岁 7月,在热海举行经销商、代理店的垦谈会。9月,美国《生活》杂志撰文介绍。入选《每日新闻》全国高中生“你尊敬的人物”最高票。同年,东京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

1965年 70岁 4月,实施每周工作5日制。接受政府颁发二等旭日重光勋章。6月,接受早稻田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被NHK推选为歌唱排行榜的评审委员。

1966年 71岁 赠送“青春”匾给全国282家经销店。5月,制定“工作别薪金制”。

1967年 72岁 1月,发表“希望在5年后,工资提升到美国的水准”。

1968年 73岁 松下电器举行创业50周年纪念。3月,完成松下电器历史馆。捐款总金额50亿元日币,给儿童交通等灾害防止对策委员会做为基金。发表并提倡工厂应该建设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

1969年 74岁 1月《PHP杂志》发行量达到100万份。9月,举行第一届松下电器技术展。

1970年 75岁 参加万国博鉴会,并设松下馆。4月,接受一等瑞宝奖章。10月,英文版《PHP杂志》创刊。

1970年 75岁 参加万国博鉴会,并设松下馆。4月,接受一等瑞宝奖章。10月,英文版《PHP杂志》创刊。

1971年 76岁 1月,在大阪城旧址买下TimeCapsule(寄给未来人类的包裹。将记录现代文化、生活的文件,装于特制的金属容器埋于地下,以便传给后世的人,作为对现代人的研究与了解。此项活动起于1938年的纽约世界博鉴会。)4月,就任鸟类保护财团理事长。接受庆应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8月,发行《人世间》杂志。

1973年 78岁 7月,辞掉董事长职位改任顾问。捐款总金额日币50亿元,给全国都、道、府、县等行政单位。11月,与夫人相偕出席“感谢顾问会”。

1974年 79岁 12月发行《如何拯救将要崩溃的日本》。

1975年 80岁 5月与8月,与夫人相偕参加了松下电器工会成立30周年纪念仪式与日本地方祭奠,并且访问了Panasonic公司。

1977年 82岁 1月初版《我的梦、日本的梦、二十一世纪的日本》。

1979年 84岁 接受马来西亚政府颁发的勋章。2月访问马来西亚。访问中国。

1980年 85岁 创立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

1981年 86岁 举行创业命知年50年纪念式。接受政府颁给一等旭日大绶勋章。

1985年 90岁 半导体基础研究所成立。

1987年 92岁 接受一等旭日桐花大绶勋章。

1989年 94岁 松下幸之助逝世。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日语: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まつしたでんきさんぎょう;英语: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是日本的大型电器制造公司,总公司设於大阪。

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于2008年1月10日表示,将在2008年10月将公司名称由松下电器产业更名为「パナソニック」(Panasonic)。同时「ナショナル」(National)商标将在2009年废止,统一使用「パナソニック」。[1]

松下电器於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1927年制作自行车用的车灯。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松下电器在美国的市场,最初的产品是电视机,他与飞利浦签定了技术合作合约,将西方的技术带到日本。因此让松下电器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长。

松下电器的产品线极广,除了家电以外,还生产数位电子产品,如DVD、DV(数位摄影机)、MP3播放机、数位相机、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等。还扩展到电子零件、电工零件(如插座盖板)、半导体等,间接与直接转投资公司有数百家。

旗下品牌

* National:1922年起创立的品牌,寓意“国民的”。台湾中文名称是“国际牌”。目前仅在日本国内的白色家电产品使用此品牌。National品牌将於2009年停止使用。

* Panasonic(香港译名:乐声,中国大陆译名:松下电器):1955年起创立的品牌。松下电器进军美国时,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国已有公司注册,因此创立此品牌。现今为松下电器的主要品牌。

* Technics:为松下的电子琴、音响专用品牌(在香港已经并入 Panasonic)。

* Quasar:1974年松下购并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家用电子部门时所继承的品牌,仅在北美洲的电子视听产品使用。

* M:为松下出品的电子零件(电容器等)因细小而无法打上品牌全名时所使用的替代标章。

* KDK:为松下出品的空气流动电器,其产品和National一样,每有新的KDK产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样式的产品推出,这是由於松下电器以两个品牌,去占有两个不同的市场:KDK以电工材料公司为目标,而National以家庭为主。

* Rasonic:(乐信牌)原为香港的信兴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信兴电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一个品牌。而松下电器中港澳的总代理为信兴集团。於1994年,松下和信兴成立合资公司松下信兴机电有限公司,自此Rasonic成了松下的品牌。

* JVC :(香港曾译为星牌)JVC (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当时美国的留声机及黑胶唱片的领导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的子公司。1930年,JVC生产留声机及黑胶唱片。1932年,JVC开始生产收音机。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台电视机。二战期间,日本公司与外国的合作夥伴断绝关系。1929年,JVC的大部份所有权转移到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与胜利音产的合资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由松下电器所有,现在松下电器拥有JVC超过36.9%的股权。

另外,松下电器还有三角形的「三叶松」标章,是松下电器的公司标章,有「坚忍不拔」、「生成发展」、「协力一致」三种含义。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Matsushita Denki Sangyō Kabushiki-gaisha?) (TYO: 6752, NYSE: MC) is a Japanese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based in Kadoma, Osaka Prefecture, Japan. It produces produ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Panasonic and Technics.

The company was founded by Konosuke Matsushita in 1918 to sell duplex lamp sockets. In 1927, it produced a bicycle lamp, the first product it marketed under the brand name National. Since then, i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Japanese electronics producer. In addition to electronics, Matsushita offers non-electron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ch as home renovation services.

Matsushita was ranked the 59th company in the world in 2007 by the Forbes Global 500 and is among the Worldwide Top 20 Semiconductor Sales Leaders.

The comm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ˌmɑtsuːˈʃiːtə/, while the proper Japanese pronunciation for the company is /matsɯɕ(i)ta/.

On January 10, 2008,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on October 1, 2008 it will change its name to Panasonic Corporation, unifying the Matsushita, National and Panasonic brands under the new corporate name.

Brands and divisions

Matsushita produces electronic produ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overseas market, personal electronics, audio/video equipment, microchips, automotive components)

* National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Japanese market)

* Nais (components for automated systems, replaced by Panasonic in 2004)

* Quasar (lower-priced televisions, video equipment and applianc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being phased out)

* Technics (audio equipment)

* Ramsa (professional audio equipment)

* Rasonic (as of 1994,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Chinese market).

In many computer systems, Matsushita devices identify themselves as "MATSHITA", to fit the limit of 8 characters imposed by Microsoft Windows device handlers.

Histor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was founded in 1918 by Konosuke Matsushita and operated factories in Japan and Asia through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roduc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appliances such as light fixtures, motors, and electric irons.

After World War II, Matsushita regrouped and began to supply the post war boom in Japan with radios and appliances. Matsushita's brother-in-law, Toshio Iue founded Sanyo as a subcontractor for components after WWII. Sanyo grew to become a competitor to Matsushita.

In 1961, Konosuke Matsushita travel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t with American dealers. Matsushita began producing television sets for the U.S. market under the Panasonic brand name, and expanded the use of the brand to Europe in 1979

The company used the National trademark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1950s through the 1970s. It sold televisions, radios, and home appliances in some markets. The company began opening manufacturing plants around the world. It quickly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well-made reliable products.

The company debuted a hi-fi speaker in Japan in 1965 with the brand Technics. This line of high quality stereo components became worldwide favorites. The most famous product still made today is the SL-1200 record player, acknowledged for its high performance, precision, and durability.

During the 1970s, Matsushita further expanded into the U.S. market by purchasing Quasar from Motorola in 1974 and buying out MCA-Universal in 1989. Many American employees who transferred over from Motorola felt that they we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filed a lawsuit in 1986 after three-quarters of American managers from the Quasar division were let go.

The company then became a major target of anti-Japanese sentiment among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89–1990 caused Matsushita's international power to wane: the company sold many of its foreign assets in the 1990s, including Universal to Edgar Bronfman, Jr. of Seagram's.

In November 1999, the Japan Times reported that Matsushita planned to develop a "next generation first aid kit" called the Electronic Health Checker. At the time, the target market was said to be elderly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rural areas where medical help might not be immediataly available, so it was planned that the kit would include support for telemedicine. The kits were then in the testing stage, with plans for eventual overseas distribution, to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has been inv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standards intended to eventually replace the DVD and the SD memory card.

Since the spring of 2004, Matsushita has used Panasonic as its primary global brand. The matsushita.co.jp website now redirects to panasonic.co.jp.

On January 19, 2006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starting in February, it will stop producing analog televisions (then 30% of its total TV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digital TVs.

On January 10, 2008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it intends to change the company name to Panasonic, effective October 1, 2008. The decision is pending on approval at the firm's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in Jun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77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