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厂接连停产,半导体“最后一里路”面临“瘫痪”?

多家大厂接连停产,半导体“最后一里路”面临“瘫痪”?,第1张

“6月4日,中国台湾半导体封测龙头企业京元电子发布公告称,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开始全面停产48小时。”

而事实上台湾疫情急剧恶化,停产48小时的确是“天真”了!

01

半导体“最后一里路”

台媒称,京元电子从事的业务是半导体行业的 “最后一里路” ,其客户几乎都是全球重量级的芯片大厂。

半导体制程就是由 设计、制造及测试、封装 等几个步骤组成。

芯片封测 位于产业链下游,顾名思义, 半导体封测主要包括封装和测试 ,其中封装是指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测试是检测不良芯片,包括封装前的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

所以半导体行业的“最后一里路”也就是指芯片的封装测试环节。

02

据调查,京元电子目前身为全球市占率3.7%的第8大封测厂,主要客户是联发科、英特尔。发生疫情后,该公司预估影响其6月营收及产能达30-35%。

联发科表示,京元电在疫情爆发后的停工计划对6月营收将会有部分影响。

但大型芯片设计公司通常有较多的测试合作厂商,完全可以将同产品改到其他合作厂测试。

所以台媒称 京元电子染疫对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轻微, 对于京元电子相关供应链,包含大客户联发科、英特尔的影响不大。因为后者会寻找其他封测供货商以分散风险。

那么疫情引发的再一次“芯片荒”,当真没有对半导体供应链产生任何影响吗?显然不是。

多家大厂停产,全球缺芯愈演愈烈

显然受疫情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京元电子,在京元电子之后,又爆出 超丰电子 也有外劳染疫。

台湾半导体产业陷入僵局,而另一边作为 “半导体封测重镇” 的马来西亚,其半导体企业进入停工、停产状态。

然而马来西亚由于疫情加重,只能实施全国范围的“封锁”,其半导体工厂也被要求保留在生产线的员工不能超过20%,以保证最基本产能。

但有市场人士表示,现在马来西亚目前的封测产能几乎为0。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极为脆弱,行业新一轮涨价、“缺芯”潮的情绪也日渐浓重。

04

“中国芯”崛起

在世界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唯有中国凭借强悍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保证了国内生产制造的稳定,让其供应链不会因为疫情遭受太多影响。

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厂商的订单都非常充裕,许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订单也爆满,产品交货期普遍延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称,部分海外半导体制造及设备厂商无法正常生产, 促使晶圆厂、封装厂加大在国内的采购。

虽说全球芯片产业链转移的难度极大,但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

近日,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也传来好消息: 中国光量子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规模与建厂加速,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

1、工程拉锯战的开启。美国的新变法案立案之后,要求对美国本土的芯片提供巨额的补贴,但是提供的补贴有一个要求就是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这个法案的提出其实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在美国本土进行投资和建厂。

企图用这样的方法让制造业能够回到美国本土当中。可以看得出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人才比较少,而且目前并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案。试图通过芯片法案之后能招引更多的工程师,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工程师红利这方面的内容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早在2016年,美国就对理工科毕业生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其中中国有470万人,美国仅仅是56.8万人。对工科极度缺乏的。而这一次芯片法案之后,我国将能够借此机会在工程师上面得到转型和升级。

2、美国试图想要利用芯片法案,对我国的工厂造成影响。但是芯片方案的落实并没有在技术上对我国造成影响,反而是使我国的设备在全球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半导体需求与应用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一季度市场风险偏好,但是有急剧下降的危险,但是半导体并没有形成严重的杀跌。

季报出来之后,对于那些低估的半导体公司,其上升的空间仍然维持一定的趋势,上升的空间还能够在一定规模上打开。也即意味着净利润有望在一个程度上得到提升。长期来看,科技创新带动的行业景气将不会轻易的受到改变。我国的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正在同比增长过程当中。现在半导体最大的机会就在于国产替代进口。国内晶圆代工厂和储存器厂的扩产是半导体设备材料公司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青岛建厂为真?

据知情人爆料,富士康计划对青岛建设封装、测试工厂这一项目共计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约合86亿美元),该项目致力于为5G和AI相关设备应用中使用的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先进的封装技术,比如扇出、晶片级键合和堆叠。同时,该工厂将于2021年做好投产准备,并于2025年之前将产量扩大到商业水平。按照设计规模计算,该工厂的月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万片12英寸晶圆。

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富士康投资建厂的事情为真,生产晶圆也为真,只是先前曝光的金钱数目有误,因此本次青岛建厂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富士康对此具体投入多少还有待商榷。

富士康造芯已有时日

事实上,青岛建厂并非是富士康造芯计划的开端。早在2017年,富士康就组建了半导体子集团,以发展其半导体业务。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富士康已与珠海、济南和南京等市,就参与当地芯片制造方面达成了多项协议。同时,长期以来富士康非常重视公司的半导体项目,在富士康2019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企业将IC设计、制程设计纳入了未来新产品重点研发方向。

未来何去何从

那么在未来,在青岛建厂后,富士康的造芯计划将如何发展,同时,这对于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将会有哪些带动作用?孙建辉认为,此次富士康青岛建封装、测试厂,无论是于富士康本身而言,还是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而言都是利好的。“富士康在青岛建厂,能够与青岛其他半导体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富士康在青岛专注封装、测试两个环节,这正是青岛半导体产业目前所欠缺的环节。可见,对于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是一次极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有益于大陆半导体的本地化芯片技术积累、帮助大陆本地集成电路产业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78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