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
龙光控股集团(股份代号:3380.HK)创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公司紧跟国家发展,龙光集团以“责任筑城,臻心建家”为品牌发展理念,精准实施“6+N”发展战略。
集团涵盖住宅开发、城市更新、商业运营、产业运营、智慧服务、交通投资6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展教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度假6大配套业务,整合客户、合作单位、战略品牌等内外部资源,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
龙光集团在前10个月的权益合约销售额约为1160.9亿元,同比增长19.7%;权益合约销售面积约为6744000平方米。
对于2021年的销售额目标,龙光集团此前曾表示,公司2021年权益合约销售额增长目标为20%。以此来看,2021年的销售目标约为1448亿元。龙光集团已完成年度目标的80.17%。
龙光集团2020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额1206.9亿元,同比增长31.9%,完成了公司设定的1100亿元销售目标。2020年总销售面积约为745.2万平方米,平均售价为15637元/平方米。
道富投资为你提供优质解答:龙光地产上市成功 港股代码03380共发售7.5亿股;
从2008年股改到2013年正式上市,龙光地产登陆资本市场长达5年,这与几度冲刺上市的卓越集团等房企大同小异。
由于市况不佳、投资者反应不积极,导致股票认购价格太低,此前的龙光地产和卓越集团一样,在临近上市的那一刻又中止上市。
原本乐观的融资规模,也一步步下滑,有传言说,龙光地产最早期曾设想募资30亿元,但时至今日却落个低价上市。
2013年,内地房企分别有金轮天地、五洲国际、当代置业、毅德国际、景瑞控股、时代地产和龙光地产7家公司赴港上市。
这7家内地房企赴港上市共募得资金预计最高93.39亿港元,与最初的募资计划可谓相差甚远,这些公司的表现几乎都不理想。
公开资料显示,五洲国际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57%认购,而当代置业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仅仅12%,最终发行价只能定在下限。
从融资规模来看,融资最多的毅德国际共募集资金15.81亿,其次是时代地产、五洲国际、景瑞地产分别募得资金15.5亿港元、13.3亿港元和13.16亿港元。
在盛富资本国际公司总裁黄立冲看来,除了内地房产调控不断升级的因素外,港股市场投资人向来看重轻资产、重运营 的模式以及较高的内部投资回报率,这些恰恰是内地房企的软肋,也是近年来内地房企赴港上市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投行人士直言,今年上市的房企均为区域性中小型房企,整体上都是融资渠道单一和资金实力不足,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资金来源相比,公司上市是否获得理想估值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这反映出内地赴港上市房企信心不足,而内地政策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堵死,让这些企业只能选择屈身贱卖。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仍有不少房企在香港排队IPO,包括国瑞地产、力高地产、重庆协信、金山地产等十余家房企。
作为龙光集团的创始人,潮汕富豪纪海鹏被外界称为,深圳地产圈最神秘的潮汕地产商人。
虽然龙光地产规模已超千亿,但他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纪海鹏自己估计也没想到,最近走入众人的视野,却是因为债务问题。
随着龙光这家企业债务危机的爆发,一直力求低调的纪海鹏,或许很难再低调下去。
3月份以来,有关龙光的债务传闻持续发酵。
有消息称,龙光一笔与与平安信托合作的贷款已经发生逾期,平安信托提前收贷。
还有传闻称,龙光控股旗下3月22日到期的18.26亿元在岸债券“18龙控02”已经就展期事宜发起谈判,计划先偿付10%本金。
传闻猛如虎,龙光的股票及境外债券价格,于3月7日双双下跌。
当日晚间,公司不得不出来紧急回应:
“龙光控股的现金资源受限比例较高,加之遇到还款高峰期,短期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2022年3月,有52.99亿要还,目前,龙光控股已通过自有资金兑付11.33亿元,剩下的会积极筹措资金。
至于平安信托提前收贷的事,双方一直保持沟通,仍在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和约定推进。
经自查,截至公告出具日,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龙光的回应,等于坦诚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资本市场立刻做出反应。
3月8日,龙光又一次遭遇股债双杀,公司股票午后大跌15%,“20龙控04”跌40%、“19龙控04”、“20龙控01”等多只债券也跌超20%,触发临停。
四面楚歌,龙光走在爆雷边缘
事实上,龙光债务危机的爆发,出乎外界的预料。
因为在此之前的2021年中期业绩显示,龙光不仅三道红线全绿,而且一年内到期的短债仅为115亿元,而龙光账上躺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400亿,还钱似乎没有难度。
危机爆发的背后,龙光实际上早已四面楚歌。
龙光地产的第一重危机,首先来自于大规模到期的高额债务。
龙光控股在3月7日的回应中称,于2022年3月,龙光控股到期及回售期债券,或作为差额补足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到期规模合计52.99亿元。截至目前,龙光控股已通过自有资金兑付11.33亿元,后续债券的兑付,龙光控股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
言下之意,3月份龙光就要还53亿,但目前只筹到了11亿,还有42亿的缺口。
这还只是3月份到期的债务。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3月7日将龙光集团评级下调至负面评级时,披露了龙光更加详细的债务及资金情况。
惠誉称,龙光在2022年有13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债务到期,包括可回售债券。57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债券将于今年3月至5月到期或可回售。
惠誉还说,截至2022年2月底,龙光公司层面的现金仅为50亿元人民币。
明明去年中账上还有超过400亿的现金,怎么过了8个月,就缩水成了只有50亿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龙光面临的第二和第三重危机,销售的大幅下滑以及再融资受限。
数据显示,2021年,龙光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1402亿元,同比还增长了16%。
但今年1-2月,形势急转直下,龙光的权益合同销售额均大幅下滑,下降幅度高达54%。
同时,伴随着龙光流动性危机的爆发,龙光在再融资上的压力也在加剧,此前网传平安信托提前收贷便是例证。
因市场缺乏信心,许多债权人也可能要求龙光集团提前偿债,若公司不能说服债权人,就可能影响公司的流动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账上的债务外,龙光或许还存在更多并未披露的债务。
春节前,市场曾盛传,龙光集团有20-30亿美元未披露的美元私募债。彼时,龙光信誓旦旦辟谣,甚至还斥资2000万美元进行债券回购,一副不差钱的模样。
但在几天后召开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上,龙光竟然主动 打脸 ,亲口承认有不超过10亿美元的担保私募债。
瑞银在3月1日发表的报告中就,龙光集团表外债务可能达580亿至790亿元,即去年6月底报告净负债的1.23倍至1.67倍。
瑞银认为,城市更新业务是龙光表外债务庞大的原因,因为它是一项资产周转缓慢的业务。
花钱的口子越扯越大大,来钱的口子却被收得死死的。
龙光债务危机的爆发,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钱还是躺平?纪海鹏没有选择
眼下,对于龙光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或许是:
和债券人谈债务展期,以避免构成实质性违约而造成债务交叉违约。
据了解,“18龙控02”债券投资人已陆续接到了龙光拟展期的讯息。
初步展期方案是:到期支付20%利息,其余利息与本金则展期18个月。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方案并不被接受。
至于不接受的原因,和此前的佳兆业十分相似。
还记得此前佳兆业谈债务展期的时候,债权人的喊话吗?!
“唯一可以不躺平的就是佳兆业。”
现在,这句话或许可以换成:
“唯二可以不躺平的,就是佳兆业和龙光。”
债权人否决了佳兆业给出的债务展期方案,原因是觉得诚意不够。但却“贴心”地给佳兆业准备了一份继续借钱的债务重组方案。
比如借钱给佳兆业的旧改项目,但要以对等的股权或者优先债券交换。
为什么?
因为相较其他爆雷的房企,债权人普遍认为,佳兆业的资产更加优质——都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当中更不乏深圳的资产和旧改项目。
龙光也是一样的道理。
与佳兆业类似,作为“深圳的地王收割机”,龙光在深圳拥有诸多在售项目及旧改项目。
财报显示,2020年,佳兆业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金额1207亿元,当中便有715亿,近60%的比重来自大湾区,主要是来自深圳。
截至2021年6月30日,龙光共拥有土地储备8556万平方米,当中近70%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近30%位于深圳和临深区域。
深圳的地,大家也懂的,跟RMB没啥区别。
有投资人甚至表示:
“一个前所未有的差的方案,从一个资产质量还不错的企业那边出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让人愤怒不已。”
现在,摆在投资人和纪海鹏面前的,应该都是两难的选择。
投资人要纠结的是:到底是接受龙光的展期方案,让其能够稍微喘一口气,创造还钱的可能性?还是要硬刚到底,逼龙光给出更有诚意的展期方案?!
万一龙光和佳兆业一样,选择直接躺平,鱼死网破怎么办?
纪海鹏要纠结的则是:贱卖还是不贱卖?躺平还是不躺平?
贱卖,则意味着或许永无翻身之日。
不贱卖,要如何度过眼下的债务危机?!
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龙光已经在“贱卖”一部分资产了。
据财联社消息,一位接近龙光方面的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正考虑处置更多三线城市项目,这些项目相对来说利润不高,但又有潜在买家感兴趣,由此回笼资金补充流动性需求。
就在昨天,龙光刚刚将汕头一个住宅项目卖给了央企中海宏洋。
据称,出售的价格,甚至比当初龙光的拿地价还要低。
划重点,三线、利润不高、贱卖。
也是,连许老板都说 “绝不贱卖资产”,更何况郭英成和纪海鹏。
毕竟,他们手握的,确实是最稀缺的资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