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老板是谁?

台积电老板是谁?,第1张

台积电老板是张忠谋,2018年6月5日张忠谋在股东大会上宣告正式退休。

张忠谋1931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创始人,被誉为“芯片大王”、台湾“半导体教父”。麻省理工学院董事会成员和台湾机械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斯坦福大学顾问。

因其在半导体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他为“半导体教父”,因为是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张忠谋早年经历

1955年,24岁的张忠谋就职于波士顿附近的一家电器公司Sylva-nia半导体部门工程师,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进入德州仪器,为德州仪器第一个中国员工。

1985年,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前往中国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

张忠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创始人,现任台积电董事长,人称“芯片大王”。

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和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

27岁那年,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硕士生,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科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栽和资深副总裁,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争做世界第一。

1985年,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因其在半导体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他为“半导体教父”,因为是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http://baike.baidu.com/view/49931.htm

1962年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后留学日本、美国,分获物理学学士、电子工程学硕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创建游戏软件公司和娱乐影业公司。 1993年,唐骏被微软公司相中,招至麾下。 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担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他所领导的部门成功地设计,开发并发布了远东版(包括日文版,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和韩文版)Windows NT 3.51,NT 4.0, 和Windows 2000。 1997年底,唐骏受到总部委派,来到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开始正式营运。2001年度,他又获得微软公司杰出贡献奖和比尔·盖茨亲自颁发的最高荣誉奖,这是微软公司全球5万员工中迄今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两次微软公司最高荣誉奖的杰出管理者。 1998、2000和2001年,他是微软公司唯一一位3次被授予微软公司的最高奖项: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和杰出管理奖的员工。 2003年3月,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唐骏领导下的微软(中国),在销售方面,是微软全球惟一一个连续6个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创造历史最高销售记录的公司。微软中国03财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6/30)成为微软全球82家分公司中销售业绩增长最快的分公司。 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科技人物、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等殊荣。 详细经历1980年,因高考语文一分之差,唐骏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这时的唐骏有些失落与苦闷,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1985年的唐骏不仅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还考上了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并靠着努力“钻营”获得留学日本的机会; 1990年,唐骏赴美攻读博士,并先后创立了三家小型公司; 1994年,抱着“偷师学艺”的本意,唐骏放弃自己的“皮包公司”,加入微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1997年,时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衣锦还乡”,来上海组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先后升级为亚洲区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骏不仅担任全球支持中心总裁,并兼任微软合资公司——上海微创公司总裁等职务; 2002年,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 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回顾分析唐骏十几年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我们不仅看到他如何依靠智慧与努力主动改变着命运,也看到他成功光环背后的汗水。相信唐骏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一个追求成长、希冀获得更大成功的经理人都是有启发的。 从穷学生到小老板 一个不名一文的大学生,靠着聪明与执着,获得赴日留学的名额,走出了提升身价的第一步;卡拉OK计分机的发明,使其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虽然是三家公司的小老板,却希望去大公司学习 “把事情做大”的秘密。 高考语文59分,失去了攻读理想大学的机会 “语文为什么要少那么一分呢?”每次谈到自己的高考史,唐骏总要嘲笑自己一番,因为语文成绩只考了59分,即使其他科目获得高分,也没有去成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学校虽然是当时著名“八大学院”之一的北京邮电学院(后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但毕竟不是唐的第一志愿,专业也是他兴趣有限的理论物理。不满、自暴自弃,成绩江河日下,大学的头三年,唐骏的专业成绩中等偏下,一些与学习成绩有关的奖励自然也没有他的份,例如三好学生。眼看就要到大四,唐骏是进无去路,退不甘心,他无数次地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实习的时候,唐骏第一次看到了计算机,那是一台漂亮的苹果Ⅱ,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把实验数据直接用曲线划出来。这个发现让22岁的唐骏惊叹不已。在发光的电脑屏幕前,他忽然意识到以往的懈怠是多么错误。也是在这个时候,唐骏认识了光纤通信专业的同学孙春蓝——后来成为他的太太,开始了甜蜜的恋爱岁月。孙春蓝发现唐骏不喜欢理论物理专业,就给唐骏出主意,“修我们的光纤通信吧,我一定帮你把课补上。” 自己的认知加上女友的启发和帮助,唐骏的学习愿望前所未有地高涨,开始攻读第二专业——光纤通信。他仅花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四年才完成的课程,而且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光纤通信”为何物的年代,唐骏抢先一步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有线通信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一定是光纤通信高速发展的时代! 获得了出国的名额 几乎没有人对他考上研究生抱有信心,考试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在北邮的研究生考试中,唐骏获光纤通信第一名。但唐骏没能取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因为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 北邮的这个机会没有了,是不是意味着唐骏只能放弃出国的梦想?北京这一年一共有75个出国名额,这一次英语题非常难,成绩合格的寥寥无几,像北邮这样的学校才只有5个学生合格,那么其他的学校肯定会有很多名额用不上! 这个推理让唐骏兴奋不已,他立刻给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处打电话:“老师,你肯不肯把多余的名额让给我?”接电话的人莫名其妙:“你捣什么乱啊?”也有怒气冲冲的:“我们自己的学生都不够呢,哪里轮得到你呢?”可是,唐骏知道,太容易做到的事,别人也就做了。他继续马不停蹄地向北京各大高等院校拨电话,微笑着询问留学名额的事情。 终于,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老师说:“我们可以帮你把材料报上去,看教育部批不批。”这个声音令唐骏终生不忘。学校这边是搞定了,但能不能批下来呢?穷学生没有钱也没有门路,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去找教育部出国司的副司长,认准了人后,一大早,他跑到教育部出国司办公的地方,对副司长点头微笑:“啊,您好,您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他又准时呆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啊?”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 两天之后,副司长终于被这个小伙子的执着感动了。就这样,唐骏获得了去日本读研究生的机会。 读博期间干起了“个体户”,经历短暂的创业 1990年赴美读博,比起1985年赴日留学,就简单得多。来到美国,唐骏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儿非常适合做事情。1990年恰好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腾飞的时期,唐骏攻读专业之外的惟一想法就是要自己创业、办公司。 一直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唐骏想到了发明卡拉OK评分系统,他把自己的构思申请专利,没钱做芯片,唐骏找到了三星。三星花8万美元买断了唐骏的专利,唐骏乐坏了,唐骏当时每月的奖学金只有800美元。8万美金对一个留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靠着这第一桶金,他在1993年成立了一家名叫“双鹰”的软件公司. 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的股票价格从11美元的发行价上升到32美元, 其公司总裁唐骏所拥有2,661,976股票期权的收益也达到4亿人民币(行权当日的股票价格与发行价间的价差乘以260万份股,即为唐骏的股票期权收益),为内地职业经理人的身价创造了新的纪录。 无论你欣赏、羡慕、嫉妒或是蔑视这个数字,在职业经理人群落中,首先达到这个数字的就是唐骏。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了解这个数字的产生过程,有兴趣了解唐骏如何从一名普通学生一步步成长为身价过亿的经理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86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