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著名的台湾芯片IC设计公司联发科举行一季度财报法人说明会,此后,国内媒体报道称,联发科CEO蔡力行表示台湾当局已要求联发科停止向中兴通讯出售芯片。
收听该法人说明会发现,上述说法是被媒体误读,蔡力行的回答都是建立在提问者“假设”的基础之上。
同日晚间,联发科回应称,“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并没有要求联发科不能对中兴通讯供货,一般来说,如果中兴通讯有供货的需求,联发科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台湾地区有关部门申请,而目前,联发科没有发布声明称,不能(给中兴)供货”。
一位提问者以假设的方式向蔡力行提问,“中美现在有一些争端,假设出现中兴通讯的情况,美国政府是不允许美国半导体公司卖产品给中兴的,我理解联发科也要遵守这个规定,因为你们也要在美国做生意”。
蔡力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是的,我们现在遵守这个规定”。
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的制裁措施包括,外国供货商之商品若含有美国厂商零件亦禁止卖给中兴。除非联发科确认生产处理器所有零组件全来自美国本土以外,否则其芯片也将禁止销售给中兴。
联发科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湾。该公司提供系统级单芯片解决方案,是一家跨信息科技、消费电子及无线通信领域的IC设计公司。
来源:独角鲸科技综合
“6月4日,中国台湾半导体封测龙头企业京元电子发布公告称,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开始全面停产48小时。”
而事实上台湾疫情急剧恶化,停产48小时的确是“天真”了!
01
半导体“最后一里路”
台媒称,京元电子从事的业务是半导体行业的 “最后一里路” ,其客户几乎都是全球重量级的芯片大厂。
半导体制程就是由 设计、制造及测试、封装 等几个步骤组成。
芯片封测 位于产业链下游,顾名思义, 半导体封测主要包括封装和测试 ,其中封装是指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测试是检测不良芯片,包括封装前的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
所以半导体行业的“最后一里路”也就是指芯片的封装测试环节。
02
据调查,京元电子目前身为全球市占率3.7%的第8大封测厂,主要客户是联发科、英特尔。发生疫情后,该公司预估影响其6月营收及产能达30-35%。
联发科表示,京元电在疫情爆发后的停工计划对6月营收将会有部分影响。
但大型芯片设计公司通常有较多的测试合作厂商,完全可以将同产品改到其他合作厂测试。
所以台媒称 京元电子染疫对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轻微, 对于京元电子相关供应链,包含大客户联发科、英特尔的影响不大。因为后者会寻找其他封测供货商以分散风险。
那么疫情引发的再一次“芯片荒”,当真没有对半导体供应链产生任何影响吗?显然不是。
多家大厂停产,全球缺芯愈演愈烈
显然受疫情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京元电子,在京元电子之后,又爆出 超丰电子 也有外劳染疫。
台湾半导体产业陷入僵局,而另一边作为 “半导体封测重镇” 的马来西亚,其半导体企业进入停工、停产状态。
然而马来西亚由于疫情加重,只能实施全国范围的“封锁”,其半导体工厂也被要求保留在生产线的员工不能超过20%,以保证最基本产能。
但有市场人士表示,现在马来西亚目前的封测产能几乎为0。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极为脆弱,行业新一轮涨价、“缺芯”潮的情绪也日渐浓重。
04
“中国芯”崛起
在世界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唯有中国凭借强悍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保证了国内生产制造的稳定,让其供应链不会因为疫情遭受太多影响。
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厂商的订单都非常充裕,许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订单也爆满,产品交货期普遍延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称,部分海外半导体制造及设备厂商无法正常生产, 促使晶圆厂、封装厂加大在国内的采购。
虽说全球芯片产业链转移的难度极大,但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
近日,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也传来好消息: 中国光量子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规模与建厂加速,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中国(大陆)参与半导体产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困境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其半导体产业还只是停留在制造阶段,因为没有核心技术。200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1633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人民币,总销售额达2074.1亿人民币。而如果同时看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Intel的2003财年报告,人们会发现,2003年Intel全年的营业额达到301亿美元,合人民币2498.3亿元。一个Intel公司全年的销售额比整个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还要高。不仅如此,2003年Intel公司的纯利润56亿美元,利润率达到18%,而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的利润率只有3.7%。这因为人们没有核心技术,只是停留在制造业阶段,核心技术都得用Intel的,利润都被Intel这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公司赚去了。
为何人们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如果寻找外部因素,人们不难发现,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人们半导体技术的封锁是分不开的。由于“巴统”和瓦森纳安排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
1956年中国就提出要研究开发半导体技术,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技术上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而此时的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90年代中后期大陆投入巨资发展的908和909工程,继续受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在设备、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限制,华晶、华虹等到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都先后遭遇到了瓦森纳安排的限制。如2001年初,当时新上任的布什政府冻结了克林顿政府对两个电子束系统发放的出口许可,导致中芯国际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订货合同撤销。虽然在应用材料和中芯国际的努力下,半年后,一个由美国国防部、商务部和国务院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复审该出口牌照,但是也没有获得通过,这项技术出口最终搁浅。目前,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局目前对美国厂商前往中国投资设厂即规定,只要涉及0.5微米的技术,厂商就要向商务部申请,由商务部出口管制局组跨部门小组进行个案审查。
有人认为,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管制,使得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2-3代的差距,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年左右。而这也极大的妨碍了大陆在半导体价值链生产中的水平升级。
半导体产业的问题,只是中国大陆参与经济全球化(全球生产体系)时,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管制而出现困境的一个缩影。在计算机、航天等诸多产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而在经济全球化(全球生产体系)中相当活跃的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参与该体系时基本没有面临这样的问题。韩国是美国的盟国,而台湾的地位类似于对同盟国的地位。美国负责工业和安全事务的商务部副部长曾说,鉴于国家的安全考虑,就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而言,尚未准备象对待其他伙伴一样对待中国(大陆)。人们也未准备象对待台湾那样对待中国(大陆)。比如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上,台湾就曾顺利得到美国的技术支持和产业转移。1974年在台湾当局计划将半导体产业视为发展方向时,成功的自美国进口成熟的半导体技术与设备,未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当时台湾工研院电子所派遣了十数位专家到美国去取经。1976年,台湾先后派出38位青年工程师,在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安排下,赴美接受实务训练,学习半导体技术,并且买下了该公司0.7微米的制程。1992年,台湾的宏基公司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合资成立了德基电子公司,主要生产内存芯片。近期台湾在专业分工策略以及与技术领先国合作的情况下,半导体产业已具有相当的水准,有人曾说,比中国大陆先进10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