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工程师离职海思,该如何解决无芯之痛?

一批工程师离职海思,该如何解决无芯之痛?,第1张

近来华为处境愈发艰难,麒麟芯片库存已经接近消耗殆尽,而美国针对华为禁令更是歹毒,致使华为芯片现在找不到代工厂进行制作了。在此紧要关头,华为提出了“南泥湾”计划,要在被卡脖子的芯片领域,实现自产自研。

这种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平时都困难重重,在当下这种局面,要想实现南泥湾计划,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困难的还不是南泥湾计划,而是当下的局势,华为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

美国禁令将华为封锁以后,一些华为的芯片工程师持悲观态度,选择离开华为海思。而华为自己建立产业链,在技术被封锁的前提下,一切都要靠自己研发,即使华为聚集了大量半导体的人才,但是真的做起来依旧困难重重。再加上芯片工程师的离职,对华为可以说是个不小的波折。

虽然台积电在5月15日之前接了华为一批订单,并且按照紧急订单在处理,但是这批芯片只能保证,华为在今年年底前的芯片够用,危机仍未解除。而且华为目前的处境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帮的上忙。

面对美国打压,低头求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面对困难,敢于反击,毕竟现在除了胜利,已无路可走了。

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原负责人苏箐离职,这会对华为造车有哪些影响?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1月26日,据好几家新闻媒体,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车BU)智能驾驶产品部科长苏箐从华为辞职,动向暂不确立。华为对外开放回复称,苏箐确已离去华为车BU,感激苏箐对车BU所做的奉献。

作为原华为智能安全驾驶产品部科长,自动驾驶精英团队责任人,苏箐被视作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流程的主要人物。在承担智能驾驶产品部前,苏箐曾出任华为海思半导体芯片产品研发,华为终端公司总裁系统架构师,并开发设计了著名的达芬奇AI构架。

在出任智能驾驶产品部科长期内,苏箐也是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软件的总裁系统架构师。上年4月,配备华为智能安全驾驶系统软件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全自动行车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热议,短视频表明,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或已做到较高质量。

但上年7月初,苏箐起先被传将加盟代理蔚来汽车,被其在微信朋友圈否定。接着苏箐又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会中发布了“特斯拉自动驾驶安全事故媲美行凶”、“引入高级自动驾驶后道路交通事故很有可能会更比较严重”的异议观点。

接着,同一年7月27日,苏箐被华为免除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进到战略预备队接纳训战和分派,自此苏箐在未发生在大众视线,其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由卞红林出任。

华为层面对苏箐的撤职缘故回复称:“我企业智能汽车解决方法BU苏箐在参与外界主题活动谈起自动驾驶技术性与安全性时,对于特斯拉发布了不当言论,导致了不良影响。”,

上年9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法BU在苏箐被免职后再次发生人事调整,智能汽车解决方法BU首席总裁职位被撤销,原首席总裁王军调任车BUCOO,并担任智能驾驶商品处理产品线首席总裁;先前出任苏箐的卞红林任车BUCTO,负责人技术性和产品研发,并任车BU研发管理部科长。

上年12月,华为和金康赛力斯联合推出了新知名品牌AITO及集团旗下第一款车系问界M5,选用了整套华为智能汽车计划方案,但并没有搭先前在4月现身的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性。与此同时前代车系华为智选赛力斯SF5也贴近停工。问界M5公布后,引起多名赛力斯SF5买车人对于此事表达不满意,宣称要向华为消费者维权,让华为的“造成”深陷有所差异的异议。

而特别注意的是,配备华为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性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在上年4月凭全自动行车短视频得到很多关心后。一度传来将在上年12月交货的信息,殊不知目前为止,该商品仍没有宣布的交货信息传来。

主要人物苏箐辞职,车BU内部历经积放调节,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性商品仍未交货,现阶段正在销售的商品还深陷“有所差异”买车人的异议,华为的“造成梦”,将来还能成功进度下来吗?

文 | 步日欣

内容精要 :网传消息,在华为禁令生效的敏感时期,为了应对友商的疯狂挖角,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随着半导体行业关注度的提升,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在我们 科技 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代表最高 科技 含量的中芯国际,平均1W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这个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疯狂挖角只是个开始,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9月15日,是美国对华为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使用美方技术的企业未经允许不得向华为供货或提供服务。

今天是915,也是华为的918,更是华为最严峻时刻开始。

断供断货,自力更生困难重重,华为何去何从?将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如果美国的打压算得上是“外患”,那么行业内友商的挖角,就可以称得上“内忧”了。

近日网上流传的信息," 最近OPPO来海思挖人,面试都不用,直接乘以一个 年包 系数就入职……还在西安开分中心,狂挖! "

虽然华为高层也曾频频表态,不管美国如何打压,将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和支持,海思一定会坚持下去。即便如此,还是难以稳定军心,再怎么宏伟的许诺,也扛不住友商的疯狂诱惑啊。

毕竟, 经过海思历练的团队,是一只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狼性战队,老板们都喜欢。

半导体行业猎头也异常活跃,按照客户的需求或者指示,华为员工成了重点定向目标,动辄开出“double(双倍)”的薪水。

在半导体行业里做小伏低、熬了多年的工程师们,断然是经不住这样的诱惑的,军心不稳是肯定的。

今天又有消息传出,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

看来人才流失问题把华为逼到了悬崖边。

自从海思面临美国制裁初期,就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顶不住压力的海思,有可能会“开枝散叶”,如同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

这里面有幸灾乐祸的成分,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愤。

不过说实话,半导体行业,薪水普遍过低是一个行业共识。在国内龙头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平均1W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 科技 含量这么高的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

因此有人戏称,都是搞沙子的,还不如去搞搞房地产的混凝土沙子。

人才是流动的,更是利益导向的,不能奢求 科技 从业者都像建国初期搞两d一星的科学家们一样,只有大我没有小我,抛却个人利益。

我大学时代的EE专业,每年有近百人的毕业生,15年之后,如今还在这个行业坚守的,一个巴掌能数的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 在我们 科技 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不过还好,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发了产业对产品、技术的重视,也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

这一点从疯狂的人才挖角就能看得出来,获得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友商挖来有经验的团队。薪资Open,显示出了诚意满满。

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毕竟,这是一个涵盖50多门学科、2000-5000道工序的复杂行业,要给予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有的尊严。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咨询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北京芯合汇集成电路产业平台顾问、威海双创街创业导师。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通过CFA LII考试,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集团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2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