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结构、结构图?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结构、结构图?,第1张

上图为非晶、微晶结构图,

下面是原理1.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结构

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一般的半导体主要结构如下:

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

当硅晶体中掺入其他的杂质,如硼、磷等,当掺入硼时,硅晶体中就会存在着一个空穴,它的形成可以参照下图:

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而黄色的表示掺入的硼原子,因为硼原子周围只有3个电子,所以就会产生入图所示的蓝色的空穴,这个空穴因为没有电子而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吸收电子而中和,形成P(positive)型半导体。

同样,掺入磷原子以后,因为磷原子有五个电子,所以就会有一个电子变得非常活跃,形成N(negative)型半导体。黄色的为磷原子核,红色的为多余的电子。如下图。

N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而P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这样,当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在接触面形成电势差,这就是PN结。

当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区域里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界面的P型一侧带负电,N型一侧带正电。这是由于P型半导体多空穴,N型半导体多自由电子,出现了浓度差。N区的电子会扩散到P区,P区的空穴会扩散到N区,一旦扩散就形成了一个由N指向P的“内电场”,从而阻止扩散进行。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薄层形成电势差,这就是PN结.

当晶片受光后,PN结中,N型半导体的空穴往P型区移动,而P型区中的电子往N型区移动,从而形成从N型区到P型区的电流。然后在PN结中形成电势差,这就形成了电源。(如下图所示)

由于半导体不是电的良导体,电子在通过p-n结后如果在半导体中流动,电阻非常大,损耗也就非常大。但如果在上层全部涂上金属,阳光就不能通过,电流就不能产生,因此一般用金属网格覆盖p-n结(如图 梳状电极),以增加入射光的面积。

另外硅表面非常光亮,会反射掉大量的太阳光,不能被电池利用。为此,科学家们给它涂上了一层反射系数非常小的保护膜(如图),将反射损失减小到5%甚至更小。一个电池所能提供的电流和电压毕竟有限,于是人们又将很多电池(通常是36个)并联或串联起来使用,形成太阳能光电板。

详细请参考以下网址:http://hi.baidu.com/photovoltaic/blog/item/cb217ca821d264fb1f17a206.html

里面有好多基础资料。

12V1A,13009太浪费了,13005都绰绰有余了。你若是不怕浪费做来自己用那就没事了。因为这样余量大,发热量低,可以稍微提高点效率。

EE25也太浪费了,窗口利用率只怕80%都用不到。

你这个图,可以用反激或者RCC来做,用正激的话,多了个绕组和几个元件,也浪费了。

就这功率的话,反激才是王道。

一般我用的都是用的场管画的,

这也简单,随便帮你画个三极管的吧,但是我没实践,不过理论上工作是没问题,但是稍微有几些元件需要你自己小改调试。这样才能让这个电源工作在最佳状态。我实践过的都是场效应管的。所以这个需要你自己去调试了。

另外,那两个滤波电感可以取消不要,如需要,可以减小感量,这样的话效率高点,不然感量太大,损耗也大,不过纹波肯定会低。具体的你自己去改,我是大概标了一下。反激不需要电感储能,所以,次级的电感随便找个磁环绕上个七八圈就没问题了。

好了,你是学生吧?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也只有我这种人才会没事去帮你画个图,帮你实做一个测试下是不太可能了,也没人会为了网上一个不认识的人去实验下。你可以去网上多搜搜12V开关电源,应该会有别人做过实物的。

哎,帮人帮到底吧,这两个图目测可用,不过是个5V的,你只要把变压器参数按我给你的参数绕,然后把431的取样电阻搞成12V的取样,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注意反馈绕组同名端,有时反了的话,可能短路保护功能会不正常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3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