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黏土制成毛坯,经过高温(~1000
°C)
烧结而成,是原始人类制成的最重要的物品之一
2、瓷器阶段
发明了釉、发现并使用高铝质瓷土、高温技术的发展(>1200
°C
)
3、现代先进陶瓷阶段
原料纯化——从天然矿物原料为主发展到
高纯人工合成原料为主
新工艺层出不穷——
成型新工艺:等静压成型、热压成型、离心注浆成型、压力注浆成型、流延成型等
烧结新工艺:热压烧结、热压等静压烧结、反应烧结、快速烧结、微波烧结、等离子体烧结、自蔓燃烧结等
理论日趋成熟——从经验 *** 作发展到科学控制、特定材料设计、工艺—结构—性质—使用性能
分析技术进步——显微结构分析技术如X射线衍射仪、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特殊性能测试仪器等
相邻学科发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
固体化学、配位化学、
结晶化学、量子化学、
半导体、微电子等
4、纳米陶瓷阶段
原料纳米化、陶瓷内部晶粒纳米化、性能高
度优化、正在深入研究,预期将引起重要
变化。
品 名:超导陶瓷拼音:chao1dao3tao2ci2
英文名称:superconductivity ceramics
说明:具有超导性的陶瓷材料。其主要特性是在一定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即所谓零阻现象。在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为零,即抗磁现象或称迈斯纳效应(Meissner effect)。高临界温度(90开以上)的超导陶瓷材料组成有YBa2Cu3O7-δ,Bi2Sr2Ca2Cu3O10,Tl2Ba2Ca2Cu3O10。超导陶瓷在诸如磁悬浮列车、无电阻损耗的输电线路、超导电机、超导探测器、超导天线、悬浮轴承、超导陀螺以及超导计算机等强电和弱电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奇异的超导陶瓷
1973年,人们发现了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该记录保持了13年。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打破了传统“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此后,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地攻关,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1986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液氢的“温度壁垒”(40K)被跨越。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从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竟然提高了100K以上,这在材料发展史,乃至科技发展史上都堪称是一大奇迹!
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问世,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铺平了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