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地遏制我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例如华为被无故制裁事件,例如光刻机被针对限制购买事件。 面对美国在芯片方面的“卡脖子”,我国一直深入科研,加大投入,追赶抢先。 眼看着我国半导体芯片的国产替代事业蒸蒸日上,美国方面又坐不住了,开始出来“作妖”。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8月9日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用于补贴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明确要求 获得补贴的半导体企业,要在未来10年内禁止在大陆投资和新建或者扩建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工厂。 这是美国针对我国特意制定的禁令,毫不夸张地说,该法案对我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是充满了恶意。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就 以“牵制大陆半导体崛起”为目的,向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提议出加入“芯片四方联盟”的半导体同盟构想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韩国方面这次并不想再为虎作祟。
韩国方面8月7号表示,韩国将 把“不刺激中国”作为协商原则与美国讨论半导体合作的必要性。 美国对此很不满意,已经要求韩国方面在8月31号之前答复是否加入该同盟。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无理修改规则,韩国并不是第一个不妥协的人,上一个明确拒绝美国的是ASML公司。
作为光刻机领域的佼佼者,ASML公司有着垄断行业的地位。受于华为事件的影响,美国对该公司有明令限制,就是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是不能卖给我们的。因为公司核心技术来自于美国,ASML也不得不从。但低端一点的DUV光刻机是可以自由正常出货。
据了解,仅仅是2022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就购买了20多台DUV光刻机, 中国市场成为了ASML公司在海外的最大客户。 这美国当然看不下去了,就想进一步让ASML公司限制DUV光刻机出货给我们。这相当于切断了ASML公司的赚钱财路,这一次 ASML对美国的无理要求也是直接表示了反对的态度。
无论是韩国方面,还是ASML公司,敢公然违背美国的意思,无不是看上了国内最大的市场,这也是我们半导体芯片行业最大的底气。 毕竟没了市场,产品再好也没有销路。
目前美国的半导体市场,就已经出现了堆压货物的情况。因为美国多次修改了芯片规则,美国芯片不能正常出货给大陆,导致了像 英特尔、高通这样的大厂商出现了严重的库存积压。 甚至一些厂商已经在折价处理,并呼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消耗一部分库存。
而在国内市场,除了7纳米以上的高端芯片仍需要购买,其它工艺的芯片早已经可以实现国产替代。面对国内这庞大的市场,国产替代因为成本低的优势,往往供不应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厂营收排名及市场份额》显示, 中国三家芯片代工企业的营收增速最快。
这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市场需求十分大,而且国产替代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实现了较快营收增速。目前国内能量产的成熟工艺制程, 晶合集成的最先进工艺是65nm,上海华虹最先进也就28nm,而中芯国际能做到14nm。
而更先进工艺的芯片,国内最近也取得可观的成果。就在8月7日,芯原股份披露了其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批面向客户推出Chiplet商用产品的企业。让人欣慰的是,基于该技术的5nm系统级芯片,目前已经成功流片。这足以证明成功攻破5nm的难关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最先进工艺的芯片,主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目前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国内市场在 汽车 芯片上的需求更大,毕竟一台 汽车 包含了上千个精密芯片,而在这方面 我们国内的芯片厂商的成熟工艺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
现在美国只能卡我们在先进工艺上的芯片,但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卡脖子”方案,只会让美国更快失去它盟友对它的信心。例如韩国的犹豫不决和ASML公司的明确拒绝,以后这样的反对声音只会越来越多。
中西方在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美国在这方面的权威日渐下降,而我们的市场让我们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彼 消此涨,我们的半导体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正是我们在成熟工艺方面的高速发展让美国害怕了,让它把仅有的先进工艺芯片这一张牌握得越来越紧。 频繁出台针对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更加证明了 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黔驴技穷 。
虽然美帝打压我国半导体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肠的,但国内半导体芯片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坐拥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弯道超车。总的来说,未来可期。
让我们拭目以待。
ASML坐不住了,开始想卖光刻机!
去年四次示好中国,还表示或对相关企业进行“辅导”,ASML如此心急地想要出货于华,其实说到底就是市场问题。从它此前的财报数据来看,就是DUV等光刻设备都在国内大赚180亿之多,就论半导体设备而言,国内市场还是巨大的,如日本东京电子公布的前两个季度的营收,国内市场占比巨大,泛林财报显示31%的营收来自中国, 所以如此大的市场,作为半导体设备巨头,能不“眼馋”?
可“眼馋”又如何?当下老美不断施压,就是想要出货也比较难。前段时间还爆出美将施压于ASML,部分商品禁止出口,毕竟EUV光刻机的部分核心是来自于美。可随着限制的不断加强,国内半导体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包括前段时间央视也公布了国内光刻机取得某些进步,ASML都开始想卖光刻机了!因为再不出手,可能就晚了!
2018年的时候中芯就已经开始采购EUV光刻机,但老美一出手这事就此搁浅了3年之久,如今的老美又不断施压,今后想要供货或许也是挺难。
这个市场本来是相互合作,相对稳定,但是耐不住特不靠谱的一顿升级制裁,如今拜D似乎也是全盘接下此前的目标。
国内本来也是打算实现自主化,如果说此前只是打算,那么现在就是迫切的希望能够获得突破,力求打造一条集设计、制造、封测、销售于 一身的产业链。
在8月1日的时候,德媒也发布一篇文章,从中我们看到其对美如此做法的不满,表示如此一来也是扰乱了市场,并且加快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崛起,长此以往,将会“击垮”部分行业。 更要命的是如一些欧洲小国都是“一首歌吃一辈子”的做法,如果国内半导体崛起,那么他们或将受到市场的影响。
在文中指出,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ASML。
国内半导体的崛起自然是需要先进设备的辅助,但是美一纸禁令下来,也使得ASML被迫关上了中国的大门,这背后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估计彼得·温宁克比较清楚吧,因为其不止一次的在电话会议上呼吁美要重新考虑这件事,甚至还吐槽美这是扰乱了市场,影响了半导体的发展。但那又如何呢?拿不到许可也是无法出货啊。
说到底,ASML想卖光刻机最大的根本是市场,是营收。
年初,清华大学在光源方面获得突破,根据相关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旦走出实验室,将可能取代ASML光刻机所采用的光源,并从稳定性、效能上都是由于荷兰所采用的解决方案。
在前不久央视也曝光了中科院在光刻机方面取得的成绩,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科研设备已经进入安装阶段,而到了明年初也将交付主要建筑单体,这在国内光刻机领域也是极具有推动意义的。
或许是ASML预感到如果国内光刻机崛起,那么自己将会失去这么大的市场,所以现在才会如此着急地出货,毕竟再不出货,可能就来不及了。这从商业角度上来说,算是比较正常的了。
再说回国内,其实不管老美是否施压,我们都将考虑实现自主,绕考美的技术,国内现在确实比较困难,但也请相信,团结一致,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突破!
这才刚刚开始,中国芯,加油!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的禁令让中国整个半导体行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差评君相关的文章也写了不少,大家在评论里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 美国这样制裁芯片,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自己研究出来?
毕竟在几十年前最艰难的时期,前辈科学家们靠着算盘,都造的出原子d, 现在面对这个小小的芯片,真就无能为力了吗?
在讲结论之前,差评君先给大家说说最近 武汉弘芯半导体 爆出来的事儿,捋完一遍之后,再来聊聊我的看法。
事情是这样的。
武汉有一家叫弘芯半导体的公司,最近被爆出因为资金问题,很有可能运作不下去了。
要说一般的企业经营不善,倒闭破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半导体这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中,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炸d。
弘芯半导体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芯片企业,他们在成立之初,也喊出了相当响亮的口号。
根据弘芯官网的描述,他们的野心真的不小▼
上手就 14nm 工艺,紧接着就 7 nm ,还要达到每月 3 万片的产能,这对于一家刚起步的芯片企业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去年的时候弘芯也是秀出了一系列骚 *** 作,他们先是把台积电前运营长 蒋尚义博士 请来当 CEO 。
这位老人家可谓是芯片界的传奇人物,今天的台积电在国际上能取得这样的技术优势,离不开他的努力,弘芯请他过来坐镇,看来是铁了心要啃下芯片代工这块硬骨头。
接着,弘芯又花了大价钱,把荷兰 ASML ( 阿斯麦尔 )公司的光刻机买了进来,这台型号为 1980Di 的光刻机,理论最小能支持 10nm 以内的芯片制程。
为了迎接这台价值连城的光刻机,弘芯还专门为它搞了一个进场仪式,背景板上赫然写着 “ 弘芯报国、圆梦中华 ” 八个大字,让人热血沸腾。
资金方面,在今年武汉市发改委的《 2020 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 》红头文件中,武汉弘芯的半导体的总投资达到了 1280 亿人民币,首期投资为占到了先进制造业项目的最大头。
人才、器材、钱财、 全都到位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弘芯也能像中芯国际那样能整出点干货的时候,出事情了。
雷声大雨点小,才刚过了一个月,弘芯就把刚引进的 ASML 1980Di 光刻机给抵押了,并以此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了 5.8 亿人民币。
更蹊跷的是,在抵押信息的状态一栏写着的 “ 全新尚未使用 ” ,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刚引进没多久,用都不用就把机器给抵押了,是有多缺钱才会这么干?这波微 *** 差评君实在是没看懂。
根据知乎网友 @ 水果简笔画 的爆料,弘芯这个项目账上的钱并没有看上去的多,仅仅是在场地建设方面就似乎拖欠了很大一笔钱。
巧合的是,在天眼查也能搜索的到,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单位 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确实以合同纠纷的案由,在今年将 弘芯半导体 和总包商 火炬建设公司 告上了法庭。
尽管弘芯在之后发出了澄清声明,表示媒体说的那些都是假的,大家别去相信,但并没明说,具体哪些信息是不实的。
此外,网上不少收到了弘芯 offer 的准员工也在抱怨公司一直在拖延入职的时间。
整个公司似乎在向着 暴雷 的方向发展。。。
我们没办法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差评君也没办法下定义,但从这件事情中能看出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确实存在问题。
国外的行业媒体也对弘芯这样的企业抱着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 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引进确实是很大的优势。
但如果没有足够大量的基础人才储备,而又同时运行几个大型的芯片制造项目的话,要赶超一线这基本就是痴人说梦了。
虽然我们花了重金请了行业内顶尖的人才,但是基础的芯片工程师却严重匮乏。
这不是差评君在危言耸听,大家有渠道的问问学校微电子专业的学生还从事微电子行业的比例就知道了,低的吓人,优秀的人都去了互联网行业,这样怎么能让我们的芯片产业活起来呢?
那为什么我们国家微电子专业的人才都涌入到了互联网行业, 有一个关键原因 —— 资本。。。
如今发展的最好的互联网产业,在 场地、设备引进、人才储备 方面并没有严苛的要求,甚至只需要租一间办公室、有一个不错的想法,就有投资人提着大桶大桶的钞票过来,给你投钱。
就比如像前两年的共享经济,概念炒的火热,ofo 出来之后更是被资本无限看好,以至于整个行业迅速膨胀。
正因为膨胀的快,资本积累就越快,资本本身是趋利的。在那段时间,只要你有关于共享经济的项目书,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和投资人把融资给签了。
再往后,盘子越铺越大,资本也越吹越大,当市场认清了共享经济的本质之后,泡沫就破灭了。。。
不同于互联网,实体制造业本身并没有能吹的天花乱坠的好故事,摆在面前的就只有各种各样的预算表。
人力、场地、研发、原材料、物流、供货渠道 每一个关节都需要靠钱砸开,每一分利润都赚的明明白白。
最关键是它资本积累的速度慢啊,等一家实体企业做大,那边互联网企业估计已经膨胀完好几轮了。
投资方割了韭菜收了钱就跑,无缝切换下一家, 这不比制造业香?
而当某个行业的投资者变少的时候,从业者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连饭都吃不饱,谁愿意累死累活去研究芯片?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学微电子专业的,大学毕业之后你留在实验室和导师一起搞研究,每天累死累活每个月就拿个几百块钱的补贴。
而你的同学则早已看破红尘、剃度防秃,去了每天 996 的互联网公司,尽管也是累死累活,但上手就能拿到 2 万、3 万的工资。。。
基础人才如果给不到应有的待遇, 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去薪资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技能门槛更低的行业呢?
原本好好的半导体人才,就因为资本的走向而流失掉了。
做芯片就好比建大楼,我们虽然能花钱给我们搭钢架,但是没有混凝土填充进来,这个楼依然盖不好。
这基础人才的事情估计要通过几年,十几年来慢慢修复,可如果弘芯项目就此垮掉的话,破坏力可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大多了。
像蒋尚义博士这样的高端芯片人才,经过这个事件,还会不会对中国大陆的芯片企业有信心呢?
那从台积电高薪挖来的那几十个高级技术专家,又会怎么看待大陆的芯片产业?
是不是以后连花钱搭建钢筋都变得遥不可及了?
这些问题谁也说不好。
目前看起来,芯片产业想好好搞,通过 国家主导、政策扶持是肯定没错的 ,当年不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的半导体崛起,都少不了这关键的一环,光靠某个资本集团,本质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当年德州仪器想要在日本设立独资公司,打入日本市场,日本政府提出 “ 拿技术来换市场 ” ,德州仪器被迫和索尼组成了合资企业,并在三年内公开了技术专利。
70 年代,日本政府还联合过 三菱、日立、 NEC 、东芝、富士通 等 科技 公司,共同攻坚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总投资超过了 2.4 亿美元 ,通过三年的努力,最后获得了 1210 件新型专利,已经能够和美国技术抗衡了。
40 年前的 2.4 亿美元,真的很难想象了。。。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 2018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中国大陆完全有能力不依靠欧美,独立发展半导体设计。
不过在芯片制造这块儿,制程技术的进步并不是说一下子花很多钱就可以做成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没法迅速赶超。
试玉要烧三日满,取材须待七年期。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是急不得。慎思之、缓行之、徐图之、有计划的攻城略地。
不能因为美国掐了我们脖子,就开始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否则噎死的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