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回忆录,半导体技术带飞的90年代台湾汽车文化

老谢回忆录,半导体技术带飞的90年代台湾汽车文化,第1张

老谢套一句以前手机的广告词,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由于半导体IC集成电路的技术突破,带动了台湾电子产业的飞速进步,从各种实用性的家电、视听娱乐设备一直到交通工具,均进行一波大幅度的产业革命,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近期影响人类生活最大的个人计算机PC及因特网。

而从90年开始,台湾在这10年间因为集成电路、PC个人计算机、因特网及数字化信息的蓬勃发展,大幅影响了生活形态,当然汽车的研发技术也包括在内。90年代可以说是台湾的改装发展的关键年代,并经历了汽车科技快速进步的革命时期。

汽车电子日渐成熟

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与电子系统技术逐渐成熟息息相关,从引擎监理系统、自排变速箱控制系统、ABS防死锁刹车、TCS循迹控制系统、防护气囊到恒温空调或座椅的电调控制,均与集成电路脱不了关系。

小体积的IC板与芯片取代了传统的电路控制系统,而且拥有作动快速且功能多样化的优点,让车内的配备逐渐增加,提供更为便利且轻松的行车环境。

同样的,引擎与传动系统也因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逐渐成熟,虽然内燃机的运转模式与一百多年前刚发明时的设计几乎没有两样,但是借由当时逐渐成熟的技术与精准的电子供油与点火系统,才出现目前能见度非常高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及涡轮增压控制。

发动机管理的过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的市售车还是配置双喉化油器的单凸两气门引擎,少数高级车种才有着机械喷射的DOHC 四气门引擎。但是在1993年开始,电子喷射的DOHC设计突然普遍起来,气门部分也经过强化并加入三元催化装置,以对应添加无铅汽油的法规。

不过在早期的电子控制方面,大概只是以EPROM Type的8位ECU,驱动同步作动的喷油嘴与半晶体分电盘点火,周边大概只有翼板式空气流量计,或绝对压力的进气感测,搭配节气门、含氧感知Sensor(传感器)而已。故障的诊断更仅是由仪表Check或ECU本身的灯号闪烁,告知是哪一个传感器不良,看起来就好像是286 的PC一样地呆。

到了1996年,发动机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关键点,这个时期的车辆开始出现可变进气歧管、可变气门正时这些加强吸排气效能的武器。计算机也改成执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16 Bit CPU内建内存集成电路芯片,控制两缸一起的双群喷油嘴、全晶体点火作动,而且多会匹配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凸轮轴或曲轴角度Sensor、爆震感知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耳目判读。项目亦愈来愈多,也愈来愈细腻。

因为化油器已全面变为电子喷射系统,所以只需要利用辅助改装计算机,就可以调整喷油和点火。从而在改装涡轮后瞬间大量进气的供油补正,不再是头痛的问题,且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可用更少的油耗带来更多的马力。

虽然当时台湾的改装供油计算机,大多都是独立感知器使用外加喷油嘴的型号,而非现今所看到可串接或可独立调整供油点火的可程序化计算机,不过对改装界来说,已是极大的突破。

当时的台湾赛车运动

虽然当时台湾赛车运动已发展了数年,却始终停滞不前,赛车活动还是只能在满布电线杆的重划区、停车场来作竞赛。直到1992年“TIS”赛车场(Taiwan International Speedway)的出现,台湾才算是有座半合法的赛车场。

不过如以FIA的规定来看待TIS赛道的品质,只能说惨不忍睹。硬件设施的不足是最为诟病,路面平坦度、铺设材质皆不尽完善,不过在当时的台湾还是能让人开得过瘾!毕竟是台湾唯一能合法飚车的场地。 在堪称赛车沙漠的台湾,有这样一个赛车场,其实已经相当不容易,更别说如何将其经营得尽善尽美。

TIS赛道也让许多车手在这里尽情挥洒,更别说它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车手。从早期的孙兴、格立特三兄弟、高清凉、高清荣兄弟档,陈俊杉、车狂老赵等等,到中生代的陈维良、金立华、邱川峰及简俊祥等至今依旧活跃的好手,以及近年窜起在China GT的征战的黄晞展、郭国信等猛将,无一不是经由TIS磨练而来。

刁钻的弯道是TIS的最大特色,难度之高连日本高手清水和夫之流都无法在短时间完全攻克,因此TIS在台湾赛车史上绝对有举足轻重的开端意义。

南部民间赛车运动

不过在当时实际参与TIS赛事的人口,包含万宝路房车赛,约在500人上下,并非全部爱车之人都会去参与比赛,尤其因为TIS赛道位于台湾的北部,许多南部的车迷懒得将车运送4-5个小时北上参赛,因此南部便出现了所谓的垦丁飚车潮。

垦丁为台湾重要的观光风景区,由于前往此地的道路笔直之外还有许多高速弯道,且人烟罕见,因此许多飚车族喜欢在此公道暴走,其所带来的快感却与赛车场完全不同,这也是许多人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原因。

当时垦丁飚车的盛况完全不输于现在日本漫画的头文字D,且方法也十分类似,也就从高雄小港机场出发至垦丁凯萨大饭店,谁的速度最快谁就是王者,号称为垦丁杯。

不过其后因黑道介入赌博与警方大力扫荡而渐渐消失匿迹。由于垦丁杯的盛行,原本台湾南部地区较落后的改装水平也得以提升,当时许多参与垦丁杯的车迷,现在都已是南部地区著名改装店家的老板。

南部外汇厂

此外,由于台湾是所谓的贸易天堂,而台湾的南部正是台湾第一大港口——高雄港的所在地。大家应该都知道,日本对于最高系列的引擎或车型,大多都不外流至其它国家销售,因此台湾南部的改装界就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就是所谓的外汇厂。

这些外汇厂专门引进各式日本最高系列引擎,然后再植入台湾版较低阶的车型,例如台湾市售的CIVIC,只有SOHC 16V的130hp引擎,只要直接植入B16A甚至B18C的引擎后,马力就立马狂奔170hp以上。且由于引擎大多是日本汽车拆解厂利用废五金的名义进口,因此税费不高,这样就得到许多车迷的喜爱,也渐渐造成台湾南北部的改装文化差异。

美规的SER由于可以植入SR20DET的涡轮引擎,在九十年代大受欢迎

老谢回忆录写到现在第三期了,如果大家觉得好看的话,麻烦点个“在看”支持一下老谢,也让我有写下去的动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芯原股份不涨的原因是芯原散户太多,不会涨。最近a股只要作为新股上市就一直在涨,无论质量好坏,往年亏损的股票都不能上市,今日芯原新上市的688521股开盘后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超过350%,报告显示,该股已连续几年亏损,亏损幅度逐年递减。

一、芯原股票没有上涨

亏损股为什么能大涨?因为股票都在炒未来和预期,所以这个股票还是有很多概念的。其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物联网数据处理等软件服务,涉及未来热门的多个行业。在a股新股暴涨的情况下,今天看到大幅上涨是正常的。毕竟,科创板股票新开时价格是没有上限的。

二、芯原股票的连续亏损

在芯片行业,戴氏三兄弟姐妹、戴伟民, 戴伟进和戴伟立,都是行业内有名的传奇人物。从加州, 伯克利大学毕业后,三兄弟姐妹都成为了芯片行业的成功企业家,创办了满妹电子科技、硅谷视觉等知名芯片公司。现在,满妹电子科技被翱捷科技收购,硅谷视觉被美国铿腾公司收购。戴氏三兄弟姐妹的轨迹与另一家芯片公司芯原股份不谋而合。戴伟民和戴伟进是高管,在翱捷科技收购戴伟立,创立的满妹科技后,用户也成为芯原的客户芯原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阵容:IDG、英特尔、小米基金全部上市。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浪潮下,芯片产业链分工更加清晰,芯片轻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20世纪80-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半导体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台湾半导体上涨,以台积电、联电为首的厂商纷纷承接晶圆制造,标志着全球芯片产业链的进一步细化。从此,芯片的设计、封装和制造不再由一家芯片厂完成,而是可以分包给不同的专业厂商。

台积电老板是张忠谋,2018年6月5日张忠谋在股东大会上宣告正式退休。

张忠谋1931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创始人,被誉为“芯片大王”、台湾“半导体教父”。麻省理工学院董事会成员和台湾机械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斯坦福大学顾问。

因其在半导体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他为“半导体教父”,因为是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张忠谋早年经历

1955年,24岁的张忠谋就职于波士顿附近的一家电器公司Sylva-nia半导体部门工程师,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进入德州仪器,为德州仪器第一个中国员工。

1985年,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前往中国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