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之王闻泰科技市值惨遭腰斩背后,是被市场低估还是徒有虚名

半导体之王闻泰科技市值惨遭腰斩背后,是被市场低估还是徒有虚名,第1张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IDH。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

由于闻泰 科技 和苹果还有小米合作,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但随着手机出货量自2017年达到顶峰后,手机连续几年下降,由此造成闻泰 科技 业绩止步不前为了扭转局面,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这次收购,可谓震撼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让闻泰 科技 从手机代工工厂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收购安世半导体,不仅推动了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

而且通过这次收购,闻泰 科技 的主营业务形成了通信和半导体两大业务板块,目前已经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物联网、通讯终端、笔记本电脑、IoT、 汽车 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庞大产业布局。

受此影响,闻泰 科技 在股票市场上,可味一路高歌,从2019年8月股价从38元启动,到2020年2月,短短半年时间涨到171元,涨幅高达450%,市值高达两千多亿,成为A股市场半导体市值最高的企业,成为A股市场最瞩目的明星之一。此后闻泰 科技 虽然开始回调,但很快又重新开始了上涨到167元高位,市值重回两千亿高位。正当市场对闻泰 科技 给予厚望,期待闻泰 科技 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惊喜时,然而这次上涨并没有持续,很快又迎来了下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下跌不是简单的回调,而是一路暴跌,即使期间闻泰 科技 发布多次利好消息,但股价每次反d之后,迎来却是加速下跌,如今距离高点,市值惨遭腰斩,导致无数抄底的投资者深套其中。

为何半导体之王闻泰 科技 去年7月份后,股价一路下挫,市值蒸发超千亿。是市场错杀还是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投资者到底在担心什么?

一、闻泰 科技 收购欧菲光果链业务,不被市场看好。2020年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苹果)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和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果链业务并不是很突出,随时有被踢出果链业务的危险。而且投资果链业务投入巨大,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一旦失去苹果业务,将会带来巨额损失。如今年欧菲光计提因失去苹果业务造成的损失高达二十多亿,一次计提损失比之前在苹果获得业务赚取的利润还多。

二、频繁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无疑为闻泰 科技 带来一颗定时炸d,随时有引爆的危险。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近几年A股市场的巨额商誉减值,给投资者带来无数次巨额损失,面对闻泰 科技 的巨额商誉,投资者心有余悸。

三、业绩放缓,引发投资者对闻泰 科技 盈利能力的担忧。2021年4月30日闻泰 科技 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92%。初一看,这业绩还是不错的,但是闻泰 科技 去年前三季度就已经盈利22.6亿元。也就是说,四季度该公司只盈利了1.6亿元,说明闻泰 科技 业绩明显的放缓。而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闻泰 科技 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和6.5亿,同比分别增长8.3%和6.5,这无疑进一步证实了闻泰 科技 业绩已经出现放缓,而之前闻泰 科技 上涨注定难以持续,引发市场对闻泰 科技 估计进行调整。由此带来的便是闻泰 科技 遭遇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

综合以上来看,闻泰 科技 的股价是明显高估的,而且闻泰 科技 的半导体业务竞争力也不属于顶尖水平,闻泰 科技 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股价下跌,只是价值的正常回归而已。

光刻机相信大家对这个都不陌生,它可以说是芯片的核心,是半导体的主要生产设备之一。前不久我国某些知名企业就在芯片领域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制裁,因此这也让国内众多企业家意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只有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身手中才是王道。就像坐落在我国台湾的台积电,其实力毋庸置疑,与很多企业都有合作关系。

华为芯片之所以长期受到制裁,就是因为找不到可以代工的工厂。就拿如今的华为麒麟芯片来说,虽然已经领先全世界,但是内地却找不到能加工5nm的工厂,承受不起华为的这个单子,而且有能力承担这个订单的工厂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裁,因此华为也就困在了瓶颈期。

台积电为何立足台湾

和芯片有关的话题,就不能忽视世界芯片之王张忠谋,当初他是从内地去往美国深造,然后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因此很多人好奇为何张忠谋选择了台湾而没有立足于内地。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也很明显,涉及到的不再局限于表明,政治也牵扯其中,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以及统一,美方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倘若张老先生来到内地发展,那么中国的芯片行业发展依然缓慢。

如今的台积电在整个芯片工厂行业可以说的上是翘楚的存在,就去年其盈利数据来看,它以创造将近百亿美元收益,对于3nm的芯片加工,唯有台积电可以吃的下这块蛋糕。因此凭借着台积电的强硬技术,也让张忠谋获得了世界芯片之王的称号。直到如今他依然在这个领域里纵横,不断发展壮大自身,无论是技术还是眼界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芯片之王的发展之路

张忠谋出生名门世家,家境优越,然而那个年代战乱丛生,年幼的他只能跟随父母不断搬家,接连辗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最后来到香港,长大之后随家人去了重庆。张忠谋天资聪慧,年仅18便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这个时间他离开了内地,赶赴美国深造,最终在麻省理工拿到了机械工程学位,24岁的他踏入社会,就业于半导体公司。

然而他和众多普通人一样,从基层做起,在德州仪器任职,虽竞争对手千千万,他依然稳步向前,最终在该公司担任副总裁,一时风头无尽。但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辞去职位,回国创业发展,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与台湾有了第一次交集,台湾向他发来了创业邀请,承诺让他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不过两年,他便一手创办了台积电,芯片代工拉开帷幕,然而对于这种公司而言,机器是命脉所在,光刻机是他们的灵魂,但是想要生产出光刻机何其之难,精密的零件就打消了很多公司的念头,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美方在暗地里的制裁,诸多技术被垄断在他们的手中,也致使我国某些领域的发展缓慢。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张忠谋为何在台发展,而不是立足内地,过去内地的资源确实没有办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但是如今已然不同,我们只要稳扎稳打,结合现在的资源厚积薄发肯定能实现芯片自由。

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赶超英特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这个默默无闻的三星集团,似乎在各行各业的路上都准备走上巅峰。

就在大多数的用户消费者都以为三星只是一家生产手机的手机厂商的时候,殊不知三星现在已经是许多手机核心零部件的第一大生产厂商,其地位可以说无法撼动,难以动摇,甚至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度。

从2017年三星的爆炸事件到现在,所有的消费者都以为三星手机几乎已经不会再出现在国内市场了,有了华为的替代三星,几乎没有机会再回到中国市场发展,但是事情的改变就是在一瞬间,从去年开始华为的销售量和库存都在大幅度大范围下降,三星也借此机会推出了很多低价格的产品,就连自家的S21旗舰系列都已经降到了4000多元的价格,这也表明了三星对于中国市场可以说非常重视,如果能够找回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那么三星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以及第一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这仅仅只是手机行业过去,在我们上一代人的眼中,三星不仅仅是卖手机的一个厂商,包括了电视,冰箱,洗衣机,以及各种大家电,三星都有所涉及,甚至一度都是高端形象的代表,即便是我们不讨论三星,关于芯片以及其他硬件的生产销售能力,三星依旧有实力,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

现如今三星的业务可以说遍布了所有的角落,在韩国本土,三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峰值的水平,我们不谈论他在本土究竟有多少的业务,我们只谈论在我们能够使用的智能手机上有多少的核心业务是由三星主导的。

我们经常看一些手机的发布会,我们会看到如果一个手机厂商用最顶级的屏幕,那我这款屏幕,一定是来自于三星,包括我们购买组装电脑或者是笔记本电脑,可以看得到很多比较优质的固态硬盘,都是使用的三星固态硬盘,就类似于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三星大大小小有非常多,有些已经达到了业内顶尖,占据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有些也就是在高端市场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像这篇文章,我们介绍的半导体代工以及生产,除了英特尔之外,三星是唯一有实力能够与其竞争的半导体厂商,甚至包括他们自己还有自主研发的芯片,猎户座处理器,虽然基本上都是自家在使用,因为本身作为手机厂商很多其他的厂商不愿意使用同行的产品,但是其性能依旧可以和高通的顶尖处理器相提并论。

最近被国内热炒的半导体行业一些企业,还没有拿出什么真正有实力的产品以及产能,就已经被资本捧到天上去,虽然说这是大力扶持的产业,但是仅因为投资领域的事情可能会影响这些半导体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他们短期内高估了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无法正视与海外巨头厂商之间的差距,依靠着公司市值以及估值带来的收益就能让他们暂时放弃这些辛苦的工作,相比之下,还是尽可能的进行鞭策和沉下心来研发更为重要。

在此还是呼吁各位投资者以及所有的民众消费者,对于国内的半导体行业一定要正视态度,不要过于高捧,也不要过于贬低,我们仍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展和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1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