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买到原价的小米 11 了吗?
当初小米 11 刚发布的时候,老狐看发布会激动的哟,本想着买一台回来用用。
在发售初期,想着不跟黄牛抢,等过段时间供货稳定后再买来把玩把玩。
可怎知...小米商城 缺货 ;
京东也 缺货 。
你别说非官方店可以买到,那些都得加钱买的。
咱们买手机自己用,为什么要便宜了那帮黄牛,当个 等等党 不香吗?
不仅小米没货,就连红米的 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Redmi K30S 至尊纪念版等都 严重缺货 。
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也 不敢承诺 今年手机不会缺货,这就不禁让人怀疑新发布的 K40 能不能正常买到。
原本小米的“饥饿营销”模式一直受人诟病,随着小米这么多年过去了,饥饿营销这个词也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但不知为何,在这两年里面,这个词仿佛又冒了出来,买不到手机就是饥饿营销。
在这老狐先给小米证个清白,这次的小米缺货,真 不赖饥饿营销 。
据第一 财经 报道,作为半导体芯片用量最大的市场,手机芯片正在处于 “全面缺货” 状态。
另外还有消息称,高通全系列物料交货期已经排期排到了 30 周以后,CRS 蓝牙芯片更是排到了 33 周以后。
如果再算上其他用高通芯片的厂商...那需求量就无法估算了。
这也印证了卢伟冰说的那句“ 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 ”
造成这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疫情跟美国禁令 有关。
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一旦芯片的供应量减少,或者因为某些不可抗拒力的原因导致缺货的话,那么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影响。
而这次全行业性的芯片缺货,似乎在 2020 年的 9 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些苗头了。
从那会开始,如果供应链想要正常给客户供货,就得得到 美国的许可 ,如果没拿到呢?
那不好意思,你不能继续生产跟出货。
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居家办公、学习带动了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同时,医疗器械等技术的发展,如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的医疗产品,也催生了行业对芯片的需求。
原本在初见缺货端倪的 2020 年末,许多人都寄望与在 2021 年疫情过去后,芯片产能可以有所回升。
但事与愿违,2021 年先是日本遭遇 7.3 级大地震,东芝、富士通等半导体工厂受创再是美国得州罕见暴风雪导致大面积停电, 数个半导体制造厂纷纷暂停生产 。
在这多重打击下,让原本产能就已经受限的芯片,更加雪上加霜。
这样的情况,映射在以季度更新的手机上,自然就会造成缺货的情况发生。
你要说你因为芯片缺货而选择不发布手机,那你的同行就能抢先一步占据消费者的心理,等到芯片有货的时候,消费者早已不再关心你发的什么手机什么配置,他们关心的只有现在能拿到的手机。
现在不仅是手机因为芯片缺货,就连 汽车 行业 ,也因为全球芯片产能问题,而出现生产停滞问题。
目前无论是大众、福特、通用、雷诺、本田等国际车企巨头,还是长安等自主车企,皆受到缺芯的困扰,甚至是大量采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其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也因为缺芯 一度停产 。
估计这场这场芯片荒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短时间内是不会缓解 了。
由于上面提到的各种原因,现在还在生产的芯片厂商,几乎都已经是 订单爆仓 的程度,强如三星都不得不向联华电子(UMC)和格芯(GlobalFoundaries)寻求 外包业务 。
而台积电,就更严重了。
据台湾经济日报称,台积电打算在 5 月份起,新订单 报价上调 15% ,5 月份生产的晶圆体价格也要上调。
原本在 1 、2 月份时,台积电就已经价格上调过一次,如今到 5 月份再涨一次,也就相当于同一批货 涨价两次 ,看来订单的压力已经让台积电承受不住,以加价来鼓励员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了。
尽管,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努力 提高产量 ,以满足需求的急剧上升,但目前这种情况并不能马上解决。
恢复市场平衡需要时间。目前,包括台积电和 GlobalFoundries 等在内的芯片代工厂都宣布在今年扩张的计划,封装厂也会跟进。
例如台积电就在计划在今年内扩大 5 纳米芯片的产能,以满足主要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1 年上半年内,台积电的生产规模将从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9 万块提升至每月 10.5 万块,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将产能进一步扩大至 12 万块。
虽然现在全球都在承受着芯片难产的困境,但是!但是终于来了。
但是!在这场困境中,中国的芯片行业却有着另一方景象。
虽然在国家近几年的支持下,咱们的半导体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于市场来说,还是显得不足,在全球芯片消耗的总数下,我国就占据了 50%,其中国内自主自给率不到 30% ,从长远来看,国内芯片会长时间受限于国外芯片企业。
好在现在国内芯片企业正在不断完善自身,也慢慢让我们脱离国外芯片厂商的制约。
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最后的最后,老狐想说,对于国内芯片行业而言,目前的稳步前进虽好,但还希望能找到技术突破点,不然不能自主供给,就会被他人束手束脚,只有达到人无我有,才能做到不畏惧任何困难。
加油,奥利给!
中芯国际2020年实现12nm量产,2021年会在提升良率和产量上下功夫。中芯上海2020年底产能是1.5万片/月,按每片可切300-500片芯片,年产能7200万片逻辑芯片。
目前展锐t7510,平头哥的玄铁910,龙芯3a5000,兆芯kx6000,飞腾的ft2000等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逻辑芯片,基本用12/14nm工艺,这些厂商年销100万到几百万片,完全可以支撑,另外这些芯片至少有两年的热卖期。然后大家升级到7nm(非euv),再干两年,国产euv光刻机就出来了,这样5年时间,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就成熟了。
其实特别建议华米ov的低端手机能用展锐的soc,展锐的工艺可混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工艺,如红米9a采用展锐的t7510,展锐用中芯国际12nm工艺,这样一年就有几千万片的销量,达到规模应用,这样国产产业链才能更成功。
先给出结论,再说原因。大概率不会推动国内半导体发展。原因如下:
一、这个12纳米的小规模量产,是中芯国际的公司行为。也就是说,这是公司的专属技术,不是科学研究机构的成果,因此这个12纳米的生产技术不会无偿扩散。中芯国际一定会想办法将这一先进工艺利益最大化。很显然技术扩散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当然就不可能轻易技术扩散了。
二、12纳米技术所使用的关键设备材料都是外国产品,单独12纳米工艺的突破,不具有推广性。因为想要模仿中芯国际的工艺,必须在人财物方面都达到与中芯国际类似的高度。现在还没有一家国内公司可以与中芯国际在技术和人才上比较,因此是想推广也没可能推广。
三、这个12纳米制程技术,目前只是小批量的量产实验,成本极高,很可能没有商用化的前途,现在说推广还是太乐观。如果这个技术始终无法跨越成本线,就属于失败的量产了。在还没有确认量产成功之前,就说推广是很不负责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公司会跟进。
四、最后,12纳米芯片的制程中使用了太多国内不能控制的设备和材料,一旦推广,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卡脖子问题。芯片投资极大,一旦钱投进去,外国供应商就可以随意控制价格和供应量,属于自己往敌人q口下撞的行为,还不如回头踏踏实实地去搞28纳米的全国产化来的实际。
综上四个理由,这次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纳米芯片小批量量产属于孤立事件,没有什么可推广的意义。
我国低端制造业已经乏力了,必须发展高 科技 产品。2000到2010发展沿海城市,2010到2020发展省会城市,2020到2030发展 金融 科技 和医疗。所有的问题都是解决就业问题,其他全扯淡。
能
芯片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攻关项目。
上海 科技 企业作出了贡献全国 科技 企业都要出力。
12纳米芯片的量产是中国芯片技术全面崛起的征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