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200亿,拜登刚确认上任,外资为何跑步入场国内芯片

10分钟,200亿,拜登刚确认上任,外资为何跑步入场国内芯片,第1张

2020年的初期,华为增长速度超过2019,再加上 科技 复苏,5G和半导体领域都呈现了指数倍发展的事态,华为的全球5G订单量也达到全球第一。然而,2020年制裁依次递增,国内芯片市场遭到了美国的持续制裁,甚至连华为的5G基站建设都要受到美国的约束,欧美其他国家,也无法做到站在美国的对面。所以,华为自从2020年2月以来,就没有对外公开过5G订单的数量了。还有,曾传出消息,可以引进的光刻机,也基本无望。

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后端资本问题吗?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三星,还是台积电,其背后主要的投资者还是来自于美国,特别是台积电,其董事长的持股占比不足1%,大部分的股权,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虽然从投资策略上来说,一般投资人是不会干涉公司的经营权,但是背后的影响是谁说了算?从台积电的实际动作就能看出:在美国投资100亿,建立5nm芯片生产中心,停止对华为麒麟芯片的生产。不得不说,这个解释看起来合理。

但是,其实来说,不管是荷兰的ASML,还是台积电的EUV光刻工艺,他们也只是掌握了最核心的那一块技术,而组成整个生产线,还有成千上万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当中,有半数都需要依靠在美国的进口,并且很多基础材料或者基础芯片,只有美国才有,或者说,只有美国才能生产。而这些才是美国能够管控起来,其下游产业链中企业的根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如此,也避免不了,美国企业的 科技 创新力,开始逐步下滑的趋势。

首先来说,手机零部件,就以华为来说,从荣耀V30以来,全部的零部件已经去美化,之后一部分零部件采用日、韩等企业。美国没有办法从向对待台积电那样的方式来对待华为,所以只能从芯片上着手,虽然说美国最想要制裁的是华为的5G产业链,但是因为华为从最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5G的巴龙芯片,以及5G的基站设计研发生产,都是自主产业链,不需要使用美国的芯片/技术,所以5G上很难从根源限制,就从手机芯片入手。

对华为麒麟芯片的限制,是来自于美国对于台积电的掌控,而对华为5G的限制,是来自于美国对于欧美国家的进出口、基础零件等“合作”限制。其实这两面都没有从技术上直接限制到华为。最近的20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美国因为前期半导体 科技 产业发展过快,使得一味地“啃老本”,通过专利、技术授权等来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来保持自己的优势,岂不知,像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美国不得已打出一组“七伤拳”。

不过,很显然,美国大选确认了,确认之后,国内 科技 市场立马迎来了一次200亿的外资,在美国正式确认大选当日,10分钟内 科技 板块迎来了200亿外资,分别入场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这其实给出了一种信号,全球普遍看好国内的 科技 市场,以及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期的制裁,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在里面,换任之后。美国对国内的 科技 领域企业态度,可能发生转变,所以才会有人迫不及待地“跑步”入场,毕竟,如果态度改变,这将是一个开端。

我认为半导体产业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因为半导体产业不仅仅国家的经济提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且这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成并非是一个国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能研制出来的,如果想要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先进的市场技术,必须要在这方面花很多的精力与时间持续投入研发,才能慢慢取得一点点的成果。从全世界目前的范围来看,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才能完整的掌握半导体产业链。所以掌握半导体产业链的国家才是拥有高科技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当中存在一定的话语权。

美国决定投资52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产业,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高科技。因为其他的国家都在努力发展相关类似的产业,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失去了技术上面的优势。我认为对于美国而言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打击,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还会让自己失去高科技领先优势。作为一个国家慢慢在市场上失去了技术优势,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难面对的事。

中国作为现在一个崛起的大国,对半导体产业也正在努力的发展当中。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时间比较短,半导体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落后的情况。因此很多与半导体相关的产业链始终发展不起来,这就导致中国的一些经济还存在薄弱环节。只有把半导体产业链快速发展起来之后,才能更好的让国家经济提升上来,增强中国经济的优势。

总结:半导体产业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未来。我们一定要保持好谦虚的心态,加大在这个产业上面的持续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让自己掌握技术上面的话语权。

策划 | Synopsys新思科技

视频合作 | eefocus与非网

本期《芯路》人物:汪凯?芯擎科技 CEO

“我觉得做芯片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把芯片做下去。”作为一名半导体行业的老兵,芯擎科技CEO汪凯博士在总结其过去二十多年的“芯路”历程时说道。

自大学时期一脚踏进电子工程领域,汪凯就与芯片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初心,在半导体领域默默耕耘,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从业经验,并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变革的亲历者。汪凯指出,全球半导体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变迁已然进入了寡头垄断的时代,但本土半导体产业却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若想真正实现全面自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汽车电子、5G、AI、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市场未来发展将十分可观。

比如汽车电子,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快速普及,推动汽车半导体正逐渐成为半导体领域增长最迅猛的细分市场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汪凯在半导体领域耕耘了近二十载,最后选择一头扎进汽车芯片这个细分领域的主要原因。据汪凯透露:未来,通过专注于设计和开发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芯擎科技希望基于生态链的协同优势,帮助整车厂更好地迎接电气化和智能化变革,同时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在发展初期,关键领域仍待突破

据汪凯介绍,其在半导体领域的从业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求学、研发、产品管理、市场销售和自主创业,其中求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半导体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在职场中行至中途还可以轻松换道,在半导体领域打拼具备一定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且基础打得好的话,后面的路走起来会相对容易很多。”汪凯表示。

“研发阶段更多的是将过去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产品研发过程当中,通过具体实践思考怎么把产品做出来,并且打磨到极致。”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产品管理阶段则让汪凯进一步了解到了产品和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去定义一个产品系列,把握客户需求,成本控制和技术领先性这三个关键要素。

销售阶段更主要的是给予汪凯接触各种各样客户的机会。“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我有两大感受:一是产品永远是为市场服务的;第二,必须设立目标,并且对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坚持。”汪凯指出。正是这样丰富的从业经历,为他最终选择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汪凯看来,作为一名企业家,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找准市场上真正有需求的产品,并且将其做到最好,提供给用户。

在半导体领域多年的坚持也让汪凯有幸成为半导体产业从新玩家密集入局向寡头垄断格局演变的见证者。据汪凯分析,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半导体行业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首先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美国半导体市场刚刚开始蓬勃发展,大批半导体厂家扎堆涌现市场,比如博通、高通、英伟达等差不多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此后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从新企业遍地开花向少数玩家掌控市场主导权演变,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2010年以后,大型半导体公司先后走上兼并收购之路,比如NXP对飞思卡尔的收购,驱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从多头格局向寡头垄断演变,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中中国半导体市场,据汪凯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大约相当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新玩家密集入局,行业真正开始发展。因此不同于全球化企业已经具备十分完善的架构、产品研发和生态服务体系,本土半导体企业目前整体规模还相对较小,且主要是以低端替代的方式切入市场,并且技术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在制造工艺方面,目前在晶圆制造方面工艺走在行业前列的是台积电,按照之前的规划台积电将在今年量产5nm,其下一代的3nm工艺研发目前符合预期,甚至在更为先进的2nm工艺研发方面,台积电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紧随其后的三星,目前的工艺水平也已经提升到了5nm,并在进一步向3nm突破。这意味着与头部玩家相比,本土供应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工控芯片这两个领域,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构建本土产业链。

起步虽晚但市场机会大,本土厂商后发优势很明显

在半导体领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说法——第一名可以吃肉,第二名就只能喝汤,第三名可能连汤都没得喝,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汪凯认为要做就做最好的,只有做到最好的时候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产业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导致本土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和国际企业抗衡,更不用说抢占市场红利。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面对竞争,本土半导体厂商就完全束手无策。汪凯指出,虽然起步晚但本土企业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在汽车电子这样的新兴市场里,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处的地位,以及目前的发展形势,如果本土企业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密切配合客户需要,再加上本土企业有更靠近本地市场的优势,将有很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与非网

据测算,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能只有6%,甚至不足6%,但汽车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却达到了8%,增长十分迅猛。按此趋势,到2025年汽车半导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0亿美元,可谓半导体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不仅如此,汪凯指出除了汽车电子,未来半导体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以及存储芯片等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将十分广阔,而汽车作为一个大型的移动终端,对于这些新兴技术也有巨大的需求。以汽车存储芯片为例,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估计,未来十年单车存储容量将达到2TB-11TB,才能满足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车载存储需求,这无疑会进一步扩大汽车芯片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大批本土半导体厂商纷纷涌进汽车芯片领域。

相较于其他半导体初创公司,芯擎科技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即借势吉利,更容易打开市场的大门。在汽车领域,一款新的产品要想“上车”,往往要经历灵魂三问:谁用过,跑了多少公里,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对于初创公司尤为如此,但由于成立时间往往并不长,初创公司在市场化之初想要获取一个好的客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芯擎科技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未来芯擎科技的产品量产后,吉利会作为首家车企进行搭载,这将大大有助于其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供更多的车企搭载。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芯擎科技的首款产品将面向智能座舱,并且能够支撑L2级自动驾驶应用,产品将于今年年底流片,随后进行样片制作,并与整车进行适配,大约2022年正式量产。“未来,我们还会开发与智能座舱配套的MCU,以及自动驾驶芯片,以逐步建立完善的产品体系。”谈及芯擎科技未来的产品规划汪凯表示。

本土玩家密集入局,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尚需时日

毋庸置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半导体市场一直由外资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本土厂商的密集布局下,汪凯指出这种情况正逐渐改善。

以生产制造为例,虽然因为一些限制,本土厂商在工艺方面与全球领先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涌现一批成熟的企业。如中芯国际,作为是中国大陆一家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目前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日前该公司已经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另外半导体设计方面,国内也在逐渐补齐短板。

未来随着本土厂商持续发力,汪凯认为本土芯片企业中很有可能出现挑战国际巨头,甚至比肩他们的企业,这在目前有很好的机遇。中国科技应用的大爆发为本土芯片厂商突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公司在获取本地支持、构建成本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均为本土企业实现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与非网

但汪凯也强调由于芯片行业壁垒比较高,初创公司入局可以从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做起,这样可能开局难度较大,但一旦成功对应的壁垒也会更高一些。而除了选准目标市场,他指出具备专业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十分关键。特别是人才,比如芯擎科技因70%以上的员工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学历,且绝大部分都具备十年以上行业经验,在开展研发时可以省掉很多磨合的过程,有助于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因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抓紧时间上市很重要,正所谓‘唯快不破’嘛。”

即便上述条件都具备,汪凯认为本土芯片厂商要想实现全面的国产化仍需较长时间,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随着本土企业的产品谱系逐渐完善、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慢慢形成。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本土企业应该先充分立足于国内市场,以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才能更好地角逐国际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6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