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光子学 开始于拓扑边缘态作为鲁棒波导的发现,而另一种最常用的光学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扑缺陷态做出性能上的独特创新。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1组陆凌研究员等人的团队,理论提出并且实验证实了一种全新的 拓扑光子晶体微腔 —— 狄拉克涡旋腔 , 不但可以支持任意简并度的腔模 , 而且是目前已知光腔中, 大面积单模性最好的 。这个拓扑光腔填补了半导体激光器在选模腔体设计上的空白,为下一代高亮度单模面发射器件提供了符合商用激光器 历史 规律的新发展方向,对激光雷达和激光加工等技术有潜在的积极意义。此项工作也是对拓扑物理应用出口的一次 探索 ,相关研究成果以“Dirac-vortex topological cavities”为题于2020年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网站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73-7), 相关专利也已获得授权。
半导体激光器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波长范围广、易于集成和调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加工、医疗和军事等领域。 其中单模器件因为其最理想的线宽和光束质量 , 成为众多应用的首选 , 而单模工作的关键是选模 , 依靠的都是光子晶体结构 (图一)。比如整个光纤互联网络的光源是分布式反馈激光器(Distributed Feedback: DFB,图1左上),早期的DFB激光器采用一维周期光栅结构选模,但是因为有两个带边模式相互竞争,导致单模输出不够稳定。教科书般的解决方案是引入一个缺陷(四分之一波长的相移,图1右上),进而在光子带隙正中间产生一个缺陷模式,保证了稳定单模工作。此外,现在广泛使用于近距离通讯、光电鼠标、激光打印机和人脸识别中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的谐振腔也同样利用了带间缺陷态来选模。然而由于上述两种主流产品都是采用一维光子晶体来选模的,所以在其他两个没有周期结构的方向就因为没有选模机制而无法在尺寸上超过波长量级,否则就会多模激射。器件尺寸上不去,单模功率也就遇到了瓶颈。 一个自然的提高单模功率的方案是采用二维光子晶体结构 ,而二维光子晶体面发射激光器(photonic-crystal surface-emitting lasers: PCSEL,图1左下)的产品也已经在2017年由日本滨松公司成功推出,具有大面积单模输出、高功率、窄发散角等多方面优势,但PCSEL也至少有两个高品质因子(Q)的带边模式相互竞争。因此,如果能像一维主流产品DFB和VCSEL那样, 设计出鲁棒的二维带间缺陷模式 , 有可能成为未来高功率单模激光器的主流方向 。
物理所的研究团队运用拓扑原理设计出了具有二维带间缺陷模式的光腔 。团队首先意识到DFB及VCSEL中的一维缺陷态其实是拓扑的,与很多熟知的一维拓扑模型相等价,包括Shockely, Jackiw-Rebbi和SSH模式。特别是高能物理中的一维Jackiw-Rebbi模式有直接的二维对应,即Jackiw-Rossi模式,是狄拉克方程的质量涡旋解,并且原则上可以在凝聚态体系的蜂窝晶格中用广义的Kekulé调制来实现(HCM模型)。团队通过涡旋调制狄拉克光子晶体设计出了这种拓扑光腔,并且实验上在硅晶片(SOI)上和光通信波段(1550nm)实现了这种狄拉克涡旋腔(图1右下)。 该腔可实现带间单模 、 任意多简并模式 、 最大的自由光谱范围 、 小远场发散角 、 矢量光场输出 、 模式面积从微米到毫米范围可调以及多种衬底兼容等优良特性 。
最佳的大面积单模性是狄拉克涡旋腔有别于其他已知光腔的最独特优势 ,大面积单模性有利于提高单模激光器的功率和稳定性。市场对于功率的需求永远在增长,已有产品在单模能量输出上已经达到瓶颈,需要新的思路。而且高功率和单模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高功率需要大面积的光腔,而模式数量必然随着光腔的尺寸增加,让单模工作更加难以稳定维持,现在狄拉克涡旋腔的出现就是一个潜在的新技术路线。光腔的单模性可以用自由光谱范围(Free Spectral Range: FSR)来表征,之前已知所有光腔的模式间距(FSR)都和模式体积成反比(V -1 ),所以增大FSR的方法就是减小腔的体积。但是狄拉克光腔的FSR与模式体系的根号成反比(V -1/2 ,图1右下),所以在同等模式体积下FSR远超普通光腔(大一到两个数量级)。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普通光腔中的光子态密度为一个非零常数,模式等间距排布;而狄拉克点频率处的光子态密度等于零,两边的模式间距(FSR)最大化(图2左)。
任意模式简并度是狄拉克涡旋腔另一个独特的地方 ,因为体系的拓扑不变量为涡旋的缠绕数(winding number: w),所以拓扑中心腔模的数量等于w,可以是任意正负整数,而且所有w个拓扑模式都是接近频率简并的,图2右展示了w=+1,+2,+3的实验光谱。高度简并光腔能降低多模激光的空间相干性,可用于激光照明技术中。
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物理所陆凌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为南开大学与物理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高晓梅(现为物理所博士后)和物理所博士生杨乐臣,其他作者为物理所博士生林浩、南开大学本科生张琅(现为耶鲁大学博士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汪忠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李家方教授(原物理所副研究员)和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薄方教授,拓扑微腔的样品制备在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完成,物理所博士后李广睿参与了工作的后期讨论。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303800, 2016YFA0302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721404),中科院先导专项(XDB33000000)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Z200008)等项目的支持。
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可靠,耗电少,效率高等特点封装技术
技术介绍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大都是在分立器件封装技术基础上发展与演变而来的,但却有很大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分立器件的管芯被密封在封装体内,封装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管芯和完成电气互连。而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则是完成输出电信号,保护管芯正常工作,输出:可见光的功能,既有电参数,又有光参数的设计及技术要求,无法简单地将分立器件的封装用于半导体激光器。
发光部分
半导体激光器的核心发光部分是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pn结管芯,当注入pn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发出可见光,紫外光或近红外光。但pn结区发出的光子是非定向的,即向各个方向发射有相同的几率,因此,并不是管芯产生的所有光都可以释放出来,这主要取决于半导体材料质量、管芯结构及几何形状、封装内部结构与包封材料,应用要求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内、外部量子效率。常规Φ5mm型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是将边长0.25mm的正方形管芯粘结或烧结在引线架上,管芯的正极通过球形接触点与金丝,键合为内引线与一条管脚相连,负极通过反射杯和引线架的另一管脚相连,然后其顶部用环氧树脂包封。
反射杯的作用是收集管芯侧面、界面发出的光,向期望的方向角内发射。顶部包封的环氧树脂做成一定形状,有这样几种作用:保护管芯等不受外界侵蚀;采用不同的形状和材料性质(掺或不掺散色剂),起透镜或漫射透镜功能,控制光的发散角;管芯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相关太大,致使管芯内部的全反射临界角很小,其有源层产生的光只有小部分被取出,大部分易在管芯内部经多次反射而被吸收,易发生全反射导致过多光损失,选用相应折射率的环氧树脂作过渡,提高管芯的光出射效率。用作构成管壳的环氧树脂须具有耐湿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对管芯发出光的折射率和透射率高。选择不同折射率的封装材料,封装几何形状对光子逸出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发光强度的角分布也与管芯结构、光输出方式、封装透镜所用材质和形状有关。若采用尖形树脂透镜,可使光集中到半导体激光器的轴线方向,相应的视角较小;如果顶部的树脂透镜为圆形或平面型,其相应视角将增大。
驱动电流
一般情况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波长随温度变化为0.2-0.3nm/℃,光谱宽度随之增加,影响颜色鲜艳度。另外,当正向电流流经pn结,发热性损耗使结区产生温升,在室温附近,温度每升高1℃,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强度会相应地减少1%左右,封装散热;时保持色纯度与发光强度非常重要,以往多采用减少其驱动电流的办法,降低结温,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限制在20mA左右。但是,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输出会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加,目前,很多功率型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可以达到70mA、100mA甚至1A级,需要改进封装结构,全新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设计理念和低热阻封装结构及技术,改善热特性。例如,采用大面积芯片倒装结构,选用导热性能好的银胶,增大金属支架的表面积,焊料凸点的硅载体直接装在热沉上等方法。此外,在应用设计中,PCB线路板等的热设计、导热性能也十分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