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近年开始从军工向普通企业普及。它一般根据失效模式和现象,通过分析和验证,模拟重现失效的现象,找出失效的原因,挖掘出失效的机理的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开发、改进,产品修复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其方法分为有损分析,无损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等。早期失效率高的原因是产品中存在不合格的部件;晚期失效率高的原因是产品部件经长期使用后进入失效期。机械产品中的磨合、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就是根据这种失效规律而制定的保证可靠性的措施。失效按其工程含义分为暂失效和永久失效、突然失效和渐变失效,按经济观点分为正常损耗失效、本质缺陷失效、误用失效和超负荷失效。产品的种类和状态繁多,失效的形式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失效分析难以规定统一的模式。失效分析可分为整机失效分析和零部件残骸失效分析,也可按产品发展阶段、失效场合、分析目的进行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工作程序通常分为明确要求,调查研究,分析失效机制和提出对策等阶段。失效分析的核心是失效机制的分析和揭示。
失效机制是导致零件、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此过程的诱发因素有内部的和外部的。在研究失效机制时,通常先从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表现形式入手,进而再研究较隐蔽的内在因素。在研究批量性失效规律时,常用数理统计方法,构成表示失效机制、失效方式或失效部位与失效频度、失效百分比或失效经济损失之间关系的排列图或帕雷托图,以找出必须首先解决的主要失效机制、方位和部位。任一产品或系统的构成都是有层次的,失效原因也具有层次性,如系统-单机-部件(组件)-零件(元件)-材料。上一层次的失效原因即是下一层次的失效现象。越是低层次的失效现象,就越是本质的失效原因。
失效分析是产品可靠性工作的一环,简单来说失效分析就是对坏了的产品进行分析,搞清楚产品是什么原因坏的,怎么坏的。失效分析工程师就像是医生一样,找出产品出问题的原因,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做失效分析需要全面的知识,电子、工艺、结构、材料、理化等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失效分析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是观察和测试,通过一些仪器设备观察要分析的样品,通过观察发现失效相关的线索。通过测试知道样品的具体情况。
第二是复现,不是所有失效都是稳定的,有很多失效都是不稳定的或者不复现的。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尽可能把失效复现出来,再对样品进行分析。
失效分析工程师的日常就是分析样品-写报告-再分析样品-再写报告咯。
目前国内做失效分析的不多,主要是一些第三方实验室和一些大企业在做。失效分析这个工作也就一些中大型企业和军工单位做得比较多,有些企业有自己的失效分析实验室,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没有自己进行失效分析的能力的,首先分析设备不便宜,其次有经验的失效分析工程师不容易招到。因此很多企业都是是交给第三方实验室去做,第三方实验室有齐全的设备和完善的分析流程手段,分析起来很方便。现在越来越多第三方实验室开始进入失效分析这行,很多都处于起步状态。
单纯的失效分析是一个很窄的行业,了解得人少,需求也不大,做的人更少,毕竟一个企业想从0开始开展失效分析的话,成本会非常高,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的起的(有些企业宣称自己有失效分析能力,其实也只是具备很基本的失效检测能力)。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相信企业产品质量会越发重视,失效分析可能会有更大的需求,但是个人认为失效分析工程师不会像测试工程师这样普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