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分)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在这片海天相接的地方;在天一方,在海一方,这就是我们的连云港。……山海壮美,水天澄净,港城的风光让港城人如此沉醉,让听闻者无限神往。山与海相连,矗立起港城人傲岸的脊粱;。走进这火红的六月,让我们用明晰的眼,用沸腾的心,用灵智慧的笔,去细细观察,去真切感受,去热情呕歌……“家在港城山海间”大型写作征文活动的大幕拉开了!
(1)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2分)
(2)请仿照划线的句子。联系前文,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
(3)假如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你的参赛作品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组委会请你在颁奖大会上发表一段简短的获奖感言(不超过50字)。请你拟写一下。(3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②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雁门太守行》)
④ ▲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 》)
⑤《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
▲, ▲ 。”
⑥宋代诗人常写一些哲理诗。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 ▲ ”这样的诗句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哲理。
3.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 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 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②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 ▲ 有监护能
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③车厢里闹哄哄的,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 ▲ 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工学院最年轻的▲ 教授。
A.进而 委托 津津有味 终身 B.从而 委派 全神贯注 终生
C.进而 委派 津津有味 终生 D.从而 委托 全神贯注 终身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3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5月24日,我国三十多位著名院士齐聚港城,参加“科学与中国”院士连云港行活动。①不仅院士们送来了最新的科技理念,而且还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②在昨天举行的科技论坛上,院士和专家主要就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专题发言。③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王占国院士,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发表了自己的最新成果。④通过这些在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将会有效地扩大我市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
5.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请围绕以下五位梁山好汉: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回答问题。(3分)
(1)请选择其中的两位人物,说出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 (2分)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请在上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位,说出他的绰号及绰号的由来。(1分)
6.下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标志、实物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请你认真研读和探究,从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4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印形图案好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人型,潇洒飘逸,充满张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 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融入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5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9分)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
13.“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15.“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3分)
海底也有淡水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
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哪些内容?(4分)
17.海底喷泉是如何形成的?(3分)
18.文中提到了三种关于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请任选一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字)。(3分)
19.在开发海底淡水的过程中,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分条叙述,至少写出3条。(3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心泉
张佐香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 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 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3分)
2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4分)
22. 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4分)
23. 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4分)
24.阅读第④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选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1)粱应为梁 呕应为讴(找出并正确改正,方可得分)
(2)示例:水与天相接,舒展开港城人阔大的胸怀(必须以“水”“天”起头,否则不得分;与例句结构一致,前后逻辑合理)
(3)可能包含的内容有感谢、表达对港城热爱、美好祝愿等。(符合语体及语境要求,语言通顺)
2.①关山度若飞 ②曲径通幽处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不慢浮云遮望眼万紫千红总是春
3.选D。
4.第①句,改为“院士们不仅送来了最新的科技理念。而且还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第③句,改为“……发布(或展示等)了自己的最新成果。” 第④句,改为“这些在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的应用,……”或者“…我市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将会有效地扩大。”
5.(1)鲁智深,因为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
武松,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造反。
林冲,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被逼上绝路,忍无可忍,走上梁山。
花荣,受恶吏陷害下狱,被山林好汉搭救后走上梁。
戴宗,为救宋江,伪造书信,被发现后下狱,被救出后走上梁山。(选出人物并说清原因方可得分)
(2)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杀人后出家,背上刺有花绣
武松绰号行者报仇杀人后被追捕,打扮成头陀模样
林冲绰号豹子头“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取其形似
花荣绰号小李广擅长射术,箭法精准,可与汉代名将李广相比
戴宗绰号神行太保 会“神行法”,一日能行八千里(选出人物,写出绰号,说清由来)
6.(1)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意思对即可) (2)会徽标志中的印章,体育图标中的篆字(书法,火炬形象中的祥云等,火炬接力标志中的凤凰。
二、理解•感悟(60分)
(--)
7.(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意思对即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意思对即可)
(二)
8. (1)隐藏 (2)两次 (3)一起 (4)之于
9.选C。
1O选D。
11. (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
12.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意思对即可)
(三)
13.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意思对即可)
14.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5.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四)
16.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7.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形成海底喷泉。(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8,示例 渗透理论;降水(雨雪)渗入地下形成蓄水层并流入海底
岩浆理论:地底放气带释放出氧气和氧气并相互结合
沉降理论:沉积物中水分被重力挤出后带入地层深处 (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9.示例 建厂及钻探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要适度开发,不可过量开采;注意避免对淡水区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
20.在阅读中品味泉(原文有“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在生活中追寻泉(原
文有“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从心灵中感受泉(原文有“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用原文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21. “浸”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意对即可)
22.还我以洁净、刚健、平和;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生命;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意思对即可)
23.人生之美,美在心泉。通过对心泉的创造、观照、倾听,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意对即可)
24.、点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简单概括其内容或主旨;说出作品对自己精神上的正面影响,体现“洗礼”的效果。
1、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05年 6月13日生于澳门,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2、闻一多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3、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崔颢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5、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6、布丰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生平简介
布丰1707年出生在法国,他的父亲是法国一个地区的领主,还当过议会议员。殷实的家境使布丰不必为柴米油盐烦心。十几岁时,布丰在父亲的意愿下学习法律。1727年,布丰遇到了一位瑞典数学家,在他的影响下,布丰学习的重心放到了数学领域。几年后,布丰跨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在那里,他被英国的学术气氛所感染,并折服于大科学家牛顿的理论,开始埋头研究物理学。回到法国后,他一边将英国学者的著作翻译成法文,一边自己进行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739年,他获得了皇家科学院合作院士的头衔,并荣任皇家植物园的总管。从此,他的研究方向又转向了动植物和地球演化。
广泛的兴趣、深入的钻研和优美的文笔,是布丰的长处,也是他完成浩瀚的36卷《自然史》的保障。这部巨著内容广博,包括地球、鸟类、矿物、卵生动物等知识,是除了无脊椎动物以外的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完整自然史。也许是出身贵族的缘故,布丰藐视“低级”的无脊椎动物,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研究这些动物。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布丰的科学精神。他对实验非常重视,认为唯有实验才能澄清一些生物的概念。因此在必要时,他也会脱掉自己的豪华衬衫,亲自对动物做实验。贫困可以使人消沉,富贵可以使人浮躁,而林奈与布丰显然克服了贫困和富贵的负面影响。百科全书式的《自然史》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钻研,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贵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布丰的著作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优美动人的文笔也将法国公众的兴趣引向了生物学领域中。
7、法布尔
1823年12月22日,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被世界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29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
1837年,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font color=#000000],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font]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