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片危机
前几天,“华为没有芯片了”登上热搜,牵动亿万民心。
华为业务总裁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表示,华为手机上半年发货1.05亿台,销售额高达2558亿元。本来可以超过三星,但在美国的制裁下未能如愿。
与此同时,他还发布了一个坏消息。由于美国的第二轮制裁,华为高端的麒麟系列芯片只能支撑到9月15日,这可能是最后一代麒麟。
▲ 余承东
美国的制裁,事实上非常精准。华为可以设计芯片,但是无法生产。5nm高端芯片,目前只有两家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那就是台积电和三星。
台积电的停止代工,确实是一场灾难。
而三星作为对手,当然更指望不上。然而,三星的发家史,却可能带给我们帮助。
在以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行业,有两个让人震惊的事实。
一是当今的霸主竟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的邻居韩国。早在2017年,三星就在半导体领域问鼎世界第一,推翻了稳占25年龙头的英特尔。不仅如此,SK海力士还占据了第三名。
二是半导体产品比石油还要暴利。同样在2017年,中国进口了2601亿美元的芯片,竟然比石油还多。而芯片,占据了大约80%的半导体市场份额。
如此顶尖的产品,天下三强有其二,小小的韩国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更恐怖的是,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起步比美国晚了20年,他们为什么能够后发先至呢?
我们不妨从韩国的代表企业三星身上寻找答案,也许这个答案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带来启示。
2、始于足下
三星的发家史,比韩国的 历史 更加曲折悠长。1938年,李秉喆在大邱市创建了三星商会,主要往中国东北出口干鱼、水果和蔬菜。
为什么叫三星呢?这里包含一个远大的志向。
“在中国,一为最大,在韩国,三为最大。太阳有冷热之变化,而星辰却永恒不变,我就是要建立一个庞大而永恒的企业。”
▲ 当年的三星商会
乱世之下,企业连生存都是难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了应对美国的反击,三星95%的产品被收为军饷,商会摇摇欲坠。
好在福祸相倚,二战后日本被迫归还了朝鲜半岛,同时把产业转让给了韩国人。李秉喆也凭借政治上的关系,购买日方产业成为了崛起的财阀势力。
后来韩鲜战争的爆发,再一次让三星梦碎。但在韩国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战后的三星迅速恢复了元气,在制糖、毛纺和肥料方面成为了韩国的龙头。
▲ 三星创始人李秉喆
对于雄心远大的李秉喆来说,韩国被殖民与吞并的 历史 ,一直是心头的大痛。他时刻不忘实业报国,寻找着适合韩国发展的高附加值道路。
有一次,他前往日本东京电子工业团地参观,三洋电机会长井植岁男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电子工业从以沙子为原料的硅片到录像机,都是从无到有的产业,其附加值高达99.9%。”
1969年1月,他回国就建立了三星电子,把电子产业的心脏——芯片,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 韩国首尔1960年代街头
对于起步落后美国20年的三星来说,要发展芯片谈何容易。高端产品早就发展为城堡,有层层专利筑起来的坚固壁垒,对方可以轻易地击杀攻城者。
在当时的芯片界,美国的仙童、镁光、摩托罗拉,日本的三菱、东芝、夏普,早就抢占了制高点,哪里还有新手的位置?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秉喆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默默地积蓄着力量。
3、血亏不弃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狂涨两倍多,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14%。
李秉喆却在一片混乱中看到了机会,他无视管理层的警告,竟然在第二年自掏腰包,入股濒临破产的美国半导体公司Hankook。
这一冒险至极的举动,为公司推开了芯片的大门。1978年,他又成立了三星半导体,决心进军芯片领域。
原先忠告“韩国经济水平低、不适合发展半导体”的日本企业,见此情形后立刻警觉起来,尽一切手段防止技术的流失。
70年代,三星的电视机畅销世界,但只是些边缘的技术,李秉喆对芯片仍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等待了十几年之后,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1982年,他前往美国考察时,敏锐地发现了美日关系的裂痕。日本的256K DRAM内存芯片已经批量生产,美国的256K DRAM才研制出来。
美国感到了威胁,于是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美国商务部决定调查日本芯片的廉价倾销。
李秉喆趁着美国对日本的敌意,在1983年建立了首个芯片厂,并在年底研发出了64K DRAM,成功在第二年出口到了美国。
64K DRAM在技术上落后了4年,属于最低端的芯片,本身没有多少竞争力。日本企业更如群狼,他们联合起来降低价格,从每片4美元降到了0.3美元,企图消灭一切对手。
▲ 日本夏普
当时三星的成本为每片1.3美元,每卖一片就要血亏1美元。面对着巨额的亏损,李秉喆并没有后退,反而加大了赌注,以逆周期投资的方法研发更大容量的芯片。
1986年底,他已经赔了3亿美元。但形势正如他的预判,英特尔等厂商因为持续掉血退出了DRAM市场,谁能够撑下去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
美日的半导体战争持续升级,三星则静待时局的变化。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4、渔翁得利
由于日本厂商DRAM的低价策略,眼看着就要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王者。力不从心的美国在1987年3月,宣布对日本产品实施反倾销关税。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只能减少产量以提升价格,结果导致了美国市场的供不应求。三星生产的256K DRAM则趁机填补了空缺,一举摆脱了亏损,站稳了脚跟。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美日的半导体大战,笑到最后的却是韩国。在扭亏为盈之后,三星继续全力研发更大容量的DRAM存储芯片。
到1992年,三星已经和美日并驾齐驱,并抢先研究出64M DRAM,成为了行业引领者,从此晋升为世界第一大DRAM制造商。
▲ 时至今日,三星自研的5G基带芯片,同样为世界顶级
从1969年的芯片梦,到1983年的首个芯片厂,三星用了23年时间实现了梦想。
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当然是美国的大力扶持。 美国不仅仅在技术上帮助了韩国,更拱手把美国市场让给了韩国。
当美国对日企征收100%反倾销关税时,对三星的关税只有0.74%。如此大的差别对待,使原本处于劣势的三星反败为胜,攻陷了原本日企占领的美国市场。
其次,三星重金吸收全世界的顶尖人才。 1986年,三星就挖走了日本东芝的生产部部长。
等到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他们更是以3倍的工资挖日本的技术人员,配备4室1厅的公寓,还安排了秘书、厨师和司机。
然后,三星还建立了情报机构,专门收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动向,并秘密拉拢两国的技术人员。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三星通过情报知晓了东芝在闪存芯片方面的突破,果断向东芝发出了合作邀请。经济窘迫的东芝为了续命,只得答应了请求。
▲ 日本东芝
正是东芝的闪存技术,帮助三星赶超了竞争对手,最终问鼎了DRAM和闪存领域的世界第一。
不得不感慨三星的深谋远虑,这完全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从全局出发,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待时机成熟时,不仅全面收复失地,而且发起了反攻。
5、技术至上
当然,三星芯片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韩国政府的鼎力支持。
比如1982年到1987年的“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韩国政府提供了3.46亿美元贷款,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
在研究4M DRAM时,直接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了六所大学,配合企业界的三星、LG、现代共同技术攻关。在三年的研发里耗资1.1亿美元,政府承担了57%的费用。
许多人看到三星时,会下意识地轻蔑,觉得三星不过是依靠美国的全力扶持,才走向了崛起的道路。
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公司,正是以这种方式发家。日本也是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美国独立更是多亏了法国的帮忙。
关键在于,当机会来临时,你有没有准备好,能不能抓住它。
比起运气来,三星崛起更大的原因是对技术的尊重:冒险收购先进企业、重金吸收顶级人才,哪怕多年亏损也不改初衷。
因为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韩国才抓住了美国赐予的良机。
正如同李秉喆所说: “技术的支配者将支配全世界。”
李秉喆去世于1987年,并没有看到韩国芯片的称霸,但他的儿子李健熙带领三星实现了他的梦想:
“摆脱个人企业的范畴,为了通过技术的先进化,给后世留下一个富裕的祖国,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
从一片荒芜,发展成为枝叶葳蕤的森林。三星的霸业,成就了无数韩国人心中的世界第一。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摆脱贫困,都必须借助技术。而发展技术离不开唯才是举、知已知彼,还有实业报国的志向、破釜沉舟的勇气。
不管前路有多么危险,发展技术是华为唯一的出路,也是每一家有远大志向公司的出路。
作者:令狐空
一枚芯片的制造,需要上千道的加工程序。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完成芯片的制造,因此全球的芯片产业供货链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
美国用一系列 *** 作,对华为芯片进行打压。其不仅影响了华为的芯片市场,也影响了美国自己的半导体行业发展。
美国对华为的断芯 *** 作,使全球芯片产业链紊乱,加上疫情的爆发,全球都陷入芯片短缺的恐慌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缺芯问题。
目前,全球最高端的芯片为5nm工艺芯片,华为海思虽然已经能达到5nm麒麟高端芯片的制作,但是其还不能量产,且华为自己不具备量产芯片的能力,又因美方原因,失去了加工厂台积电的代加工,只能止步不前。
目前能量产5nm芯片的只有台积电和三星,台积电正在攻破3nm难关,预计在2022年年末量产。
我国最大芯片生产基地,中芯国际,目前只能量产14nm芯片,7nm芯片技术虽已突破,但完全没有办法量产。
美日突破3nm和2nm芯片
全球第一大芯片制造厂商,台积电,表示已经攻破3nm芯片难关,预计在2022年年末进行量产。而三星还处于优化5nm技术层面,中芯国际还在苦苦等待自己的光刻机。
日军进攻2nm芯片,由于日本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很吃力,所以邀请台积电前往日本建厂,可以看出日本很想在芯片方面夺回主权。
美国虽然在这方面很有技术实力,但也设下鸿门宴,邀请台积电,拿出500亿的补贴,这一系列 *** 作足以看出其心。
国内院士表示:14nm和28nm够用
不是我们停滞不前,而是现实确实如此。
中芯国际刚刚缩小与台积电在14nm芯片的差距,刚实现14nm芯片量产,本来准备量产7nm芯片,但是却没有光刻机。
但是大多应用都是可以用14nm或28nm工艺解决的,中国工程院院长表示,国内市场虽然巨大,但是我们的产能远远跟不上,至少相差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
中芯国际对14nm和28nm芯片的投资,并不是代表其停滞不前,而是如果要追平西方国家的差距,至少需要50年,此时更需要稳住脚更,一步一步地前进。
你知道做类似这种事的下场是什么吗?看看东芝就明白了。
曾经的东芝不仅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话笔记本电脑的 科技 巨头,更是作为十几万员工,业务遍布家电计算机半导体,在日本地位相当于三星在韩国一样的商业寡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巨无霸只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被老美连根拔起,不仅导致自己的业务被拆分变卖,就连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和半导体行业都仿佛遭受了连座之罪。
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从手机到电视微波炉再到电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日本品牌啊,可如今呢?所以东芝到底做了什么,能给自己甚至是国家带来如此一场灭顶之灾呢?这一切,我们还得从东芝是怎么做到那么强的说起。
东芝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响当当的发明家,但是这个品牌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老美在五十年代前后把自己的 科技 和订单都给了日本,可以说是又出力又撒币,但你说他图什么呢?
因为那会儿二战刚结束不久,老美急需一个情报中心来制约远东两大国。那它一看,哎,这小日在亚太地区的地理位置很合适啊,于是就积极帮助他恢复战后损伤,不仅将自己近四十亿美元的军需订单丢了过去,还积极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
那大哥这么给力,小弟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小日也出台了引进补助制度,比如,只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企业,进口设备就给价值一半的补助,那相当于半价。
于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小日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发明的先进技术,一众日企顺势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NEC也称霸了256K的芯片,很长时期,那本身就是以发明制造为特长,同时还是五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东芝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搞半导体,什么核能、家电、计算机,它是哪里高 科技 搞哪里。但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便老美是那个助它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兄弟,东芝为了赚money,这份情谊也随时可以放弃。
我们前面说了,故事是发生在五十年代,那会儿,除了是二战结束,还有一个大事件,就是苏美之间开启了长达44年,只通过军备和经济竞争的冷战,所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核武器必须安排,毕竟人老美前两年才展示过“胖子”和“小男孩”,如果他有你没有,那保不齐哪天就扑面而来。
可是知易行难,阿苏的核潜艇数量是挺多,但是噪音也很大,有个典型的例子是阿苏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挪威海域活动的时候引起的水声震荡,可以被大西洋另一侧的老美海军水生监听站探测到,离得近了之后,还能精准识别出该潜艇的型号,你说这样的潜艇如果投入实战不是送人头吗,那怎么解决呢?
它需要进口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来加工螺旋桨,但你要知道,自1949年开始,老美为了限制阿苏的发展就秘密联合西方阵营的发达国家成立了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主要就是限制成员国为阿苏提供任何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并且呢列有一份出口管制名录,其中阿苏需要的数控机床就在名单之上,直接拉回到一九七九年,小日一个外贸公司的所长熊谷独结识了阿苏一个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奥西波夫,在得知了苏联需要进口四台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以及相应尺寸的工作台后,他觉得这是个好买卖,于是二人通过关系将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和提供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代表等人撮合进来,在这37亿日元的天价合同下,东芝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当时虽然有老美的限制禁令在身,但实际上各国偷摸出口违禁品的勾当也都没少做,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做错事怕的不行,但有人一起这胆子就大了,于是这奥西波夫先与东芝签署了一份阴阳合同,表面上写的是日方向阿苏提供四台不在管制名单里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而实际上呢还有另外一份秘密的九轴五联动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阿苏向挪威签订了不受限制的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发往日本,再由东芝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调整,将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改为用于九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并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地将数控机床分装在了几十个集装箱里,到这还没完,为了防止海关节外生枝啊,熊谷独特地从莫斯科飞往了日本东京,亲自督促发货,是又掏钱又找关系啊,四台机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输送完成,这交易过程看起来天衣无缝吧?但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
1985年底,参与此次贸易事件的牵线人熊谷独和自己老板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辞职后,为了报复,一气之下,他不装了,向老美成立的委员会摊牌了,举报了当初的这个秘密交易,我说呢这苏联的核潜艇怎么突然就探测不到了,据说这是这笔交易使得老美海军即使现在也没有把握 探索 到新型的核潜艇,总之啊在随后的搜证中,老美通过中情局在阿苏螺旋桨厂房获取了印有东芝标识的照片,坐实了他的行为,而在铁证面前,小日也无法再包庇东芝了,半个月后,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和机床事业部部长,但话又说回来,这犯事儿的不光是东芝一家公司啊,还有什么法国的挪威的瑞典的公司等等,是不是要么一起罚,要么就算了呢?怎么就不仅干倒了东芝,还殃及了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和半导体产业呢?
时间来到一九八六年,日系半导体公司独霸天下,可是老美的IBM却穷到可怕,如果不裁掉超过一万的员工,那破产就是代价,同样英特尔也是尴尬,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关停了七座工厂,眼看就要沦为笑话,老美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 科技 霸主地位被撼动而无动于衷吗?就不是这样的人呢,于是不出意料的老美选择一步步借着东芝事件的舆论打压小日的半导体事业,甚至对他的半导体商发起了反倾销的诉讼,达成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一方面,老美对小日的芯片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保证国外公司获得小日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什么意思呢?小日的产品增加了关税,这就意味着他芯片想要回本就得卖得更贵,那这样比起其他竞品来说,就失去了性价比,同时呢还要逼着小日去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这还没完啊,次年四月,老美又以莫须有的理由进一步向小日的电脑等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并且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企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一千多项专利。
他说交就交吗?我就不交,它能怎样你看看东芝的下场,东芝事件发生后,老美以国会议员为首,带头抵制东芝产品,通过了五年内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法案,我们开头也提到过,东芝之所以可以扶摇直上,一方面是政策扶持,技术迭代快,另一方面则是受惠于老美的军需订单,可如今军购方面,老美军方取消了从东芝购买导d技术的协议。不仅如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也几乎都是政府采购,因此东芝也直接失去了老美国防部原定的一百五十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之后的投标也再没有东芝的身影,得不到最核心的市场订单,就意味着与市场需求脱轨,就好比做服装需要紧跟潮流一样,自己完全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那做出来的衣服又怎么会好卖呢,于是就发生了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两年期间,日经指数上涨了近一倍,而东芝机械仅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涨幅,这一幕,尽管期间东芝投入了一亿日元在全美各个媒体刊登自己的谢罪广告,请求原谅,但也难逃这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受困于老美的采购封锁和关税惩罚,小日半导体产业也逐渐远离了老美市场,台积电、三星的崛起让老美的芯片公司获得了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环境,而脱离技术发展趋势的小日半导体产业,一下子就从全球市占率49%骤降到了7%,从此这半导体产业前列中便再无日企身影了,而这之后的东芝就仿佛是衰神附体,半导体产业不好做了,想转型做核电建设,好不容易以三倍的竞拍价格收购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就马上遇到了福岛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核废料开始溢出,所有国家开始对核电站建设重新评估,东芝的核电部门不仅再没有拿到一份新的订单,就连之前的订单也都被取消了。更惨的是,这西屋电器还在一五年底斥资二点二九亿美元买下了美国核电工程服务商,但核电业务呢一蹶不振,造成了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间接导致了四十二亿美元的负债落在了大股东东芝头上,而这或许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年四月,东芝承认了在过去七年中企业利润注水近一千六百亿日元,事件发酵后,股票暴跌,市值缩水近百分之四十,第二年更是创下了八十八亿美元,这个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全年亏损,为了填补财务漏洞,他不得不要断臂求生,曾经的日本之光东芝,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业务是一一变卖,电梯事业卖给了芬兰通力,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医疗系统公司卖给了佳能,把自己坑惨了的西屋电器申请破产,并且用半导体部门全部的股份弥补亏损金额卖给了老美的贝恩资本。
这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靠着别人国家爬得越高,人家梯子一撤,你就摔得越惨,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这老美禁止华为买芯片,没准还真是好事,就像比尔盖茨说的,芯片禁令不仅让他们自己失去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更关键的是,禁令之下只会使中国在芯片领域投入更多,只会促使中国自给自足,虽然这条路目前看起来遥遥无期,也都知道他注定布满荆棘,但说实话,我对中国芯的到来始终是深信不疑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