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全球氟聚酰亚胺和光刻胶总产量的90%,全球半导体企业70%的氟化氢需从日本进口。日本对韩国实施出口管制后,韩国半导体企业和面板企业三星和LG等公司将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国产光刻胶有望迎来机会。
相关公司方面,据选股宝主题库(xuangubao.cn)光刻机板块显示,
晶瑞股份:参股公司苏州瑞红是国内光刻胶龙头之一;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光刻胶的企业之一,在国内率先实现目前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领域大量使用的核心光刻胶的量产
南大光电: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开发的248nm光刻胶目前已通过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部分客户的认证
强力新材:公司从事半导体KrF光刻胶用光酸、光酸中间体以及聚合物用单体的生产及销售,光酸中间体已商业化量产,光酸及单体已向主要KrF光刻胶企业认证,销售。
更多公司见光刻机板块显示,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半导体基金大幅下挫,行业景气度明年有反转风险。某基金认为,2022半导体市场可能从产能为王走向产品为王。随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弱,供应链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加上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半导体产业链可能会从2021年的全面缺芯、产能为王走向2022年的结构性紧平衡、产品力制胜。投资思路需要从量价齐升转向价平量升。
某证券认为,半导体产业景气度短期仍可持续,但2022年景气反转风险较高。2021年半导体产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甚至出现缺芯的现象,主要是源于2020年疫情影响下供给受限,订单后移至2021年,致使行业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失衡。但是,作为最重要的下游需求来源,智能手机的增速已明显放缓,新能源汽等新增需求虽增速较快但总量有限,因此行业需求端增速并不高,随着前期积压订单的逐渐消化,2022年行业景气反转的风险较高。
为了应对美国的芯片禁令,国内市场的那些被美系技术所垄断的设备、材料入手,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破局行动。
在中科院、清北高校等顶尖科研机构以及华为等先进 科技 企业的团结努力下,被美企垄断的 蚀刻机 、 离子注入机 、 薄膜生长材料 、 抛光清洗机 等关键设备材料,先后被中微半导体、中国电科等国产企业突破。
就连ASML认为我们造不出的光刻机,也传来了好消息。
上海微电子自研的光刻设备已经来到了28nm精度,且完成了技术检测与认证, 预计年底便可下线商用 。继清华大学突破EUV光源技术之后,中科院旗下的上海“光机所”,也熟练掌握了可以有效提升光刻分辨率的OPC技术。
或许目前我们拥有的设备技术不如老美的好看好用,但用来应付垄断,却可以堪当大任 。
随着国内市场“去美化”步伐的提速, 万众瞩目的“中国芯”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 。
电子信息研究院温晓君已正式表态: 国产28nm芯片将于今年实现量产,14nm芯片会在2022年进入国内市场。
在中低端领域逐渐站稳脚跟的国产芯片,接下来必然会快速地向高端领域进军,突破老美的封锁指日可待。
然而,谁曾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却又跳出来了个落井下石的小丑, 给国产芯片一片光明的突围之路增添了未知的变数 。
据外媒报道,日本方面做出断供我国市场高端光刻胶的决定,而它的越信化学公司,已经正式对外宣布,将不再计划向中企出手Krf光刻胶。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在该领域, 日本越信化学公司一直是业内核心,占据了全球约90%的市场份额 ,全球除了它之外,也只有老美能勉强在高端光刻胶领域做到自给自足。
日本的突然断供,可谓是给了正在全力突围老美封锁的国产芯片一记闷棍 。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既然我们意在打造一条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那么 潜在的问题和对手能够早些浮出水面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或将让我们重新审视破冰的方向,若不想再被“卡脖子”, 仅仅是“去美化”还不够,实现“国产化”才是正确的路 。
尤其是对于日本, 历史 的烙印永远无法抹去。除了光刻胶断供一事,近期索尼公司的辱华事件,更是值得所有人警醒。
笔者虽位卑,但未敢忘忧国。在无数国人高喊让索尼滚出中国的同时,包括光刻胶领域在内,我们也该跟它做个了断了!
令人振奋的是, 国产企业没有让我们失望,继南大光电突破Krf光刻胶核心技术后,上海新阳则更进一步 。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新阳已经完成了对高端光刻胶的开发,目前处于商用测试阶段。从布局规划来看, 如果顺利的话,国产高端光刻胶于2022年便可实现小批量销售,2023年便可大规模量产 。
在光刻胶的研发上,国产企业正在加速完成对日本企业的替代。
这样的好消息实在是解气。笔者个人认为,国内市场无论有求于谁,都坚决不能有求于日本。
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图强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前辈们用血和肉捍卫的民族尊严坚决不容触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