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千亿芯片大骗局,发现了以下问题:
1.管理层都是门外汉:
(1)董事长龙伟来历不明。
(2)董事曹山是“江湖混子”:小学文凭,曹山并不是其真名,其真名是鲍恩保,是借用老家司机的名字,因为犯事情太多,所以对外一直用化名。其经常满嘴大话,曾经为了包装自己,身上常揣多张名片,身份包括“台积电副总”、“宏碁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
(3)董事兼总经理“芯片小白”李雪艳:李雪艳的从业经历和芯片毫无关系,她卖过烧酒、开过饭店、还倒卖过中药。
(4)董事会监事李月茹:是李雪艳安插进弘芯任关键岗位的亲信,其实是负责照料李雪艳日常起居的“贴身保姆”。以上几人均无半导体从业经验。
2.“建厂”只是“圈钱”的手段:弘芯工厂的建造设计完全不达标。
(1)弘芯工厂的工程总承包方火炬集团,没有任何芯片工厂建造经验。
(2)弘芯工厂存在着中轴线未对齐、紧急借用电力储备不足等问题。工厂没两年可能就会报废 。
(3)弘芯工厂的挑高太低,导致后期光刻机搬不进来,只能重新推高天花板,加固地板承重。
(4)图纸是从某设计院找来的中芯国际的老旧厂房的图纸。而建造工厂是为了可以刚快拿到中央或者地方的财政补贴,另外,建厂要找承包商,承包商为了确保履行合同,会缴纳高达上亿元的保证金。实际上建厂就是为了两头骗,既骗政府的钱,又骗承包商的钱。
3.“进钱”容易“出钱”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弘芯获得的投资额总计达到153亿元。支出的费用为:
(1)弘芯一期工程土建费用17亿元。
(2)买下光刻机花费近8亿元。
(3)主要人员工资4亿元。 除去这些费用,弘芯大概还有124亿元。但是最后没人知道这124亿元的去向。
4.让招揽来的工程师“不做正事”:让公司的工程师学习耐基成功学,集体阅读三国演义等,编写ppt,和技术工作一点不沾边。
5.行骗成本太低:一个项目做不下去了,很难说清楚是因为投资到位、还是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又或者是技术、设备有问题。再者,芯片项目问题被曝出,属于地方政府的“家丑”,大多不愿意继续追究,只能吃哑巴亏。骗子逃脱法网的几率不可谓不大。
近几年来,美国对华为持续施压,导致了华为芯片产业遭受重创,整个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我们在对美国打压华为感到极其愤慨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过?
其实多年前,在我国的芯片科研事业中,有一个人的重大造假行为,更让国人寒心!
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汉芯”骗局!
那么,“汉芯”骗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慢慢道来。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汉芯”骗局的主人公: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
陈进,中国福建人,生于1968年。
大学的时候,陈进曾经就读于同济大学。大学毕业后,陈进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连续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陈进随即就加入了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负责芯片设计工作。
由于陈进在后续的工作中十分杰出,因此连续两次获得了该公司“杰出成就奖”奖金及水晶奖座。
2001年,陈进回国,成为了一名高学历的海归人士。
当时国内对高学历的海归人士十分重视,所以陈进很快就入职了上海交通大学,负责组建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是在这个岗位上,陈进在2003年的时候,实施了影响重大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
2003年2月26日,一场盛况空前的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上海各大官方单位,以及由多位知名院士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科学团队悉数到场。
为什么这场发布会会如此隆重呢?
那是因为,一项“震惊”中国,“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在上海交大诞生了。
这项著名的科研成果,就是由陈进研发的“汉芯一号”。
当时的“汉芯一号”,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根据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汉芯一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它包含了250万个器件,并且具有国际先进的32位处理内核,每秒可以计算2亿次。
经过多位专家的共同测验后,他们一致认为:
“汉芯一号”具有非常杰出的性能,与国际先进的芯片技术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国际先进产品。
如此“巨大”的科研成果,当然是要郑重其事的。
随着官方的广泛报道,“汉芯一号”一度被称为国内首创和中国微电子领域的里程碑,也成为了继“两d一星”之后,中国人的又一大骄傲。
而“汉芯一号”的发明人陈进,也很快就荣誉等身,全国闻名。
之后不久,陈进从一名普通的教授,晋升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的院长,并成为了许多青年才俊孜孜以求却始终难以获得的“长江学者”。
除此之外,各种眼花缭乱的荣誉头衔和相关职位也纷至沓来。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芯片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领域集成电路设计主题专家,上海市 科技 创业领军人物等等。
陈进凭借着“汉芯一号”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并且还以此骗取了一大笔国家下拨的科研基金。
推出“汉芯一号”之后,陈进借着这股东风,马不停蹄,接二连三地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和“汉芯四号”。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汉芯一号”到“汉芯四号”,陈进不仅获取了数不胜数的各种荣誉,还总共骗取了高达上十亿的国家科研基金。
然而,尽管陈进表面再风光无限,也始终难以掩盖他重大科研造假的卑劣行径。
2006年1月17日,“汉芯”骗局终于得以败露,东窗事发了。
2006年1月17日,一名匿名网友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论坛上发帖,揭露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存在重大的学术造假行为。
这次发帖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网友和媒体的联合干预下,官方也迅速地进入了事件的调查程序。
一个月后的2006年2月18日,在经过多方调查后,官方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陈进的“汉芯一号”造假一事,基本属实。
中国芯片产业 历史 上令人瞠目结舌的骗局,也由此一一揭开。
根据官方调查结果显示,陈进的“汉芯”系列芯片,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
大约三年前的2003年2月26日,陈进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汉芯一号”,并不是陈进自己科研成果。
其实当时被众人吹捧的,所谓的“中国芯片里程碑”的“汉芯一号”,实际上是陈进从美国购买回来,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的。
所以究其本质,这块芯片还是美国货,只不过把上面的标志改成了“汉芯”的标志而已。
而“汉芯二号”,则是在美国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软核的基础上,汉芯公司设计加工而来。“汉芯二号”并没有拥有核心技术,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代工品而已。
“汉芯三号”是在“汉芯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扩充,并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创新。汉芯公司宣称“汉芯三号”已经达到国际高端水平,纯粹是子虚乌有,捏造杜撰的。
"汉芯四号”同样也严重夸大了事实,与汉芯公司自身描述的“重大创新”严重不符,是实实在在的造假和欺骗。
从“汉芯一号”到“汉芯四号”,陈进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严重地欺骗了国家有关单位,多名院士专家,还有广大的中国媒体和公众。
陈进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不仅为他骗取了数不胜数的荣誉称号,高级职位,还骗取了高达上十亿的国家科研基金。
这是一桩影响巨大的芯片科研造假事件,给中国整体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事件调查结果出来后,陈进受到了上海交大以及有关国家单位的严厉处罚。
陈进本人的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上海交大教授资格,全部都被上海交大撤销。
科技 部终止了陈进所有的科研项目,并且禁止了陈进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
而教育部也取消了陈进头上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长江学者”称号,取消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
还有国家发改委,也同样取消了陈进负责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并且追缴这些年来为他划拨的大批科研经费。
一时之间,陈进从以前那个万众瞩目的科研明星,瞬间跌落谷底,成为了人人唾骂的造假者。
其变化之大,转换之快,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而芯片产业,则尤为严重。
近十几年来,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芯片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果。
但是自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美国便开始加大了对华为的打压和制裁。
受美国商务部禁令的影响,许多与华为有合作的国际大公司,都开始终止与华为的合作,逐渐与华为划清了界限。
华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芯片产业,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然而,我们在对美国打压和制裁华为感到愤慨的同时,是不是更会因为陈进之流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寒心呢?
像陈进“汉芯”骗局之流的,他们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利益,不惜弄虚作假,严重的欺骗国家,媒体和公众。
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更为的愤慨!
对于“汉芯”骗局事件,是不是更应该值得我们警惕呢?
除此之外,其实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科研心态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陈进之流,为什么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骗倒了那么多的国家有关单位,以及众多的院士和专家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科研心态十分的浮躁。
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芯片产业长期打压,所以国内对自主化的芯片十分渴望。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旦有人宣布研制出来了高端的自主化芯片时,院士和专家们也放松了警惕,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考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陈进竟然敢如此大胆,做出这种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极其严重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
假如不是举报人及时曝光,陈进之流,不知道还要欺骗到何时。
科研事业,是一种需要久久为功的,严谨的,认真的事业,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虚假。
所以,我们的芯片科研之路,是必然非常持久和艰辛的,这一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陈进的“汉芯”骗局,是中国芯片产业 历史 上的一次非常严重的造假行为,因为这件事情,国产化的热情也因此被逐渐浇灭。
陈进之流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实行芯片科研造假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最后,我还是要重复说一句: 陈进的这种芯片科研造假行为,比起美国人打压和制裁华为而言,其实更令国人寒心!
此事,希望以后能够引以为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