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为什么出台十八号文件

中组部为什么出台十八号文件,第1张

2004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几次发出相关文件,但直到现在,一些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仍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有的国资企业董事会成员全由当地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担任。这不利于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会导致贪腐和权力寻租。即使是一些已离退休的领导干部到企业任职,如果没有相应制度的约束,也极容易利用自己在职时积累下的“关系资本”为企业和个人谋利益。同时,党政干部到企业兼职、任职还会导致市场参与者的不平等竞争,不利于政企分开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如果不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就会出现大量“官商”,“官商”肯定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十八号文件的出台是很必要的。

不知道就不要胡说

(一)森工企业

政策依据: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十五”期间对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通知如下:

对企业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由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生产上述综合利用产品的企业,应单独核算该综合利用产品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未单独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不适用即征即退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口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2号)

(二)再生沥青混凝土和水泥产品

政策依据:自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①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沥青混凝土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

②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他废渣生产的水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

(三)生活垃圾发电

政策依据:自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

(四)社会福利企业

政策依据:

①福利企业从1994年起,应按规定依法交纳增值税、营业税。

②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的,其生产销售的货物所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③福利企业减免税,采取税务机关先征税后返还的办法。即福利企业在规定的纳税期内如实申报,填开税票解缴入库。由征收税务机关填开收入返还书,将已征税款近还给纳税企业。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税明电[1993]076号

④返还办法是:民政福利工业企业在每一纳税期满十日内,如实进行纳税申请,并填开税票缴纳税款,由县级税务机关填开“收入退还书”将已缴纳税款全部退还给纳税企业。

⑤安置的“四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未达到50%的社会福利工业企业,其生产销售的增值税应税货物,除本通知第三条列举的项目外,如发生亏损,可给予部分或全部返还已征增值税照顾,具体比例的掌握以不亏损为限。返还办法是:企业先按规定纳税,全年发生亏损的,年底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县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返还。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155号

⑥ 福利企业生产销售同属于征收消费税的货物,不得减免增值税、消费税。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具体指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税明电[1993]076号

⑦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民政福利企业,如果符合上述规定可以按6%的征收率返还已征税款。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155号

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福利企业、校办企业征税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003号]和《关于民政福利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5号]中规定的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00年1月1日起继续执行。

----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2000]35号

(五)软件产品

政策依据:

①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进口的软件进行转换等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其销售的软件可按照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的有关规定享受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本地化改造是指对进口软件重新设计、改进、转换等工作,单纯对进口软件进行汉字化处理后再销售的不包括在内。

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软件产品,不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

②属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生产销售计算机软件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属商业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计算机软件按4%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可由税务机关分别按不同的征收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③对随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等一并销售的软件产品,应当分别核算销售额。如果未分别核算或核算不清,按照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硬件以及机器设备等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予退税。

④对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不需出具确认书、不占用投资总额,除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⑤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含单晶硅片)的同时销售其他货物,其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含单晶硅片)难以单独核算进项税额的,应按照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含单晶硅片)的实际成本或销售收入比例确定其应分摊的进项税额。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

(六)集成电路产品

政策依据:

①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集成电路产品是指通过特定加工将电器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和陶瓷基片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产品。

单晶硅片是呈单晶状态的半导体硅材料。

②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集成电路产品,不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

③对经认定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单项进口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与仪器,除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70号)

最近三年,一个中部城市的讨论热度迅速上升,被称为中国最牛风投城市。

它就是合肥

私募大佬但斌微博转过这样一段描述:

「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1年又拿出了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盈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 汽车 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我甚至怀疑合肥市政府里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从豪赌京东方、押注半导体,到培养科大讯飞,整合新兴技术产业链,再到引入蔚来,布局新能源车。

看似是一场场豪赌,但仔细分析,才会发现,合肥模式自有其内在逻辑。

今天这期内容,我想和大家聊聊合肥,这家中国最牛风投机构,也聊聊合肥模式。

01

在豹变风投之王之前,合肥曾经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工业立市。

那时的合肥作为省会城市,GDP只在全国排名第75。因此当地政府尝试用大规模招商的方式,改变落后的局面。

尽管争议很多,但合肥依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建和拆违进程,并且引进了美的、格力、海尔、TCL等十几家家电品牌。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合肥发现了机会:家电企业最大的成本之一是显示屏,而在当时,显示屏是日韩企业的天下,绝大多数中国厂商都依赖进口,因此不少利润都被日韩企业拿走。

而当时唯一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TFT-LCD(液晶面板)本土企业就是京东方。

此时京东方在第四代、第五代面板的研发中花掉了不少研发资金,并且受到外国液晶面板巨头影响,销售成绩并不理想,也陷入了亏损中。

第六代面板的生产线,成为了京东方逆转局面的机会。只是这盘赌局京东方需要一个提供筹码的伙伴一起加入。

这个伙伴就是合肥。

合肥为京东方这个项目做好了掏空家底的决心。

在京东方的企业传记《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中是这么描述的,京东方被合肥邀请后,他们发现合肥政府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全套建厂用地、规划方案、人才供给等等,而且市委书记愿意亲自挂帅,市长亲自 *** 盘项目推进。

合肥拿出了真金白银为京东方合肥六代线项目托底,整个项目需要总投资175亿元,而其中120亿都由合肥政府来承担。

要知道,2008年,合肥财政收入只有300亿元,拿出120亿投资需要多大的勇气。为此,合肥甚至停掉了地铁项目。

为了项目顺利上马,合肥政府甚至做好了全盘承接的准备。

事实证明,合肥市对于机遇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京东方也是一家不负所望的优秀公司。

京东方六代线落地之后,项目大获成功,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 历史 。

京东方旗下的TFT-LCD六代线落户合肥,吸引了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企业入驻,形成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新型显示面板全产业链。

合肥的家电产业因此在2011年突破一千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将第二名武汉远远甩开。

合肥并没有停止,继续通过注资、回收、再注资的方式,引进京东方8.5代、10.5代生产线,以及业界领先的维信诺 AMOLED 6代线。

当时的总投资接近440亿,合肥政府出资180亿,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型面板生产基地。

到了2017年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过1000亿。

很多人说,京东方和相关产业链撑起了合肥的GDP。更重要的是, 以京东方为主的核心 科技 企业,让政府拿到了一张半导体产业的门票。

半导体产业和当年面板产业类似,都十分依赖进口,面临着被美韩企业卡脖子的境地。

2017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三年后,合肥果断出手,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内存芯片的研发生产。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

光投资不算,合肥反手就是一把超级加倍。

为了支持合肥长鑫,合肥市政府拿出了当年面对京东方的诚意。给钱给地,合肥长鑫迅速搭建起了价值百亿的生产线,出资购买了关键专利。

据说那年,中科大有的毕业班里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投身到了芯片行业。

和合肥一比,普通风投机构的投后管理,简直是弱爆了。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 Wi-LAN Inc. 手中买到全套专利。

9月份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淘宝上的光威系列固态硬盘和内存条一度脱销,打破了金士顿、三星等外国厂商在中国内存产业的长期垄断。

合肥长鑫和京东方不仅自身项目成功,也带动了一大批显示企业和半导体企业,力晶 科技 、联发 科技 、群联电子这些企业纷纷来到合肥。

02

合肥最近投资的明星项目,是蔚来 汽车 。

合肥投资蔚来的时间点,同样是蔚来深陷危机,前景不明的时候。

2019年,蔚来巨亏113亿元,资金链告急。2019年10月,蔚来股价来到 历史 低点1.19美元。

而且2019年,国家取消了电动车补贴。也就在这一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正式投产。

一度在外界看来,蔚来创始人李斌会是「贾跃亭第二」。

此时,合肥伸来了橄榄枝:

2020年2月25日,蔚来与合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正式落户合肥,而合肥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而蔚来也宣布,将会以合肥为中心规划发展蔚来业务,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深化与江淮 汽车 等本地产业链企业的合作。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蔚来逆风翻盘,2020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7.1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5%,环比增长171.1%,创 历史 新高。2021年1月11日,蔚来的股价达到62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合肥投资蔚来,同样不是闭着眼睛下注。相反,合肥是最有资格投资蔚来的城市。

要知道,蔚来 汽车 的代工方江淮 汽车 就是合肥市的车企。从2017年开始,江淮 汽车 就专门建立了江淮蔚来合肥工厂,为蔚来代工。双方本就在制造工艺,供应链和生产管理上有着密切的合作。

可以说,合肥在投资蔚来前,对这家企业就知根知底。而蔚来同样非常熟悉合肥。

搞定蔚来后,合肥又连连出手。

和大众签署合作意向书,大众 汽车 落户合肥。

威马 汽车 D轮融资,合肥产业基金注资10亿,威马设立威马智能 汽车 科技 (安徽)有限公司,计划在合肥投资布局。

至此,合肥市已集聚了蔚来、江淮、安凯、江淮大众、长安、奇瑞(巢湖)、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动力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经站到了领先位置。

除了面板、芯片和新能源车,合肥还有科大讯飞、中国电子、协鑫集成、国盾量子等各种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2000年合肥GDP只有325亿,比肇庆、临沂这些城市还要低,全国排名第82位。

到了2019年,合肥GDP已经达到9409.4亿,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只是时间问题,把一众二线城市甩在身后。

这是合肥的成功,也是合肥模式的成功。

03

如果把城市大规模招商,当做第一代发展模式,那么第二代就是重庆模式。而合肥政府的风投,已经是第三代产业集群模式了。

这里我先讲讲重庆模式,它的特点,是先拿订单、再引企业。

重庆的第一次产业腾飞,来自于笔记本电脑代工组装。

2008年惠普计划扩大笔记本电脑产能,黄奇帆赴美拜访时任CEO Mark Hurd,用一张Excel表格详细列出成本,注明重庆当地制造成本比沿海城市低多少。

在惠普中国总裁的帮助下,Mark Hurd同意惠普在重庆落户,承诺生产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

黄奇帆很清楚,原材料和零配件,以及终端销售结算都在海外,重庆即使引入厂家,也只能拿到产值的很小一部分,大约15%。加上重庆当时交通不发达,物流会抵消人工成本优势。

他给出一个新的答案:成体系、成规模地引进零部件公司。

2009年2月,重庆代表团带着2000万订单,前往台湾和鸿海精密谈判。这个数字让郭台铭眼睛都亮了,这些订单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上百亿。于是他召集高管开会,花了3小时确定细节。

惠普和富士康的入驻,引来了华硕、宏碁、广大、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品牌和代工厂,吸引400多家零部件厂,共同形成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

重庆的野心不止如此。

2010年黄奇帆找来海关总署和六部委,说重庆已经有了4000万台电脑的订单,大部分都会出口海外,所以需要建立出口退税的保税区。

一个月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挂牌成立。

一连串的布局,让重庆成为聚集三大品牌、六大代工厂和800多家零配件企业的全球最大笔记本产业基地,占全球三分之一产能。

啥叫平地起高楼这就叫平地起高楼。

此后,重庆又抢在其他新一线城市之前,提出布局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压低房价引入人才居住。

在合肥模式出现之前,重庆模式是其他城市最容易借鉴和学习的。

合肥模式则是招商引资思路的又一次升级。

过去传统的招商引资,都是政府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低价出让的地皮,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帮忙牵线搭桥,让企业购地投资建厂; 社会 化招商,引进优秀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借产业新城运营商的信息和品牌口碑为企业提供落户和风险保障。

合肥通过资本化招商,选择最优质的企业标的,拿出足以覆盖企业落户建厂成本的资金,吸引企业入驻。最后通过二级市场将股权套现实现了良性循环。

在合肥模式下,政府的流程一般是,先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招商引资战略性产业,运用资本招商,先大手笔投资资金给企业,拉拢它们落户,后期将股份脱手,获利数倍,然后继续扩充投资基金,争取达到一笔投资换来一个产业集群的效果。

而且政府风投引入龙头企业后,最容易产生聚集效应。

合肥很清楚自己的产业基础,知道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入驻,何种产业链既符合国家战略政策发展方向,又能最大程度上拉动GDP和就业。

从产业和区域经济学角度看,引入的家电、半导体、芯片、新能源 汽车 ,都符合其城市特点。

况且,合肥不止是思路超前,其实合肥的天赋也并不差。

强大的教育优势和高校资源,帮助合肥培养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合肥有全国知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中科院有众多研究所设在合肥,包括人工可控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实验室,中国声谷。这种 科技 区位优势促进了企业创新。

在我看来,合肥最成功的一次投资,不是京东方,不是合肥长鑫,也不是蔚来,而是中科大。

1969年,中央颁发《关于高等院校下放的通知》,把13所北京地区高校,下放到全国其他地区。其中,就有中国 科技 大学(中科大)。中科大先后联系了多个省市,都被婉拒。

眼看着堂堂中科大,就要没有落脚之地。此时,时任安徽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说,来安徽吧,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于是中科大落户合肥。

合肥人民为中科大这笔投资,同样贡献良多。

一开始没有教学楼,合肥师范学院就把教学楼腾出来给中科大;为了适应北方学生的生活,中科大专门铺设了供暖设施。

80年代供电紧张,合肥表示政府可以停电,中科大不行,于是中科大有了专线。

2012年中科大要扩建,又是合肥大学腾出了土地。

而40多年后,人才,成为了合肥的第一桶金,也是最丰厚的一笔投资回报。

此外, 合肥还有优秀的交通区位。

长三角往西拓展后,合肥成为地域性中心城,随着中部城市不断崛起,合肥领先的 科技 实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当之无愧成为中部核心。

04

曾经有一位百度贴吧吧友,在一个《中国城市发展大会》的帖子里,把合肥称作霸都。他说,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纳百川之实。合肥二字颇为霸气,故称之为霸都。

有人说风投之王合肥的秘诀是敢赌,我觉得应该是霸气,是对于未来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有明确判断,因此带来信心。

但合肥的成功,绝不是单纯地拿钱上牌桌押注,而是很早就开始研究,做足前期调查功课,平衡内外部条件后,才最终做出决策。

在我看来,合肥模式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无论是合肥,还是产业发展的很好,找到自身优势的杭州、苏州、成都等城市,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些普遍规律。

一是政府领导必须开明,办事高效,勇于尝试。

二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招商引资,无论是提供税收优惠、厂房补助还是直接入股被投资企业。

三是在产业战略大方向上不出错,判断正确。

这三条,看似简单,但要知道曾经的深圳、上海浦东有多难学习,现在的合肥就有多难模仿。

最后,我想套用丘吉尔的一句话: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是开始的结束。」

愿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多一些合肥这样的思考者,多一些合肥这样的实干者。

参考资料:

1.合肥被称为最牛风投,GP和LP怎么看 投资界

2.解码“最强风投城市”:为何偏偏是合肥 澎湃新闻

3.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重庆7年缔造的传奇

4.全球每10台笔记本电脑,有2.5台是“重庆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27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