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芯片是7纳米。这款芯片由AMD设计,台积电实现制造,是目前全球规格最小的集成电路产品,工艺首次超过英特尔。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正准备推出10纳米芯片。
拓展资料:
一般而言,制程精度越高的芯片拥有越高的计算能力、越小的延时、越低的能耗,单位成本也会更低。摩尔定律说的就是这个东西。相较于目前市面主流的14纳米芯片,AMD声称,其7纳米芯片可以实现同等能效下1.25倍的计算效率提升、同等性能表现下50%的能耗节省。
芯片是电子学中一种将电路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将电路制造在半导体芯片表面上的集成电路又称薄膜集成电路。另有一种厚膜集成电路是由独立半导体设备和被动组件,集成到衬底或线路板所构成的小型化电路。
集成电路对于离散晶体管有两个主要优势: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因为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
这些年来,集成电路持续向更小的外型尺寸发展,使得每个芯片可以封装更多的电路。这样增加了每单位面积容量,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见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5年增加一倍。总之,随着外形尺寸缩小,几乎所有的指标改善了,单位成本和开关功率消耗下降,速度提高。
众所周知,全球制造芯片最厉害的当属台积电,目前已经是5nm,使用台积电5nm工艺术的苹果A14就已经发布了。但是对于我国来说,5nm显然是很遥远的存在。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在相关技术上的掌握其实还远远不够,芯片制造本身需要脚踏实地的试验和研究,虽然理论上不存在问题,但技术和经验往往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此前中科院发布的相关技术完全可以说是5nm芯片的相关技术,但距离掌握芯片制造的全工业流程还远远不足。必须清楚的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芯片领域虽然紧赶慢赶,但目前还只有180nm工艺的水平。
从全球半导体的工艺制程来看,28nm以上算是成熟工艺,而14nm及以下都算是先进工艺,而7nm或以下工艺的芯片产能占了全球总产能的90%以上,目前基本上也就只有几款手机芯片才使用5nm工艺。而我们知道芯片制造需要几十上百种设备,几百道工序,非常复杂,同时芯片制造遵循短板理论,那就是最高工艺,取决于最落后的那一款,也就是最短的那一块“板子”。
虽然理由很多,但其实说白了还是时间的问题,Intel从起家都干了多少年了?当时1968年我们在干啥;三星(1978年)和台积电(1987年)入行也相对较早,而当时我们才刚刚从传统产业中挣脱出来,还在艰难地摸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
从目前的垄断情况看,没有个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可能都是做不到的,但中国的科研团队向来耐得住寂寞。在当前国家越发重视科研的大背景下,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无法忍受,但对年轻或者年长的科学家们而言,距离研究出结果不过是又一个“十年”而已。
我们在追赶,ASML的EUV 4nm制程曝光机设备据说已被允许卖给中国,标志着设备方面我们不再成为关键的研发瓶颈。但长远来看,如果国内现在最先进都是14nm,买了曝光机直接进入4nm制程,随着摩尔定律的突破,可能跳级的结果是带来严重的不适症状,也就是项目难产。所以第一条提到的技术时间积累储备、有长期的学习曲线方面,这将是一条很坚硬很坚难的山路,可能我们要好长时间才能实现真正赶超。
等到我国不依赖国外的设备、材料,尤其是光刻机,能制造出10nm以内的芯片出来,才是算是真正的崛起,这时候再进行赶超就没那困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