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停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这场硬仗该怎么打?

两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停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这场硬仗该怎么打?,第1张

我认为国内需要加紧研发自主芯片,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打破芯片封锁。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会跟高端芯片产生一定的关系。在我们发展各行各业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高端芯片会成为阻碍很多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此之前,因为我们国内的高端芯片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我们本身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芯片和制造芯片的能力,所以美国停止销售芯片的行为对我们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已经开始主动研发自主芯片,希望我们的自主芯片技术能够越来越好,高制程的芯片能够顺利生产。

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芯片行业的新闻,英伟达和AMD公司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芯片厂商。为了进一步保护所谓的新鲜市场,美国强制要求英伟达和AMD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市场普遍不看好英伟达和AMD公司的后期发展前景,所以这两家芯片公司的股价在短时间内走出了暴跌行情。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国内的很多行业也会因为高端芯片的缺失而受到相应的影响。

我们需要尽快研发自主芯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芯片技术本身就比较难以突破,全球范围内的高端芯片基本上都是各国之间的科技最顶端的结晶。如果我们想要研发自主芯片的话,自主芯片的研发难度本身就非常大。即便我们已经研发了如何制造芯片,芯片的生产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对于我们国内来讲,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研发自主芯片的进程。如果能够把这一点做好的话,我们就不需要担心国外对我们的芯片封锁了。

高通开始向华为供应芯片

随着鸿蒙系统的正式上线,美国对于我们软件系统的封锁彻底宣告失败,如今的问题似乎只剩半导体芯片等硬件技术设备。

然而,谁曾想到,近日不断有消息传出高通已恢复了对华为的芯片供应。

果然,华为近期发布的Mate Pad 系列产品中,有一款10.8寸大小的Mate Pad Pro,所搭载的核心处理器正是高通的骁龙870,只不过,这款骁龙870芯片并非5G,而是高通设计的4G版本。

虽然只是4G芯片,但对于无芯可用的华为来说,此时也是雪中送炭。哪怕华为智能手机从5G降维到4G,但仍维持了品牌的延续,至少华为保留了重新崛起的希望,只待国产芯片突破封锁。

值得注意的是,从芯片禁令至今,陆陆续续有多家企业恢复了对华为的供应,然而却是清一色的美国本土企业。至于台积电、ASML这些在专项领域内非常突出的非美本土企业,尽管多次发出呼吁,然而却仍被严格限制出口。

台积电被美国摆了一道

结合老美近两年在其本土芯片产业上做出的布局就不难发现,台积电结结实实地被摆了一道。

首先,限制台积电、ASML对中国市场的出口,让它们只能依赖西方和欧洲市场。

其次,以500亿美元的补贴和EUV光刻机的优先采购权为筹码,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以带动提升其本土芯片制造水平,从而弥补短板。

最后,对台积电实施核心技术转移,然后将全球高精度芯片供应链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尽管台积电知道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有多高,但是碍于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美系技术,同时又想以此为筹码换取出货自由,最终便答应了这个请求,并决定投资270亿美元,建造6个5nm晶圆厂和1个3nm晶圆厂。

据外媒报道,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已经开始动工,这意味着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美国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台积电呢,迟迟没有等来想要的供应许可。

该认清现实了

在中美的这场“科技博弈”中,台积电虽然对老美言听计从,且扮演着“恶汉”的角色,可到头来得到了什么,除了大陆企业的断供“仇恨”之外,或许就只剩老美的空头许诺了。而美国的芯片制造水平却随着台积电的到来而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届时台积电将失去自己在代工领域中的唯一性。

这或许才是美国的真实目的,一方面遏制我国高科技的崛起,另一方面又能弥补自己的短板,摆脱对台积电制造技术的依赖,甚至实现对台积电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在芯片禁令期间,所有美系企业基本都蒙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失,然而高通等美国本土企业却可以通过部分供应许可,在中国半导体消费市场继续捞金。

不得不说,台积电真的该认清现实了。与损人利己的老美捆绑在一起,无异于是“与虎谋皮”,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好结果呢?倒不如背靠自己国家这个巨人,一起实现“去美化”,彻底摆脱对美的依赖。

作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ARM 将其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电子等客户,而这些公司与英伟达存在业务上的激烈竞争, 英伟达的收购案可能遭遇行业对手的强烈反对。

如果ARM变为一家美国公司,那么这会加剧ARM客户对于国际贸易风险的担忧。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项交易很可能无法通过包括在英国、中国、欧盟等多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那么,明知收购ARM可能引起"众怒",英伟达为何还要走出这一步呢?最终收购案的结局将会如何?

在英伟达宣布收购ARM后的几小时后,韩国和中国国内立马出现了质疑的声音。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学会会长Park Jea-gun表示, 这笔交易将加剧英伟达与三星、高通等公司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未来芯片技术方面的竞争,并引起市场对ARM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专利许可费的忧虑。

一位中国芯片行业高管表示,如果ARM成为美国子公司,那么与ARM合作的美企在华很可能更难销售他们的芯片。

反对的不只有中韩业内人士,还有英国。曾经的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公开反对,认为英国电子产业有数百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都使用ARM的技术, 它们的产品也出口到全球市场,一旦收购完成,英国公司出售产品到哪都要遵循美国的规定,这将是个"灾难"。

ARM在芯片行业到底扮演什么特殊角色,为何能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担忧?

芯片的架构设计一直被誉为芯片行业的"金字塔尖",开发难度巨大。 架构是芯片设计的基础,犹如一座建筑里的结构设计,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结构设计,才能建造各式各样的房子。 在芯片领域,架构对芯片的整体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不同架构的芯片在同样的芯片面积、频率下,性能甚至可以出现几倍的差距。 目前,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主要是ARM公司主导的ARM架构和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英特尔开发的X86架构以高效能的优势,逐渐在服务器、PC机流行起来。 1978年6月8日,英特尔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16位的微处理器"i8086",该处理器的出现同时开创了一个使用X86架构的新时代。 这奠定了后续英特尔在计算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

不过,随着人们对手机等移动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市场孕育巨大变化。 英国ARM 公司创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其创立初衷是做"结构简单、功耗低、价格便宜"的芯片 ,并最终做出了理想中的首款CPU。后来的ARM架构,指的就是设计这款CPU时采用的架构。

虽然ARM的研发方向与英特尔不同,但在英特尔的强大统治下,ARM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个情况下 ,ARM决定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再像英特尔一样,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而是专做IP授权,即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 ,剩下的由购买方自己去完成。万万没想到,这种模式开创了属于ARM的全新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 ARM的芯片架构凭借低功耗、简单等优势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手机不像电脑需要X86架构来支撑强大的性能,巨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使ARM 在芯片领域得到极大普及 ,到 2010 年,ARM 已经成为移动设备最主流的选择。有数据显示, 如今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的芯片也无一例外都采用了ARM架构。 同时,ARM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架构技术也在迅速升级。

在受主流市场欢迎的情况下,ARM架构甚至对X86架构的主导地位发生威胁。 2012年,微软开始尝试让Windows 运行在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上;今年,苹果宣布 Mac要全部切换到基于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 ARM架构对芯片设计行业的统治力可见一斑,一旦其被英伟达所控制,对很多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图形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商, 过去英伟达的业务一直面向 游戏 行业,为市场提供显示芯片,英伟达一度是PC时代的"显卡之王",占全球市场份额曾高达70% 以上,为推动 游戏 行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 游戏 用半导体。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型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加速扩张,英伟达的业务开始考虑转向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这种应用场景下, 英伟达领先的GPU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行业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等数据密集型业务的主要引擎,并带动了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

在截至7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英伟达实现收入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其中,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游戏 业务,达到17.5亿美元,大幅增长167%。 拉长时间来看,英伟达的数据中心用半导体营收在5年内更是猛增了24倍。

得益于新业务表现优异,今年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高涨。今年7月8日,英伟达取代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9月16日,英伟达的总市值达到3209亿美元,排在全球半导体企业第3,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现在大多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都是基于X86架构的CPU构建,有 AI 计算需求。 英伟达的GPU擅长并行计算,非常适合 AI 的计算需求,但仍不能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数据中心的很多任务还是需要CPU来完成。而 ARM拥有设计CPU的经验优势和架构技术,能帮助英伟达研发出高性能、更符合市场要求的GPU芯片处理器。如果能够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 英伟达有望巩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

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整合英伟达与ARM的实力,将创造出一家在AI 时代站稳脚步的企业。" "对于ARM的产业生态系统而言,此次结合将运用英伟达引领全球的GPU 和AI技术扩大其知识产权组合。"

事实上,英伟达有意收购ARM早有端倪。2019年3月,英伟达就表示正在和ARM共同开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2019年6月,在国际超算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利用其芯片与使用ARM架构的CPU协作打造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来,英伟达更是频频发起收购行动,表露其在AI半导体领域大展拳脚的决心。今年3月11日,英伟达击败对手英特尔, 宣布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Mellanox Technologies,以扩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 7月12日,英伟达宣布收购Deep Instinct公司,加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除了上述收购之外,英伟达还投资了包括Datalogue、ABEJA、Fastdata等在内的八家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

虽然英伟达收购ARM主要是出于其深耕AI半导体的雄心,但这也能够为英伟达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力AI半导体可能只是个开端,英伟达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芯片领域的霸主。

在智能手机兴起时,英伟达曾涉及移动芯片Tegra的设计,但由于与高通、三星在竞争中落了下风,这成为了英伟达的一大败笔。 在新智能时代来临之际,英伟达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汽车 等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也很活跃 ,目前缺少在智能手机、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芯片研发技术。 如果能成功收购ARM,英伟达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兴芯片业务,产品阵容也将更加完善,成为在芯片领域的超级公司。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将可能与其他芯片巨头在服务器、PC、移动终端、AI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也因此业内普遍反感英伟达的收购行为。 而且,英伟达收购成功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芯片格局变成"美国人自己的 游戏 "。

不过,英伟达在书写自己的远大宏图之前,还面临一个难以跨过的挑战——国际反垄断审批。 按照国际规定,企业有涉及并购的垄断行为,需要通过全球九个市场(包括中国)的监管审批。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推动国家监管部门否决这笔交易。 另外,在当前美国动用 科技 力量打压其他国家发展的背景下,这笔交易审批前景也难言乐观。英伟达预计光是审批过程可能就要长达18个月时间。

如果这笔收购交易没通过垄断审批,那么英伟达估计也不会"轻言放弃",有可能会发起联合入股行动 ,即相关的芯片需求巨头各自出资,联合控股ARM,这样的结果更为理想。比如,2012年,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在2012年一起入股荷兰ASML,以支持后者研发下一代的EUV光刻机。但不知道英伟达能否找到可以一起入股的竞争对手。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31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