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行业的竞争力

如何分析行业的竞争力,第1张

行业业各不同 纵观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竞争力,已经是个媒体最常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词了。

说到企业竞争力,人们可能会列出市场占有率、盈利率、技术领先性、自主产权产品、客户稳定性,等等。

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众说纷纭。而且,在不同行业里,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不同的。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海油:标杆管理

评述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活动中,首开先河的施乐公司。1976年,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施乐公司遇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威胁,施乐公司开始了针对日本公司的对标研究,其结果是重新夺回了市场。

摩托罗拉的发展过程是标杆管理的又一正反教材。1974年摩托罗拉在日本企业的巨大压力下,被迫退出电视机市场,它抱残守缺了好几年,直到80年代中期开始详细研究日本企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研究日本最好的企业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竞争优势的。其不仅与日本企业对标,为了缩短供货时间,他们专门研究比萨饼外卖店和联邦快递公司,从而制定了自己新的送货标准,大大缩短了供货时间。可以说,没有那个时期的对标,就没有摩托罗拉今天的成功。

对标是一门艺术,其结果不应仅仅是一堆数据,还应包括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获得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办公厅是个繁忙的机构。现在,他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编制一组分析报告。

在这组报告中,中海油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被详细分解,并一一对应地和5家国际石油公司进行比较。在管理学上,这种做法被称为对标,也叫“标杆管理”或者“基准管理”,是指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次和海外企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对标。

作为参照系的5家海外公司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最主要的一家,因为中海油与其他4家公司的比较只在核心业务的层面上,而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比较是全方位的。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2001年在纽约和奥斯陆两地整体上市,《财富》杂志把它排在全球500强的第189位,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4位。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2002年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在50位左右。

可是,中海油为什么没有把壳牌或埃克森等作为“对标”的对象而是选择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呢?中海油总裁傅成玉解释说:“这就像赛跑,现在我是第20名,那么我追赶的对象首先不是第一名、第二名,而必须是19、18、17名这样往上赶。而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历史上跟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我们跟它的差距又很大,有可比性和可学性。”

对标对的主要是竞争力。中海油把与竞争力有关的内容分解成6个方面: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

在这6大项和18个小项的一一对照中,中海油知道自己除了销售净利润这一项占优外,其他各项指标全处于下风。其中,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规模之比为1:4,年产量之比也是1:4,营业收入之比为1:7,国际化程度1:11,研发费用之比为1:35。

通过对标,中海油的员工们感到了差距,感受到压力。总裁傅成玉最坐不住的是规模太小,最为强调的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反映了一个公司能不能不断地追赶前面的国际大公司。而且,不是说我们如果赶上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就停止了步伐,我们必须有后劲。这种后劲就体现在持续发展能力上。” 

华为:技术为王

在业界,深圳华为公司可谓大名鼎鼎,其产品涵盖了交换、接入、传输、移动通信等主要通信领域。人们打电话时,用的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的网络,但很可能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就来自华为公司,目前每两个上网的网民中,就有一个使用华为的接入设备。

2000年华为的销售额是220亿元,在国内IT行业排名第十,然而,它的利润却超过了联想排名全国第一!去年其销售额再增16%,达到255亿元。要知道,这是一家成立仅13年的民营企业!它成功的秘诀来自何方?

2001年的销售额255亿元,而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却高达30亿元,达到117%。这在世界的高科技行业仅次于微软。持续的高投入使华为在同行业中逐渐占领了技术的先机,仅2001年一年,华为就有500多项专利技术,而且智能网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华为的展览室,整齐地摆放着一台台闪烁着的机器,每天来这里参观的都是世界各国的通信运营商。华为的许多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外运营商垂青的是华为产品的稳定性和超前性。因为这里展示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产品,一些刚刚发明的超前技术,在这里已成了定型产品。目前CDMA在国内刚刚流行,而华为的第二代CDMA产品已经展示了。

以前国内的先进通信设备都是进口的,这几年由于华为的崛起,通信设备大步伐实现了国产化;加上华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设备的价格也大幅度下调。通信干线传输网以前被国际大公司,如北电、阿尔卡特等所垄断,华为从1995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现在已经占有40%的市场份额。据专家介绍说,这光网络的群体突破,就如同交换机在中国群体突破一样,强化了民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去年华为255亿元的销售额,全部都是靠最新技术取得的。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通信公司的技术改造使用的产品,50%以上都是华为提供的。今年在光网络研发的费用预计将投入6个亿。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宋柳平说:华为专利申请量总共近1000件。核心技术对于高科技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的法律体现形式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

在华为,你去问任何一个员工,他都会告诉你,华为要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哑铃形的企业。也就是说,研发和市场很丰满,而在生产方面只要求掌握核心技术。而在研发和市场之间,华为对前者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话,就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这话华为说了10年,也做了10年!这使华为始终保持了令同行业羡慕的高利润率,也使华为拥有近1000项自主知识产权,使得华为的产品被德国、意大利、法国、印度等100多个国家所采用,并使自己从思科、朗迅等国际大公司的客户变成了它们的竞争对手。

评述

技术创新的论述始于战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经把技术创新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起至2001年11月底,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总量为130多万项;其中,2001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约为20多万项。而1998年美国专利申请为220万项、日本为79万项、德国为60万项。

IBM公司连续8年在美国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名列第一,2000年获得2800项,其中1/3已经应用到生产中去;这个公司靠知识产权在2000年至少创造了10亿美元的使用权收入。IBM公司在全世界拥有34000项专利,其中在美国拥有约20000项,它还是拥有欧洲专利和日本专利最多的非本国企业。

对一个企业来说,研究和开发的投资也反映了技术创新的一个侧面。

微软公司在2001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0亿美元,占其销售额的18%。朗迅公司每年拿出营业额的11%,就是40多亿美元,为其下属的贝尔研究室做研发的基金。诺基亚公司2000年用于研发的费用为27亿美元,占全年销售额的9%。东芝公司2001年研发费用约为26亿美元,占全年销售额的55%。

中集:物美价廉

评述

与国内众多企业不同,中集集团一直下的是“国际象棋”,是在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参与竞争。这就迫使他们寻找企业制胜的利器,生产模式的转变就是他们的“撒手锏”。

在国内市场也好,国际市场也好,要吸引客户,要占有市场,一要靠你的质量,你的质量始终是第一流的;二要靠你的价格,因为你生产成本低,你就可以以比别人低的价格参与竞争,你就可以在市场上生存,就可以同任何企业抗衡。

中国加入WTO了,许多企业欲走出国门,比如家电企业,国内市场的蛋糕越切份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到海外开拓新天地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但是,你能按国际市场规则办事吗?你有像中集集团那样物美价廉的“撒手锏”吗?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并不为一般人所知,但它在业界却非同小可:集装箱产销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年销售额达90亿元,占全球38%的市场份额;2001年中报每股盈利0996元,为当时全国股市之最。

就是这样一个大公司,却没有高档写字楼,更不必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了。它的办公面积还不到2000平方米;总部的工作人员连打字员都算上,也不超过120人!10多年来,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但总裁麦伯良却认为:公司空间虽小,但市场压力却很大;中集集团就靠市场压力的刺激,才成为世界第一。

“从1996年起就是世界第一。我认为物美价廉是最根本的原因。在质量上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平;而且这个水平得到你的客户、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且这个水平的价格比别人便宜相当的幅度。”

集装箱制造业主要依赖于国际海运市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大型国际海运公司办事情都有一套国际通行规则。中集集团从成立那天起,下的就是“国际象棋”。

年销售额为90亿元的大公司,市场部只有10名工作人员。

他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复国际客户发来的电子邮件。国际海运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中集公司在全球也就100多名客户,销售中出现任何问题,市场部人员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为客户解决好。因此,公司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没有设立销售公司或代办处,而是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亲临现场的办法,流动在国家大型海运公司之间。这既保证了与客户的密切接触,也节省了巨额销售费用。

在中集集团,无论是总裁,还是销售经理,或是普通员工,都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是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两大法宝。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斌说:“我们觉得要减少7种浪费,就是过多的生产、库存、动作、等待、返工、运输等,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浪费在企业膨胀。比如我们产生有增值劳动的动作,在一个工厂里有多少?在一个人身上有多少?他的工作可能大量在做等待、准备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你如果能提高效率的话,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一个集装箱的生产要经过200个流程,工人需要几千个动作;每个动作公司都经过精确计算,给予最具效率的安排。如在机床上焊接一块钢板,公司规定工人必须先焊接钢板的左边,然后再焊接其他部位。精密的生产设计流程,使集装箱的质量在上升,成本在下降。深圳这样的一家集装箱企业以前一年只能生产1000多个集装箱,现在这样的产量一天就能完成。

尽管国际集装箱价格从80年代的3000美元一个下降到现在的1300美元左右,但中集集团仍有相当的利润空间,每个工人每年所创造的产值都超过80万元,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损失。过去一度是世界集装箱制造第一的韩国,在中集集团的巨大压力下,正在淡出这个行业。

格兰仕:比较优势

中国入世了,一些人惊呼“狼来了”,大度的人喊出“与狼共舞”;而格兰仕并没有大惊小怪,因为它自己就是国际市场的一匹“狼”!

在格兰仕新建的空调生产车间,同时开工两条生产线,一条是格兰仕自己的品牌,一条是为家乐福生产的洋品牌。仅今年1月,格兰仕就出口法国空调10万多台!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尧昌说:“我们是八国联军搞空调,就是把它们生产线整合过来,利用我们整合的过程站在巨人肩上去发展。”

这老总所说的“整合”,就是沿袭格兰仕生产微波炉的模式,按国际惯例称为OEM。OEM一般是指将本国的设备、原料、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与国际的品牌糅和到一起,再将成品卖给商标的提供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贴牌生产。

格兰仕的前身是一家生产羽绒制品的企业。1993年起生产微波炉1万台,1996年利用OEM形式把许多海外知名厂商的先进生产线搬到了国内,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目前的年销售量达到1200万台。

压缩成本是他们争夺市场的利器。俞总算了这样一笔账:引进的生产线在欧、美、日企业的每周开工时间一般为24到30小时,而在格兰仕工人三班倒,每周开工时间可以达到156小时。这样,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下降了5~8倍。最初,微波炉核心部件从法国进口需要38美元,俞总对法国人讲:“你把技术和设备都搬到格兰仕生产,我们5美元一个卖给你。”法国人毫不犹豫地签了字。精明的格兰仕在比较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副总经理赵静说:“看准自己的长处,能够做自己的品牌的时候,我们要竭尽全力;当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也退一步,海阔天空。”她统帅的海外销售部有80多个精兵强将,把销售的触角伸到了200多家跨国公司,其中80多家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松下等。根据最新统计,2001年格兰仕居国内家电企业出口的第二位,其微波炉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12%上升到35%,出口创汇从1996年的420万美元上升到2亿美元,产量的50%出口到海外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俞尧昌说:“要么不做,要做就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这个领域做到绝对的比较优势。”

评述

近年来,国际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跨国公司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许多跨国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本国以外的地方。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其中在26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厂家。2000年在美国以外的销售额为530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41%。

可口可乐公司的海外业务也很大,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中70%的产量在海外,80%的利润来自海外。在全球碳酸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为43%。它在中国的业务中,98%的原材料和包装都实现了国产化。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国际化只能是企业业务的国际化,而不是公司组织结构的国际化。研究市场,要研究竞争者,搞清自己的定位。是自己去构建一个产业链,还是把自己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加入这个产业链?

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应干什么,需要干什么。就是说,先走好路,再去想怎么跑。

中铝业:垄断竞争

评述

有人说,西方100多年来的现代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兼并史。从世界级大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收购兼并,先以大吃小、后强强联合的过程。收购和兼并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

购并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资周转速度。据资料显示,创建一个新企业从考察谈判到办成开业一般需要15~2年,要形成一定规模需要3~5年。相比之下,购并企业只需要3~5个月,即使加以改造形成规模,也最多需要1~2年。购并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和人员,节省建厂时间,从而缩短投资回报年限。

目前,中国企业界、尤其是上市公司,也开始了新一轮购并战略重组。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企业就是在这种收购与兼并中发展、壮大,改换门庭,甚至死亡。这是好事。

“9·11”事件之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纽约股市更是受到重创。可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却决意破釜沉舟,12月要在这里挂牌。

可就在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际业界大亨都瞄准国内铝业企业,准备各个击破,低价收购。而中国铝业却是各自为战,大小厂矿并立。不过,由于关税等的保护,日子还算过得去。 

“入世”就是挑战,就是压力,铝业的人们在未雨绸缪。形成合力,做大做强,组成联合舰队,可能是唯一的出路。2000年6月,在国务院的指导下,中国铝业总公司成立了,整合了12家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铝和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由于原来雄踞一方的大企业一夜之间失去了法人资格,“在搞新垄断”的议论不绝于耳。

但是,中国铝业董事长郭声琨坚定不移:“垄断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大趋势,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角。中国铝业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团队,这些小舢板将会被汪洋大海所吞没。组建铝业总公司,不管是保护民族产业还是国际惯例,都是行得通的。”

2001年1月,中国铝业总公司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决意在海外上市。

谈何容易?海外的股东们提出要求:氧化铝每吨生产成本要低于130美元的国际标准,回报率要保持10%以上。可此时中国铝业的成本是156美元,而市场价格飘忽不定。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市场总体恶化,不仅要降低成本,还要确保利润,人们真正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了。

要实现这些指标,没有现代企业制度,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中国铝业,不要说领导的决策了,就是每个普通工人所节约的一桶油、一方水都与海外股市对企业的要求连在了一起。在山西铝厂的氧化铝二分厂,15台油隔泵每次停泵检修的周期是3~5天,每次需要消耗15桶油,耗资约1000元。通过加强在 *** 作上、检修质量上、配件质量上的管理后,平均检修周期延长到10天,有时在15天,一年下来节约费用就是40万元。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中国铝业的产量提高了88%,生产成本降低到国际平均标准之下了。

逆风上市的自信也正来源各项指标的过硬。他们真的成功了。在香港每股达到171港币,在纽约每ADS达到2010美元,超出发行价的24%和14%;于是,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权,再发售162亿股。中国铝业共筹资487亿美元。

上市成功显示了中国铝业的竞争力。1998年美国铝业曾计划用16亿美元买断平果铝厂,现在却要以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平果铝厂的50%的股份!

通过资产重组,中国铝业规模大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铝业海外上市成功了。在加入国际竞争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中国铝业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联想:刷新理念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一些独特的理解:

“对于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理解可能一开始就与别人不同。比如有些新闻媒体或者投资者,经常谈论核心竞争力就是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认为联想就是市场做得好。后来我们研究了半天,这东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吗?好像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有办法制定能不断产生新的东西的战略。

“我们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基础。我们把这管理理念定成我们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别看这都是理念性的东西、方法论的东西,它确实指导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能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竞争能力。所以我们自己以为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企业***这种人力资源,我觉得我自己的一个重要长处,就是在我管联想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一个主人的位置上,把联想当作命来看。跟着后面我们有杨元庆、郭为这些人,他们又是把联想当成命来看,而且他们下边又产生出一批人来。所以,我觉得这套东西本身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觉得我的主要能力在于知道哪能产生杨元庆、郭为,他们做得比我还优秀。真心真意地讲,他们确实做得比我好,这才是我的功劳或者说贡献之处。我曾接待过美国花旗银行的董事长,他要退休了;到中国来时跟我说,对他的评价不是现在。这个故事我到处讲,当时给我触动真是很大。所以,今天我觉得元庆他们做得更好、确实能力强。这时候我感到那真是一个我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应该如实地讲,品牌也是一种竞争力。很早时我们也想有自己的品牌,但正是因为想清楚后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没本事那么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也没有那样的技术实力,所以我们走了一条贸工技的路。我们先给人家去卖东西,通过这个积累资金、学习方法,然后一步步往这儿走,这说明什么呢?实际当时我们懂得去制定战略,像中关村好多企业在当时跟我们一起的时候,不少企业都是很辉煌或是做得差不太多。当时的两通两海要比我们响多了,但是后来因为环境变了,情况变了,它们的战略跟不上。因此我觉得不是别的,制定战略本身它是个能力,另外,还有战略制定以后到底怎么去执行的问题。” 

  评述

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们的说法可能各不相同;而且,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里,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也会不尽相同;并且,就是一个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也可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能不能分析个性,抽出共性呢?

有专家的总结非常好:核心竞争力就是表现为你这个企业所独有的。第一,偷不走的,别人不可能轻易模仿;第二,买不来的,就像两只鞋一样是拆不开的;第三,带不走的,这个能力是属于企业的,不是个人的。

IT服务方面

IT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缩小企业边界,把企业的核心资源投入到最擅长和最核心的领域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IT外包由专业公司为自己提供IT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预测一:通过IT咨询服务“梳理”未来规划,将成为越来越多的IT应用较为复杂的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预测二:更多大型企业从低端的IT服务应用(如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逐步向高端IT服务应用过渡(如IT管理外包服务、管理咨询)。

IT英才网预期6年以IT管理外包为代表的高端IT服务市场将高速增长,未来5年高端IT服务每年平均增长率将在25%以上。

预测三:离岸开发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2亿元人民币;在未来5年(25-29)该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8%。

中国政府为从事离岸软件开发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税收优惠政策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软件园,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国内的软件学院源源不断的输出软件开发人才,这些都将极大刺激现有的软件企业(如神州数码,用友等)以及新进入者进入离岸开发领域,促进中国离岸开发市场规模增长。

行业IT应用方面

预测一: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持续看好。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对数据及信息的传递、存储、处理等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会导致信息化复杂程度的加深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直接带动中小企业IT市场需求的增长。

相比25年,26年中小企业的IT投入的总规模将增长189%,达到6613亿元。硬件基础架构、网络产品依然是市场主流。

预测二:零售分销物流行业的IT应用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入世三年保护期的结束将会迎来外资北京零售企业在中国扩张的黄金期,也会有大量的外资背景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来缩短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差距,从而实现对零售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是物流行业IT信息化的源动力。

薪酬盘点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的薪酬制度,将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在众多的激励方式中,薪酬对人的激励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因而常常成为激活人力资源和建立与发展战略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突破口。

报告显示6年IT业薪资稳中有涨

薪酬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在旧有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的时候,新的行业机会也扑面而来。随着宽带网络应用、家庭数码消费、数字电视等新兴产品、新兴应用为主导的第二轮高潮的到来,预计26年,我国消费IT市场将以25%的增长率再次提速增长。

IT行业的薪资水平也将略有上涨。中高层管理岗位、市场类、销售类和研发类人员有可能出现更为快速的发展。核心的管理人才、市场人才和技术人才是企业能否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对这些人才的激励措施将有可能更加诱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复苏和价值回归,这些行业的薪资水平将继续保持增长。

某专业人才招聘网发布“IT行业薪资分析”显示,在IT业各主要职位的年薪排名中,项目管理的薪酬待遇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预计26年研发类、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人民币左右。

IT及通讯业高管年薪高达17万

IT业内主管市场及营销工作的高管年薪可达17万,而较低一些的每年也会有3万元的进账。作为市场工作中坚力量的市场经理,平均薪酬能够达到2万元以上;在手机制造销售等领域中,薪酬较高的市场经理,可以得到接近7万元的年薪。

IT及通信业在中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产业的高增长势必会带来业内从业者薪酬上升。25年度IT业的整体薪资增长率已接近9%;在互联网领域,薪酬增长率超过了11%;而在无线增值领域,这个数字更高。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并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个人电脑与服务市场,到21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市场。有这么大的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企业多如牛毛,近些年高科技企业数量每年都在以3%以上的速度递增,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最快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市场经理人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前锋,自然而然地这些市场先锋们的薪酬也不低。

IT及通讯业行业中市场类岗位体现出的明显的“保留型”薪酬结构,市场类岗位固定收入和福利占到了年度总薪酬的8%以上,而变动收入(绩效奖金、年终分红等)仅占收入总额的2%。同时不难发现,随着市场人员层级的上升其薪酬中福利的比重逐渐减小而基本现金收入比重逐渐增加,中低端岗位重在以较好的福利来保留,而高端岗位更关注以高的基本现金收入来吸引和保留人才。

23、24、25三年市场类岗位的薪酬保持了135%的较高增长率,其中市场行为的执行管理者中层经理的薪资增长最大,达到了16%,而主管及一般员工的薪资增长则维持在

11%左右,高管的薪资增长也达到了14%。这主要是受到市场上从事市场工作的合格中层人才紧缺,中层的流动率较大的影响,很多大中型的高科技公司都采用了提高加薪幅度的方案来保留企业内优秀的市场人才。

电子公司经理人平均年薪八千美元

近日,某专职调查机构结果显示,中国内地电子行业经理人的平均年薪为86美元。75%的受访者近期获得平均升幅为11%的薪酬调整,63%的受访经理人获得与表现挂钩的花红,平均金额为1936美元。

调查显示43%的经理人希望获得较高的薪酬,表明中国电子行业的经理人希望寻找更高薪酬及更佳职业发展的机会。从总体看,总值达373亿美元的中国内地电子、资讯科技行业对有才能经理人的需求不断上升。预计26年,将会有更多公司提供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来吸引更优秀的管理人才。

企业人才细分

从人才需求方面来看,IT企业体现出内部分工渐趋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网络设计、网络维护、客户服务等都分别由相关工程师完成。其中,客户服务工程师是一个新的职位。目前,招聘企业对入行者的要求并不高,大专以上学历、电子信息类受教育背景,最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企业认为对于客户服务工程师来说,其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

IT企业的薪酬结构构成

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构成情况:岗位工资681%,技能工资176%,各种津贴34%,奖金19%;

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构成情况:岗位工资38%,各种津贴14%,奖金141%,佣金332%,长期激励79%;

技术、销售以外人员的薪酬结构构成:岗位工资665%,各种津贴196%,奖金11%,长期激励38%。

IT细分行业薪资差别

在IT行业中,还有很多细分的行业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最为热门和高关注度的细分行业中IT人的薪资也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月薪范围在15以上: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3%。

月薪范围在1-15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62%;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16%;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1%;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

月薪范围在8-1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32%;计算机硬件行业占9%;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19%;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186%。

月薪范围在5-8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

月薪范围在3-5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

月薪范围在3以下之间: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

平均工资水平

IT从业人员的月薪在3元以下,为483%,而在8元以上的较高收入仍是少数,比例为115%。

对知识型员工比较集中的IT行业来说,在保障他们生活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他们进行长期激励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可能还是间接的薪酬,如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促成员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客观评价一个人的贡献等都是较好的薪酬激励的有效方式。

薪酬满意度调查表明

我国IT企业727%的员工对目前薪酬基本满意。但总体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社会服务、房地产、公用事业、制造业等行业。大多数IT企业实行对不同类别人员采取不同薪酬结构分类管理模式(741%),没有采取的占259%。

企业的竞争力无非从资源、产品、市场以及政策几个大的方面进行细化的分析。\x0d\这个回答太笼统\x0d\这几项是一个企业经营必须的条件\x0d\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相对和绝对方面;亚当斯密分析的相对贸易优势和绝对贸易优势\x0d\如果你的企业是做医药的,一下开发出一个癌症或者艾滋病克星的药物,你在行业就是NO1,这就是绝对优势\x0d\还是假设你的企业是做医药的,现在市场上有两家能生产艾滋病克星药物的企业,你是其中一家;你在北方,另一家在南方,因为地域,市场,公关等方面的原因,对方在不进入北方市场时,你在北方市场就有绝对优势;对方在北方市场占据少于50%市场份额时,你就具有相对优势\x0d\\x0d\这个分析比较麻烦一些,一般是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分析\x0d\另外,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往往都是一些难题,对你的成长和知识有很多帮助,也建议楼主以后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分数;这样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促进\x0d\\x0d\请楼主采纳回答,呵呵

问题一:如何进行行业及行业竞争分析 行业及竞争分析是对公司商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层面做战略性的评估。行 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经济特点、竞争环境、未来的利润前景。行业经济特性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个因素: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该市场的地理边界(区域性的?全国范围的?)、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规模、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统一的还是具有高度差别化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程 度、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别还体现在对下列各因素的竞争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广告和促销、新产品的革新,在某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占统治地位;而在其它行业中,竞争的核心却可能集中在质量上,或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上,或集中在品牌形象与声誉上。一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往往决定了该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对于那些毫无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公司也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颇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弱小的公司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本课程将重点讨论以下内容:1.因为行业之间在特征和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行业中最主要的经济特性。l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常能引起公司的兴趣,因为它们希望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建立稳固的竞争地位。l竞争角逐的范围:市场是当地性的?区域性的还是全国范围的?l市场增长速度: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场使市场竞争加剧,并使弱小的竞争者出局。l行业在成长周期中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还是衰退阶段?l竞争厂家的数量及相对规模:行业是被众多的小公司所细分还是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l购买者的数量及相对规模;l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种类;l产品生产工艺革新和新产品技术变革的速度;l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强差别化的、弱差别化的、同一的还是无差别化的?l行业中的公司能否实现采购、制造、运输、营销或广告等方面的规模经济?l行业中的某些活动是不是有学习和经验效应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单位成本会随累计产量的增长而降低?l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能否获得成本生产效率?因为生产过剩往往降低价格和利润率,而紧缺时则会提高价格和利润率。l必要的资源以及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度:壁垒高往往可以保护现有公司的地位和利润,壁垒低则使得该行业易于被新进入者入侵。l行业的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还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高利润行业吸引新进入者,行业环境萧条往往会加速竞争者退出。

问题二: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1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1)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依靠低成本获得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很多行业中,成本优势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一般通过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和低廉的劳动力实现成本优势。由资本的集中程度而决定的规模效益是决定公司生产成本的基本因素。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资本投入或生产能力时,根据规模经济的理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将会得到有效降低。对公司技术水平的评价可分为评价技术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类。技术硬件部分如:机械设备、单机或成套设备;软件部分如:生产工艺技术、工业产权、专利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具备了何等的生产能力和达到什么样的生产规模,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如何等。另外,企业如拥有较多的技术人员,就有可能生产出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则应考虑公司的原料来源以及公司的生产企业所处的地区。取得了成本优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便处于优势地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对手失去利润时仍有利可图,亏本的危险较小;同时,低成本的优势,也使其他想利用价格竞争的企业有所顾忌,成为价格竞争的抑制力。 (2)技术优势 企业的技术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比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更强的技术实力及其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在现代经济中,企业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企业,一般都确定了占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研究开发费用,这一比例的高低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的创新包括研制出新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研究出新的工艺,降低现有的生产成本;根据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技术,还包括创新人才,因为技术资源本身就包括人才资源。现在大多数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先抢占智力资本的制高点,谁就具有决胜的把握。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智能、高创造力的高级创新人才,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是上市公司竞争制胜的务本之举,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3)质量优势 质量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以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由于公司技术能力及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差别,不同公司间相同产品的质量是有差别的。消费者在进行购买选择时,虽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但是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影响他们购买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质量是产品信誉的保证,质量好的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信任感。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是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产品质量优势的上市公司往往在该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2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衡量公司产品竞争力问题上占有重要地位,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一,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地域分布情况。从这一角度可将公司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地区型、全国型和世界范围型。销售市场地域的范围能大致地估计一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实力。其二,公司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对公司的实力和经营能力的较精确的估计。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占该类产品整个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越高,表示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越强,公司的销售和利润水平越好、越稳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利润之源。效益好并能长期存在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必然是长期稳定并呈增长趋势的。不断地开拓进取,挖掘现有市场潜力,不断进军新的市场,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 3 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商品名称和商标的总称,它可以用来辨别一个卖者或卖者集团的货物或>>

问题三:简述产业的五种竞争力并分析每种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五种竞争力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潜在进入者将在从两个方面减少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利润:第一,进入者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些业务;第二,进入者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呈现的进入障碍与准备进入者可能遇到的现有在位者的反击。他们统统称为进入障碍,前者称为“结构性障碍”,后者称为“行为性障碍”。

①结构性障碍。波特指出存在七种主要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其它优势及 政策。这七种主要障碍又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以及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当产业规模经济很显著时,处于最小有效规模或者超过最小有效规模经营的老企业对于较小的新进入者就有成本优势,从而构成进入障碍。

2)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一般表现为对资金、专利或专有技术、原材料供应,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资源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如果现有企业控制了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资源,那么它就会受到保护而不被进入者所侵犯。

3)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上。这是产品差异化的结果,产品差异化是指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商标信誉的忠实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②行为性障碍(战略性障碍)。行为性障碍是指现有企业对进入者实施报复手段所形成的进入障碍。报复手段主要有两类:

1)限制进入定价。限制进入定价往往是在位的大企业报复进入者的一个重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些技术优势正在削弱、而投资正在增加的市场上,情况更是如此。在限制价格的背后包含有一种假定,即从长期看,在一种足以阻止进入的较低价格条件下所取得的收益,将比一种会吸引进入的较高价格条件的收益最大。在位企业企图通过低价来告诉进入者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

2)进入对方领域。进入对方领域是寡头垄断市场常见的一种报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消进入者首先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优势,避免对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研究替代品的替代威胁,首先需要澄清“产品替代”的两种概念。产品替代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产品替代,另一类是间接产品替代。

①直接产品替代。即某一种产品直接取代另一种产品。如苹果计算机取代王安计算机。前面所引用的波特关于产业的定义中的替代品,是直接替代品。

②间接替代品。即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产品非直接地取代另外一些产品。波特在这里所提及的对某一产业而言的替代品的威胁,是指间接替代品。

替代品往往是新技术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老产品能否被新产品替代,主要取决于两种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比较。如果新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老产品,新产品对老产品的替代就具有必然性,如果新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低于老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那么,新产品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与老产品竞争。

由于老产品和新产品处于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所以提高新老产品价值的途径不同。当替代产品的威胁日益严重时,老产品往往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此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标准化程度较高,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老产品提高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是降低价格与成本。

当然,替代品的替代威胁并不一定意味着新产品对于老产品最终的取代。几种替代品长期共存也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替代品间的竞争规律仍然是不变的,即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

问题四:什么叫行业分析中的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由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五力模型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 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 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1)集体购买 (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 (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 (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 (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 (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3.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的市场以外,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有目的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 新进入者威胁的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的报复。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的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的赢利性强,而眼前的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 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的难易的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的差异条件,如化妆品及保健品业产品的差异条件是进入壁垒的主要条件之一。 4.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如糖精从功>>

问题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涵括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尤其是产品的创新力;

二是,企业的资源整理能力;

三是,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四是,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五是,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基本上,核心竞争力可以是上述全面的体现,也可以是某一个方面的体现,但不管怎么样,一个企业参与竞争就必须就有自己的某些独到的优势!

问题六:怎么分析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下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他包含哪些要素,然后看看这个企业是否具备这些要素,具体涉嫌广告,不一一例举,然后可以跟一些同行进行比较。

问题七:企业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自己竞争对手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分析竞争对手

当今企业处在一个超竞争的环境中,新的竞争对手不断的进入,行业内整合不断的加剧。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谁能掌握市场的先机,谁能及时把握竞争对手的动态,谁就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所以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两个概念。

第一, 竞争参与者与竞争对手。每一个企业都在某一个行业环境里生存,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的竞争参与者,但不是每一个竞争参与者都是你的竞争对手。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称其为竞争对手呢?只有那些有能力与该企业抗衡的竞争参与者,才能称其为竞争对手。所以在分析竞争对手的时候要有的放矢,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 竞争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只是竞争分析的一部分。竞争分析除了竞争对手分析之外,还包括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中的供应商的分析、经销商的分析、潜在进入者的分析以及替代产品分析。

本文专门就如何分析竞争对手进行探讨。

一、 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

面对一大堆的财务数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纷沓而至的各种信息,如何理顺和筛选这些信息,如何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摆在企业的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非常重要。将杂乱的信息按照建立好的框架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避免情报工作的盲目性,有的放矢的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这里介绍三种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的业绩,学习与创新、内部业务流程、客户与市场、财务。既然可以用平衡计分卡来考察一个企业的绩效,那么同样可以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来分析竞争对手。

用平衡计分卡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来选择指标,然后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且在指标权重的选择也需要企业自己来掌握。

需要分析的信息有些是可以公开获得的,比如市场信息和财务信息。有些信息则比较难以获得,比如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的信息。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分析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标杆管理 (Benchmarking),也叫做基准管理或参照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70年代末由施乐公司首创,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用了标杆管理,其中包括AT&T、Kodak、Ford、IBM、Xerox等。标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和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将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本企业绩效的最佳策略,争取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作为基准,进行了标杆管理。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选取国外的大公司全方位的进行标杆管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4位,而中海油排名50位左右。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历史上跟中海油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中海油跟它的差距又很大,有一定的可比性。这也是中海油选取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作为基准对象的原因之一。通过标杆管理中海油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标杆管理为企业分析竞争对手的内部业务流程,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2.波特的竞争对手分>>

问题八:怎么分析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无非从资源、产品、市场以及政策几个大的方面进行细化的分析。

这个回答太笼统

这几项是一个企业经营必须的条件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相对和绝对方面;亚当斯密分析的相对贸易优势和绝对贸易优势

如果你的企业是做医药的,一下开发出一个癌症或者艾滋病克星的药物,你在行业就是NO1,这就是绝对优势

还是假设你的企业是做医药的,现在市场上有两家能生产艾滋病克星药物的企业,你是其中一家;你在北方,另一家在南方,因为地域,市场,公关等方面的原因,对方在不进入北方市场时,你在北方市场就有绝对优势;对方在北方市场占据少于50%市场份额时,你就具有相对优势

这个分析比较麻烦一些,一般是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分析

另外,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往往都是一些难题,对你的成长和知识有很多帮助,也建议楼主以后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分数;这样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请楼主采纳回答,呵呵

问题九:行业分析怎么做 行业分析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综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行业经济的运行状况、产品生产、销售、消费、技术、行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等行业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行业运行的内在经济规律,进而进一步预测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是发现和掌握行业运行规律的必经之路,是行业内企业发展的大脑,对指导行业内企业的经营规划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包括以下流程:

基本状况分析

一般特征分析

行业结构分析

问题十:现代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行行业业各不同 纵观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竞争力,已经是个媒体最常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词了。

说到企业竞争力,人们可能会列出市场占有率、盈利率、技术领先性、自主产权产品、客户稳定性,等等。

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众说纷纭。而且,在不同行业里,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不同的。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海油:标杆管理

评述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活动中,首开先河的施乐公司。1976年,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施乐公司遇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威胁,施乐公司开始了针对日本公司的对标研究,其结果是重新夺回了市场。

摩托罗拉的发展过程是标杆管理的又一正反教材。1974年摩托罗拉在日本企业的巨大压力下,被迫退出电视机市场,它抱残守缺了好几年,直到80年代中期开始详细研究日本企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研究日本最好的企业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竞争优势的。其不仅与日本企业对标,为了缩短供货时间,他们专门研究比萨饼外卖店和联邦快递公司,从而制定了自己新的送货标准,大大缩短了供货时间。可以说,没有那个时期的对标,就没有摩托罗拉今天的成功。

对标是一门艺术,其结果不应仅仅是一堆数据,还应包括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获得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办公厅是个繁忙的机构。现在,他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编制一组分析报告。

在这组报告中,中海油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被详细分解,并一一对应地和5家国际石油公司进行比较。在管理学上,这种做法被称为对标,也叫“标杆管理”或者“基准管理”,是指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次和海外企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对标。

作为参照系的5家海外公司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最主要的一家,因为中海油与其他4家公司的比较只在核心业务的层面上,而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比较是全方位的。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2001年在纽约和奥斯陆两地整体上市,《财富》杂志把它排在全球500强的第189位,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4位。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2002年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在50位左右。

可是,中海油为什么没有把壳牌或埃克森等作为“对标”的对象而是选择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呢?中海油总裁傅成玉解释说:“这就像赛跑,现在我是第20名,那么我追赶的对象首先不是第一名、第二名,而必须是19、18、17名这样往上赶。而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历史上跟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我们跟它的差距又很大,有可比性和可学性。”

对标对的主要是竞争力。中海油把与竞争力有关的内容分解成6个方面: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

在这6大项和18个小项的一一对照中,中海油知道自己除了销售净利润这一项占优外,其他各项指标全处于下风。其中,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规模之比为1:4,年产量之比也是1:4,营业收入之比为1:7,国际化程度1:11,研发费用之比为1:35。

通过对标,中海油的员工们感到了差距,感受到压力。总裁傅成玉最坐不住的是规模太小,最为强调的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反映了一个公司能不能不断地追赶前面的国际大公司。而且,不>>

以上就是关于现代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有哪些、it硬件发展的分析预测、如何分析行业的竞争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69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