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

信息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第1张

IT资产管理服务,是IT资产管理的进步形式。很多用户在使用IT资产的同时,不想参与到IT资产的管理中,而是希望通过把这种服务外包出去,来达到IT资产管理的目的。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我只想用IT资产,还想了解IT资产使用的情况报告,但是不想知道管理的具体过程。这样,用户既可以在决策的时候,使用准确的IT资产管理数据,又可以避免繁琐的IT资产管理过程,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业务上去。IT资产管理服务的内容IT服务管理是的内容包括IT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既包括IT资产的清点和标识,又包括内容日常的运维管理,还包括IT资产管理的报告和分析。IT资产的清点标识,就是清点有多少的IT资产,然后对IT资产贴“身份z”,以便于后续的管理。IT资产的日常运营管理,就是跟踪IT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统计,然后将这些日常的统计记录下来。IT资产管理的报表和分析,就是对IT资产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以便于为决策服务。IT资产管理服务的形式IT资产管理服务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驻场服务,对用户的全部IT资产进行管理,定期生成IT资产的使用报表。这种形式,可以把用户从IT资产管理的繁琐工作中完全解放出来。另外一种是临时的IT资产管理服务,一般需要在用户现场工作一段时间,完成对用户现场IT资产的清点,并形成IT资产管理报告。九逸软件提供专业的IT资产管理服务九逸软件公司自主开发的九逸ITALM资产管理系统, 切实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物联网技术作为认证方式,以手持设备作为管理工具,追踪整个IT资产生命周期状态,最终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解决方案。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了有赖于符合未来整体发展战略的业务实现模式和业务逻辑、符合业务模式和业务逻辑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平台,还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组织去支撑业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运营、维护和管理。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与企业业务管理模式和企业应用特点能够有机的融合,是企业信息组织建设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1 对企业IT管理使命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企业业务管理战略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一流的IT基础设施,迅速地提升企业IT能力和应用水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此,建立高效的IT运营管理体系是首要任务。一般来说IT运营管理基本定义应包括以下内容: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应作为企业集团IT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南;

·IT运营管理策略:用于确定企业集团各种IT活动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IT运营管理组织:明确企业集团各项信息技术活动的授权和责任;

·IT运营管理流程:明确信息技术活动的程序以保障高效的运作;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提供企业IT管理运作所需要的技能资源;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保障企业IT运营体系服务的成本效率和 *** 作性。

2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是指为加强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执行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框架应由七个部分组成:

总方针

战略的融合:信息技术因素需要渗透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

业务伙伴关系:企业的IT将与业务用户在工作上建立伙伴关系,以了解和达成企业的业务实现目标;

IT项目应视为投资:信息技术项目应该被视为一项投资,它应以支持业务需求为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化管理应以服务水平为基础,重点应关注在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IT组件配置:应遵从IT体系结构和IT标准;

IT资源共享:IT资源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的使用和保护这些资产;

IT策略和规划的沟通:IT的策略和规划应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信息组织和流程

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保持一个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管理整个体系结构,以确保达成业务目标, 业务部门从组织上参与信息部门的管理;

策略和规划的管理:为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有必要对策略、规划、管理、信息服务目标实现的成效作周期性审查和改进;

流程与职责:流程和职责分配要被明确清楚定义。

技术管理

技术创新的使用: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的使用:当存在相应的行业标准并能满足所涉及的业务需求时,应采用相应的行业标准;

因特网技术的作用:未来的应用系统和服务的交付要考虑使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技术。

IT运营服务管理

未来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会愈来愈集中,即通常所说的物理集中和业务逻辑的集中。信息中心的职能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其定义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信息管理组织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从具体IT运作层面上来看,它不是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为中心,对复杂的IT管理活动进行管理,比如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和配置管理,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作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有关人员的责权利,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它的根本目标体现在:

(1)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的服务如需要是可准确计价的。

数据

数据获取:每个数据将仅在企业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被获取一次,以后在整个企业内部共享;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应遵守完整性和应用的需求,数据容量、数据需求共享、网络能力和数据安全同样也需考虑;

数据词典:应有一个对企业所有应用程序存取并遵循的、全公司范围的数据定义;

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应共享已有的数据,除非必须要坚持满足特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数据所有权:每一个信息单元都需指派拥有者,负责定义数据的使用规则和保护规则;

数据质量:所有的数据在概定的频率内均可得到,保存时间长短要按时间而定,还应经过标准验证流程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应用系统

用户需求:所有的应用系统的采纳或设计都必须依照用户业务需求,并要得到业务赞助人的认可;

公共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所有的应用系统(包括软件包)将采用一套公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引进与管理:采用标准软件包。对于新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引入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及制度,建议重点考虑国际领先的标准软件包。

网络

外部连通性:网络必须使外部连接更方便;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将被用于企业内部和对外的沟通;

单一的逻辑网络:将只有一个逻辑、用于实际运作的网络为各互联系统提供应用和数据存取;

因特网技术:企业的网络支持因特网技术。

系统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资源将被选择、配置和管理以满足业务的服务水平目标;

性能和容量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便于性能和容量管理;

安全和方便使用管理:安全措施应是全面的,但不能妨碍用户完成工作;

可用性管理:按事先达成的服务水平的协议,用户应该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所需要的资源;

灾难恢复计划:有能力从灾难中恢复关键业务功能,这些关键业务是按重要程度排序的。

3 IT运营管理策略

在考虑企业未来的IT管理体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未来企业的IT管理策略。IT管理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用来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公司内、外部之间,以及各级管理和业务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以保障企业IT使命实现并充分优化成本和效率目标。

IT管理运作模型

在分析企业的IT管理策略时,我们以下图所示的IT管理运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在许多IT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大公司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IT管理运作模式就是在此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IT使命、定位和战略选择,及未来发展模式,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集团及各权属公司之间以及外部关联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

内/外部分配策略选择

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优秀企业在运作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IT业务的外包。通过利用外部资源,使企业的IT运作降低成本和降低风险,并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在IT管理策略进行更为具体的思考,以保证这项战略取得成功。

考虑内、外部分配的原则,是根据IT管理职能和业务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进行区分。能够对企业战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基本原则、策略、标准、规划、体系结构、用户需求等方面,应当视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保持在内部,可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支持。而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较小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方案实施推行、提供运作服务、IT服务和解决方案支持、IT资产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则可以根据在效率、成本、资源方面的内外部优势比较,考虑由内部管理或是采用外包。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选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规划、控制和标准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

根据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不同考虑,可以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可选择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企业IT管理多数是一种“分散资源,分散控制”的方式。这是造成公司目前信息系统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信息管理的最佳实践做出新的选择。

通过对实现规模效益与保障对业务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支持方面的平衡考虑,可以适当地提高对IT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即在IT管理策略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转变:

信息管理策略建议

·企业需要集中IT制度、标准、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控制,以确保实现企业对未来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涉及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流程及公共的应用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公共网络等,由集团集中建设和管理控制;

·满足具体业务单位特殊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及运行于PC机的个人办公软件等,及PC机、打印机等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局部网络,由各权属公司的信息中心在企业集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进行运作;

·考虑到规模效益和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在目前模式下适当提高集中度,当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并建成后,成立企业集团信息中心来完成相应的各项管理与维护职能。

4 IT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IT的使命及定位,应提高未来信息管理组织的地位,使其能够成为:

·充分地掌握公司战略、目标、决策、运作情况等必要信息;

·拥有足够的职权行使其职能,保障信息技术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结合,并推动信息建设和应用;

·有能力与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充分地沟通与协作,使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业务目标;

·流程和IT技术: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紧密结合,使系统建设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正发挥支撑业务运作的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制定与实施IT体系结构标准规范,使企业集团(含权属公司)统一在一个高效的IT平台上运作;

·项目实施和信息系统运作支持分开,使信息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检查和平衡作用。

结合前面对企业信息组织管理策略及运作模型的分析,未来企业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如下图所示的:

信息化委员会

作为企业的IT业务赞助者,由集团总裁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权属公司负责人组成的非常设机构,承担以下职能:

·审批集团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规划;

·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计划,为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确定优先级,并提供所需资金和业务资源;

·审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收益和风险;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和收益做监控,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

信息总监

建议由具备企业战略发展思维,能够统筹协调并赋予足够决策权的人担任。副总裁级人员,同时是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企业集团信息战略的执行和管理者,应承担以下职能:

·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营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价值。审视集团 (含权属公司)各业务流程的运作状况和信息系统支持情况,促进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信息系统的价值为企业业务部门/单位所共识;

·确定公司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信息战略和技术应用方向,保证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服务和支持;

·管理公司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资源,审批公司信息技术方针政策、制度、流程、标准,信息组织机构调整及重要的外部合作等;

·推动和监控集团(含权属公司)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项目的实施,并具体监控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运作水平,向信息化委员会和集团总裁报告。

集团信息中心

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门,在信息总监的领导下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并保障信息系统与战略结合,支持业务目标,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承担的职能可分成规划控制、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运行监管四部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部分可以设置成一个项目组负责,项目组成员可以由相关的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例如战略发展部可以参与规划控制项目组、人力资源部可以参与流程管理项目组等等,各部分具体职责如下:

1、规划控制

·与业务部门/单位共同确认业务需求,并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管理项目的优先级提出建议,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

·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及相关管理实践经验,保障企业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的制订与执行,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制定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并监督执行;

·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以确保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审查集团范围内(含权属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及采购,为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满足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外部IT供应商的认证和评价管理,确保外部信息系统供应商执行集团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监控全集团范围内的IT技能和资源状况,为实现公司IT使命和目标提供保障,并就有关技能和资源的开发引进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建议。

2、流程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跟踪业务流程相关技术发展及管理实践经验,并推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参加集团 (含权属公司)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的制定;

·参与监控业务流程优化工作。

3、项目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管理或组织协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项目的目标、进度、成本、质量负责。对各权属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负责所有已批准的集团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外部采购。以及软、硬件选型和项目实施管理。

4、运行监管

·与业务部门、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协商确定服务水平和标准;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运行服务水平和标准要求负责;

·依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建设完成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投入运行的验收确认,确保系统未来运行达到有关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

·监控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达到设定的水平和标准,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管理和监控集团IT资产和基础设施,以满足相应服务水平和标准的要求,并保障集团有关IT运行服务的长期安全;

·在服务管理的机制下确保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作为本业务单位的IT管理和支持服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集团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指导,而在行政上可以继续由各权属公司负责。

·执行集团有关IT管理制度和标准,向本业务单位范围内各业务部门提供IT管理和支持服务;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项目,协调涉及本业务单位的有关工作,并为本业务单位所涉及的业务需求负责;

·管理和维护本业务单位的局域网、PC机及其他信息终端设备等本单位IT资产,以保障本单位所涉及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引进开发用于满足本单位独特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并负责相应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外部IT咨询服务公司:

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的独立外部IT公共服务及相应的外部能力资源。因为企业已明确IT咨询服务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对企业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及提供相应服务,故在这里也将其考虑为企业未来IT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IT与IT咨询服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由企业信息总监CIO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及各权属公司的信息部门具体分工执行。IT咨询服务公司作为企业IT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承担以下责任:

·作为指定单位负责向企业提供关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并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收取服务费用;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IT规划、流程优化、IT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咨询;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实施和开发,及第三方项目监理等服务。

IT管理组织机构过渡考虑

·信息化委员会建议由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改造而成;

·从企业集团信息管理角度,近期信息中心可以仍由战略发展部分管,可考虑强化战略发展部的职能,加强/建立其在IT规划控制、流程管理、IT建设和运作管理方面的职权;

·企业集团可以一方面考虑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含权属公司),另一方逐步培养或引进,使信息中心逐步独立承担起管理企业IT的使命;

·在集团即将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方面,建议利用集团在投资方向上的管理权利推动在各权属公司的应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入手,选择试点适当的单位进行实施,用事实来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IT运营管理关键流程

为管理好企业的IT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流程。具体如下:

·集团信息化规划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规划审核流程

·集团信息化招标管理流程

·集团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规范制订与维护流程

·IT项目立项流程

·IT项目管理流程

·IT系统维护流程

·IT系统安全管理流程

·IT系统安全检查流程

6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

面对未来的使命,企业IT的管理和运作依赖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合适的技能。目前企业IT最紧迫需要加强的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IT管理:吸取IT组织如何在企业或其他有重大使命的行业中产生业务价值;

·业务分析:收集IT客户需求并成功地将业务需求转换为IT需求,这种技能有助于IT更能以客户为中心;

·项目管理:保证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及时的产生所承诺的价值;

·软件包引进和实施:识别适当的软件包并建议相应业务流程变革;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现有业务流程问题并推动流程变革;

·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原则,并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简化每天的运作。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如下的资源获取方案,以建立未来IT所需的技能:

·整合内部资源:利用集团(含权属公司)已有的信息技术与人才资源;

·内部培训:逐渐获得技能;

·招聘:迅速获得技能;

·外包:使用外部技能资源。

7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未来企业的信息中心将承担整个集团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的运营和维护。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稳定高效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送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日常业务的运营。因此,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IT信息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企业的未来业务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特点,IT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如下:

整个服务架构是由5个部分构成的,即业务管理(商业视角)、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它们的定义如下:

1、业务管理(商业视角):从业务部门而不是IT服务提供者(技术)的角度理解IT服务需求,也就是说,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业务需求。业务管理这个模块就是用于帮助业务管理者如何利用商业思维分析IT问题,深入了解IT基础架构支持业务流程的能力和IT服务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服务过程中作用,以及协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商业利益;

2、服务管理:服务管理模块是整个服务架构的核心,它以一系列典型流程的方式把大部分IT管理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和管理。服务管理模块由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子模块构成。其中服务提供由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组成,服务支持由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职能组成。服务管理取决于所实施的系统和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特征;

3、I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对IT基础架构的管理,只不过它采取的是一种与通常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方式,即将对IT管理的任务标准化和模块化,然后打包成服务按需提供给客户。IT基础架构管理模块覆盖了IT基础架构管理的所有方面,从识别业务需求、实施、部署以及支持和维护基础架构。其目标是确保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IT基础架构,以支撑业务运作;

4、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包括对应用系统的支持、维护和运营,而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部门或信息中心或第三方开发的。IT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合理地延伸,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应用管理模块解决的是如何协调这两者,以使他们一致地为服务于业务部门;

5、安全管理:其目标是保护IT基础架构,使其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安全管理模块为如何确定安全需求、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及处理安全事故提供全面指导。

服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可以想象,未来数据信息中心将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如此高度集中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系统给信息管理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运营和维护要求,服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为信息中心在确保信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给出了一个结构性的管理架构。

在未来企业的系统中,在确认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还需要以这里所提出的“服务管理模式”的思想建立这样的服务管理控制系统,并与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相融合,对整个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业务系统应用水平的同时,降低系统维护的强度。

“服务管理模式”是未来信息中心必需的,但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说,从降低风险和资源需求的角度上分析,不是目前的重点。一般,在业务部门业务运作基本上已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时,服务管理模式才开始启动。

“ 业财一体化主要通过核心应用系统ERP系统来实现从公司战略到企业管控落地。 ”

一、信息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

一直以来,业财一体化都是数字化建设的重点。业财一体化主要通过核心应用系统ERP系统来实现从公司战略到企业管控落地

由于信息化更强调管理和监控,ERP系统也偏重于以财务为核心,这导致了业财一体化项目往往不重视对业务的赋能。

同时,由于ERP的最终产出主要是财务数据,因此业财一体化建设很容易变成由财务部门支持和主导的项目。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市场变化相对缓慢、传统企业普遍采用大兵团协同作战,各部门按流程依次作业。

因此,业财一体化系统更强调流程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企业内部远离市场,业务部门普遍缺乏经营分析的意识。再加上ERP系统不擅长赋能业务,最终导致大部分的业财一体化只是实现了财务核算,较少涉及经营分析的功能。

比如,经营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从分摊原则上来说,费用需要按照受益主体与受益程度按比例拆分。

比如,某一次促销的费用,因为用于支撑A、B产品的销售,那么该笔费用理应由A、B产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同时,为了支撑对A、B产品所属销售团队的费用分析,该笔费用还需要分摊到产品对应的销售团队。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业务部门不愿意做这样的分摊,或者由于ERP系统功能的限制,往往不会实现类似费用的自动收集与分摊功能,仅仅由财务人员录入财务凭证以满足财务核算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和大规模生产时代,系统建设采用项目制。一旦系统上线就进入运维阶段,项目建设团队就地解散或转移到新的项目。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业财一体化项目无法自我进化,始终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

二、数字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

而在数字化时代,面对着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一切面向业务的新思维方式,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以消费体验为导向;

>以数字化营销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消费端拉动生产制造为导向;

>财务BP赋能门店经营管理;

>消费返利的业财结算集成;

>收入共享的收入结算集成;

>季节性营销的以价换量业务;

>营销计划从集团战略分解到门店

>POS到银行系统的结算集成;

>商品补货到预测;

01

数字化时代的业务特性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让消费者快速了解新产品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不得不加速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越来越强调一线的机动性,以及对业务的赋能。

比如,以前整个公司一年出一款新产品,产品盈利分析可以持续数月,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缓慢处理。而现在如果要每个部门每季度出一款新产品,那么就必须给业务部门提供快速、便捷的产品盈利分析能力。

这客观上要求业财一体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财务核算的层面,需要更多站在业务分析的层面,为业务部门赋能。同时,由于市场在迅速变化,业务部门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因此,业财一体化系统必须以产品的形式不断迭代,持续响应业务部门变动的需求。

数字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特点如下:

02

过去的ERP系统强调用一个系统满足从业务到财务的所有需求,这种大包大揽的方式对系统的要求太高,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达成妥协,勉强实现对业务的支撑。

因此,数字化业财一体化系统一定是松耦合的、由多个独立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构成,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单一系统的压力。但是这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系统集成难度大幅增加。同时,业务系统离开了财务系统的刚性约束,也导致了业务数据错误率的大幅增加,解决办法是构建一个财务数据中台系统(后文简称财务中台)。承担财务规则提供、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的功能。

由于不再受财务规则刚性约束,也不用过多处理数据,因此业务系统可以获得最大化的灵活度,快速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

而由于财务中台对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都进行了校验、转换和整合,因此财务核算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将得到统一、准确的数据,加快财务核算和分析的速度。进行自动匹配记账规则,派生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多维度核算口径;

按照IT架构的思想,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指导,业务为基础,全面预算为纽带,资金为抓手,信息技术为工具,构建航空制造企业业务协同,应用集成,数据共享,运行安全,灵活开放的业财一体化平台,改变制造企业会计人员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升会计人员价值创造的能力业财一体化平台将财务管理融入业务活动,业务活动实时反映价值流转,价值流转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信息一处产生收集,多处使用;实现预算到核算的闭环管理,服务与控制并行;业务数据透明可视,融控制于业务中;

推动财务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实施业财一体化管理后,财务人员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业务活动,看到业务及数据,让数据"说话",参与企业的规则制定;管理者可以感知企业运营态势,实施全面监控,及时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和瓶颈环节,做好资源配置;一线员工可以知道自己的工作花费的成本和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主动采取措施改善工作方法,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收益最大化流程可以做到快速复制,快速响应。

「组织的融合」 是业务融合的基础,要做到真正的业财融合,必须做好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在财务部门设置专门的财务BP是常见的方式。 财务BP的职责是深入业务部门,融入业务流程,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对业务的全流程、全要素、全范围进行全方位管理。 全流程是指财务BP参与到业务运转的整个过程;全要素是指从财务要素/指标角度,审视评价业务发展的好坏,给出发展建议,提升资源投入产出能力;全范围是指财务BP站在公司整体角度对业务进行管理,关注企业整体效益。

「认知的融合」 是组织融合的预期结果,也是后续流程融合的基础。认知的融合,很容易被忽视。 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业务,熟悉业务流程、理解业务诉求、洞悉业务特点,才能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并更好地服务业务部门,这个过程是财务人员的认知融合业务知识的过程。 同样,业务部门也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以便于更好地配合财务人员,在业务流程过输出必要的信息给到财务人员。没有认知的融合,会表现为岗位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容易出现员工之间面合心不合甚至直接的矛盾。企业通过加强培训,可以促进认知的融合。但是真正难的是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认同、包容与密切协同,这是也所有跨部门协同的通病所在。

「流程的融合」 是不断优化各业务角色和业务事项与财务角色和财务事项进行合理化分工和流转的过程。流程的本质是业务过程职责分工的拆解。流程变化的原因有企业管理需求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组织的变化和信息化基础的变化等。业务和财务双方基于共同的认知,不断调整合理分工,让每一个角色都能够舒服的各司其职,就是流程融合和演化的过程。同时,流程的融合也是信息融合的基础,没有流程的融合,就谈不上信息的融合,流程各环节之间本质上就是在传递信息。

「信息的融合」 (或都称为数据的融合)是指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融合的过程。业务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所需要的必要信息。财务部门需要将收集的信息进一步处理,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信息融合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建设一套业财一体化系统。通过业财一体化的系统,可以同时落地组织融合、认知融合、流程融合的结果。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能够提升流程效率、提升业务部门获取、处理和提供数据的效率,财务部门也能提高业务处理、会计核算、业务分析的效率。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工作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协同角色,也驱动了企业不断优化流程,通过大数据和分析手段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

「管理的融合」 是业财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管理的持续提升依赖于对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分析,所以信息融合是管理融合的重要基础。财务通过业务一体化系统为业务提供业务决策支持能力,从而提升业务端的能力。业务端对业务过程不断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也会对财务的分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这个过程也是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过程,因为财务人员很重要的一方面管理能力也是基于对业务的深度认知。

观点“业财融合的5个“融合”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信息融合(业财一体化)可以同时落地组织融合、认知融合、流程融合的结果,管理融合是业财融合的最终目标。”

03

以上就是关于IT资产管理服务包括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IT资产管理服务包括什么、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信息化时代的业财一体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0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