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乐趣之王今天看到了这样的消息:海航正急于出售IT外包服务提供商Wen Sihai,而印度已免费获得了中国最大的IT外包公司。Pactera是中国最大的IT外包公司,业务覆盖国内主要银行,核心保险代理机构,BAT,两家主要运营商以及该行业的其他主要公司,他们掌握了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和源代码。关键信息,例如数据收集。
因此,许多国内外公司都想赢。在第二次竞标中,包括中国银联,神州数码,五通树资本,东软集团,Advent International(美国)和Tech Mahindra(印度)在内的六家中国和海外机构参加了竞标。您现在处于第三轮竞标中。其中,印度公司Tech Mahindra提供了竞争性建议,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
众所周知,印度的IT行业发展迅速,许多印度人为此感到自豪。在过去的30年中,印度依靠IT软件产业成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突出的贫困国家的世界领先软件生产商。印度还成长为许多顶级IT公司,包括Wipro,HCL Technologies,Infosys和印度最有价值的IT技术公司,并已成为后端技术人员的主要全球供应商,而Google,微软和其他行业巨头也将印度人作为首席执行官。
首先,印度的IT太严重了。总理尼赫鲁(Nehru)积极发展重工业,根据教育政策制定了一项名为“科学与技术优先”的国家政策,并从物理,化学和数学领域的各个国家招募人才。
探寻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你会发现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术因素”。政策 几乎任何产业的兴衰都与政策的引导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1984年,拉吉夫·甘地执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计算机的开发当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戏称为“计算机总理”。拉奥总理执政后,政府又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支持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的所得税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还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由国家总理任组长,制订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 说实话,印度的基础教育让人不敢恭维,但他们的高等教育却在发展中国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可谓是有识之士。他从50年代起就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样子,在全国陆续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IIT)。今天,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信息技术产业大厦。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现在,印度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据说,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全国每年都有25万人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语言 几乎人人懂英语是印度发展信息产业上的独有优势,使得印度人在开发研制软件上如鱼得水,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开发的速度。成本 曾有人测算,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中国历来是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国度,按理说这方面的优势很强。但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投资成本不高的优势开始减弱。比如,有些外商却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国的通信费用过高,如果在中国投资办企业,通信成本首先就占去了一大块,算下来,还不如在本国经营上算。揪错┆评论1┆举报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随着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IT)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渗透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大的一项技术。毫无疑问,在新的世纪里,谁能在IT产业的发展上领先一筹,谁就能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
人才缺失限制IT产业健康发展,市场急需国际化IT人才!
高端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制约我国IT产业发展的第一大因素,目前我国软件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很弱。我们看到,国外软件仍然占据高端的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国产软件产品只在财务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占据一定优势,面临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
中国软件企业具有成长快,规模小,缺乏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特点,要走向规模化道路,往往还需要超越技术的东西,比如项目管理经验、团队协作流程和能力等等,而这种高级和复合型人才往往需要积累才能获得。仅靠国内软件企业自身的积累,显然难以满足目前面临的跨越式增长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时候,具备国际视野以及掌握先进专业技能的高端IT人才就成了企业最急需的"资源"。
印度--制造国际化IT人才的"热土"
印度近年来的IT发展得很快,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未来引领IT行业的不在欧美,是在亚洲,亚洲又IT发展的最快的莫过于印度,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和中国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十几年后,中国软件销售收入只占世界软件销售收入的12%,而印度软件业已经排名世界"第二",软件出口额是中国的30倍。尽管从数量上看,中国的软件企业有5000家,是印度的5倍以上,但其中80%以上是小作坊式的企业。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得力于成功的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印度留学被誉为全球IT精英的培养基地,大学在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学科设置、人才输出堪称世界一流。仅美国硅谷和华盛顿地区IT人员中,印度人才就占据了40%。而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如IBM、英特尔、微软等也相继在印度成立研发中心,他们选择那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看重了那里每年培养出来的众多"IT精英"。据统计美国硅谷有38%的软件人才来自印度。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I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曾经在印度接受过教育。这些数据使得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也不禁感叹到:"印度有着无穷无尽的技术人才储备。"
三大优势让印度留学正在迅速"走红"
1、强大的IT专业优势!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IT强国、第三大教育国家,世界前列IT工程类大学教育自然孕育国际顶尖的人才。尼赫鲁大学、尼赫鲁科技大学、德里大学等都是世界名校排行榜中的著名高校。(据2007、2008年排名,国内无一家大学进入世界排名100强)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硅谷的2000家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是印度人领导的;在微软公司的2万名职工中,印度人就有2000多人。百事可乐、摩托罗拉、思科、ADOBE、CITI、LSI、VODAFONE等知名跨国企业的CEO都是印度裔。可以说,"世界硅谷"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的世界人才输送大本营。
2、全英文语言环境优势
英语和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是世界上说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大学实行全英文教学,中国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时间里,学习到英语语言。同时,因为语言优势,中国学生可以选择通过学历互认机制到其他欧美国家继续深造,或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就业。在继续发展和选择就业方面语言优势显而易见。
3、低投入高回报的性价比优势
赴印度留学每年学费仅2500--4000美元,无需入学门槛、无需经济担保,仅需高中毕业证及成绩单公证,3万元存款证明即可报名,而且是入读印度名校接受纯英文教育,这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都能承受的教育支出。半年到一年的英文预科,三年的专业课,四年大学生涯结束后,孩子们将获得英文、专业双重技能,回国就业将大大增强竞争实力。
印度留学虽然刚被引入国内2到3年时间,但是赴印留学人员正以成倍的数量逐年递增。随着国内对高端软件人才需求日益强烈,"印度留学生"队伍将会越来越庞大。未来中国软件业是否会被这些印度留学生们撑起一片天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
据悉,印度人力资源部2010高校报考已经展开,中国地区报考可咨询印度教育授权单位--印度,中印正式交流项目、正规留学机构、正式渠道输出、官方学历认证,为保障赴印留学生高薪就业,印度与中关村、大连、印度软件园、青岛工业园及空中网、泡泡网、中石油、鲁能泰山等国内外50多家著名企业一起组建了印度留学就业联盟,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查询网址:>
印度严格来说也并不算是特别贫穷落后,只不过他们存在一定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的it业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而且有很多的it人才精英,他们培养的模式和我们国内有所不同,在他们看来it业是一项特别值得扶持的,并且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他们在英语编程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因为印度曾经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他们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在用英语编程的时候自然就没有语言障碍,就像是我们用中文去边惩的话也可以没有原章,唉,只不过计算机是美国人在1946年发明的,它需要使用英语作为源代码,我们就算是做了中文还是要进行相应的转换,而且现在有很多的人,编程库都是提供基本的语言的,不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去码,可以从中引用。
政府给予了it产业大量的扶持,比如说给it产业零税负。基于政府贷款的优先权,给予银行贷款的优先权,也就是说相同的企业一个是软件发展行业,一个是传统的重工业,银行优先给软件工业贷款就是他们的it产业,有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企业发展,有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再加上他们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编程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因为只要掌握其中的一些语法规则,普通的高中生也完全可以承担这项工作。
我们国家的it产业之所以没有快速的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最大的语言障碍,我们是中文也只是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和英文是两个体系的东西,想要能够变成最基本的,你要先把英语学明白,而大多数学生就算是大学毕业了,英语都没学明白,所以说想做一个程序员还是比较困难的。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特别贫穷,但为什么IT业这么发达全部的内容,包括:印度特别贫穷,但为什么IT业这么发达、印度的IT业非常发达,为什么、印度留学打造世界一流IT精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