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的产品线可以分为两大块:1业务(传统业务)——为证券、期货、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应用软件,收取软件License和年服务费;2业务(创新业务)——主要是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如金融资讯业务、金融数据库业务、智能投顾业务、金融云业务等,收取IT管理服务费。恒生公司在券商的核心交易系统、资管的投资管理系统、银行的综合理财系统、以及金融机构的TA系统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恒生电子传统业务主要有资管业务、经纪业务、财富管理、银行业务以及交易所业务。当前收入占比较大的是三大核心产品:
UF系列、O系列、TA系列
1 UF系列:全称叫做“证券综合金融平台系统软件”,主要功能为证券交易、结算、账户管理、资产存管、清算交收等, 一站式经纪业务平台UF30 为最新产品,具备“高容量、大并发、低时延”的特点,可支持5万亿元至10万亿元行情甚至更大的交易量。股民在某家券商的开户、对股票的买入卖出、融资融券等 *** 作,都会先经过这套系统的处理,由这套系统与上交所、深交所进行指令报送与数据传输。UF30系统是整个券商业务中最核心的交易系统。在做大经纪业务的基础上,近年来,财富管理成为了券业的热门话题。恒生电子推出数字化财富管理和募集服务平台We6,面向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数字化服务和能力。
2 O系列:全称叫“基金投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股票买卖、新股申购、债券买卖、融资融券、权证买卖、ETF买卖、LOF基金买卖、开放式基金认购等;这个系统一开始是为了给基金资产端的投资管理做的系统,也就是基金公司要把钱投到股票或债券中,需要有个系统来帮助基金经理来管理金融资产,这个系统就是这个作用的。后面这个系统逐渐演变成了基金资产端、券商资产业务、保险资产端、信托、期货等业务的资产端的管理工具。新一代资产管理产品O45既延续了恒生电子在资产管理系统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也在系统架构、耦合性、系统性能、系统容量、开放性等方面进行了革新,目前O45正在全面快速替换O32,成为资产管理机构投资交易的核心枢纽。
3 TA系列:全称叫“基金份额登记系统”。主要应用软件包括投资管理平台、产品募集平台、客户服务及营销服务平台相关系统,TA50为最新产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需要开户、登记基金份额、每天计算持仓收益等,这个系统就是处理这些业务的。基金公司通过这个TA系统做份额登记,如果是公募基金则还需要将基金份额信息传输给中国登记计算公司(中登)进行份额登记,如果是私募基金而且不需要场内交易的,则可以只将信息留存在基金公司即可。TA50和O45系统都会用于基金公司,前者是做C端的基金权证登记和结算,后者是做B端资产管理的。
这三个系统是恒生电子的主要产品,也是恒生电子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针对机构服务业务打造的i2以及推出的企业金融产品C9、合规风控产品Rtec,也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通过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和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客户解决业务难题。恒生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布局,比如资产评估估值系统、柜台销售系统、聚源数据、恒云海外资产管理系统、以及金融云、区块链等一系列创新业务产品。
针对不同行业,提供的服务:
1 证券行业
恒生电子为证券行业提供零售经纪、机构经纪、交易与资本投资、投行业务、海外市场、场外市场等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覆盖证券交易、结算存管、金融风险控制、数据中心、客户营销服务、金融终端、投资理财等重要领域。
2 期货行业
恒生期货整体解决方案,将境内外业务整合融通,支持7X24h连续交易、支持多活交易中心、支持混业经营、支持异构系统接入。
3 基金行业
恒生电子为基金公司提供基金行业整体业务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公募业务的基金业务平台解决方案(含自建和托管外包)、投顾服务解决方案、基金专户业务子公司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业务解决方案四大方案。
4 银行业务
恒生电子在个人财富管理、公司财资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三个垂直领域拥有完整解决方案,同时在支付、网络两个水平应用领域拥有完整的产品和服务。
5 信托业务
恒生电子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项目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核算、资源配置等前、中、后台等方面为信托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6 保险行业
恒生电子为保险公司提供面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提供面向公募基金发行的公募基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
7 交易所
恒生电子为交易所及相关泛金融领域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及咨询、运维等服务。
8 私募行业
恒生电子通过旗下子公司杭州证投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为阳光私募提供从事金融资产经营运作相关的软件研发和销售。
9 金融数据
2010年,恒生电子收购上海聚源,进入金融资讯领域,致力于国内金融信息领域服务,为国内著名的金融机构、媒体、研究机构等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
10 全球化发展
香港恒生网络有限公司(HUNDSUNCOM CO,LIMITED)是恒生电子在香港控股子公司,主要为香港金融行业提供一体化的账户、证券和期货解决方案,是香港交易所公布的合格BSS供货商之一,也是香港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统(领航星)的合格供货商之一,同时亦是市场成熟的沪股通交易结算系统供货商之一。
11 创新业务平台
1)杭州云纪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证券软件服务与业务运营支撑为核心,面向证券市场机构及投资者提供高附加值的新经纪业务平台与技术服务。
2)杭州云赢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面向金融服务领域,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产品运营和产品服务,服务对象包括个人投资者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交易所、私募等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等。
3)杭州云永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专注于为场外市场提供数据连接、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监管等大数据业务服务及IT技术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场外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公司、各监管部门等。
4)杭州证投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为私募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从事金融资产经营运作相关的软件研发和销售,将领先的 IT 技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资产运作相结合,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卓越的软件和技术服务。
5)杭州云毅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为资产管理机构、资管业务外包机构、托管机构、证券经纪商等客户提供大资管领域的创新类的 IT 平台和服务,提供全新的 IT 平台或系统,为客户开拓创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6)杭州云英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提供财富管理创新领域新的 IT 软件及服务业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证券、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及私募、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
7)杭州恒生云融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拎包入住的云服务,连接起金融需求的场景与金融服务的供应,做“云上金融”生态圈的运营者。
8)杭州云连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专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云上的技术、业务服务。专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云上的技术、业务服务,致力于服务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全金融领域的机构,用技术为金融机构搭建财富管理、资产交易互联互通的桥梁,让财富动起来。
9)杭州善商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致力于为电商卖家提供优质的业务管理软件和便捷的网络金融服务。
创新业务: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起研究院、研发中心、业务研发组三级研发架构。数据上,子公司恒生聚源在行情和资讯上具有大量的 历史 积累,成为公司开发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重要基础。场景上,作为中国金融行业全领域的IT供应商,公司产品线广泛,深入金融各个领域,有助于公司迅速找到最佳应用方向。其实公司的转型已经有了起色,从数据上看,近三年,公司核心创新业务的现营收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高达80%以上,已逐渐成为公司未来快速成长的新动能。
2019 年新发布了智眸科创通、智能算法交易、智能舆情预警、超级 智能客服 4 款基于恒生数据中台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及 HSL20 平台、范太链(FTCU)、贸易金融 平台区块链应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 4 款区块链产品。
四个阶段:
按照商业模式和相应披露的组织架构调整,恒生电子的战略划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取得明确成功。每个阶段都涵盖“熊市打磨产品”与“牛市分享收益”的分水岭。
1 第一阶段是2003-2006/07年,商业模式以解决方案为主;
2 第二阶段是2007-2012年,商业模式聚焦为软件产品;
3 第三阶段是2013-2016年,商业模式增加互联网;
4 第四阶段是2017年后,商业模式注重“技术与运营”
恒生电子在金融 科技 今后的发展部署上会侧重三个方面:
1 架构升级,即基础架构微服务;
2 业务结构重构,也就是解决方案需要升级;
3 数据驱动,做数据技术、AI技术的应用布局。
恒生的护城河:
1 恒生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上面提到的三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TA系统更是几乎达到了80%-90%的市场份额。
2 永远不缺订单,因为交易规则、交易所、银行等的接口和细节一直在调整。导致永远有新的需求产生,对系统更新的诉求也是源源不断。
3 金融市场的改革对恒生是大利好,比如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T+0交易、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打通这些大的调整,都会产生系统更新的需求,金融机构想做业务就必须要升级换代系统。
4 广阔的产品矩阵,恒生这么多年来一直到处买、买、买,不断的收购产业链上的公司来扩大自己的产品矩阵,将众多领域中的产品纳入自己的阵营体系中(后面需要彻底梳理一下产品矩阵)。
5 中美贸易协定中约定中国要加快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证券资管、基金、期货、保险企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如果说二十年前各金融机构在选择软件产品时看不出哪家好,还有分散需求的可能性,那么今天这些大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一定会选择恒生系统,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恒生是当前市场上当之无愧的No1,不仅核心系统市场占有率有压倒性优势,而且产品矩阵覆盖范围又非常广。无论与外部机构对接,还是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间的集成都明显有优势,这些大的全球金融机构又不差钱,肯定会选择最快最好的服务来开展业务。
恒生面临较大的挑战:
1 控股股东是阿里体系,整个背景中没有国家队的身影。如此重要的金融体系软件供应商,没有国资背景还是令人有一些担忧的。
2 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逐步的替换掉部分恒生的系统转变为自研。尤其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主,比如在基金代销业务中,我们熟知的支付宝中基金代销的业务系统就不是恒生提供的,不过由于蚂蚁金服是恒生控股股东,很有可能是在恒生的系统上做了二次研发。在腾讯理财通中的基金代销产品,也并非恒生提供。而是在腾讯控股子公司金证的系统上做了二次研发。像东财的天天基金、雪球的蛋卷基金,都已开始自研系统替换恒生产品。
3 恒生的技术能力和人员素质与互联网公司有差距,2019年研发费用156亿,研发人员数量4867人,每个人平均年支出32万。这32万并不是员工实际的薪酬,而是应该包含了社保、公积金、工位水电摊销等的平均费用,实际的人均税前年薪应该是20万出头。这个薪水大概是一线互联网公司应届硕士的起薪。
4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公司7357人中,硕士以上人员仅有638人,占比87%。这个比例与一线互联网公司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软件企业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恒生在这方面的建设上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一、计算机专业一直是人们口中的热门专业,近年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不断扩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比较严重。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资深项目策划人员非常少,从事程序开发的程序员也比较缺乏。
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
四、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
五、计算机就业方向
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
网络方向,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六、计算机的就业趋势
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加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相差大。
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中国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
七、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应该有所提高。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
第一部分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如何理解金融科技?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的定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更多人群、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科技如何分类?
金融科技分类尚无一致的标准,依据监管政策文件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1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海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危机。
(2)“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
(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自2009年初,国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59倍。
可见, 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大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现已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59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球金融科技中的佼佼者。
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
(1)金融需求。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xyk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技术发展。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3)监管政策。政府对金融科技持开放和鼓励的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
3 中美金融科技早期发展的不同模式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力量”
目前,一些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和业务领域都从C端和B端进行切入,开始深耕金融服务的新场景。
1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为例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三大关键能力
2018年,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市场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7亿名活跃用户,国内活跃用户数量552亿名。管理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余额宝资产15亿元。
蚂蚁金服的产品之一“花呗”的业务和传统银行xyk的业务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能力。
首先,是获客来源方面。“花呗”通过支付宝和淘宝进行流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获客的成本,提高了吸引客户的效率。
其次,是用户体验方面。“花呗”通过在支付宝中链接多个场景,比如淘宝购物,电商平台消费,线下支付等,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
最后,是风控方面。“花呗”基于各类大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具体到个人即为蚂蚁金服建立的“芝麻信用”。
“花呗”就是在这三个关键能力的驱动下,运用科技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据积累和运用,并通过流量导入和数据分析来实现对长尾客户的覆盖和黏着。
2以成都“新网银行”为例简析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模式
新网银行自称为一家“ 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公司员工70%为IT人员,无线下网点,全为线上服务的形式。该公司只提供一款小额的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7天24小时全时段在线,且90%借款人无信贷记录,同时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风控模型。以这种模式在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后,新网银行的业绩稳步提升,不良贷款的比率仅占048%,是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1/4;营业成本也十分低廉,每笔贷款小于20元。
3 以消费金融为例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知,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不仅是提供了新型的产品,更是创新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身份识别等底层技术,可以形成精准的客户画像。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结合消费的场景,保证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可以归纳出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有如下不同。
4 对传统金融业的威胁
金融科技提供的服务拥有更低的成本、更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金融科技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
麦肯锡2017年关于全球数字化银行战略实践和启示的分析报告中统计了1700家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定位和产品,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涉足了客户分类和产品业务分类的各个领域,基本上所有银行业务都涵盖。
这些金融科技银行领先传统银行的成功经验,无疑都在冲击着传统机构的发展,督促着传统金融行业的进一步革新。
第三部分
传统银行如何转型与变革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传统银行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全球多家数字化银行都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调整为推动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进程。
1 中国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我国的银行体系相关。
在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作为先锋企业的是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而后跟进的是国有银行及小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
最后跟进的则为余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
(1)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2)与科技公司合作。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投行,与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招商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中,走在最前列,从成立初始,便重视科技发展。
(1)战略转型目标。2017年,招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转型目标,即打造金融科技银行。该目标从以下三点进行落实:
1)科技投入。2018年,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78%;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72%,在整个银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招商银行甚至在2018年的年报中将“科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高于35%”列入公司的章程。
2)组织架构。招商银行过去几年将零售金融这个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旨在架构灵活的创新团队。在整个架构中,尤其强调在IT开放方面,采用“传统+敏捷”的开发模式,从而使IT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化能力支持前端部门实现快速迭代,继而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3)组织文化。招商银行着重建立开放、扁平、包容的互联网创新文化。
(2)零售业务的大力发展。招商银行被称为“零售之王”,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打造“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款App,根据2019年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这两款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实现了92%的客户流量和80%的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招商银行通过这两大App实现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链接场景,加速产品的迭代。
4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不仅是在某一个业务、产品和渠道的变化,而是整个思想的变化,是一种整体的转型。
要做到从原有的产品思维(业务分割、渠道分割、垂直型组织、内部IT系统、考核指标面向产品、风险文化)向用户思维(场景搭建、渠道协调、敏捷性组织、数据中台、考核指标面向用户、创新文化)改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因此传统金融行业就要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因此要确定如下几点:(1)如何打造敏捷性组织;(2)如何营造创新文化;(3)转型的方向与路径;(4)创新中的风险与管理。
5金融体系面临的新风险
(1)伪科技金融风险。
(2)风控模型有效性风险。
(3)隐私侵犯、数据滥用风险。
(4)不确定性风险。
6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1)平衡创新与规范。
监管强调风险管理和规范,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鼓励创新。因此我们要实现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从区域监管走向跨区域、跨境监管;从事后监管走向事前事中穿透式监管的转变。
(2)消费者教育与保护。
要做到加快金融科技的相关立法,保护数据的隐私权和归属权,实现大数据的使用、透明和公开。中国可以借鉴学习海外的经验,比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加强数据保护立法,提高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2019年发布了《数据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四部分
疫情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 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中国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各大银行提供线上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对于线上医疗、教育等场景的接入等。
(3)产业金融数字化。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成为了行业的广阔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产业数字金融。
2 威胁:银行业内分化加剧
(1)对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影响
1)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2)资产质量压力增大;
3)利润增速下行;
4)行业内分化。
(2)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更大
1)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
2)金融科技投入不足;
3)金融科技人力不足。
第五部分
结束语
最后伊教授引用了田惠宁行长的一句话:“面对危机,积极拥抱变化,快速试错,快速学习,快速进化,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方法论。”不论是对于银行、企业、组织,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都适用同样的道理。
——《伊志宏教授讲座实录》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三个专业都是当前市场需求较大的IT领域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就业前景。
软件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可能涵盖软件开发、测试、运维、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
网络工程: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在网络安全、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可能涵盖更多的网络架构设计、网络维护、网络安全、云计算等方向。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专业在互联网、金融、电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涵盖网络安全、移动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等方向,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也有可能涉及到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
总体来说,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三个专业都是IT领域的重要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随时关注市场和技术的动态,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先说国有银行。国有银行也是银行,银行就得办业务,现在的银行办业务就靠信息系统支持。只是国有银行往往企业文化和企业治理没有那么的自由,普遍有官僚机关习气和均等化倾向,这种国企氛围未必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另外在管理层级和运营效率上,国有银行也是有很多痛点的,这些方面不比内部竞争激烈的股份制银行或者民营银行,确实不太适合有巨大才华和野心的人奋斗。不过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如果没有很强的事业心,也不想赚很多的钱,那么混个安稳安逸的日子是很不错的地方。这个可以作为背景写在这里。其次说下总行后台。中国的银行业是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目前国有银行的IT系统基本都是总行集中开发和运营的。所以题主说到的IT运维,虽然说是后台,但也是总行的啊。结合前面的国有背景,这个总行就直接是层级管理的核心了啊,当然要比分行好了啊。再说下后台,以前呢是后台不比前台,银行靠着前台业务人员赚钱所以当然就前台业务人员更好升迁更好发展更有职业前途了。可是现在银行是靠着信息系统支撑着才可以运营的,没有IT支持,几乎没有什么业务还好办理了。关键是广大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各种电子渠道的银行服务了,甚至广大消费者们都被银行培训的已经接受了网银上的那些相当银行视角的产品栏目。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会越来越依靠信息系统支持金融业务发展,甚至主要靠信息系统支持业务发展。看看现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就知道了,未来的金融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网上的,毕竟消费者如你我基本都住在网上。这就是说,未来IT将越来越作为业务发展的力量出现在银行的管理架构里,而不是现在作为成本中心出现。相对应的,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加深,这个“后台”也将越来越没有后台的意义了,大家以后恐怕都是主要靠着后台来运营业务的。没有前中后台之分才是未来的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所以那这个后台也就不是劣势了,何况是总行的后台呢。对吧!
互联网金融PD:直译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师,也可能叫产品规划师、需求分析师。PD侧重于将一个个杀手级应用做功能级的设计,在这个模块上,PD类似是一个小产品经理。比如要做进销存,具体到库存管理需要提供库存警戒功能么警戒数字是只有上限?下限?还是都有?警戒数字设置需要批量 *** 作么?等等。技术团队中的架构师(或者系统分析师,也可能叫项目经理、开发组长)会与PD紧密合作,这时候开始考虑技术可行性,性价比。
4G技术孕育了举世瞩目的消费互联网经济,电商、社交、文娱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迅速崛起。而具有高速率、广连接、高可靠、低延时特点的5G的全面运用,推动面向大众的消费互联网时代转向万物互联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之下,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未来,符合科学、契合规律的金融科技应当具备哪些特征,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值得探讨。
(一)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互联网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什么样形态的产业链,就会有什么类型的供应链金融,相伴随的也会有相应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60余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元以上的价值。 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国内C端流量增量即将耗尽,行业主动求变。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增速持续下降,互联网增量红利消退,市场出现互联网下半场的声音。一方面,行业向上游拓展或国际化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头部互联网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需求迫切,因此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这也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中美互联网行业对比,国内尚未出现产业互联网巨头。 中美对比,美国产业互联网公司占据美股科技TOP20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中国GDP约为美国的70%,但美国产业互联网科技股市值为中国的30倍,国内尚无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巨头企业。
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具体上,可以认为产业互联网综合运用互联网、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手段,深入到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内外各个环节,力图将每家企业都变成信息驱动型企业,并进行互联,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赚钱,等等。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产业互联网的这些特点,正是金融科技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可以这么说,消费互联网金融只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产业互联网金融才是科技金融的高级阶段主战场。
(二)金融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目前没有行业标准定义,我认为产业互联网金融具体指的是机构基于产业互联网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统称,当前主要为基于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微业贷)、助贷超市等形式,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形式。
产业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为:产业互联网金融是消费金融向上游产业端渗透,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经营为场景提供贷款服务,消费金融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消费为应用场景提供贷款服务。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截至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有9318万家,占比88%。小微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376%,金融资源分配不够合理,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供给上,我国传统银行业不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134家城商行及1427家农商行,提供了1322万亿的小微企业贷款,且贷款规模发展迅速,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1167万亿,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但与此同时,行业不良率也在持续走高,农商行行业不良率最高触及429%,高企的不良率迫使银行收缩信用,放缓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农商行及城商行不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需求上,2018年起实体经济企业金融需求分层,呼唤新金融供给解决痛点。 2019年12月,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帐款达174万亿,同比增长45%,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同时由于信用分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严重。小微企业属于金融业长尾客户,由于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资质差、信息不对称、生命周期短等问题,银行通过传统手段进行风控成本很高,造成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需的不匹配,这是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基础。
各类因素叠加金融科技技术储备迭代,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 2016年前后,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应用到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当前市场上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商等机构试水C端风控技术在B端的有效性,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了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并且在快速发展,不断丰富。
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 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服务,基于B端经营融资需求,行业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这一点与C端消费金融满足个人超前消费需求的价值逻辑不同。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的优势在于将企业服务数据与金融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信息流转带动信用流转,从而解决传统金融供给无法解决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金融有五类基本构成要素。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应用、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务机构。我认为未来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节点在产业互联网应用与金融科技两个部分,这一点类似C端的消费金融。
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四方面优势。 中小微企业天然具有生命周期短、业务规模小、抵押资产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过去我国采用城商行及农商行服务当地的做法,效率并不够高,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获客成本、信息孤岛、智能风控、审批效率等问题。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目标将专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市场。 一是产业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不足;二是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般采用本地化策略,产业互联网提供商提供定制化服务,产业大数据不好采集;三是中小微企业预算有限,偏好低价甚至是免费软件,一般愿意接受标准化服务,服务商可以获取大数据;四是大型企业信用好,融资手段多且成本低,已经被银行服务覆盖,中小微企业则因为风控原因,仍为蓝海市场。
金融科技能力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亟待验证解决的问题。 由于B端企业法人和C端自然人的巨大差异,同时中小微企业固有的生命周期短、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行业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是用核心企业弥补中小微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脱离核心企业信用,仅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大数据风控,目前行业正在进行可行性验证,部分龙头企业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如微业贷),未来完全依靠金融科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有待时间验证。
区块链是解决资金方信任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的新桥梁。 过去,中小微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是行业的主要问题。区块链的产生,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与金融机构添加一座新桥梁(如解决票据流转、仓单重复质押等问题),有效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矛盾,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各类基于区块链的跨境金融平台、贸易融资平台发展迅速。
SaaS、PaaS/IaaS是辅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产业互联网金融在风控问题验证得到有效解决后,获客问题会逐渐出现,由于B端客户使用产业互联网应用具有排他性,所以行业前期的优质客户积累很重要。产业互联网金融将产业互联网服务融合到产业链中,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产业大数据,能有效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精准找到中小微企业中“合格的借款人”。
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升级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基础最好。 金融的底层逻辑是信用,传统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弥补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信用,但现实情况中四流合一很困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供应链金融行业存在时间较早,行业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已有不少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探索金融科技,因此发展基础最好。
上图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近三十年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 10 是主办银行模式, 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
供应链金融 20 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金融 30 是数字金融模式,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 30 才是这一领域金融科技的新生态。
供应链金融 40 是以产业互联网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 ,是今后最具备想象空间的发展趋势。以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最诱人之处在于未来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将企业法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像自然人一样建立画像,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形成了供应链金融的 40 版本。
供应链金融升级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标志在于风控方式的转变。 供应链金融在风控中一般关注三个点,分别是贸易的真实性、资金的自偿性及交易的可控性。根据机构调研,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方式仍以传统风控手段为主,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风控技术应用仍然较少,我认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在于风控手段的转型。
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制度与风险管理分析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和现实表征的集中体现。不言而喻,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既是经济发展得以健康运行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是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维护金融稳定,捕捉、度量、控制、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深入和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如何把脉我国信用现状,寻求建立高效和完善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以防范、化解和控制危及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的信用风险,不仅日益受到学术界、业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本身也是关乎我国经济和金融是否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是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显然这是一种在社会学文化范畴上的定义,也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而狭义的信用则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的时间内所作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和意愿。它既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得以健康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法律制度,同时也正是经济学和金融学范畴上主要研究的对象。正如李扬教授所认为的那样,社会学文化层次上的信用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所能解决的,经济和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指金融要支持经济发展,并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信用风险。本报告所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主要是经济和金融学范畴上的意义,并且据此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在宏观层次上是指以维护金融经济稳定和安全为目的的社会信用制度和监管体系;其二,在微观层次上是指企业(尤指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一 互联网环境中社会信用制度和监管体系分析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在什么层次上讨论信用制度或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文化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信用文化本身就是信用制度的一部分,而且具有道德性质的信用文化也是包括信用监管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在内的信用制度其他部分的精神基础。
信用文化之所以是信用制度的精神基础,是因为它与信用中包含的履约承诺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具有良好信用文化的社会中,信用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诚实守信成为经济交易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信用制度和信用文化方面的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步伐,显得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秩序规范,因而制度上特别是文化上的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并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现代化进程开始从追求数量发展向追求质量发展过渡,诸如社会信用等许多深层次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市场道德秩序就会成为后发国家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需要跨越的主要障碍。表面上看,我国目前信用缺失问题,都可以将其归结为包括法律、文化、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但从深层次上说,它更是一个文化问题。诚然,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中不乏丰富的诚信文化,它甚至被认为是社会个体处世立身的基本原则,但这些诚信文化应该说是一种在采邑经济[1]条件下与人格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基本局限在社会个体的道德修炼范围内,更多的是作为修身美德来倡导的,而没有与社会经济生活挂钩,往往表现为个人的道德目标而不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正因为这种朴素的信用文化是与经济生活脱节的,只能适用于人际关系或行政关系大于市场关系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而不能适应以价值规律和大规模市场交换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旦遇到外界经济利益的诱惑,这种缺乏社会规范、仅靠道德约束的个人“美德”就会很容易瓦解。事实上,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快,在互联网环境下,市场半径急剧扩张和交易性质日益转型,在客观上使得这种传统的与人格化交易和小市场半径相匹配的信用维持机制,日益失去其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采邑经济条件下通过微观个体意识形态方面的道德趋同感和自我克制力去维持个人信用体系的内在机制正日趋消亡。另外,尽管在近数十年来的交易转型和社会巨变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已经被打破和重构,但思想观念和文化底蕴因其具有更大的路径依赖性,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去扭转,致使不仅表现为社会个体美德而且也体现为社会整体规则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契约文化底蕴”的现代信用文化,自然也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建立和确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社会信用缺失问题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既然这是历史必然,并且在短期内不能解决,那么我们在认真正视和对待它的同时,不应妄自菲薄。一方面加强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正确引导,使现代信用意识成为一种习惯,深入人们的骨髓;另一方面,面对当前严峻的信用缺失的现实,从具体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入手进行规范和纠正,这至少保证信用缺失这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至于进一步恶化。信用制度,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信用关系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体系的总称。从实践来看,一个健全的信用制度应当包括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商业道德规范、有效的信用法规和信用监管体系,以及完善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在经济和金融学范畴上,一个覆盖金融领域,保证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和经济安全的信用制度,至少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以中央银行为代表的政府依法进行金融监管的官方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其二是以征信和评级机构为代表的旨在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诚然,我国“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的金融理念,推动新的金融服务形式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也必然要求金融监管的理念、手段和架构也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至于构成现代意义上的完整信用制度另一部分——以征信和评级机构为代表的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官方监管体系的重要辅助和补充,而且其本身就是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重申,征信和信用评级的根本功能是为投资者提供服务,投资者需求是“第一推动力”。但在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征信和评级依然还处于发展初期。政府对征信和评级行业给予有力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二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信用)风险及其成因:以网络借贷为例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中国网络借贷在“本土化”过程中“水土不服”现象凸显,模式“异化”,风险复杂[2]。投资人、借款人和借贷平台构成了网络借贷的参与主体。借贷平台、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支付和担保公司构成网络借贷业务的支持平台。参与主体角色不同,其参与平台借贷和交易过程所面临风险类型和特征亦各有差异。金融风险无论其风险来源还是表现形式各异,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 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3]。在此,我们从不同参与人角度对他们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归并和总结(见表1)。表1 P2P借贷风险的成因及来源表1 P2P借贷风险的成因及来源-续表我国网络借贷发展具有典型“异化”特征,风险也更加复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4]。一是征信体系和市场环境不完善。当前,我国网络借贷行业尚未建立统一征信和审核系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规则缺失,国内某些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进行不切实际的刚性承诺。对于多数平台而言,即使建立(或引入第三方)合格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也可能因杠杆过高和关联交易蕴含巨大风险,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二是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上的缺陷与漏洞。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是网络借贷业务健康发展的核心,组织结构和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投资人的信用判断出现失误。在监管缺位的环境中,平台普遍存在利用组织和机制设计漏洞的机会和动力,有的甚至人为进行骗贷活动,走入歧途。三是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的不足和简单化。当前,国内大部分平台风险管理仍然停留在线下征信、合规检查等简单化手段上,没有建立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实施量化风险管理。尽管目前多数平台风险管理有事前信用审核机制、事后风险赔偿机制,但手段单一,且缺乏事中控制。借款人在借款期间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平台无法及时知晓,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的欺诈行为更是无能为力。四是IT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不可靠与无保障。网络借贷平台依托互联网运营,网络中充满安全隐患因素,如果有黑客对资金流动信息进行任何篡改,都会给投资人和平台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国内大多数平台自身仍然缺乏核心技术,极易遭受不法分子和黑客攻击。
五是监管主体不到位和法律体系不完备。目前,我国对网络借贷的定义、准入等几乎处于立法空白境地,涉及的法律、法规为数不多[5]。根据这些法律和规定界定,网络借贷活动属于民间借贷,平台借款利率一旦超过了基准利率的4倍,投资人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另外,与借贷平台迅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监管主体一直处于不到位状态,这导致我国很多平台出于生存本能,游走于法律边缘,出现各种诸如非法集资、高利贷业务等边缘性业务模式。监管缺位也对那些真正从事网络借贷业务,致力于促进网络借贷发展的企业和个人造成很大伤害,导致市场中“劣币驱良币”现象发生。三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管理与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国际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诸如完善的征信体系、优秀的客户黏性和科学的定价机制等核心竞争力。如英国Zopa平台拥有对借款人能力风险和意愿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信用评级系统;美国Lending Club竞争优势在于其拥有降低贷款时间和运营成本的风险评估和度量模型[6]。学习和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对中国网络借贷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启示意义:一是构建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动态量化风险管理和度量技术,完善网络借贷的评级(评分)系统,这既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自主选择投资产品的前提;二是加强平台合规管理,提升包括公司治理、平台运营、业务数据等信息披露水平。目前,我国网络借贷与英美等国家在行业监管、市场发展、征信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见表2)。随着平台的倒闭潮和“跑路”潮的出现,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法规文件,以规范行业行为,促进健康发展。表2 中美英三国P2P网络借贷比较表2 中美英三国P2P网络借贷比较-续表我国网络借贷的监管问题已经在着手进行,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点。一是平台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在当前多部门多头监管体系下,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平台公司设立时所登记的信息与实际经营相背离,导致情况不明,事实不清,缺少实质性审核要求。
二是平台缺乏统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网络借贷统计标准和监测指标不仅有助于行业整体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国家从宏观层面考察社会的资金松紧程度,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三是平台缺乏信息披露监督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缺失不仅导致投资人无法辨识平台及标的优劣,也使得平台“跑路”倒闭查处困难。四是行业平台征信标准缺失、范围不广。当前,网络借贷行业已经出现几个具有相对影响力的行业内征信系统,但涵盖面有限,格式标准和数据内容也不统一。我国网络借贷在2013年底划归银监会监管之后,监管细则何时落地一直成为关注焦点。决策层明确指出,网络借贷的普惠金融功能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定位于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同时,避免监管过于严苛,以便为创新保留发展空间。四 未来发展和政策建义社会信用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手段跟不上金融发展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一定阶段发展的客观结果。因此我们在正视它的同时也不应妄自菲薄,而更应该从法律、制度、监督和管理等各方面,来加以纠正和完善。事实上,国家和政府决策高层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来加以强调和重视。然而建设健全和完善的覆盖社会经济和金融生活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上就是关于恒生电子业务梳理及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恒生电子业务梳理及分析、计算机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金融科技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与变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