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IT项目管理

如何进行IT项目管理,第1张

1 概念确立。就是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有一种思想。

2 问题的定义。即对长远目标说明。第二步骤是对第一步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3 生成项目的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就是提供思路、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总体思路。

4 战略计划评估和选择。就是在选择方案的同时,有一个从总体技术路线到总体项目管理策略的评价和选择。

5 战略的确立。就是确定具体的战略、目标。

7 项目相关人批准计划。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初步计划、详细计划,在这些项目实施之前,有一个批准过程。

8 签署项目计划。项目的批准人、参与项目的有关相关人要签署项目计划,对计划做出承诺,同时建立项目的跟踪记录,做一个项目进展情况日志或者周志、月志、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信息进行知识管理。

9 执行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就是正式开展计划,进展这个项目。

11 审查项目定义。项目实施之后,需要做一些评审,评审包括对原来工作的评审,同时也包括对项目目标定义的评审,如有问题就返回到步骤二,重新修正项目的定义。

12 对项目的战略进行评审。首先是评价目标或项目的定义,然后评审战略计划、战略制订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返回步骤四,重新修正你的项目战略。

13 项目的实施计划。具体的计划工作流程、对一些细节要进行评审,有问题就进行修改。

14 循环。按照整个过程不断地从计划的执行到监测、评审,有问题就要修改计划,然后再执行,再评审,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全部工作结束。

15 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全部完成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问题进行归档,作为今后项目的指导和借鉴。

16 结束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整个项目战略计划实际上是在制订项目的详细计划和实施计划之前。在项目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计划,在总体的战略计划指导下再开展具体的项目计划。

距离上一次写文章应该一年半有余,由于工作的繁忙,加上家庭、生活的琐事,一直没有太多的精力持续更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也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项目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和协调资源,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价值。当然目标和价值往往不是那么很精确地能掌握或者达成一致。

举个例子,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的IT公司,非IT公司的技术团队,对于项目的目标和价值往往是不同或者侧重点不同。很多时候我们讲,软件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是以客户为中心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互联网公司更加贴近用户,而一些非IT公司的技术部门,往往IT项目的最终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满足领导的需求。因此,不同类型公司,对于项目管理的定位不一定是通用的。

通常情况下,项目经理在项目前期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于项目组织架构的制定,项目干系人的圈定。但是在一些组织架构并非十分明确的公司,可能项目经理还需要承担前期的商务沟通,内部流程的协调跟进等等。

识别出项目干系人之后,通常在项目启动会上各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加,明确项目涉及各个团队的边界以及需要配合的工作,各个团队之间往往存在依赖关系,需要明确阶段性的里程碑节点。

项目计划尽量不要在项目启动会上,因为项目启动会之前如果没有充分的团队沟通,有可能会造成边界不清晰或者评估不充分。项目经理的角色就是要协调各团队,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项目交付水平。因此项目计划尽可能在线下各个团队充分评估汇总后,在后续的会议中将项目计划明确出来,同时各个团队的负责人和成员应当尽量参与,目标和进度达成一致。

不同的公司,需求讨论和分析的维度不同,产品经理的角色不一定都具备。对于面向客户和面向内部使用的产品,往往内部使用的产品场景相对较少,要求也相对较低,有的团队简单粗暴画几个流程就开始下一步。但是我认为每一个软件产品都应该做竞品分析,以做产品的思维模式去开展,一方面便于以后的扩展,另一方面让团队成员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技术出身的项目经理与非技术出身的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与监控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技术出身的项目经理往往会从系统和技术角度把控项目进度,比如安全性、扩展性 ,而非技术出身的项目经理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员的日报、周报,很难在技术维度有更加精细的监控。

复盘在业界有一套标准的方法论,但是并不一定严格按照标准去做。每一个小的里程碑或者迭代都可以做复盘,总结经验,优秀的东西发扬,有教训的东西尽量避免,而不是讲复盘作为一种事后批判的手段。

2021年5月28日,某会议中提到 “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IT人员管理应当以技术、能力为先导,当前社会,IT从业人员很多,但是人才往往是少数,尊重人才,善用人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直以来是我对IT人员管理的原则

很多时候,IT项目建设过程中,脱离不了领导的主观判断,尤其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往往即便有产品经理的角色,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岗位能力。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团队内不同人的专业技能,充分给大家发言权、发挥权,让专业的人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IT项目管理最大的一个复杂性就是人员的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规范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过程和规范抹杀和项目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一定要肯定项目成员对项目成败的重要价值。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一定是能让团队成员信服,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进步的。每个人不管职位的高低,都是企业的打工者,打工者的核心诉求无非是赚钱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每个成员希望的是能从领导者身上学到东西,并且相处融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增长技能。就像生养孩子一样,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应当是彼此默契配合,共同成长持续进步的一种状态。

经历过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团队,不同的组织架构,我认为一个团队的稳定很大程度强依赖于管理者。项目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员的管理,但是此处的管理不是“把人管住”,而在于培养人。培养的过程中制定一些规范,但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业务能力,让团队成员随着项目的建设和投产,积累经验,收获成果,实现自我价值。

IT项目管理和人员管理是一门学问,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组织架构下,不同的管理者,最终呈现的结果差异很大。 但我认为,核心还是以人为本,尊重科技人员,尊重每个人的特长,让每一个岗位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什么是项目管理?

经过人们长期探索总结,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并广泛应用于IT、金融、服务、航空航天以及工程等诸多行业。由于其诱人的高额年薪以及广泛的就业前景,项目管理目前已经成为超越MBA的最炙手可热的“黄金职业”。 项目管理无疑将会是未来二十年中最热门的行业。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定义有很多,按照教科书的理解是:项目管理是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去完成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包含很多层面:团队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流程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资源等。

笔者的理解是:项目管理,就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利用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照计划的成本和计划的进度,完成一个计划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目标很可能会发生变更,那么成本和进度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项目主管如何解决问题?

按照白猫黑猫理论,评价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项目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现在的项目实施一般都是主管负责制,项目主管重任在肩,要达到项目成功这一目标谈何容易。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笔者就要经常思索以下问题:

如何在选择余地不多的情况下,组建一支得力的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的挑选非常重要,假如在一个关键的岗位安排了一个不合适的人选,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出师不利。当然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中,不一定能顺利选到优秀的人才并组建成一只能战斗的队伍。笔者就碰到这种最恶劣的情况:项目组只有主管有经验,别的成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主管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管理,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培养这些新手,让他们能尽快进入预定的角色。

如何界定项目成员工作的范围和定义他们之间的工作接口?

这个问题就是俗语说的"派活"。要把活分出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项目主管首先需要对项目组成员非常了解和熟悉,知道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其次要对项目情况非常清楚,并能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划分和功能模块的细化,并结合每个人员的特点指派具体的任务;最后要重点注意的是,尽量让组员之间的工作接口简单和接口定义详尽,避免将来产生互相推诿和扯皮。

如何准确衡量项目成员的工作量?

做过主管的人都碰到过这种问题:分配给甲的工作,要求一周完成,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没干完;分给乙的工作,要求一周干完,但是他一天就干好了。实际上现在的项目管理中,工作量的衡量往往靠主管的经验来加以主观判断,而且这种判断也不是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最终导致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加和项目风险扩大。

如何在不打扰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沟通?

现在很少有单q匹马就能把项目全部搞定,往往需要团队来完成,那么团队的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般人的眼里,技术人员都普遍比较孤傲,不好管理。主管不仅仅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要擅于感情交流,帮助解决项目组成员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良好的上下级和同级关系创造了融洽的工作气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如何评估项目执行状况,随时掌握项目进展?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如果靠员工的报告来掌握项目进展是不够的。事实上,员工都愿意报喜不报忧,在项目初期就出现的问题苗头,如果不能传递上来,将在后续阶段造成大的纰漏。笔者认为除了要定期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报告,还要专门有一个品保组来监督项目的执行情况。品保组就像廉政公署一样,不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专门给别人"挑刺",或者写一些测试程序来发现问题。

如何与客户单位沟通与协作?

有时候,项目都已经执行到最后阶段,客户单位突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会让主管非常为难。一方面要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对系统做太大的改动,影响进度计划。这种情况往往是与客户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说明在需求阶段做的不够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与客户有密切的联系。

如何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限制条件下,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成功与否受太多的风险因素影响。所谓“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损失。项目开发是一项可能损失的活动,不管开发过程如何进行,都有可能超出预算或时间延迟。很少有人能保证开发工作一定成功,都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需要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重要的是要量化不确定的程度和每个风险的损失程度。潜在的问题都可能会对项目的计划、成本、技术、产品的质量及团队的士气产生负面的影响。风险管理就是在这些潜在的问题对项目造成破坏之前识别、处理和排除。

如何在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保证甚至提高交付结果的质量?

笔者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按计划按预算完成了,但是系统不稳定,某些关键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国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没有划分清晰功能模块和接口关系,成员相互指责,最终难以定位不稳定的根源,;没有成立质保组,没能很好地实施项目过程控制;过分注重项目的时间进度,忽略或隐瞒了前期的小问题。

如何成为优秀的项目主管?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项目主管首先是一个乐观而自信的人。他凡事都从正面考虑,不把失败当失败,反而将其看作成功之母,吸取经验教训,在那里跌倒又在哪里爬起。优秀的项目主管不一定要很有经验,但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鼓舞他人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IT项目管理的特征探讨

IT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紧迫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下面分别讨论一下这些特点含义和项目管理的相应对策。

紧迫性

IT项目的紧迫性决定了项目的历时有限,具有明确的起点或终点,当实现了目标或被迫终止时,项目即结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项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项目时间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市场时机稍纵即逝,如果项目的实施阶段耗时过长,市场份额将被竞争对手抢走。

在开始一个项目前,主管就必须明白项目的时间约束。具体到每个人、执行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明确时间要求。一旦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必须要有充分的客观理由,否则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独特性

IT项目的独特性在IT服务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厂商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更重要是根据其要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一定的客户化工作,因此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有区别。

项目的这种独特性对实际项目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主管必须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合同(或等同文件)明确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产品是什么。如果刚开始要提供什么没能定义清楚,或未达成一致,则最终交付产品或服务时将很容易发生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商务和名誉损失。即便是定义清楚了项目的目标,但是客户单位仍然会经常调整实现指标,这种变更很难控制,这就需要项目组与客户单位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否则改来改去,永远改不完。

不确定性

IT项目的不确定性是指项目不可能完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预算由规定的人员完成。这是因为项目计划和预算本质上是一种预测,在执行过程中与实际情况可定会有差异。另外,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风险”,使得项目不能按原有的预测来运行。

针对不确定性,在项目管理中就要注意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笔者在工作中就发现科研工作,特别是国家级的项目,往往有一个“后墙不倒”原则。也就是说,设定一个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时间进度的安排就没有计划。在具体实施中,这种方法的最终结果是要么后墙倒了,要么后墙勉强没倒,做出来的产品满足不了质量要求。

还有一种不好的做法是过度计划,即将项目中非常微小的事情都考虑清楚才动手,但如此“详细的计划”其实是在试图精确地预测未来,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执行中会发现难以与实际一致,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有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仍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且往往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掌握必要的工具方法,掌握整体过程和关键要素,灵活面对,妥善解决。

几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项目管理有一些规律,但是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照搬硬套肯定会事倍功半。下面三个案例就是笔者在管理中遇到过的,现在拿出来一起探讨。

管理新手的重要性

一个项目组除了主管,全是新手!其实能有几个项目主管会如此幸运,项目组成员全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很多人认为,新手加入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毫无益处,不仅帮不上忙,还需要别人来传帮带。笔者认为恰好相反:新人的加入是将会给整个项目组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挖掘和引导这种的想法对新人的培训和很快的上手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公司花了钱招来的新人往往经过了人事部门的过滤,都具备了一些基本知识,主管可以先给他们分配一些具体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非常关键。

在培训新人时就应该注意:

项目内容培训,让他尽快了解项目组的工作内容,项目的方向、目的,用到的知识、技能;

给他在项目组中的角色做个定位,明确他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告诉他项目组管理方面须注意的问题,让他尽快融入到项目组里来;

尽量与目前项目组的工作结合起来培训,如让他尽快熟悉项目已经完成的工作,告诉他以后的计划,以及他马上要做的工作等等;

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计划。

管理文档的重要性

让项目主管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当一个重要成员半途离开项目组时,才发现他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的文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项目组的成员也是在动态调整中,文档就是成员之间交接的重要工具。很多主管很容易陷quot;重技术实现,轻文档"的误区。他们总是认为项目实施时间紧迫,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项目收尾阶段突击写文档。要是项目周期稍长,到了最后,成员还会记得清清楚楚每个实现细节吗?没有文档的项目铁定是一个失败的项目。

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看,项目的实施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文档的管理控制。通过文档来显示表明每个基线,每个成员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达到项目的风险最小化。

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笔者最初的几个项目都没有管理平台,所以没有量化的概念,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去年笔者在公司率先引入了微软PROJECT2000作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软件,并根据项目的需求,以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为基础,建立了内部的INTRANET项目管理平台。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达到了以下效果:

使用PROJECT2000建立项目计划信息共享门户,使技术人员、主管随时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任务信息,并通过建立状态报告,达到了解技术人员各自工作完成情况;

利用研发内部网站、电子公告板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途径;

根据项目计划,建立动态提醒机制;

建立项目数据管理系统(Data):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和与数据有关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Document),对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序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实现了通过IE浏览器访问项目文档功能;

建立数据记录体现变更控制记录,项目文档记录。

结束语

就中国现状而言,项目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开发的领域,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和笔者一样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思考。

从现实来看,只有那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型企业才对项目管理提出要求;从教育来看,项目管理的系统教育基本上就是空白,甚至目前中国还没有项目管理这一学科设置。同时,在中国,你所能够获得的有关项目管理的出版物以及资料都极其有限。

好在国内的教育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各种PMP的培训班广告也开始出现在各类媒体中。那么我们是否都需要这个一个证书呢?

曾记得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谈到的解牛的庖丁,在外人看来,技艺高超的庖丁解牛时,一招一式,轻松自如,姿势优美,其节奏如美妙音乐的旋律。而庖丁自己在历经多年的实践后,解释他的高超技艺的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欲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因其固然quot;

项目管理还是有"天理"可循,假如有机会还是应该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多看书多学习,最终会达到所谓的管理艺术。(IT工程技术网)

据调查,只有37%的IT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42%的在预算内完成。IT项目成功率不高的根源在于,IT项目管理是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项目经理个人具备一定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能力,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如何提高IT项目的成功率呢?

关键控制点一项目的时间控制

首先,要明确项目期望值,做好需求调研,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目标,这个目标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目的是满足核心业务流程需求,与核心业务流程关系不大或者毫无关系的内容,缓建或根本不建,将业务期望聚焦在更容易把控和量化的目标上来。项目实施完全围绕该期望进行,这也是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信息化项目是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充分协作的系统工程,任何部门和环节的时间延误,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实施周期的延长。因此,对影响项目进度的“短板”环节,进行着力攻坚,促进其与项目的其它环节步调一致,协同共进,能够有效保障项目的实施周期。

再次,信息化项目往往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针对项目的实施阶段制定“日清日高(?)”的项目时间保障机制,保证项目每一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掌控。

最后,由于信息化项目涉及面较广,参与人数众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目的把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开始前需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项目普及性培训,在项目进行中进行相关的项目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每一位参与人员的项目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从而保障项目的实施周期。

关键控制点二项目的成本控制

首先,信息化项目是IT技术在企业业务的应用,其开发和实施都建立在业务部门提出的项目需求之上。然而,由于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时间较长,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系统开发完毕后,业务需求却已经改变,致使项目不得不重新进行开发。形成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小组前期调研不够深入,没有全面掌握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和需求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项目的深入,业务部门对项目在业务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想要控制这种来自需求改变的成本增加,项目经理除了在项目前期进行更加深入的项目调研外,还应该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先于项目应用而对项目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与业务相关的应用需求纷至沓来,不断增加的项目需求,将使项目预算不断增加,从而形成影响项目成本的又一重要因素。对于这种情况,项目经理要区别对待,如果确系有助项目期望的实现并能够帮助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的需求,哪怕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延长项目的实施周期也要采纳这种需求,这是对项目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与项目期望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需求,则应坚决摒弃。

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准确的项目期望,划定明确的项目开发任务和范围并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控制这类项目成本增加。

最后,信息化项目成本的另一主要来源是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在看到项目的硬件、软件等硬性成本同时,也不能忽略人力资源这一软性成本。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时间、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是控制这项成本的关键。

关键控制点三项目的质量控制

信息化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IT技术本身(硬件、软件、系统)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IT技术应用于企业的质量控制。对于前者,我们可以依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考量,而对于后者,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并难以实行量化控制,但无论如何,信息化项目的主体是企业,检验IT技术应用于企业质量好坏的标准则应该是项目在企业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做好信息化项目中的质量控制需做到:

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适应性评估信息化项目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企业的应用,因此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案即使技术再先进、架构再稳定也不是好的方案。这就要求企业的项目经理,在拿到软件公司(实施方)提供的项目方案后,首先要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估:一方面,评估项目方案与企业其它项目的技术路线是否一致。信息化项目是影响企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项目紧密相连的。如果信息化各个项目的技术路线不一致,将会导致信息化项目间信息流通不通、数据接口不一致,形成各种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评估项目方案与企业业务的结合程度。信息化系统最终用户是业务部门,因此项目方案要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并易于与企业的业务流程融合在一起,并在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业务水平有计划的进行提高。

阶段性评估与项目验收并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一般周期较长,且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如果项目的验收和评估都集中到项目完成后进行,就会导致项目承担风险过大。信息化项目边实施、边应用、边考量、边改进的阶段性评估,不仅有助于项目经理在项目进行中进行质量控制,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信息化项目的风险。

对项目实施进行文档跟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根据实施的每个阶段编写建设(使用)手册,进行文档跟踪,并在项目完成后最终汇总成统一的项目建设(使用)文档,能够有助于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的把握和监督。

关键控制点四项目的风险控制

对信息化项目进行风险控制能够减少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效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成功率。由于信息化项目的核心是通过IT技术为企业的业务提供应用服务,因此信息化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风险,技术架构好坏、软件提供方的技术能力以及项目实施方的实施经验等因素形成了信息化项目的技术风险。为了规避项目的技术风险,企业的项目经理,一方面要选择开发能力较强的软件提供方和经验丰富、服务优良的项目实施方;另一方面还要把握项目的技术架构与企业其它信息化项目技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此外,引入第三方的专业咨询、监理和项目评估也是企业规避技术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是应用风险,信息化项目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业务之间的适应水平、结合程度以及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等因素形成了信息化项目的应用风险。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适应性评估能够预测项目与企业业务之间的结合程度,并能够有效预期项目应用后所带来的问题,提前研究解决办法;项目实施中,边实施、边应用,随时监控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应用效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也能够有效规避项目的应用风险。

项目的定义:

美国的项目管理协会定义: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就是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中国的定义: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1 项目是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和要求。

2 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在规定时间内为特定用户完成特定目标的阶段性任务。

3 任务要满足一定的性能,质量,数量。

项目的基本特性:

1 项目的独特性

2 项目的一次性

3项目的组织性

4 项目的生命期: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收尾阶段

5 项目的资源消耗性

6 项目的目标冲突性,三约束:范围,时间,成本。

7 项目后果的不确定性。

项目管理,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

1 管理活动,一种有意识的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2 管理学科,以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探求项目活动科学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是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是以项目作为管理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并在时间,成本,性能,质量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期,是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以上就是关于IT项目如何做好项目流程管理全部的内容,包括:IT项目如何做好项目流程管理、解读IT项目管理和人员管理、如何进行IT项目管理 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3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