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第一,以定量的方式刻画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命题,以特定的参数形式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量的扩张已经改变了经济系统的宏观性状,也改变了科学技术本身的社会功能。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数量,其核算公式是:经济增长%=劳动增长%+资本增长%。这一公式表明,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但是,关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如果根据这一公式计算,这些国家全部国民收入的增长减去这些要素投入量的增长,还有一个很大的“余额”。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研究表明,美国1948-1969年的全部国民收入的增长,减去全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还有一个455%的“余额”,其中309%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美国1948-1981年GNP年均增长32%,其中投入贡献占11%,资本和劳动分别占05%和06%;总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占21%,这之中教育又占06%,知识和其它要素的进步占15%。这些事实说明,科学技术和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已经成为经济系统宏观性状变化的基本因素。
关于科学技术是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定量表达与测度,20世纪30年代数学家查理斯•柯布和经济学家鲍尔•道格拉斯提出了生产函数的非约束形式,区分了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同因素,为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比较便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索洛50年代提出了增长速度方程,在此方程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可以定量测算:科技进步速度(%)a=Y-αK-βL
。其中,a是科技进步的平均增长速度,Y是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K是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是资金的产出d性系数,β是劳动的产出d性系数。可以算出,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是:E=a/Y×100%
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直接体现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计算,如果钢筋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则为30,计算机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国家提高生产率,只有5%—20%来自于科学技术;50年代以后,则60%—80%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已达到1/3,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则达到了147%。科学技术与经济过程的一体化不再是一种定性的表达,而是一种量的确定形式。
第二,以创新理论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微观与宏观转化机制,动态地说明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这一方面表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在发展机制方面臻于成熟,另一方面也表明其理论的研究也在深入。
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在量的方面的体现是以两者之间质的转化机制的存在为条件的。对这一机制,熊彼特用技术创新的理论给予说明。熊彼特认为,所谓技术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一种新配置,或者说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原来不曾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具体内容是:
(1)引进新产品和产品的新质量;
(2)引进新技术或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开辟和利用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熊彼特正是从这五个环节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在企业层面的转化机制。以此为基础,熊彼特又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转化机制。他认为,随着某些企业创新的出现,其它企业为了分享创新利益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进行模仿和推广,引起技术创新浪潮,于是经济走向高涨。所以,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熊彼特对这一动力作用作了周期性的描述:由创新引起模仿形成创新的第一次浪潮,出现繁荣;创新浪潮引起需求增大,促进了“过度投资行为”,盈利机会逐步消失,导致经济开始衰退;由于没有新的创新推动,产品价格重新受到生产费用支配,经济走向失衡阶段——萧条;此后对过度投资行为进行调整,转入复苏,为再度创新进入新的繁荣作准备。所以,熊彼特所说的创新过程,就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就是经济的增长过程,或者说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内在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创新理论对经济增长过程的说明,一方面映证了科学技术确实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另一方面也解释了科学技术这种“质”如何转变成了经济这种“质”。在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迅速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现实。近几十年来,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出现了IT产业,电子工业、光学工业、高分子工业、新的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等。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或发现同时就是经济领域新质的出现。这就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在质的方面的统一性。
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们转化机制的成熟及其表达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据研究,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在18世纪大体为100年,19世纪为50年,20世纪40年代后大约为7年,而现在在电脑产业,产品的更新周期已经下降到3—6个月。这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也说明了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理论何以渐趋成熟。在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在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继续发展。1987年,英国技术经济学家弗里曼在总结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时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辅助的的系统性创新。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国家创新系统》的报告,提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内公共或私营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它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着该国家扩散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影响着该国家的创新业绩和经济发展的绩效。最近则有人提出,创新是新经济的发展动力,知识包括概念、创意、专利、许可证等将变得比成熟的技术更为重要。
第三,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结果,是所谓网络经济的出现。网络经济或新经济的概念内容反映了这种经济的基本特征。尽管新经济或网络经济处于初始阶段,但它的确是科学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一次质的飞跃。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从两者相统一的角度给出解释,其运行规则也具有了新的内容或新的质。
供应链一体化是一个系统概念。
它包括:采购、生产、运输、仓储等活动的功能一体化;活动在地理上分散的供应商、设施和市场之间的空间一体化;活动在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三个规划层次上的分级一体化。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扩展资料:
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发展促进了IT技术的进步,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更加完备是数据库,更快的访问,更加强大的数据支持功能,决策辅助功能。
中国企业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供应链管理还仅仅局限于基本的产、供、销管理,未能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由于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供应商、代理分销商)较少,业务较为单纯,很少考虑进一步改进供应链管理。
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系统运维用户名和密码是由系统管理员在安装和配置系统时设置的,每个组织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只有具有特定权限的管理员可以访问和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系统运维界面。如果您需要访问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系统运维界面,请联系您组织的系统管理员以获取相关信息和访问权限。
厂网一体化运营指的是将工厂的物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业务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整合管理,实现全渠道、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下面是该模式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
1 降低企业成本。厂网一体化运营能够优化生产及物流系统,减少库存、物流和人工成本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整体效益。
2 加强供应链协同。通过厂网一体化运营可实现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协作能力和响应速度。
3 支持全球化业务拓展。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高品牌效应和形象,切实实现全球化经营。
4 增强客户间互动。厂网一体化运营能够更好地与终端用户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进行定制化服务,激发客户忠诚度和口碑,促进订单和销售。
缺点:
1 短期变革带来的成本压力:由于需要增加新的IT系统、学习新的 *** 作系统等,企业在推行这种改变时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
2 安全性风险加大:在进行厂网一体化运营的过程中,电子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黑客的威胁、数据泄露等问题需要得到认真的对待和防范。
3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更新,企业需要时刻更新技术,保持与市场的竞争力。
4 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到IT技术持续更新和维护工作中,这就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招聘,增加企业成本压力。
总的来说,厂网一体化运营的优势显而易见,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但是在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厂网一体化运营,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企业资源和产业链,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企业的IT 架构就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营的一整套信息系统的架构,完整的IT架构应该包括:各业务应用系统,比如PDM、SCM、CRM等;各管理应用系统,比如OA、ERP、HR等;支持与运行上述各应用系统的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 *** 作系统等;上述各软件系统运行的硬件设施,比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支持上述系统被正常访问的各种网络设备、机房环境设施等;保障上述软硬件系统安全运行的安全设施,包括各种软硬件级别的防火墙、防病毒、攻击工具,安保措施、供电保障等;保障上述所有设备与措施正常运转运营的一整套IT组织与IT管控体系。
企业架构是对真实世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IT设施的抽象描述,它是包括企业战略、组织、职能、业务流程、IT系统、数据、网络部署等的完整、一体化描述,企业架构反映了企业业务的状况,并体现了业务与IT的映射关系,能明确各类IT设施对业务的支撑关系。
企业架构领域原则上的关注点是企业范围内的业务需求的识别、规范、及优先级划分,企业架构如同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执行业务战略规划及IT战略规划。在业务战略方面,定义企业愿景/使命、目标/目的/驱动力、组织架构、职能及角色;在IT战略方面,定义企业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
一网:信息传输网(包括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短波通信系统、有线电话通信系统、人防4G图传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四系统:预警报知系统(警报发放控制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指挥作业分系统、显示控制分系统、音频扩声系统、数字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IP语音交换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防护救援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数字电视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科学技术一体化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科学技术一体化、什么是供应链一体化、一体化信息系统系统运维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