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这是一道案例题 求答案

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这是一道案例题 求答案,第1张

一切结论产生在分析研究之后;在分析研究中,如果找不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就不能放过。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精准营销成功案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精准营销成功案例一

阿萨姆小奶茶:老树开新花,情怀不配搭

2015年整个饮料行业状况都不是特别理想,很多企业推陈出新以挽颓势,但是效果都不显著,统一的新品阿萨姆小奶茶慢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这个小奶茶以其呆萌的形象示人,以高端价位入市,去年6月陆续在北、上、广地区试水。

近日,笔者在超市看到了这个 传说 中的萌物,看见真身之后,试了一下味道,不由得想:这个小奶茶上市都大半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其中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产品定位:卖情怀难引消费者共鸣

先说口味。统一在2009年10月就已经推出了PET500ml的阿萨姆奶茶,2014年9月阿萨姆奶茶正式更名为“统一晴蓝阿萨姆奶茶”。500ml的阿萨姆奶茶味道特别,浓浓的奶味加上茶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市面上越来越流行。这次,这个小奶茶延续了阿萨姆的味道,基本上没有变化,口感和500ml瓶装奶茶是一样的。

在产品定位方面,阿萨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还原奶茶最原始的风味,想要消费者认同“阿萨姆小奶茶=简单奶+茶”。

很显然,阿萨姆小奶茶是想卖情怀,但是这个情怀比较陈旧,没什么新意,现在很多产品都讲究返璞归真,回到最纯粹最简单,可是就奶茶品类而言,这个定位很难引起共鸣。像蒙牛纯甄牛奶,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得就比较好。牛奶这个产品在小时候是经常出现的,用这种产品定位来做牛奶,引起消费者共鸣就相对比较容易。

消费群定位:跨度太大,群体定位不准确

阿萨姆小奶茶主流消费群定位在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在笔者看来,这个消费群的跨度其实是比较大的,18岁左右的年轻人是“95后”,30岁左右的年轻人那就是“85后”了。“95后”的年轻人和“85后”的年轻人其实是有代沟的,他们的消费观也不尽相同。

“95后”一代是有鲜明自我意识的一代,虽然注重个性、注重娱乐、注重享受当下的快乐,但是相比于“85后”的冲动消费和强烈的品牌意识,“95后”认为价格与品质并重,可谓精明实在的“经济人”。

在消费上,“95后”会从价格、品质、外观、实用等多重维度考量一款商品是否物有所值。他们虽说也看重品牌,但其心中的品牌更多意味着商品的综合得分一定要高。“95后”对品质的认知是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也可以说,“95后”的消费颇有点理性消费的意思。

综合价格、品质和外观整体而言,阿萨姆小奶茶有点不伦不类。实用比不上500ml的阿萨姆奶茶,品牌个性比不上小茗同学,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包装设计比较萌——文艺小清新,但是真身出来的感觉实在是一般。毕竟还是PET的材质,虽然有珠光的效果,但是握在手里基本上没什么质感,而且手感很不舒服。总体上,小奶茶基本上没有“90后”“95后”需要的个性和特别。这个包装要是放在一个25—30岁的年轻人手里,总是显得比较幼稚。

都是统一的新品,小茗同学就做得比较好,消费群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卖给“90后”和“95后”,从口味、价格、包装设计、宣传上,都与消费群定位非常匹配。

所以笔者认为,单从包装来讲,小奶茶的两款包装一绿一白,整体风格文艺清新,颇有一股暖心的气氛,比较适合文艺女青年和温暖小情侣。所以针对15—25岁的文艺小青年来做定位可能会更好,而且要更偏重女性和情侣。

价格定位:差异化不足,产品与价格不匹配

阿萨姆小奶茶单瓶容量是360ml,主流商超售价为6元,便利店零售价为7元。

阿萨姆小奶茶高端的定位是因为包装和原料的高质感和高价值。产品的配料很高端,采用澳洲进口的牛奶加非洲路易波士红茶,还有印尼进口椰浆。从产品包装的成分说明能看出,并未含有奶粉、植脂末和香精香料等添加剂。但是这个奶茶的定位人群是18—30岁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群年轻人,听起来很玄乎的“高大上”进口原料好像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之前已经有一个500ml的阿萨姆奶茶摆在那儿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奶茶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不健康的饮品,6—7元的高端价位是一个很难迈的坎。在超市和便利店,6—7元可以买到1—2盒牛奶或酸奶,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是很难轻易花6—7元去买一瓶360ml的奶茶的。

毕竟奶茶是拿来喝的,决定销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口味和与之相匹配的其他因素,如果口味没有什么差异化,其他附加因素又不是特别能支撑一个高端的价位,就会出现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情况。

这个情况和农夫山泉的打奶茶比较相似。打奶茶当时推出的也是一黑一白两款,价位也是在65元/320ml,打着高端的旗号,让很多消费者尝了鲜,但是后来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法匹配价位,最终还是被打入冷宫,悄无声息。

价格定位:投放走偏,造势宣传乏力

阿萨姆小奶茶上市几个月,基本上没有看到宣传的踪迹,依托《花生漫画大**:史努比》造势的效果也不显著。

宣传乏力这个原因是必然的,因为前面产品的定位就非常模糊,到宣传的时候自然也是模糊的,效果不好也是意料之中。

产品强调回到小时候,回到最简单、最纯粹,消费群却又是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营销配合的**却是《花生漫画大**:史努比》,这几个组合矛盾很多。史努比的受众更偏重小朋友和家庭,哆啦A梦不一样,史努比基本上就是很动画、很 儿童 的东西,而且在国内消费者心里,史努比的形象没有哆啦A梦那么根深蒂固,所以这部**基本上不会有很多18—30岁的年轻人去观看。如果说统一是想要用娱乐营销的玩法,这招显然有点走偏。其他的营销和宣传目前没有看到什么大的动作,单单就这部**而言,没有效果是必然的。

除了产品本身,定价、消费者定位和宣传这几个方面,阿萨姆小奶茶现在不温不火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毕竟阿萨姆小奶茶上市没多久,统一对这个产品的期待和谋划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这个产品会不会昙花一现也有待观察。

精准营销成功案例二

华为:实现“二次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通信设备市场的饱和,华为提出了“云管端”战略,进入更加辽阔的“云”世界。“云管端”的立体结构,几乎涵盖了未来互联网的所有领域,既有巨大空间,同时也使华为置身于不同以往的竞争领域。竞争对手(“友商”)不再仅仅是爱立信、诺西、思科、北电等“老伙伴”,而是谷歌、亚马逊、IBM、苹果等IT巨头。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可以做“管”上的“铁皮”即“云”体系中的通信和网络部分;而最近华为宣布开发“超宽带”产品,就是在“管”上发力的一个标志。在“端”的层面,华为手机在“海思”芯片的助力下,价值链更有优势,战略回旋余地更大,也有利于顾客体验的创新。目前已进入全球手机第一阵营,未来将会和苹果、三星展开波澜壮阔的“三国杀”。“荣耀”手机独立运作,为未来面向年轻消费人群、拓展消费类电子市场开辟了通路。

华为是一家有“野心”(战略抱负)的企业,在“云”的广阔舞台上,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耀眼的明星。此外,华为正在开辟新的战场,开始进入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能源领域。

国内市场的“第一次替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华为以及同期崛起的“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中的其他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的。当时国内通信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例,国内市场上没有国产产品,全部是进口货(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产品报价非常高)。

华为创立后不久,不满足于低端产品的代理和仿制,集中力量甚至孤注一掷地主攻数字程控交换机,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既赢得了市场空间,也迫使国外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除数字程控交换机外,华为后来陆续开发的网络通信产品(比如路由器等),也基本上是按照“模仿——创新——替代”的路径在国内市场逐渐取得优势的。

国内市场上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我们称之为“一次替代”。这种“替代”对于后发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后发经济体实现工业化、追赶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如果在主要的产业都实现了这种替代,则民族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综观我国工业部门,通信设备领域的替代是最成功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对民族工业予以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比之下,民用汽车的进口替代是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场化的方式向外资开放市场并保护原有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向外资企业开放了市场但并没有真正换来技术;通过强制外资汽车企业与国有汽车企业合资,保证了后者的“管制红利”,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没有发育起来。一定程度的垄断推高了产品价格,影响了消费者利益。而民营汽车企业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的状态)。

可见,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产业的发育和壮大。目前,在装备、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国内市场上的进口替代正持续发生。

国际市场的“第二次替代”

当华为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地位和优势、人力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将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市场,将“替代”的 故事 在国外又上演了一回。只不过这回渗透进入了国外产业巨头的市场领地。如果说本土市场上的“一次替代”有赖于与地缘相关的因素和条件的话,那么“二次替代”才真正见证了企业的竞争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二次替代”从不发达国家市场转到发达国家市场(欧洲)时,“替代”的内涵有所变化:长期由国外品牌占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场开始出现松动。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关,因为国外老牌运营商也在压缩投资,寻找价廉物美的新兴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从这个意义上说,衰退周期对于华为这样的挑战者来说,或许具有一定的正向意义。

朋友们一定会问:华为怎么能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两个替代”“替代”背后的原因、理由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和竞争优势:产品性价的优势,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客户关系管理优势。

不可抗拒的产品性价的优势

华为作为后发的挑战者,总体上说属于技术的学习者和消化者(不排除某些方面技术领先),其优势主要在于“客户效用”和“顾客代价”(产品价格加上交易成本,以前者为主)的比值。直白地说,即在产品性能满足客户基本要求,与国外竞品接近、相当甚至局部有所超越的情形下,价格更具竞争力。相对于“高高在上”的国际主流品牌,华为的做法基本上属于“破坏性创新”。

通信及网络产品的主要成本在于开发,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报酬(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这些产品凝聚了大量的智力劳动)。华为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背后是知识型人才的性价比优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大多数人对中国人口红利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势的认识限于低端劳动力时(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批加工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兴起),任正非敏锐地发现,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中国高端劳动力的优势同样巨大。

首先是供给充分。我国的高等 教育 体系虽然广受诟病,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学院系调整后,工科教育相对完整、品质较高。中国拥有几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师人群(缺少的是高端创新型领军人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20余年时间内,国有企业及科研机构吸纳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下降,大量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尚未重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华为,无论是地缘还是待遇以及组织氛围(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许多传统国企以“人际关系”为本)均有吸引力,吸纳了大批工程技术专业的 毕业 生及年轻人。在这方面,华为与许多“草根”型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有眼光、更有远见(在战略思想上提出“人力资本优先增长”),在行动上也更加有力,甚至有“掠夺性”人才引进的说法。至今人们仍在传说华为创业初期如何“垄断”几所邮电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其次是“价格”低廉。20世纪末,我国工程师的平均报酬大体上是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成熟人力资源市场同类人员的五十分之一(甚至高达百分之一)。当中国工程师的月薪只有1000余元人民币时,欧美已达到数万元(折算成人民币)。这样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华为提供了获取优质人才的良好条件,使华为可以通过利益杠杆、事业愿景迅速积聚、增值人力资本。

由于““””十年,中国大学基本上没有招生,华为缺少有 经验 的研发人员,也无法形成阶梯式的技术团队,只能重用“学生兵”,将一群稚气未消、任正非眼中的“孩子”推到技术开发一线。天助华为,若干“天才少年”创立了奇功。这种将人才职业生命周期向前移动以及压缩的做法,放大了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同样的职位,华为用的是年龄较轻的人,人力成本相对于使用年龄较大的通常要低一些)。

近几年来,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合格供给减少。大学扩招导致教育资源被稀释,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学生愿意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比例减少;即使不考虑扩招因素,近年来大学教育品质令人担忧(风气浮躁,教育伦理受到冲击);新一轮的 出国 留学 潮已然形成……其次是薪酬上扬。由于稀缺以及高房价、通货膨胀因素,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工程技术人员薪酬一路上升,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北上广深”)已经缩小至3至5倍。这一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将不断缩小甚至消失殆尽。

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创业之初技术基础薄弱。唯有依据客户需求,在应用技术层面进行创新,改进产品的局部功能、“人—机”界面或者降低产品的运行、使用成本。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准确洞察客户被忽视和漠视的愿望,并在技术及产品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当总体技术落后时,我们可以在理解客户层面略胜一筹,以此牵引技术持续的、集腋成裘式的进步。这是追赶型企业成长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次华为创立以来,人们公认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

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CC08”交换机开发时,用光纤替代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铜缆,解决了中国农村市场远程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问题。

第二次是21世纪初,华为针对欧洲客户存在的机站选址困难、运维成本高等难题,开发出了“分布式无线基站解决方案”,机站及设备可选址的空间范围大大增加(街道柱子、楼顶、过道、地下室、楼梯间等),建设费用及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三次是近年来,华为根据中国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分别建网且制式不一、快速迭代(2G、3G、4G……)的特殊国情,首创性地开发出“Single RAN”网络解决方案(平台)——“一个网络架构、一次工程建设、一个团队维护”,解决了运营商在网络布局、建设、运维方面的不便、低效和困难,使运营商顺畅、快捷地过渡升级到新一代技术,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目前,华为在部分技术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先者,正走在从“fastfollower”(快速的跟随者)到“ICT领导者、客户问计对象”的宽广道路上。近20年来华为累计获批专利近4万件。据我一位在国家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称,华为的自主创新成果占到全国所有企业全部成果的2/3。

华为为什么能超越大量的国内企业,真正实现了技术驱动呢华为持续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优势之外,主要的因素在于理念、政策的导向以及机制的设计。概言之,是关注长期成长及竞争要素的战略行为所致。

第一,从导向角度看,华为强调所有的新技术开发、应用,要注重“交付价值”(即最终客户得到的功能和利益)。

也就是说,不为技术而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尤其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往往会陷入创新陷阱,即超越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分析的“大企业失败”的原因,也是任正非念兹在兹、严加防范的情形。在华为看来,只要坚持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加之灵活的组织形态和机制,就能避开“创新者的窘境”。

第二,华为在资源配置上持续向研发环节倾斜和“压强”(2016年研发费用预期超过销售额的10%);即便在创业初期条件艰苦、资金奇缺的情况下,也坚持向“技术”投资。

华为在成长战略上信奉“深淘滩,低作堰”,前一句指的就是企业即使在困难时期或是行业不景气时,也要苦练内功,锻造核心技术能力。而国内许多企业虽然大谈技术导向,但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时就含糊、退缩了,显现出“小生产”的“叶公”本色。

第三,按照全球客户资源的分布以及研发人才的禀赋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置研发机构。

比如俄罗斯人数学好,那就主攻算法软件;法国人浪漫、艺术感觉好,那就主要研究设计美学……

第四,将研发活动以及机构分层,将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产品技术分离开来,着眼于长期战略和未来优势,配置资源进行基础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华为有一个研究机构取名“2012”,源于一部灾难性**名,既是为了增强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同时也寓指从人类社会未来生存毁灭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准营销成功案例相关内容

研究电信行业的体验营销可以帮助运营商明确体验营销的内在本质,了解不同细分用户群体验偏好的差异、同一细分用户群在不同场景体验偏好的差异等,帮助运营商建立体验营销战略规划、体验设计、 实施方案 、实施办法、实施步骤实施评估以及流程改进的完整体系,从而以适合的体验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细分客户群的体验需求,最终达到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形成电信产品品牌偏好的目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电信手机营销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电信手机营销成功案例篇1:

背景:一个非常有名的家电制造商M刚刚从广东的F总部迁到Z地,这时一个电信运营商T已经和客户达成了协议,准备安装T公司的电话,另一电信运营商N也看上了这块肥肉。

角色:N运营商的客户经理L、副总ZVP,M公司的副总KVP。

2004年的春天,N运营商的客户经理L得知国内非常著名的家电制造商M刚刚从广东的F总部迁到Z地,正在为企业寻找通讯方案,他就准备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交给M公司主管该项目的IT部门G工。

由于M公司原来就是T公司的客户,结果G工早就接到了另一T电信运营商的方案,而且准备采用T的方案,根本就不见N公司的客户经理L。

没有办法,如何能将即将成交的竞争对手的订单给干掉,将方案换成自己的方案呢L经理想尽一切办法接近G工,结果都是徒劳。

这时客户经理L准备直接去找客户主管IT的副总KVP。可是如何接近KVP呢 客户经理L直接拨通了KVP副总的电话,讲:“KVP总,您好,我知道M公司是非常有名的空调制造商,我希望采购1000台空调,送给我们在Z地区的大客户”。KVP总听了以后,很高兴。大订单来了,所以很快同意见面的时间。见面以后,KVP总在心理已经佩服了N公司,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然有1000个大客户,看来,N公司的大客户也许会成为自己的大客户。 客户经理L“顺便”对KVP总讲:“你们的电话真难打,我打了20多遍,总是占线,这真耽误生意呀。”KVP听后讲“是的,我们的电话线不够,最近正在扩容”。客户经理L听了很高兴,给KVP老总讲了自己公司为M公司做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实现无限通业务。这样可以在两个总部F和Z之间实现互通,而且不会按照长途计算,只是公司内部的通话,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增加任意多条线。KVP总听了,觉得方案非常可行,马上让L经理提交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

L马上将早就准备好的方案提交给了KVP老总。老总非常高兴讲,看来你们的产品真不错,明天进行一次交流吧,并且将主管该项目的G工叫来马上安排第二天的交流。

交流的方案做的非常充分,讲了整体方案、实施的规划和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交流之后,客户就决定采取N公司的方案。KVP老总让G工负责谈判。由于G工和竞争对手有着不一般的关系,就开始阻挠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他提出来两个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是保留原来的号码; 二是在一个月内完工。客户经理L不得不回来和自己的老板商量,结果答应了客户的要求。 保留号码可以采用呼叫转移,但是一个月完工相当困难,M公司在Z市的郊区,离市区还有近7公里的路程,在一个月内如何将光缆铺设到客户的公司呢,压力非常大。

他们加紧工程的进度,24小时挑灯夜战,天下着大雨,也从不间断,让客户看到都十分感动。但是时间快到了还是不能完成任务,没有办法,他们只好采取了一个下下招,先将客户端的电话线甩好,让客户看到电话线已经拉到了客户的机房,还在调试阶段。

由于每天在公路边上挖沟铺光缆,竞争对手发现了,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N可能已经和M公司签了合同,就开始捣乱。L经理得知后,开始采取办法将客户关系稳固下来,这时无意中得知,KVP总在华南理工大学念的MBA。进一步了解得知KVP和自己公司的副总ZVP是同学,他通过两位老同学的会面坚固了双方合作的关系。

终于在一个月后项目上线了,但是,问题又出来了,无限通相当的不错,可是在电话转接时凡是男同胞一拍电话就断了,女同胞就没有问题,客户经理L就专门为客户组织了一次培训,解决了问题。

现在这个客户每个月的贡献度也大于3万元,变成了N公司的大客户。不但拿下了M这个很有影响的客户,和M公司打交道的上下游也在M的影响下变成了N公司的忠诚客户。在整个Z市N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大大超过了T公司。

电信手机营销成功案例篇2:

实施范围:全国

核心策略:无线营销策略

创 新 点:采用无线推广方式,更具有易传播性,易接受性及实时性等优势

天翼的无线营销策略,融合了无线媒体的诸多特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无线媒体更具有易传播性,易接受性及实时性等优势。几代国人期盼的3G时代,此时终于实现。

天翼3G 3G天意

——“中国电信天翼”品牌无线营销实战

北京空中网公司 广告 部

前言

国人期盼的中国3G时代已经到来。天翼,作为中国电信主推的3G业务,已经看到了无线营销对于目标群体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我们想传达的信念:3G时代,天意就是天翼。

3G时代的到来引发三大3G品牌大战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3G时代的真正到来。随着三大品牌的陆续推出,营销战火愈演愈烈。中国电信的“天翼”之路是从一场惊艳的品牌塑造开始的,邓超手中的手机如此无所不能。电视TVC、户外站牌广告等铺天盖地的密集宣传,也使我们早对天翼品牌名称印象深刻了,为此当得知我们将为天翼品牌制定无线营销策略时,都非常兴奋。但随着双方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对天翼产品的研读以及天翼品牌在传统媒体上推广的深入研究,才发觉并非那么简单。

洞察与分析

天翼目标用户群体的锁定

天翼的目标客户是中高端企业、家庭及个人客户群。但从价值需求来看,目前中高端群体里没有手机的几乎为零,那就意味着,中国电信要在其他运营商手中“抢夺”客户。面对几亿拥有手机的广大用户群体,将品牌理念、产品优越性传递至每一个人无疑是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将目标用户从茫茫人海中挖掘出来,以最高性价比的方式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3G品牌产品的最突出竞争力是手机的飞速上网功能。而作为中国第一手机门户的空中网,在短短几年的运营时间就积累了一大批粘性高的上网用户,而在NBA手机官网上,人气更为火爆。这些在25G时代积累起来并热衷于丰富上网体验的人群,对手机上网速度和品质也是有较高要求的。而3G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也能清晰的锁定。

天翼产品的深入解读

天翼户外广告,电视TVC的大力宣传,明星代言的强大号召力使得将品牌名称推广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竞争对手依旧强大的宣传架势也促使3家3G品牌的名声同样响亮。目标用户群体对产品却并不能深入了解,而只是单纯的理解成为3G也就代表着快速上网,查收邮件,娱乐体验等。用户也并不能详细比较3家3G品牌的优劣,这样促使用户出于对品牌的热衷度来选择产品。这对于没有雄厚客户基础的中国电信天翼品牌显然是很不利的。促使用户深入了解产品功能、资费等信息,才能和其他对手比较出优劣,抢占用户。短信、手机报、手机上网看新闻等新的资讯体验方式也使得人们养成了手机阅读的习惯。手机终端的几英寸小小屏幕更能有效获得用户的高关注度,在这一方天地中阅读产品资讯更能使用户了解产品。

攻克难点之后,我们便开始着手无线营销的具体表现形式。思想的碰撞才能爆发出亮点,在策划组同事聚集几次头脑风暴过后,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策略实施

3G体验馆

有了3G我能做什么这是每个处于25G的用户们心中都存在的问题。想要体验天翼3G所带来的丰富精彩吗打破常规的体验方式,在25G中进行3G的体验。用你的25G手机进入天翼为你特设的3G体验馆,即可在线体验观看NBA的在线直播,不再将自己局限于文字直播间中。真正开始了NBA带来的视觉系 篮球 盛宴,摒弃那种文字直播所带来的大脑联想赛事的观看球赛方式。NBA的精彩集锦视频也可瞬间下载,让一切精彩随身,这也就是3G天翼带来的丰富体验。

3G生活畅想

针对广大手机用户朋友,不管你目前是否使用3G,都不妨碍你对3G生活的无限可能来大大畅想一番。每期打造一个如“接到老板的3G电话”“最不可思义的上网方式”等事件处理的悬念 故事 来激活白领人群对故事结局的畅想,实现内部口碑传播。趣味的话题讨论互动方式更能激起用户的关注度及参与热情。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的劣势,用户与品牌间的互动更能促使广告效果实现最大化。

3G天翼商务生活自由掌控

我们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将3G天翼的产品功能划分为商务和生活两大部分。自由驾驭你的世界,轻松享受生活,从容驰骋商务这也就是天翼所突出的产品功能。在页面设计方面,也可谓是充满时代感与现代感。在传统设计版面横向Banner的基础上设计出方形按钮模式,仿照时下流行的触摸手机采用的weight界面,带来整齐排列的功能图标。也使用户能简单明朗的了解3G功能。而商务和生活两大部分版块的刷屏切换方式也更增加了wapsite的时尚感。

精明算盘-3G推荐器

为凸显天翼在资费方面所具备的竞争力,我们也在wapsite中内置3G推荐器,通过对目标用户进行3G体验度的调查,根据用户答案选择的不同,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当用户对3G有一定热衷度时,我们将指引用户前往电信营业厅办理3G业务,以促使业务量的上升。当用户的选择反映其对3G关注度不高时,则指引用户前往3G生活畅想版块,看看故事主人公如何畅享他的3G生活,来调动用户对3G的关注度与兴趣。

推广策略

当无线推广的策略思路清晰在显露出时,如何将想法变为现实,需要的就是坚定的执行力。在专业团队的工作下,设计页面、搭建页面直至wapsite的完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项目的推广投放上,根据以往的运营 经验 ,整合空中网的优势资源。选取了文字直播间进行投放。在人气聚集的文字直播间中,插播广告介绍天翼3G的特点,并在直播间上方设置天翼wapsite入口,指引用户前往品牌专区了解更详细的资讯。文字直播间的广告投放有效锁定目标用户,带来了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如在手机NBA官网首页,作为NBA官方中文手机网站(cnnbacom)。

自2008赛季以来,访问用户数次超过1亿PV/日,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随时关注NBA的各类资讯由于他们在线观看比赛视频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成为3G的第一批潜在用户,因此NBA官网推广非常重要。

同时锁定空中网用户的必经之地,将广告投放至空中网首页icon,空中网特有的创新形式为天翼的推广推波助澜,高曝光度也为天翼品牌专区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结果

我们对天翼的无线营销策略,融合了无线媒体的诸多特性。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相比,无线媒体更具有易传播性,易接受性及实时性等优势。几代国人期盼的3G时代,此时终于实现。天翼,作为通信领域巨头电信主推的3G领域品牌,其本身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与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我们的策略完全符合天翼的品牌理念,并且达到了预期的营销效果。天翼的无线推广完善了产品营销策略的同时,有效的拓展了产品推广平面,更为发掘潜在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电信手机营3:

1 案例介绍

目前,IT业和通信产品逐步趋向“整合思维”,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宽带运行商和制造商的关系更加密切。三门峡电信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创新宽带销售模式,自2011年3月开始积极开展“宽带捆绑电脑”业务营销活动,受到了广大客用户的普遍关注。截止7月底活动结束,河南郑州、洛阳、三门峡、卢氏等地已有18余万户通过安装电信宽带而成为台湾宏基电脑的客户,获得了理想的 市场营销 效果。

(1) 强强联手出新招

“宽带捆绑电脑”业务营销活动是三门峡电信与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推出的。其主要的优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凡是一次性付完一年费用的,一年内无限时间上网,送调制解调器一台。另一种是凡是连续用三年中国电信上网者送手机999元智能的一部。

(2)电信营销的春天

作为在电信行业具有丰富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经验的国际厂商,宏基在对中国光纤到户业的务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一套具备高可用性、高稳定性和高可扩展性的业务,这套开放、灵活、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能够周密、可靠地连接和管理各类程序、资源,拓广客户经验,为电信部提供了一个具备价值持久性的解决方案。“宽带捆绑电脑”业务作为电信的营销的一种产品,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客户新的欢迎与青睐!这种终端捆绑业务的销售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可以迅速的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实现规模经营,同时也曾加了电脑供应商的销售量,从而增加了宽带的用户量,又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收益,这无疑是双赢的促销策略和 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宽带捆绑后,所有的电脑都是从厂商直接划给电信部门,大大的减少或取消了经营商从中赚取的差价。

2分析与点评

根据近几年电信业务的发展状况,宏基对中国电信业务数据量预测如下:用户可以享有4M的宽带。在对数据量现状作出估算的基础上,电信局现有的客户可以处理这样大的数据量。而且,电信与各省业务处理中心连接时,可以用来FTP文件传输协议。

看过" 电信手机营销成功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互联网营销成功案例小米

2 华为营销成功案例

3 互联网思维的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4 电商营销成功案例

5 互联网营销成功案例

您咨询的这个问题,您本身应该就是海尔中层吧!可否面临升职

1、海尔的信息化与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的关系如何?

答:这个问题要结合与海尔自身发展结构来看待,我对海尔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只能简述下信息化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特性。在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发展之路上,已经从重要性转化到必要性的阶段了。综合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快速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对于下行环节的处置与判断,关联着企业核心效益的整体提升。同时信息化建设更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打造一个跨越式的平台,为企业提供闭环管理流程,使工作流序中的问题点一目了然,硬式避免效率低差的工作局面,对于管理层可以说是管理天性的解放。信息化建设无论对于企业发展战略还是对应实际应用作用,都是从高到低、从统到细实现现代企业的宏观发展结合精细化运营的一种体现,在现今来看影响意义是深远的。完全可以肯定这一结合的必要性!

2、海尔是如何借助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

答:这个问题是对海尔本身不了解,不好阐述。这个问题只能从企业如何借助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层面来谈,传统的业务流程是线条式的管理流程,即从上至下的线式管理,分管副总—业务主管—业务经理—业务人员,整体流序是流畅的,但是弊端问题是在工作流序发生跨部门交叉关系时,存在工作衔接不畅、工作滞留、形成足球风的工作特点。最后很难把实际简单问题就地解决,反而使问题升级,耗费企业资源,形成消极怠工风气。信息化建设对于业务工作流程的梳理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可以直观发现交叉环节工作的问题点,对于工作作风的修正起到强制修正性作用。但是谈到对于业务流程重组,不能只简单依靠信息化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要建设相应合理的机制流程才能正确梳理业务流程重组的问题,信息化是程序性,但是逻辑性要靠人!

3、海尔信息化成功的关键要素如何?

答:这个你要问海尔高层了!

4、就张瑞敏提出的,海尔要渐渐将IT外包。您认为海尔的IT外包是否可行?若可行,如何进行外包,若不可行,为什么?

答:这个就海尔IT外包来解答。1、IT外包问题首先了解海尔主流核心业务在那里,IT并非海尔主流业务,那通过外包可以实现高端技术的强化联合,来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得应市场的反馈,正所谓留久必衰。2、海尔是否有在IT领域进军的打算,这个恐怕不是十年或二十年所能得到成效的事情,即使想在这个领域生根,也得从闲散的边缘入手,逐步随机转主流。不然盲目创投结果怕是要杯具了!

以上就是关于精准营销成功案例详细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精准营销成功案例详细分析、电信手机营销成功案例3个、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这是一道案例题 求答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4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