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什么是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三相五线制?
答:三相三线制是发、输、变电,所采用的接线制式。
三相四线制是工厂用电所采用的接线制式。
三相五线制是住宅、商店、学校用电所采用的接线制式。
发电厂高压输电用三相三线(IT制系统)
发电厂的发电机发的电一般在1~3万伏左右(再高绝缘不好解决),如果用户距离不太远(十几到几十公里),一般要升压到22万伏,到城市边缘的变电站再变回1万伏,然后进市内,这中间的22万伏输电线路就是三相三线制。使用三根高压线就可以把电输送过去,对于发、输电,三相三线制输电最节省投资。
工厂用三相四线(TT制系统)
工厂用电之所以要用三相四线制,是因为工厂有两种负载,动力负载和照明负载,而两种负载使用的电是不同的:动力负载一般使用380伏三相电,而照明负载一般使用220伏单相电,所以工厂的用户的电力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一般要接成星接法(三个绕组的线头引出来为三相火线,三个绕组的线尾接在一起引出来并且在变压器附近接大地并引出为零线。),三根火线是三相电,用来接马达,是380的动力电,任意一根火线与零线之间,接上电灯就亮,是220的照明电。安全措施采用的是保护接零,就是把机器铁座直接接到零线上,这种安全措施不存在“跨步电压”,是最安全的保护措施。
住宅用三相五线(NT-C-S制系统)
住宅、商店、学校用电之所采用三相五线制,是因为这些场合大都是以照明为主的单相负载且无职业电工,火线与零线接反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在使用自制的插排后,如果取电用的插头是一个双扁插头,插排上就无法保证每次都是规定的左零右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的是保护接零就会惹出人命的大麻烦:因为万一出现因自制插排引起的零火线倒错,保护接“零”就变为外壳接“火”,使整个机壳都带电!正因如此,这些场合的用电设备万万不可保护接零,只好采用安全性稍差的(有跨步电压)保护接地。也就是除了零线是在用户变压器处接地之外,再专门接一根在楼层地基处接地的地线(那根**并且有绿条纹的线就是地线),所有大型铁壳用电设备,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的外壳都使用半黄半绿色的电线接到三孔插头的中间那个长接线片上,其他两条再按右零左火接到三孔插头的两侧的另外那两个短接线片上(注意:插座上是左零右火,插头是右零左火),再配合总闸处的漏电保护,就很安全了。电视机因为是遥控,又是绝缘很好的塑料外壳,就不用保护接地了,两根线的双扁插头就可以了,绝对不用担心触电。
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如有人触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小于人体的电阻,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当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②当TT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身触电的危险。
因此,TT系统必须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能成为较完善的保护系统。目前,TT系统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居民区、工业企业和由公用变压器供电的民用建筑中。
(3)TN系统:
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故障电流经设备的金属外壳形成相线对保护线的单相短路。这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令线路上的保护装置立即动作,将故障部分迅速切除,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设备或线路的正常运行。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①TN-C系统(三相四线制),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但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在一般情况下,如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TN-C系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见图1)。
②TN-S系统(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此外,由于N线与PE线分开,N线断开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但TN-S系统耗用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见图2)。
这种系统多用于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设备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或环境条件较差的场所使用。对新建的大型民用建筑、住宅小区,特别推荐使用TN-S系统。
③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和保护是合一的;而且一部分是分开的。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见图3)。
在TN-C、TN-S和TN-S-C系统中,为确保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对PE线和PEN线还必须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PE线PEN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能同时采用TT系统和TN系统保护。
TT系统: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并且从中性点引出中性线,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在设备安装处直接接地。 TN系统:电源(发电机或工厂变压器低压绕组)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并且从中性点引出中性线(N线)与保护线(PE线)。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共用一根线(称为PEN线)时,称之为TN-C系统,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完全分开时,称之为TN-S系统,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在前面共用,到后面分开时,称之为TN-C-S。 IT系统: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阻抗接地,一般不引中性线,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在设备安装处直接接地。 补充: T:接地;I:不接地;N:接零。用两个 字母表 示一个电源系统的保护方式,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的保护接线方式;第二个字母表示设备可导电部分的保护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TN、TT、IT的比较 TN—C TN—S TN—C—S系统 TT供电系统 I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 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
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 *** 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 TT供电系统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 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故在此不再分析。
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果PE线发生断裂或与电气设备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值达不到安全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提高TN-S接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PE线传导故障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
IT系统是指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将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经各自的保护线PE分别直接接地,称之为IT供电系统。IT系统一般为三相三线制。
IT 方式供电系统 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炉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IT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压不会超过50V,不会引起相间电击的危险。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回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电流小于保护设备的额定值),这是有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不用。
在电力系统内部来讲没有什么区别,配电网和配电系统都是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讲,但是从具体的定义上讲,有一定的区别,具体的讲:配电网是指向220KV以下的负荷区域供电的网络,包括配电变电站,开关站,电缆和架空线路等一次系统;配电系统则复杂的多,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一切二次设备,以及电力系统所涉及的处理软件系统,甚至包括电力人员的硬件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收集、分析配电网系统的各种运行数据,对配电网设备进行监测、保护、控制、管理,从而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由系统管理层、网络通讯层、现场设备层等几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这几部分进行分析。
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层
康派智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和处理设备层采集的数据和测控信号。系统 *** 作界面简单直观,真正实现了用户和监控设备的对接。 系统管理层由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中低压智能变配电管理系统软件、监控主机、打印机和UPS不间断电源等组成。
IT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IT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到电源的接地体上,这也是保护接地。
由于该系统出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小,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会产生危险性的接触电压,因此可以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继续运行,并可通过报警装置及检查消除故障。
IT系统的电源时不接地的 或者 经过高阻抗接地 比如 三相电动机 接入三相火线后 电动机外壳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电源与接地点形成了 05MΩ乃至无穷大阻止
TT系统的电网电源中其中一点不经过阻抗直接接地,负载设备导电的外壳也是直接接地,电网系统某点接地 和 负载设备保护性接地 二者接地在电气系统中不相关联的。
TN系统分为①TN-C系统 ②TN-S系统 ③TN-C-S系统
TN-C系统 :在电网系统中:其零线(N)和 地线(PE)合一的即是零线也是地线
TN-S系统 :在电网系统中:其零线(N)和 地线(PE)是分开的
TN-C-S系统:在全电网系统中:仅在电源负载设备的进线(电)点是 合一 的 电源进线点后就分为两根线。
注:以上皆为转载非原创,仅供学习参考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是分别指的是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对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是分别指的是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对吗、供电系统有几种、TT、TN和IT系统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