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中国计算机报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 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
IT行业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1月18日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
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
技术、管理高薪对垒项目管理收入最高
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
排名居前10位的职位薪资状况下表,表格同时还列出了IT业与各行业总体薪资状况相比较的情况。
学历经验决定薪资 MBA平均年薪近9万
学历与经验是决定IT人薪情的两大因素。学历上看,基本符合学历越高年薪均值越高的趋势,MBA薪资均值达到了88721元,逼近9万元,超过博士位居首位;博士其次,为83341元;从第三位开始依次是硕士77580元;本科53361元;大专33727元;大专以下20697元。
从工作经验看,同样符合薪水与经验积累成正比的原则,工作3年和5年也分别能实现薪水的一个飞跃。工作1年者平均年薪为36380元;3年者为53987元;5年者达到了69300元;10-15年可以达到74074元。
另外,目前国内IT企业的薪资水平与外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薪酬仍是业内高薪标志。但与最初进入中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外IT公司已经比较了解中国的薪酬水平,薪酬给予趋于理性。同样的,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也在逐渐向国际公司看齐。目前两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今年薪资小幅增长研发职位涨势较好
就目前状况看,无论国内环境,还是国际趋势,对IT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职业专家分析认为,IT业的总体薪资预计年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增长幅度将在10%-15%左右。
由于研发人才短缺凸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预计研发类及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元左右;另外,受IC芯片产业发展的拉动,系统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薪酬也将有所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资深技术人才的身价也将飙升;互联网的复苏则同样使其从业人员的薪资迎来回暖。
行业发展催生新机新岗位有高薪优势
行业变化可以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2005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者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竞价BD经理、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另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数据,今年IT兼职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市场极为火爆。目前IT业对兼职人才的需求已经占到整个兼职市场的25%左右,雄居兼职需求第一把交椅。而由于兼职一般以短期的项目工作等形式出现,IT兼职从业人员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虽然2005年IT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薪资水平较去年却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在IT行业中,有很多细分的行业,而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高低两极分化,冷热不均的状态。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IT行业中,月薪上万元的,占有较小的比例;月薪在5000-8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月薪在3000-5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月薪范围在3000元以下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
相反,2005年将出来的一些IT就业亮点,如需求旺盛的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等,薪资会相对较高。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者优先。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维持在4000-5000元。
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业形势利好,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IT人,每一个求职者就只有凭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了。
IT培训市场状况
随着IT业的发展,我国的IT培训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其中,个人IT培训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占居了主导地位,其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IT教育及培训市场的全局。因此,个人IT培训如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悉,国内IT人才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有学历教育,厂商教育,职业教育三种。学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理论和系统,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厂商教育是一种产品销售的前期行为,严格的说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商业行为,侧重对产品,技术的培训;职业教育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人才在就职,技能,岗位方面的训练,是一种应用教育。但是,除了阿普泰克,NIIT两个印度模式之外,国内始终没有出现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的“IT工程师”T型人才“培训计划”意在填补这一空白。据介绍,这一培养计划将IT人才标准锁定在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培训力量的参与也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软件人才供应和人才结构。
职业通用派的典型代表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与清华IT工程师认证培训,北大青鸟直接引用印度的培训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而诸如M icrosoft认证、Cisco认证、Oracle认证这样的厂商派培训,由于随着其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展,情况可以说是不愠不火。受利益的驱使,目前这类培训认证不时暴露出一些考试“黑幕”。
事实上三大流派的培训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因此在招生上也形不成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职业通用派培训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括高中毕业生,可以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系统的计算机“入门”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根据学员实际需要,部分培训机构还能给有基础的学员提供高端的IT培训。
对于厂商派培训认证,则是对厂商的技术使用者的能力认证,培养某个厂商产品的技术专家,更多的是面向厂商产品的应用。微软认证是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派认证,这类培训对培训对象的起点有较高要求,需要对该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使得一些初入门者觉得高不可攀。以目前参加认证人数最多的M C SE认证来说,参加者一般都是微软产品技术的使用者或准备使用者。而要考一个MCSE证书,如果参加专业辅导班,大约需要5天时间的课堂培训日,每课堂日的培训费一般在300-500元之间,另外还需要大约500元的考试费。当然正如前文是所提到的考证黑幕,目前市场上也可以找许多低于这个价格的培训,但消费者在选择时就不能不考虑培训商所能提供的培训质量了。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说,时下IT培训认证机构铺天盖地地扩大授权中心,这种盲目的“圈地”,将袭扰目前IT培训认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不具备培训资质的“黑”机构有机可乘。IT培训认证市场不顾质量、只重数量的苗头值得重视。授权点越铺越大,多了就难管,培训认证质量就会因此而下降。教育虽然也是产业,但它与其他行业不同,更应强调社会效益。
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1: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网络广告将是效果广告的天下,以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发展驱动力
2013年以CPC和CPA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7成。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互联网正在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动:
(1)国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将2015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2)技术相关因素推动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
传感器的发展。传统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环、心率带、计步计、动作传感器、智能衣服传感器正在快速发展;而非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利用对眼泪、唾液、汗液以及皮肤组织液等体液的传感器检测,填补实时监测体内疾病及药效的空白。
(3)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老龄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
污染。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有关数据表明,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
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个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宣布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阿里启动药品电子平台,“阿里健康”客户端在石家庄就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处方电子化”试点,以期实现在医院外购买处方药。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占80%,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腾讯领投挂号网超过1亿美元;手机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户数据,来对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做整合;打造微医平台,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
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整合上游的智能医疗设备商和下游的远程医疗服务商,基于智能硬件设备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发布全新健康应用,该移动应用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踪平台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软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与健身云服务平台。
趋势7:在线教育拐点到来,未来市场快速成长
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正在酝酿变局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
(1)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国赴美上市OTA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价格战愈加火热。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42%。这已是携程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去哪儿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1078%;但是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5662亿元。但携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将拿出10亿进行大规模促销。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开叫板。
(2)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的价格战持续,中小在线代理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OTA分销结构将逐渐集中。
(3)直销在线酒店地位继续提升。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预计2015年还将会有1-2两家直销类酒店用户规模进入第一阵营。
(4)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达42%,远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率(275%),201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将在35%以上。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带动的租车、度假公寓等业务增长。
(5)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2014年是在线门票发展的元年,而2015年则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门票市场作为休闲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销售度假产品,因此抢占门票市场有助于对于度假市场的开发。
(6)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随着旅游预定的用户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出境游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未来几年,在线预订出境游热度会不断提升,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
(7)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在线预定企业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2015年移动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企业将继续加大移动端的大幅度促销和返现。
趋势9: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去年大幅下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2013年的48%显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
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0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1)房产O2O。房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仅帮助线上推广,还需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搜房、乐居、安居客和365房产网等均在不同程度实现房产O2O。
(2)家居O2O。主要有几种模式:房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模式;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的网络团购模式;传统家居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模式。
(3)社区O2O。从从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社区购物和服务,均为社区O2O的服务范围。以万科、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搜房及365房产网等房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4)互联网金融。为了更好的做闭环,很多大型房产网站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贷款问题。2014年,我们看到房产网站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搜房网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战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365房产网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趋势10: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1)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尤其是QQ在多人视频沟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场景和教育场景下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沟通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
(2)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2014年这些社交平台在移动游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预计未来两年将更为重视社交用户的移动游戏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快速抢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
(4)在购物方面,2014年初,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的股份,合作有利于两者在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时两者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在未来,阿里还有权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在未来一年,社交平台将继续加大电商领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进社交和移动电商的融合。
(5)在学习方面,社交平台将发挥其天然沟通能力和用户资源的优势,发力在线教育。以腾讯为例,“腾讯课堂”从两方面发力在线教育:一方面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同时,腾讯和新东方在2014年7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进军移动学习市场。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分拆出独立品牌100教育。预计2015年,社交平台更加重视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竞争愈加激烈。
IT行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IT服务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下面一起看下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
1990年前后,国内计算机市场销售每年不足10万台。从1993年起,由于金字系列工程的拉动,汉字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家庭用户对微机逐渐认知和接受等原因,内需市场开始以指数曲线迅速上升,中国IT行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IT企业大规模向中国珠三角地区转移,IT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资、合作企业大量增加,中国IT行业从此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以台资为主的IT企业向长三角地区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迁移,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IT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总体来看,中国IT行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微型计算机及周边产品,软件与IT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外资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国际市场,内资企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内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以IT技术带动传统行业发展重要性的日益重视,IT行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和成本、资源优势成为全球IT产业战略转移的 热点 区域,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和就业机会,同时,作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必要环节,梯次转移项目的加盟也增加了中国IT行业的国际贸易份额。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中国各类存储驱动器、打印机、 显示器 等外设的生产能力迅速攀升到数千万台以上,一些计算机零配件和耗材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一,软件和IT服务行业也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行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
中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鼓励IT行业发展方 面相 继制定了有关的 政策法规 ,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于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信息产业部又宣布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和地区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引导、规范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核心技术匮乏,企业实力不强,已成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产业基地的挂牌,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电子强国战略,加快中国由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转变。
2004年1月,中国再次进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这将对包括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进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此次退税政策的改革是中国宏观政策对IT行业进行指导的一次必然选择,这必将推动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无疑将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2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把计算机等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现行的13%重新提高到17%,具体产品还包括集成电路、部分分立器件、移动通信基地站等。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经济环境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虽然近年来全球间行业较为疲软,但由于中国国内计算机尤其是PC机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保有量仍相对不足,远未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IT行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一片低迷的环境下,以庞大的内需市场牵引为拉动力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世界宏观经济形势走势良好,为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指标在2003年快速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均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IT行业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机遇。
投资环境
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行为,为政府规范、监督、引导、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改善了中国IT行业的投资环境。
2004年,中国IT企业的融资 渠道 进一步拓宽。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加息等政策变革的情况下,中国IT企业的上市融资、资本并购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国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外资的不断进入使得中国计算机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从而使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资向中国IT制造业的集中使其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制造分工体系,产品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市场规模
从IT市场的发展采看,近年来,受中国政府积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旺盛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IT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IT市场继续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市场销售收入4083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0%。其中软件和IT服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99%和26%。
从垂直市场来看,2004年,中国商业IT应用仍然占据IT市场625%的份额,其中大型企业应用增长了135%,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324%下降至292%,而中小企业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至333%;在非商用市场,政府、 教育 和家庭应用需求继续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其中教育行业和家庭应用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成为拉动中国IT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行业应用市场,2004年,除了证券行业IT应用市场出现了2%的负增长外, 其它 各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75%以上,医疗行业则实现了377%的高速增长,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银行业IT应用发展相对迟缓,仅比2003年增长57%;其他如电信、交通、能源行业的增长均低于总体IT应用市场的增长率。
在区域市场,2004年,中国IT市场的区域分布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但已有所缓解。其中,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发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地区IT应用市场的增长。东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均保持了178%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增长率则低于计算机总体市场的增长,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
产品结构
近年来,中国IT市场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2004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销售仍然占据715%的市场份额,但比2003年的73%有所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份额则有所扩大,其中IT服务的份额增长较快,由2003年的156%增长至2004年的168%。
赛迪顾问把计算机硬件市场划分为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网络设备、数码产品、应用产品与其他五大类。2004年,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增长相对缓慢,增长率均在9%以下;而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发展较快,其中数码产品实现销售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729%,成为拉动计算机硬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计算机系统
200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态势,销量实现16815万台,同比增长177%;销售收入实现12263亿元,同比增长86%。随着IT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普遍低于销量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RISC服务器和UNIX工作站的增长相对缓慢,而 笔记本 电脑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2%。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互联网发展趋势、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