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总行做it岗位,怎么做职业规划?

在银行总行做it岗位,怎么做职业规划?,第1张

多方面解读:什么是企业IT规划?

ZDNet CIO频道 更新时间:2009-02-26 作者: 来源:CIO时代网

本文关键词: 战略管理 信息化 IT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定义

”IT规划(ITplanning)“是”信息化规划“的简称,它是指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化与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ies,IT)息息相关,因此通常使用”IT规划“这一比较通俗的称谓。

之所以提出IT规划这个概念,最重要的动因来自于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和要求。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实施这两个层次构成的动态螺旋式递进。

规划本质上可以定位成从业务战略到信息战略的实现。从组织的战略出发而不是从系统的需求出发,可以避免脱离目标而进行建设的困境。从业务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有利于充分利用组织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从而避免建设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决策。不坚持这两个原则就会给信息化建设带来致命的短视和形式化恶果。

”IT规划“主要包含”IT评估“、”IT战略规划(InformationTechnologiesStrategicPlanning,ITSP)“、”基础设施规划“、”数据规划(DataPlanning,DP)“、”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tionSystemPlanning,ISP)“和IT组织与保障体系设计6大部分内容,相关定义如下:

评估

所谓企业IT评估就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对已有信息化建设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并与企业的既定目标对比,发现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另一方面,要从组成企业信息化的三个要素(人、信息技术、组织管理)角度持续并综合地评估三要素有机结合的信息系统(如ERP、CAD、CIMS等等)的成效和各要素对信息系统成效影响程度的过程,并结合新的现实,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重新定义企业信息系统,制定新的信息化方案。企业信息系统成效(价值)的评估是企业IT评估的关键。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指,根据IT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纲领,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是指对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网络规划包括数据流量及约束条件分析、网络选型、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规划和配置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 *** 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数据规划

数据规划是对企业内部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建模,从数据管理基础层面、基础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决策集成层面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建立企业标准化数据体系,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逻辑和物理方式。

信息系统规划

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初步预算等进行详细的规划,是信息化规划的主要工作。

组织和保障体系设计

组织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IT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分工、职能、考核、员工IT职业生涯的设计等。保障体系设计包括IT项目管理制度设计、风险防范/质量保障体系设计、IT培训制度设计等。

我国企业IT规划的现状

据英国经济情报社、IBM咨询和埃森哲咨询所做的一项联合调查表明,西方国家96%的大公司和75%的中小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IT规划,而国内企业做了IT规划的还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IT应用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绝对不是技术上的差距,国内企业可以买最好的服务器,买最好的软件包,我们的IT人才也可以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我们企业的差距关键还在对IT的规划和管理上。

分析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没有一个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缺乏对新技术的敏感,有些IT投资项目尚未结束,所用技术已经过时;

信息化建设呈自发的点状态势,重部门而轻完整;重局部而轻全局;重地区而轻全球;重内部而轻外部;重数据而轻信息;重交易而轻智能。

企业信息系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数据分散,形同碎片,难以及时形成领导层关心的全面而高浓缩的商业智能,很多企业由此感到迷茫、困惑和失望,认为IT投资是黑洞。究其根源,企业信息化建设盲目性大,计划性淡薄,在企业中地位不高。

而且,当我国的企业面对IT规划时,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主要有三类:

误区一: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不需要IT规划。持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中小企业人员少、业务流程简单,管理粗放,根本用不着进行IT规划,上几个关键系统就行了。但是,IT规划不应分大公司和小公司,并不是只有大公司才需要IT规划,小公司就没有必要,如果小公司的IT规划做好了,很有可能更快地促进公司的发展,而且公司也可能发展成为大公司。实际上,公司大小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要看它在IT方面的投入有多大。美国硅谷有很多新生的公司,虽然这些公司规模很小,但由于它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它在IT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很大的,而且这些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好了,会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起到积极作用。

误区二:好的网络架构和硬件部署等于IT规划。从传统上,人们总是以”眼见为实“作为衡量成果的指标,大量的机器设备和网络产品放在大家面前,而且非常先进,布局也非常好,有些人就认为有了网络和设备这一高速公路,上面跑什么车都没问题,下一步随便上一些软件系统就可以了。这一看法也是比较局限的,实际上,网络和硬件的规划只是IT规划里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平已经提前于软件的发展水平,所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内部的软件系统及其架构进行规划。

误区三:上ERP等于完成IT规划。许多企业认为上了ERP就能解决所有IT问题。这是故意夸大ERP的作用,混淆了IT业务的流程。实际上,企业IT策略要比ERP有更多的内容,而不仅仅是ERP,有的业务简单的企业可能只需要OA(自动办公)就可以解决企业的IT问题,有的企业只需要SCM(供需链管理)就可以了。这都需要具体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制定各自的IT规划。

总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IT规划的认识不够,不少企业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从而导致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或停滞,或者导致很多后遗症,企业内信息孤岛林立,系统集成又是一项附加的工作需要进行,导致额外的投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老总和信息中心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的IT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规划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按照正常的流程,企业要搞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工作:管理咨询、IT规划和信息化建设。IT规划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性强,只有进行IT规划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把IT规划比作大厦的地基,IT规划就是是”企业信息化“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IT规划,企业信息化大厦将是建立在沙滩上,后果可想而知。

企业如果不进行IT规划,将会产生以下一些不良后果:

遗留系统繁多,信息孤岛林立,信息共享困难

系统集成工作量大,导致反复投资

系统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大

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率高,投资回报率低

系统不适应新的业务而停滞不用,造成浪费

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可能导致失败

我们再看一下不同程度IT规划的结果:

好的规划+好的开发=优秀的系统

好的规划+差的开发=好的系统

差的规划+好的开发=差的系统

差的规划+差的开发=混乱的系统

没有规划+好的开发=可用但难以共享的系统

没有规划+差的开发=不可用的系统

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企业进行IT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从客观方面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它还可以解决主观方面的问题:通过IT规划来推动企业员工达成共识。

我们都知道,”信息化其实和企业管理的其他问题一样,一个达成共识的、没有很多创新的方案,远远好于一个有很多创新、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我们参与过这样一个情景案例的讨论,题目就叫”谁在反对信息化?“其实这个题目很有普遍性,在不少企业都能看到,哪怕高层已经对信息化下了决心,但仍然会听到各种明处、暗处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中层、来自各地分支机构、来自渠道伙伴等等。反对的情形可以是很多种:(1)谨慎论者,相信信息化建设高失败率的说法,主张谨慎从事;(2)时机论者,认为信息化从长远说要做,但目前业务发展时间紧,信息化底子差,时机不成熟;(3)怀疑论者,认为信息化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反而劳民伤财;(4)其他,担心信息化将打破现有管理格局分配;担心由其他部门负责信息化工作来唱主旋律,不利于自己的业绩突出,等等。

可以发现,这些声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出现往往是很常见的,有它一定的存在合理性,而其中大多是由于沟通不足、认识不够、观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关键成功因素、重点应用领域等等没有达成共识。

事实上,板子不能只打在那些反对者身上。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甚至可用”一团麻“来形容:战略是否明晰、流程是否理顺、组织架构的敏感、信息孤岛的当前情况、应用人员的态度/素质、技术选用的评价标准等等,如何把这些方方面面协调一致,这就是”IT规划“将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按照IT规划方法论,逐步理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理智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策略、明确原则、给出路线,再明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关系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同时,自始至终贯穿的,有变革管理,有对同行业、不同行业的标杆的最佳实践(BestPractice)的学习和借鉴。这个过程,关键是一个不断采集意见、论证探讨的过程,主旋律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在实践中,也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IT规划在解决上述客观、主观两方面问题中的作用。据英国经济情报社、IBM咨询和埃森哲咨询所作的一个联合调查表明,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当中,95%进行了IT规划;年收入在1~199亿美元的中型公司当中,913%进行了IT规划;年收入小于1亿美元的小公司当中,761%进行了IT规划。当然,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的这个比例还需要不断提高。

规划的原则

企业进行IT规划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首先,企业IT规划应纳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

其次,IT规划要注意可扩展性,要能适应IT技术的快速发展,要能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IT技术、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都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原先做的IT规划不适应新的情况。所以在做IT规划时,要认真分析企业的战略与IT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并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余地,从商务战略到信息战略,做务实的牵引,不能追求大而全。IT规划不应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死框框,企业要能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调整IT规划。

再次,IT规划要细致完全,全面、合理指导企业信息化。

最后,IT规划要适合企业的规模发展。因为,不同的企业规模在IT规划时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IT规划。

目前来看,在2015年-2019年间,中国IT市场以358%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长。以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在持续下降,而软件技术和IT服务的产品份额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到2021年,软件技术在IT市场中的产品份额接近达到239%了,IT服务的产品份额接近达到327%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包含着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从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内需才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未来能够持续拉动中国IT行业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国IT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将怎样

一、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年来,在包括银行、电信、能源在内的中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以及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IT市场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在包括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蓬勃兴起,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IT行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情况来分析,虽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在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和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及其他方面,企业将日益关注IT应用系统的运营效率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这会带动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变化和增长。与此同时,丛中小企业来看,虽然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笔记晚,整体水平比较低,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发展并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据此可以看出,这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近些年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良好也为中国IT行业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这仍然是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以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了95%。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改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将会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将会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这将为中国IT行业市场的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再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IT行业市场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得益于中国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的促进。从2000年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到2002年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这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会带动信息化建设新一轮的快速、稳定增长。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IT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远未饱和

经过一直以来飞速的发展,中国IT行业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水平,并且在商用以及非商用市场上均取得了广泛的使用。目前,中国国内PC保有量已经达到了大约4000万,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应用水平逐步在提高。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PC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总体来看的话,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未饱和,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的不平衡更是加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距离。同时,中国在IT技术应用层面还远未成熟,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和优化、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结合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去展示。因此,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和行业、企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中国IT市场还欠缺不足,需要努力的去完善。

近些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3C)相互之间的融合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这也相继催生出了数字电视、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同时,IT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汽车等传统行业不断渗透,并且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增长的能力。跟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2006年到2010年)中,政府将重点扶持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23类IT领域。在今后,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将会有更多的新兴产品的产生。例如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车载信息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就是IT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可以预计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协作与努力下,中国新兴IT产品与服务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行业法规环境尚需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

从整体上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环境也正在不断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IT企业的法规环境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相对一部分中小企业都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大多数企业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而尚未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比较早的,但中国电子商务的法规环境尚且不成熟。此外,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体系,以及必要的认证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无法完全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因此,必须要加快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这对于规范IT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及其他原因,一部分用户对于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例如,企业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是非常了解,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到了非常重大的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这也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IT系统不但不能全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可能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IT应用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升用户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IT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IT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IT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但还是有一些地区在不断的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盗版软件现象也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IT产业目前正处在由大做强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问题是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知识产权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这也会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并先后确定了若干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政府日益加强的政府软件采购工作,以及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T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部分IT用户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从政府立法、企业技术研发、用户意识转变及其他多方面共同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一项刻不容缓但又异常艰巨的工作。这对于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五、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着目前快速、稳步的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中国IT行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广阔的优势。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15年至2021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着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21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3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327% 。未来3到5年内有软件在IT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8%左右,IT服务的份额达到35%。

如果立志作一名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经理,我认为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是“互联网”,但基础是“金融”。同时银行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管理风险的行业,其内部结构设计之所以复杂,就是为了制衡和把控风险,但这也为创新带来了阻力。因此作为产品经理,如果对传统金融业务没有深刻的领悟,很难谈到什么创新与革命。例如,POS收单业务,看起来简单无比的东西,其实涉及的参与方和利益的纠葛十分复杂,监管层面也有各种博弈,期望银行本身作为利益获得者去主动创新是难上加难。再例如P2P贷款,貌似简单的交易撮合,但是在银行体系内要做出这个东西来,单是说服50后和60后的中高层接受“服务应当是面向客户而不是银行的”这种基础的观点已经无比艰难。正如80后的二级市场分析师难以用周期股的盈利预测模型来给出互联网企业的投资逻辑,银行内部的决策和行动体系同样并不会给“互联网”基因带来发酵的可能。因此,我只能说身处一个稳定的管理结构中,银行的产品经理只能无时无刻从不放松自己对于各类金融业务的充实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考,时刻准备面对机会的到来。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很枯燥的,因为可能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 *** 作规程、设计文档。但是相信随着各家银行在被迫中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一个同时具有良好IT技术素质和精通基础金融业务,并且具备广阔视野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补充一点:doknow回答的关于银行产品经理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大实话。毕竟银行总行更像一个行政机关,各种繁文缛节、扯淡推诿、拆台互掐的事是绝不少的。这就要求银行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尤其是特别能做PPT,特别会写各种自我表扬的内部营销材料,特别好的演讲口才。没有这些,怎么打动那些身居几百米高空办公的叔叔伯伯阿姨大娘们呢?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IT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IT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1

我自20xx年2月24日入职至今已经将近1年,在这1年之中,我个人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的经验,从经历的每件事中去总结工作经验,学习并适应工作环境,考虑在我的工作中能够有一个新的工作创新,这是我个人成长中的一段宝贵经验。回顾这一年我个人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刚刚进入这个工作环境的时候,说起来还真的有点不习惯,不过真的让我感觉收获很多!

本岗位目前主要有三大项主要工作内容:其一,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网络及办公设备护管理方面;其二,监控、数字电视、公司使用的各种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总结和计划:

一、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网络及办公设备护管理方面工作内容:

此项工作主要包括公司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并保证公司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公司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以及公司计算机相关产品,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的日常故障维护及共享设置等。

公司目前一共近106台电脑,其中有50台品牌机,56台兼容机。主要的故障有:硬件故障,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因兼容机皆是20xx年至20xx年出产的,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硬件老化过快,或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打印机方面因生产需要,过量使用打印机难免造成硬件损坏,打印机寿命缩短,这也是今年公司购买品牌电脑、打印机数目较大的重要原因。且公司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管理情况较为混乱,另外,计算机管理也没有成文的管理制度,机器的配置较为混乱,所以我们对公司所有计算机都进行了详细的配置登记,并把每台机器责任到人,并重新整理线路,配置网络拓扑图,现公司网络运行良好!

二、监控、数字电视、公司使用的各种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自公司建厂之初布置完监控之后,近几年我IT室,在维护方面投入较大人力物力,但是,因监控线路环境造成线路老化,更换极为复杂与不便,导致公司监控系统出现目前不完美状况。此问题我IT室将与部门经理协商后再拿出解决方案。数字电视一切正常!

IT室维护的系统有:消费系统,考勤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今年年初我们对公司消费系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将系统内已离职员工的信息及一些其他无用信息进行了清除,为系统做了一次大瘦身,使消费系统工作速度提高,并与人事管理系统内的人员信息资料挂钩。同时与消费系统厂家协商,将系统升级开通了考勤系统,实现了公司智能消费卡一卡多用的功能。

三、20xx年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目前公司使用的各种系统软件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会努力学习。

2、有时工作事情太多做事有头没尾,对工作按排不合理,没有主次之份。有时性子太急燥说话的语气不注意,和个别同事之间相处不融洽。对自己作息时间没有合理的按排。有时有点懒散,上班的时候会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

四、明年工作计划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我们准备将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的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我公司电脑长期存在潜伏病毒,严重的威胁我公司各种管理系统的使用,这将是我IT室将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要去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岗位作为公司一个服务性岗位,在工作中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望领导及同事指出并指导!

以上是我在IT室管理员岗位上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相信新的一年一定会有新的成就,同时在新的一年里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IT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2

一、网络思政工作

1启动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版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新版微信公众号服务菜单采用了主屏模块化显示的方式,简洁明了,便于 *** 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新版微信公众号落户校内服务器,一卡通查询、财务查询、师生e线、迎新系统等服务菜单进行实名认证,平台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对试运营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如个别栏目自动抓取时间间隔太长、实名绑定定期解绑、财务查询工资明细不显示、就业快车信息源调整、精彩活动栏目过期活动不予展示等数十个细节问题进行了改进,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

新版微信公众号设置21个服务项目,在保留原有14个服务项目基础上,新增7个服务菜单,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性能。通知公告(教师版、学生版)一卡通查询、财务查询、师生e线、迎新系统、智能问答等7个新增服务菜单,再加上原有的班车查询、校历查询、精彩活动、就业快车等项目,基本覆盖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内师生一站式服务目标基本达成。

2加强原创校园网络文化作(产)品的研发力度,活跃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一年来,带领学生团队积极进行原创校园文化作品研发。共计推送42次,推送图文信息157条,其中《小白说事》25期、《伊所欲言》14期、《漫谈》27期、《矿大人的一天》3期。其中微视频《矿大人的一天:矿大的大爷大妈们》点击量9100余人次,点赞数114人次,反响良好,《xxxx》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专题推送。漫谈之《xxxxx》得到徐州电视台、都市晨报专题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微信公号排行榜(45-411)”上,我校官方微信(服务号)“XXXX大学”微信位列“全国普通高校微信公号综合影响力TOP100排行榜”第21名,两篇图文消息分别位列“全国普通高校单周文章阅读量TOP100排行榜”第19名、第80名,总体排名在江苏高校位列第二。

设计制作了以“小白”为代言人的官方微信形象标识,制作了校园原创网络文化作品画册:《小白说事》、《伊所欲言》、《漫谈》。制作了官方微信品牌形象产品:便携玻璃杯、小白形象卡套、纪念版明信片。

3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用心打造官方微信活动品牌。

精心策划开展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1周年暨校庆106周年系列活动。活动采取线上抽奖、线下兑奖的形式,共计发放各类奖品近3000份,活动持续期间,平台总用户数从14563增长至19467,增粉4904人,官方微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步一提升。组织开展读书节名家讲座(北大张颐武教授、作家叶辛)抢票体验互动活动。700余人次参与了抢票活动,活动增粉200多人次,效果良好。而每年万圣节、圣诞平安夜等活动更是有上千名同学报名,官方微信活动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4推动学校新媒体运营工作队伍内涵建设。

本人注重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思考和积累,上半年受邀为信电、外文、艺术、文法四个学院新闻传播中心骨干做了题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实务》的讲座,对学院新媒体工作进行交流指导。组织了辅导员赴上海开放大学参加沪外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春季培训班,提升新媒体工作队伍网络舆情导控水平。

5开通XXXX大学“头条号”,拓展网络思政平台。

上半年,与“今日头条”运营方取得联系,详细调研高校入驻头条号的有关信息,开通了XXXX大学“头条号”。组织新媒体中心相关人员进行消息推送。

二、常规宣传管理工作

1做好橱窗宣传主题规划和一月一评一比及橱窗修缮等工作。20xx年,组织各学院展出宣传橱窗9期,共计发布橱窗选题28个。做好部门宣传橱窗的主题规划和订阅,全年共更新12期宣传橱窗,内容全面、新颖,解说详细,受到学生喜欢。对部门及各学院宣传橱窗损坏进行了全面维修更换。

2坚持做好公教区阅报栏、校车站台橱窗等的更新维护。坚持每天按时更新报纸,全年更换报纸近20xx期。对公教区阅报栏锁具、磁贴等进行了全面更换。

3做好敏感日期、重大事件期间户外宣传阵地的维护。重点做好了“xxxx”节点户外宣传栏、宣传橱窗等户外宣传阵地的维护,确保校园户外宣传纯洁有序。

三、创新点

1起草了《XXXX大学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针对全校各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登记、备案、建设等提出原则性意见,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秩序化。

2撰写了我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成果《诵唱读写,传承经典》上报教育部,被评为全国高校特色展示项目。相关成果材料入选教育部20xx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成果汇编。

IT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3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能力,特制定以下20xx年年工作计划,希望可以督促自己。

一、20xx年年工作总体思路及目标

在明年里,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整个部门营造出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提升工作质量,以满足公司和自身的发展,更是要在日常行动中落实体现。

二、20xx年年重点工作计划

在20xx年年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在资产管理上加强管理,新开店、重装店的设备准备,大忙支援工作。对于上半年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在20xx年年的工作中进行完善

三、20xx年年内部管理工作计划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自身工作进行剖析,找出不足加以改进。紧跟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工作标准,学习先进技术,加强团队建设和思想高度。在业务工作上,加强维护管理,防范故障发生,为公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在20xx年年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强资产方面的管理,要从以前被动的对资产从事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进行管理,将和财务部联合对各部门的信息资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发现的不规范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进行处理,并对发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教育已加强其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理解。

加强对信息设备的巡检力度,力求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提前发现、提前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和店面的正常销售,也可以节约维修费用和人力成本。

对于大忙支援的设备平时要注意维护保养,对与支援方式与方法上还要做更多的思考以提高工作效率,支援设备上安装的业务软件要尽量整合到一起以提高通用性,尽可能的做到一机多用以缩短大忙支援时的调试时间。

在工作方法上在部门内要明确个人分工,使每个人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安排工作要根据工作的内容和每个人的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在部门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要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使每一个人都充分的融入到团队中。在新的一年期待自己的更大进步。

在明年里,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在对整个部门营造出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中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提升工作质量,以满足公司和自身的发展,更是要在日常行动中落实体现。

四、管理建议及需上级部门明确思路的工作

提出自己的的管理建议及需要上级部门明确思路的工作。

中国军事信息技术及国防工业发展

中国军队正进行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革命,这场革命是以光纤、卫星、微波和保密高频无线电等手段向数字保密通信转变为特征的,其转变速度和深度不能通过传统国防工业改革解释。事实上,这些转变始于一种称为“数字铁三角”模式的转变,铁三角的三个顶点分别是:商业信息技术公司,政府研究、发展机构和投资部门,军队。联结三个顶点的各边是政府和军队研究机构之间长期保持的重要商业关系。

该数字铁三角关系类似于日本的本国技术战略,由政府高层组织协调和提供重要资金,但也包含基于市场、充满活力、行动快速和面向国际市场的私有企业的特征。中国一直尝试本国技术战略,但是其在信息技术和造船工业中取得的成功可能促使其将信息工业融入全球研究、开发和生产环节中去,而不只靠本国技术力量发展。

数字铁三角表明通信开发的军事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在以前的模式中,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CESEC)等公司建设商业网络,并作为军队的挂名公司为军队获取技术。相比之下,华为等私有公司代表着新兴的数字铁三角模式,军队、政府部门和各研究机构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和人员。这些公司得到最高限额的信用贷款,获得政府863计划的研究和开发基金,并积极寻求占领全球市场。军队从中作为受惠客户和研究伙伴而获利。

中国大部分信息技术和电子公司都是商业公司,与传统国防工业相比较,新兴的信息技术公司没有效率低下的国有大型国防工业的体制包袱:过剩的人力、过时的工业基础设施、资金缺乏、没有先进技术的注入。而信息技术公司在不同地方建设有新型设施,雇用精干的高技术员工队伍,公司员工受市场激励机制和股份红利的刺激,能够引进最新外国技术。

通过数字铁三角机制,军队支持使用民营企业开展军事研究,因为他们比军工企业更有能力从事军事技术研究,这使军队成为企业的研究和开发伙伴,以及新产品的特殊用户。民用化是数字铁三角核心的真正的转型机制,因为它引入商业和利润追求动机,提高中国整体技术水平,从而间接使军队的信息技术水平受益。两项重要的技术动向进一步方便了这种协作:一是军事通信用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商业成品(COTS)设备使用的增加。二是中国作为全球集成电路产品生产地的地位提升,使中国军队能使用先进的微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正是先进军事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核心。

在上面两种动向中,商业成品特别是通信设备的商业成品使中国军队尽早获利,这一点通过军队光纤计算机网络的扩大表现出来。相比,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慢一些,因为微电子部件设计一般以特定军事用途为目的,不能从全球商业成品中直接获利。但同时,中国商业半导体制造技术日益先进,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能力,便于军队的设计理念在保密的国内环境中得以实现。

虽然数字铁三角在一些重要信息技术领域使中国军队获得极大利益,但其作战性能却不能确定。例如,保密通信的实现可能提高军队通信的安全,但是系统在真正作战环境中的性能却得不到绝对的确定,除非其在军事冲突中得到检验。

信息技术部门和中国国防现代化:一种新兴模式

信息技术与国防现代化的关系。

信息技术被视为未来战争的核心,有时还被贴上军事变革(RMA)的标签。中国军队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对军事变革表现出极大兴趣,以发展非对称战略应对与台湾、美国及其盟国发生可能的冲突时给其造成的挑战。在理论上,中国学者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军事变革及影响的著作,这些著作日益与军队正在开展的学说革命融入一起,并且迅速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在实践中,中国军事变革的首项任务就是军队C4ISR基础设施的全面现代化。军队从摩尔斯密码、高频无线电通信向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迅速发展,提高了部队的作战和通信安全,并为实现与未来常规武器合成提供了前景。

1997年出版的《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信息技术革命的全面工作原则:一是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二是由电缆向光缆转变、三是由机械电子交换机向程序控制交换机转变、四是由单功能终端向多功能终端转变、五是单一任务网络向多任务网络转变、六是手动 *** 纵向自动和智能化网络管理转变。2000年,军事变革战略中又增加一些革新原则,这反映出中国信息技术工业不断成熟:一是静止通信技术向移动通信技术转变;二是地面和空中通信技术向空间通信技术转变;三是保障通信技术向指挥、控制技术和信息战技术转变;四是窄带通信网络向宽带通信网络转变;五是地区或跨地区通信网络向全球通信网络转变;六是专门军事通信网络向由专门网络和公共网络构成的网络转变;七是军事通信网络向军事信息网络转变。

这样具有雄心的革新计划只有通过政府高层、政府工业基地、研究和开发机构的特殊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在政治上,中国***一直认识到军队C4ISR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性。前国家***同志一直强调“电子系统对经济建设和国防通信至关重要”。在总结1991年海湾战争经验时,进一步主张,“军事电子系统对政府安全有重要意义,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海湾战争时,中国国防工业电子部门没有制造出相当于西方国家最先进水平或相对先进的装备,并且中国的商业信息技术部门基本上不存在。

信息技术国防工业部门

中国信息技术部门正推动中国军队C4ISR现代化的发展。虽然中国信息技术工业以商业为导向的,但是其成功得到政府研究和开发机构的支持,包括与国防工业和军事单位相联系的机构。在这种意义上,信息技术部门,特别是那些向军队供应C4ISR成品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企业应被视为中国新型国防工业部门,但这些企业与传统国防工业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国防工业部门由d药、航空、空间、造船、核武器和电子产品等军事工业部构成。在经历25年的国防工业改革之后(从80年代初开始),军事工业部都转变成企业,负责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民用和军事产品。多年来,国防科工委(COSTIND)一直作为军事实体,协调军队与国防工业企业之间的研究、开发和采购关系。从1998年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变成地方机构,负责管理和控制国防工业。

信息技术工业体制的活力

分析信息技术工业部门的活力,首先必须将信息技术工业部门的负责国防部分划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为军队提供路由器、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商业成品信息技术系统的子部门。这一类公司主要包括华为、中兴、大唐和巨龙公司和武汉研究所等,这些公司是从政府研究所分离出去的私有企业,他们采用美国、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的模式,通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更好的服务和对研究开发的再投资建立跨国公司,获得外国市场准入和占领国际市场。这种模式是中国其它工业部门闻所未闻的。2000年,中国在474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中,229%(约1085亿美元)与电子类产品相关,在2005年,这个份额预计增长到2600亿至2700亿美元。

信息技术工业部门第二类是那些商业取向可行度较低的子部门,包括进行雷达和特殊武器子系统的特定国防电子系统的开发商。构成这一类的研究所,以及与他们相联系的商业挂名公司更象传统型国防工业,他们有着同样的体制问题:不能象商业企业那样轻松开发市场,因为国防电子部门不能通过市场获得商用最新技能和技术。他们也没有象商业企业那样吸引人的出口活力,因为中国的国防电子产品竞争不过西方的产品。近年,全球集成电路生产转移到中国使其获得近乎最新技术的设施和生产技术,使国防电子部门获得象电信部门那样的活力。

利用国内信息技术市场巨大吸引力获取最新外国技术,中国的信息技术公司,政府研究和开发机构、研究和开发基金项目,军队组成有效的数字铁三角形,将政府重大资源与商业部门的活力结合起来,使一些部门,特别是以商业成品为中心的部门取得了成功。中国已经把这种数字铁三角模式作为其它国防工业部门改革的模式。虽然国防电子部门的技术发展还不深入也不全面,但有些重要领域,如半导体等现代国防电子核心产品取得积极成果。

数字铁三角:国防采购的新模式

战略和政策。

国家技术发展战略、高层协调,以及政府五年计划、863计划等政府科技预算项目的资金支持促使数字铁三角的形成。支撑该铁三角的战略来自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改革要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16字指导方针。该方针要求改变国防工业体制,使判断高技术成就的标准在于其不仅仅实现国防利益,而且还能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虽然一些传统国防工业部门如d药工业已经实施该战略,实现军品向民用产品的转换(坦克向卡车或民用爆破物的转换),但是某些新技术领域(如路由器)没有大规模事先存在的工业基础,使信息技术部门绕开大量体制上的缺陷。

此外,集中进行技术开发而不是进行工业生产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修正同样帮助数字铁三角的实现,1986年,国家要求军队的科技机构为政府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其原因是在政府科技基础之上容易发展军事技术,而不是从军事技术基础上发展政府科技。1989年,政府在进行双重用途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要求进行军事技术的民用化研究,并实施研究和开发机构的商业化。为此,国务院制订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90-2000-2010),建议采取必要的步骤消除现有体制上的障碍,推动转变的进程。因为技术的可互换性,信息技术部门被放置在独特的位置上,从民用经济和军事采购的利益出发,对政府的研究和发展基础部门进行商业化改造。

数字铁三角三个顶点

第一顶点:商业信息技术公司。中国最重要的两类信息技术公司是电信设备和电子设备公司。电信设备最重要的公司有华为、大唐、中兴和巨龙,这些公司都是独立的私有企业。而许多电子设备公司组成外表上是商业取向的综合型公司,如中国电子公司。电信设备公司源自政府和军队现有的通信研究和开发机构。这种联系为双方人员的交流,政府组织的研究和开发设备的商业化,以及商业研究和开发设备的军事化提供渠道。

华为深圳技术公司于1988年组建。华为与中国军队一直保持深层次联系,军队作为华为公司重要的客户,以及研究和开发伙伴发挥着多重作用。华为目前是中国最大、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通信装备制造商,是世界上10大电信设备生产商之一,雇用22000名员工。公司的销售额从1996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02年30亿美元。它的主要产品包括交换机系统、智能网络、无线电数据通信、同步数字系统传输网络、无线电、数据通信和宽波段综合数字服务(B-ISDN)、电源和光纤系统。公司的消息声称对军事用户的销售仅占年销售额的1%,尽管这个数字可能被缩小了,但至少意味着每年向军队提供价值3000万美元的装备和服务。

中兴电信公司源自中国航天工业公司第691电子装备工厂。2000年,中兴电信公司收入为102亿人民币。2000年,该公司雇用1万多名专业人才,其中86%以上的员工拥有大学文凭,300名拥有博士和博士后头衔,2000名拥硕士学历。2000年,中兴公司占据国内30%的电信市场,其中包括20%的交换机和存储服务器市场。它的交换机、视频会议系统、智能网络和其它新产品销售到30多个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东欧和非洲的国家。在未来,中兴将集中进行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GSM900和码分多址(CDMA)装备。

大唐公司最初于1993年成立,源自中国前通信技术研究院(CATT)。大唐雇用4600名员工,与华为公司一样,大唐公司在自行研究和开发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按中国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标准合作研制第三代蜂窝电话系统。大唐公司开始是交换机供应商,但现转向数据通信和数据传统装备的开发。大唐的最重要的产品是SP30交换机,其同步数字系统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份额。在未来,大唐公司将进军自动出纳机市场,并在其核心交换机产品上增加信息处理功能。

巨龙信息技术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邮电产业总公司合作创建。2000年,该公司雇用1000名研究和开发员工,其中85%拥有研究生员学历,公司的注册资金为55亿人民币,总资产达到30亿人民币。巨龙公司每年将10%的利润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再投资。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是自行研制的HJD-04商用电话交换机。除HJD-04交换机外,巨龙还生产路由器、连接器、发射机,移动、网络和数字通信设备,同步数字系列和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无线电本地环路系统、高速以太网交换机和电话系统。在未来,巨龙公司计划开发自动出纳机系统,信息处理和宽带产品、高速路由器、合成存取服务器、专用分组交换机系统、无线电存取产品、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和光纤交换机。

中国的电信装备公司已经不只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小厂家,已经成为地区甚至是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他们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的***显示出事业心,招募了大量高级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报酬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公司将费用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样使装备的价格比世界水平要低30%。他们为国内运营商提供极佳的服务。并且这些公司从地方政府、银行、外国公司、国防工业机构、以及地方和军队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机构中获益颇多。

第二顶点:政府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双重用途技术研究和开发由科技领导小组协调,该小组由负责科技事务的政治局成员领导。该小组包括一些重要部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等。军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由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的科技委员会等机构协调。但是中国大量科技研究都有军事意义,国防科工委除为军事和双重用途技术制定长期研究和开发规划外,还制定民用高技术发展战略。科技部所属的各特殊领域委员会负责核武器、造船、飞机开发、电子(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备开发,另外还有特殊小组负责C3(指挥、控制和通信)技术。

在信息技术领域,政府信息领导小组(SILSG)一般由负责通信和电子事务的政治局成员领导。该小组是中国政府中最有力的信息机构。作为一个跨机构协调小组,政府信息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并调解政府机构间的司法争议。政府信息领导小组的政策由信息产业部执行,信息产业部是在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的前电子工业部和负责邮电服务前邮电部的基础上于1998年成立。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信息产业,调节信息市场、制定技术标准,以及制定通信、多媒体、广播、卫星通信和因特网等领域的政策。

另一个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研究的协调机构,特别是军事研究的协调机构是电子科学院(ESA)。在国防电子设备工业方面,电子科学院下属的军工基础局可能与军工企业协调信息技术和电子研究。信息产业部的电子产品局负责各项标准的制定和推动对外贸易。电子科学院的预研基金是八大国防计划之一。

信息产业部下辖的前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所辖各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与军队及其信息技术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并在商业业务上隶属中国电子公司(CEC)及其下属的国家进出口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电子贸易集团公司。

信息产业部的各研究所中,第54研究所是从事军事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所之一,该所主要进行通信和监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微波中继通信、无线电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存取、遥感、遥感勘测、探测、通信电子对抗、情报和侦察。该研究所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全数字卫星通信地面站,第一个大型舰载卫星通信站、第一个区域防空通信网络和第一个人造卫星监测装备。

每个国防工业公司都辖一个或几个信息技术研究所或电子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在通信和微电子等领域与军事或民用公司合作。航空工业公司第303研究所负责半导体装备的研制。北方工业公司第203、206和212研究所负责研制计算机、雷达软件等多种新产品的电子设备。第504和506空间研究所进行通信和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第771研究所负责微电子的研究。中国造船工业公司第709所进行计算机和软件研究,第716研究所研制自动系统,第724研究所研究雷达。

在中国军队的研究所中,第56研究所开发计算机系统,第61研究所开发指挥自动化系统和C3I系统。第62研究所进行通信装备、计算机和指挥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前第63研究所进行微波和加密设备研究。上述其中的一个研究所开发出卫星通信用的相控阵天线,达到移动通信的目的,提高部队快速反应的能力。

政府研究基金项目。政府五年规划和863计划中的研究和开发基金促使政府研究和开发部门与商业信息技术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商业公司来说,政府研究和开发资金使其能进行费用较高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且作为一种补助金形式把资金转移至销售和生产方面。

第一项资金来源:五年规划。政府对企业最重大的支持就是政府科技研究和开发资金项目,科技基金体制中处于最高地位的是五年规划的关键技术项目。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12项重大高技术项目的研究建议,其中包括高速信息网络和超级计算机。研究和开发的目标包括研究出018至025微米之间的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光纤通信、网络存取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必须是自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项资金来源:国防资金项目。中国目前至少有8项国防资金项目:包括国防863计划,国防科973计划、军事型号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国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防科技预研计划项目,装备技术基础项目和电子科学院预研基金。

第三顶点:军队信息技术。中国早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设施由军队控制新中国成立后,王震等军队高级将领先后出任邮电部部长。至今,中国军队仍通过军事信息技术研究所,通信基础设施、带宽和频率的特殊拥有权,与商业信息技术公司的关系等方式保持电信领域的参与。

毛泽东时代以后的军队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工业的之间的关系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级基本上是通信网络及其服务的商业化。中国军队不仅使用商业技术建设军事用网络,并通过建设和运营这些网络产生收入,而且这种建设本身吸引外国公司寻求参与到合资企业中,并且愿意进行技术转让。总参谋部的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等军事系统合成商与民用和军事研究所保持工作关系,使军事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技术得以传播。1998年军队企业转制后,军队进入第二个阶段。虽然一些商业电信建设仍通过附属公司进行,中国军队更公开采用数字铁三角模式,向面向全球的公司提供资金、研究和发展支持以换取特殊用户地位。

第一阶段:电信设施扩建阶段。1998年军队商业转制以前军队商业最具活力的部门是电信。从1988年开始,军队开始利用其有限的内部特殊通信网络为地方客户提供商业服务。起初,军队向个人和商业公司出租电话线并联接上交换机,随后逐渐利用地线中的多余的容量和高级移动模拟电话系统(AMPS)蜂窝网络以获取商业利益。

同时,军队利用其独自控制的带宽频谱。军队控制的带宽谱段是800MHz以上部分,也是移动蜂窝通信的最佳频段。为了从军事广播带宽中获利,前邮电部中国电信公司与总参谋部通信部的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于1995年组建了一个联合企业。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是中国军队通信的关键部门,它的业务包括移动通信、保密电话干线、计算机网络、加密、微波通信、计算机应用和特定军事C4ISR系统。该公司负责设计、合成和运行军队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它开发应用软件,并与总参谋部内负责C4ISR、微波和加密工作的研究所保持密切联系。

从中国军队带宽垄断中分离出的第二个项目是移动无线电寻呼业务。例如在广州十大寻呼机公司中,有三家公司分别为空军、广东军分区和国防科工委的一个子公司控制。空军的这家公司名为广州八一通信集团,它在1994年时的商业无线电寻呼业务用户达10万人。

解放军投资和获取商业利益的第三大项目是光缆。中国军队出动大量人力铺设了国家的大部分光缆干线,获取经济报酬和干线中的部分光缆的使用权。军队同样铺设专门的光缆,其中一些用于商业用途。

第二阶段:从制造商到数字铁三角客户。中国军队直接参与商业通信网络的建设在90年代末中止。1998年7月22日,在中 央 军 委 扩大会议上,同志要求解散军队商业公司,自此,军队向政府移交了商业公司。

外国公司的作用、资本和技术

外国公司通过向中国信息技术部门的商业公司注入技术、资本和技能,为数字铁三角提供有力的帮助。对外国信息技术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容易。尽管中国政府控制的机构愿意购买大量的外国装备,但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的监督环境限制了外国公司的运营或提供服务,并且中国在商业竞争偏袒国内企业。这样,外国公司不得不与中国国内的公司建立起技术合作,通过向国内研究和开发机构和联合企业实验室进行投资以获得中国的市场准入。例如,华为公司已经与朗讯、摩托罗拉、英特尔、IBM等公司达成起技术合作协议并建立实验室。一些跨国公司甚至同意转让源代码等核心技术以获得市场地位。例如爱立信公司同意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CDMA蜂窝技术的源代码。网络解决方案公司为了加快公安部实验室对其杀毒产品的审批,向公安部移交了300种计算机病毒。

2003年7月,中国宣称包括至少3个美国公司在内的50多个信息技术公司组成联盟,加强其在中国国防市场中的地位,因为中国军队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对采购体制进行了改革。前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将军出席了联盟组建仪式。12个公司向军队捐赠了服务器、个人电脑、交换机和路由器在内的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代表保证帮助为军队培训信息技术人员,提高产业在部队中的意识。该联盟的建立由中国信息部下属的电子科技信息院和计算机世界媒体集团主持,得到总装备部、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批准。

外国技术转让使政府各部和各公司更加不依赖于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这就是中外分析人士所称的发展新模式:合作、学习、掌握、独立开发、取代、自主创新、全球竞争。在信息技术和电信子部门,这种自我维持道路已经取代老式、风险较大的国防工业模式。

数字铁三角的全面影响

对其它国防工业部门的影响

电信和微电设备子部门已经找到一个成功模式,在政府的指导和商业活力的推动下改善中国民用和军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但是信息技术部门的成功模式能否运用到其它不太成功的国防工业部门仍是一个问题。

根据调查,从国内公司采购军事信息技术装备使总装备部学到大量有关签约、竞争、投标的经验,并且总装备部还鼓励采购军官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传统的国防工业采购上去。实事上,向商业造船工业的制造技术和技能的转让,结合1998年国防工业的改革给海军建造的步伐和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但考虑到信息技术部门独特的优势,以及不太敏捷和不具活力的传统国防工业部门,特别是落后的航空部门,在传统的国防工业中全部运用这些经验会受一定的制约。

目前,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保持“社会稳定”这个政府最高目标影响了整个国防工业的重大改革,因为这些改革将毫无疑问产生令人痛苦的合并、人员下岗,或是公司破产。因此国防工业分析人士一旦讨论所有部门的类似的体制问题时,必须面临以不同的进度分析各部门改革的进展。

对军队现代化的影响

在过去,中国军队历经了信息技术不足和老化的磨难,这些不足严重影响军队传递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影响各军区部队的协调能力,因此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通信问题曾是1979年中国对越还击战时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1991年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完全意识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C4ISR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这些技术确保联军战胜一支由大量苏联和中国装备武装起来的部队的重要性。

为克服不足,中国军队开始实施一项经费充足的计划对C4ISR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在最开始,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从国外获得先进通信装备,通过“蛙跳”方式提高部队的能力。中国每年从朗讯、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采购价值约150亿至200亿美元的通信装备。在微电子领域,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半导体工业的重要设计和生产基地,为中国军队获得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先进集成电路提供了安全供应。通过引进先进的保密通信基础设施,中国军队在通信和作战安全上取得巨大的进展,并且信息传输的容量得到提高。在传感器领域,中国同样取得极大进展,如中国开始部署新型北斗导航卫星、东方红-4通信卫星和相控阵雷达。

。。。。。。更多见网址>

是公司高层,还是CIO领导的IT部门,抑或是咨询公司? 在十几年前,大部分企业的IT部门的职责就是买电脑、修电脑、为业务部门提供各种电脑及周边相关的服务,IT部门几乎不需要制定任何的IT规划。随着IT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IT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IT规划也就成为许多CIO需要思考的问题,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是公司高层,还是CIO领导的IT部门,抑或是咨询公司?在ITValue社区,各行各业的CIO纷纷抛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在讨论如何制定IT战略规划前,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企业是否需要制定战略规划,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文永生曾拜访过很多企业,这些企业都曾请麦肯锡等知名咨询公司做过相关的战略规划,但做完之后大部分企业都将规划束之高阁。 这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咨询公司所派遣顾问团队的行业洞察能力较弱,无法形成有指导意义的报告;有的是因为企业所在行业发展过于动态、难以看得长远,咨询项目做完后,调研报告也已经过时。文永生认为,企业是否应该制定IT规划,要看企业的业务能不能被规划,如果不能,那么即便做了IT规划也实现不了所期望的业务价值。 当然,无论企业业务是否能被规划,其IT规划的过程都可以协同大家对信息化形成统一的认知,以便发现未来工作的潜在合作者和隐藏的障碍点。通过IT规划的过程,也可以理清楚未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在ITValue社区中,CIO们在讨论中达成共识:IT战略一定程度需要服从并服务于企业战略,IT战略规划要最大程度的匹配企业战略。强生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强生集团有很明确的商业战略规划,IT部门则根据经营策略调整IT战略,使IT变成一种提供系统支持、促进业务增长的能力驱动部门。 从2007年开始,强生制药亚太区IT部门设计研发了区域SOA平台,这个平台建立在支持共性关键业务流程的SAP ERP基础之上,以匹配业务部门的战略至2016年(这个平台的生命周期将在2016年左右结束)。到2014年再实施另一个IT项目,以替代现有项目平台。这就是强生亚太区CIO冯太川的IT战略,不但与业务战略相一致,而且业务部门可以知道到2016年的收益目标、产品渠道、市场规模、收益趋势、市场优势等。

年轻程序员,有四点你需要提前注意

1、80后程序员入行至少是十年前,而现在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加上转行进入的人数是十年前的5倍不止 ,IT从业人员增多,今非昔比。

2、国内资方过于强势,没有工会监管,年龄大了,你可能会被企业各种方式打包走。

3、由于大量开源库的存在,计算机行业的门槛几乎没有,能掉个包就可以去工作了 ,所以你的现在“搬砖”的工作很可能被替代。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技术很牛X。

4、不要被目前的高薪水遮蔽了双眼,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元。能存钱,就多存点。一些非必要的电子产品可以考虑不购入,如果你是土豪,另当别论。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自己好点,钱要赚,命也要有,年轻感受不到,过一些年身体是会发生变化的,提前透支并非好事。

大龄程序员何去何从

不要老是以为自己技术多么多么好,就安然度过中年危机。

当金字塔底部开始被清退的时候,你离职的日子也不远了!

不信你看看xx跳楼的那个中年程序员,他可是十几年前南大硕士毕业,你比他厉害多少呢? 现状网上上风气很不好,一大堆程序员自以为多了不起, 就恨不得天天劝退其他行业。殊不知自己都不知道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

1、不要盲目进入计算机行业,能去就去门槛高的行业,比如:大学老师,律师,医生等

不要认为医生和程序员都是高精尖,医生是越老越值钱,程序员可不是如此,至少在国内。

2、积累资本,在被清理之前能靠自己的资产收益生活,不至于生存不下去,所以如果可以建议你发展一个副业,避免收入来源单一,导致的困局,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高薪程序员焦虑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上班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从天之骄子低到了尘埃。

3、降低杠杆,不要背负债务,计算机行业黄金十年已经过了,当潮退的时候谁在裸泳,一看便知~,裸辞创业也需要非常谨慎,一不小心可能亏空你前10年的所有积蓄。

4、在年龄到了已经不适合长期加班的时候,提前做好转型准备,提升你的软实力,可以考虑转型到技术管理岗位,凭借经验带团队。如果有足够的业务资源和经济基础,可以考虑从事当前行业的创业。至于送外卖、改行开饭店可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总结

四十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四十岁了,你还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

笔者目的分析目前IT行业从业现状,分享个人观点传播有意义的能量,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欢迎评论私信交流。

到底什么是IT规划?IT规划需要做些什么?企业内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而在企业外部,软硬件厂商、咨询公司等人士也会有不同的说法。1、IT规划的定义

通俗派的说法:

“IT规划(IT planning)”是“信息化规划”的简称,是指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术派的说法:

IT规划很简单,就是要建立先进的、企业级的IT架构,选择一系列先进的软件来实现规划的IT架构。

软件公司的说法:

以前都没有IT规划,我们的软件都很先进,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我们的软件,已经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即便没有IT规划,这种软件也完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2.企业内部的定义

领导的说法:

IT规划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个规划能够支持我们业务的发展,能够得到落地执行。

业务等应用部门的说法:

IT规划是IT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IT规划应该是IT部门考虑怎样为我们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最好还能够帮我们降低运营成本。

IT部门的说法:

IT规划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整天都被那些业务、财务、行政等应用部门吆喝来、使唤去,忙得不可开交。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没有底,我们得规划出

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计划,然后到领导那儿申请预算,才能把那些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软件系统买回来。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上看,IT规划只是管理信息化的十步闭环中的一个环节(如图1所示)。IT规划要想获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必须最终能够被落地执行,从业务出发是必然的选择。

3、“IT规划”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IT规划”包含了“IS规划”与狭义的“IT规划”两个部分。细分来说,“IS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 简称ISSP)筹划的是:在理解企业的发展远景、业务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远景、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简称BSP)目标的达成。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业内外的探讨,关于ISSP和BSP的集成问题,其实说的就是这个层次间的衔接。而“IT规划”(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c Planning),是承接IS战略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支撑软件、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简而言之,是围绕“T”来展开。下文中除特别说明以外,“IT规划”都是取广义范围。

其实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是“最后为之”的事情,需要在以上的种种战略“有个说法”以后才进行。而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如何选择硬件、软件开始。

4、“IT规划”的“客观”与“主观”

进行IT规划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客观问题,一个是主观问题。

由于缺乏IT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等。正是有了IT规划,我们才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从客观上防止以上严重后果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IT规划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企业IT规划的中心环节是什么、IT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银行总行做it岗位,怎么做职业规划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7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