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公司不同险种的死亡率经验是什么

同一公司不同险种的死亡率经验是什么,第1张

上榜告白:我飞快地想逃离死神,可它总在前面等待我犯错误的那一刻。

危险指数:★★★半

十大危险职业第五名:消防员

同所有的危险不同,消防员面临的死亡威胁更加直接和猛烈。他们与火神战斗的结果就是:要么挽救更多的人,要么自身被火蛇吞没。

消防员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关系最为紧密的危险职业之一,他们与死神的周旋也最容易让我们感动。他们面对危险奋不顾身的精神支撑,源自于对生命的尊重。

上榜告白:他们承担危险,让更多的人脱离危险。

危险指数:★★★半

十大危险职业第四名:特工

现在,危险职业中最神秘的一个群体要出场了,他们通常隐藏在人群中,看上去跟我们没什么分别,但是他们往往背负着神秘莫明的任务,长期的地下活动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们就是特工,一种我们只有在影视剧中才能识破的职业。他们的身份一旦在现实中被识破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让他感到安全的地方。

作为特工,他必须有一个精确的大脑,和善于伪装的外表。一切按照计划行事是他们的行动指南,特工的一行一动都会经过预先设计,事实上,他们是一群高明的谋划者。

上榜告白:神秘,因为他们永远生活在别处。

危险指数:★★★★

十大危险职业第三名:敢死队员

如果一种职业比战场上的士兵还要危险,那就非敢死队莫属了。不可否认,敢死队在所有危险职业里面危险系数是最大的,不只因为他必须随时随地拿真刀真q与敌人搏杀,更关键的是,他必须机智勇敢地深入敌后,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点中敌人死穴。

在被誉为史上最难的即时战略游戏《盟军敢死队》中,你将深刻体会到敢死队员紧绷的神经。在那高度危险的战场上完成一个又一个充满着刺激的任务后,你就会惊呼于敢死队员的危险本性。

上榜告白:敢死队员如是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危险指数:★★★★数字飙榜

十大危险职业第二名:战地记者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

这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他们冒险、冲动、热情,充满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q击、炸d、导d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

在**《萨尔瓦多》中,死在美军q下的摄影记者约翰•卡萨迪就是一个典型的战地记者,他面对着游击队的q口一边虚言应付,一边偷偷地按下快门;当美军的直升机开始向游击队和市民射击时,他从藏身之处兴奋地跳出疯狂拍摄,直至中d倒地。《萨尔瓦多》凌厉的镜头组接和动荡的摄影风格,把战地记者这一危险职业进行了粗线条勾勒,有了种荡气回肠的紧张和激动。

上榜告白: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们的舞台

危险指数:★★★★半

十大危险职业第一名:人质解救专家

如果你是一名人质解救专家,你的危险除了直接面对凶残的绑匪外,还有一种感情的危险,那就是可能被人质的妻子爱上。

在影片《人质解救专家》中,一位美国科学家在南美遭到绑架,他的妻子无奈之下找到了人质解救专家,请求他解救自己的丈夫。人质解救专家出场了,他经验丰富,智勇双全,在他眼里,再狡猾和凶残的狐狸也只是他的猎物。人质解救专家冒着生命的危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对绑匪软硬兼施,最后终于将那位科学家解救出来。然而,人质解救专家的危险才刚刚开始,在这场解救过程中,人质的妻子竟然鬼使神差地爱上了解救专家。于是,一场关于爱情与伦理的纠缠开始了,此时爱情比绑匪还让人头疼。

上榜告白:聪明和勇敢有时候是最危险的东西

上榜指数:★★★★★

保险系数的计算很复杂,要精算师级别的人才能回答,

不过它与保险风险系数,死亡率,职业种类,年龄这些因数有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你是指死亡率根据??

主要是健康状况和职业,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吧。

健康状况,该地区过往几十年的疾病数据,这些卫生局有统计;

意外的话,首先和职业有关。不同职业的意外发生可能性不同,做办公室的肯定比工地上要安全的多吧,就这个意思;

还有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自然死亡率等等。

这些东西没必要去算,知道大概就好了,要是你能算好了就是国宝级精算师了。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分为两节,分别是: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我偷个懒,先更第一节流行病学吧,毕竟内容真的太多了,第二节统计学明天更~

1流行病学概念  2 任务  3研究方法分类  4常用指标  5 常用研究方法 

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1第一阶段---揭示现象

2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

3第三阶段---提供措施

结合健康管理,对应就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一)率和比

1比例——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常用P=a/(a+b)来表示

2率——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k=100%、千分之千、万分之万、十万分之十万

3率的构成:受累人群数量、被观察到的受累人群所处的总体数量、规定的时间

4比——也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公式:比=甲指标/乙指标✖100%( 添加 )

(二)发病指标

1发病率

(1)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2)暴露人口数——也称危险人口,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疾病的人。

(3)用途——对于传染病和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应该病的风险;常用于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

(1)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2)影响因素:发病率、病程。

(3)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疾病的分布以及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3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区别

(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实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

(三)死亡指标

1死亡率

(1)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千分之千或十万分之十万

(2)分类: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

2病死率

(1)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

(2)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

3生存率

(1)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2)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四)相对危险度

1相对危险度

(1)又称率比(RR),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o

(2)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3)RR无单位,比值范围在0-正无穷之间。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存在负联系,暴露是保护因子;RR>1,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2比值比

(1)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OR)。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2)与RR相同,OR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3)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OR值接近甚至等于RR值: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五)归因危险度

1归因危险度

(1)又称率差,简写为AR。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公式:AR=Ie-Io=Io(RR-1)

(2)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1)简写:AR%,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公式:AR%=(Ie-Io)/Ie,再×100%

(2)数值越高,越是干预的重点。

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1)简写为PAR%,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公式1:PAR%=(It-Io)/It,再×100%,It为全人群发病率

(2)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一)现况调查

1概念: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因为是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世界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

2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应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

3分类:普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分为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

4优缺点

(1)优点:现况调查中常用抽样调查,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故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现况研究是在收集玩资料之后,再将样本按照是否暴露或患病来分组比较,即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故结果具有可比性。研究过程应用问卷调查或采样监测等手段,故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是疾病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2)局限性: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极有可能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二)队列研究

1概念:亦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可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

2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混合性队列研究)

3特点

(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

(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型不同。

(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

4优缺点

(1)优点: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作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花费高。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研究罕见病时需要大量研究对象,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故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2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调查或信息收集获得的。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经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3优缺点

(1)优点: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易于进行,出结果快。适合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可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作初步评价。

(2)局限性:暴露因素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选择研究对象时容易产生选择偏倚,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回忆偏倚)。

(四)实验性研究

1基本性质: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又称干预研究。

2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3特点: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4临床试验

(1)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疗效的一种试验,是临床治疗措施在正式应用之前的最后人体应用试验。

(2)它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种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和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3)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

5社区试验:也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

1概念: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试验方法。

2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

3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生物统计学法、临床判断法、ROC曲线法。

4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5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

(1)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要有足够的样本量;

(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

(6)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 *** 作性。

6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六)筛检试验的评价研究

1概念: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2用途: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3类型:按筛检对象的范围,分为:群体筛检、选择性筛检。

4方法:单项筛检、多项筛检。

5建议目前筛检慢性病,主要考虑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等筛检方法比较成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较好的肿瘤。

首先 学校如果真的有学生死亡 一般能瞒就瞒 尽量能不让别人知道就不让别人知道。

其次 那个年龄段的人不只有学生 还有农民 打工者 社会青年 等等 只是因为你生活在城市 所以接触的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学生

还有 这个概率是一段时间内这一群人的概率 其中也包含了自然灾害 流行病等等原因 并不是说那么精确的每天每时每秒都有固定比例的人要死亡

其实你如果都看看新闻 你就会发现 网吧着火一下子几十个学生就没了 社会斗殴也有死亡的事例 压力过大有学生自杀的 包括最近的温州动车事故肯定也有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死亡

不过也可以理解为 学生的死亡率比非学生的死亡率要稍微低一些 这是根据职业特点和地域特点等等因素细分的

也就是说虽然这个年龄段的人死亡率是千分之一 但是这千分之一里也有高有低 最后取平均值就是千分之一了

1、人寿保险费率厘定实践中,死亡率是保险费制定的重要标准。

2、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其死亡率往往不一样,保险费率厘定时要重点参考此标准。

3、因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导致的死亡,公司会分别计算,便于不同保险险种厘定不同保费标准

4、不同的职业其死亡率也不一样,公司在计算保费时,对高风险职业会根据死亡率收取高标准保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死亡指标有分为: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分子是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常以年为单位时间。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1000%或100000/10万。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查的死亡率,称为粗死亡率。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应该病人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

如果某病的死亡专利与发病专利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病死率也可以由死亡专利与发病专利推算而得出。

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100%

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

病死率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及病原体的毒力有关。

所以用病死率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应注意不同医院入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是不同的。

如计算住院患者中某病的病死率分母为该病患者的住院人数。

如计算某种急性传染病的病死率,其分母为该病流行时的发病人数。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治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

应用这个指标是并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

开始日期一般为确诊日期,出院日期或手术日期;截止时间,可以是1年,3年,5年,10年,即计算1年,3年,5年或10年的生存率。

为了充分的利用随访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近年来生存率分析较多的应用于多种疾病,队列研究中对结局的衡量。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职业的死亡率最高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职业的死亡率最高、保险死亡率怎么计算公式、同一公司不同险种的死亡率经验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9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