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第1张

近几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也加快了向服务化、网络化、融合化等方向的发展,不仅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增强,同时还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进了信息消费等新消费形态的迅速崛起。

一、行业现状

工业和信息部数据统计:2015年1—3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800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总额926亿元,同比增长91%,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长17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超过508万人,同比增长88%,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31%。

二、前景分析

如今,智能终端、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软件系统功能的不断加强,将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信息服务的消费需求,全球软件市场以每年约13%的平均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从全球看,未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仍将有强劲增长,其2000年销售额将达540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60%,成为全球第一大行业,而同期硬件则只是增长17%,达3600亿美元。在我国,估计未来几年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速度将逐渐超过硬件。1998年预计硬件销售额达1370亿元人民币,比97年增长3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预计为320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长23%;其中软件销售额达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2000年与1997年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增长123%,达580亿元销售额,而硬件只增长73%,销售额达1800亿元。盖茨甚至认为,中国软件市场会有爆炸性的增长。INTEL董事长葛鲁夫也认为中国应致力于发展软件业。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国软件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管理层的重视,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人才需求

软件工程是系统工程,其项目往往工期长,投入大,脑力劳动多,产品无形,协同性要求高。即有大量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又需要大规模协同作战,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

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 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

根据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和金融行业用人需求最多,增加社会招聘的比例都超过了88%。

四、收入探讨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IT业以其超强的发展势头,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高薪行业之一,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且如今,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逐渐在向国际公司看齐。

智联招聘4月下旬针对2015年春季求职期公布的《2015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十大高薪行业方面,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以8626元的月薪高居榜首。

近几年,软件企业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但是随着国家对二三线城市的关注,经济中心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据《2014-2015年众达朴信软件行业薪酬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二三线城市各层级IT工程师薪酬涨幅均高于一线。

当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怨声载道高端技术人才的短缺的同时,高端 IT 开发者对薪资福利的期望值正节节攀升,总之,高端 IT 工作者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当然是要在从业人员具有过硬技术的前提下。

我觉得IT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是这个行业缺口大,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更新快,只要肯学就一定会成功的。

现在学的专业少的有女性学,因为这是近几年在中国刚有的行业,连起步阶段都没到,认识的人较少,如果学这个的话,我想如果开辟出道路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成为这个专业的奠基人。

还有涉外护理,学的人多但出国的少,国内呈现饱和现象但国外空缺极大,就是十分辛苦,在国外工作的好处就是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肯努力就会成功的。

还有就是养老院管理,中国的三大难问题之一,现在国内具备高素质,很全面的管理机构很少,在这方面空缺也是很大的。

趋势一:企业步入转型期 趋势二:价格将有所下降 趋势三:向二三级市场转移 趋势四:翻新装潢潜力凸显 趋势五:行业洗牌还将继续 趋势一:企业步入转型期 面对市场形势有很大变化的时候,企业普遍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守势,一个是攻势。经过2008年的寒风突袭,对于被称为真正冬天的2009年,大多企业都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危机的来临,激发了家居业对2009年的发展战略新的规划。 为了过冬,不少企业开始收缩,降低消耗。而中国规模最大的家居连锁卖场之一月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佐宏、中国最大地板商圣象集团常务副总裁郭辉则主张“反周期”成长,他们共同认为,危机即良机,当前恰恰是“寻猎廉价资产、谋求战略转型、试水低谷扩张”的战略机遇期。 对于企业而言,2009年可以是储备期,也可以是冬眠期。部分企业收缩战线,保存实力“过冬”,也会有部分优秀企业,采取逆市而上,乘机吸入以扩大地盘。不管如何布局,2009年都将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趋势二:价格将有所下降 与百货业、大型综合超市相比,目前的家居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客观而言,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价格因素,但产品的质量与环保、服务,购物环境的因素,也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综合考虑的因素。从行业角度来看,明年的价格战应当还会延续。 另一方面,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一些家居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将有所下降,而物流、租金、人工等成本的回落也将对家居品牌商家的压力带来稍许缓解。但是,由于消费市场信心不足,产品价格将成为刺激消费的利器之一,因此,成本下降并非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转机。台湾地区进口高级厨卫家具销售业绩第一的代理行丽舍上海生活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斯夏龄预言:“2009年,中国大陆家居业的总销售额或将比2008年锐减30%。”整个行业生态将得到重塑。趋势三:向二三级市场转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认为,一级市场已经趋向饱和,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企业的经营策略,都有向二三级市场逐步转移的迹象。据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副理事长高志华透露,地板行业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特别是一级市场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部分大品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导致大品牌对国内一线城市的垄断现状。 业内预计,随着一级市场的竞争愈加惨烈,相对更有发展潜力的三、四级市场将成为家居企业争夺的主要领地,2009年众多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将竞争白热化。同时,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许多原本专注国外市场的企业也纷纷转入国内,准备分一杯羹。这对原来专注国内市场的企业也是一种挑战。趋势四:翻新装潢潜力凸显 由于目前家装行业内承接“翻新装潢”业务及规范服务的企业几乎为零,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萧条的市场情况下,2008年,佳园装潢率先拓展旧房翻新装潢业务并赢得好口碑,目前,已有众多装潢公司进军翻新装潢市场。有业内专家预计,仅翻新装潢这一项业务,本市就可带动包括建材、家具、家电、软装在内,预计将超过100亿元需求总量。专家预测:家居“翻新装潢”服务将激活二次装修市场,成为沪上家装行业的发展新动力,今年底至明后两年内,“翻新装潢”市场需求即将井喷。而面对这一翻新装潢项目,多数规模家装公司因嫌施工琐碎均将业主拒之门外,进而出现了“翻新装潢难”的尴尬局面。趋势五:行业洗牌还将继续 蛋糕在缩小,行业洗牌仍将继续。2008年,已经有家居卖场感觉到明显压力,打折促销一浪高过一浪。春节后,业内人士预计一部分家具分销商会倒闭、退出,很多卖场会出现招商不足的局面。而入驻商户及品牌,也陆续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业内人士预测,2009年对于上海家居卖场来说,将是入驻商户及品牌调整的一年。 有些建材企业由于在每个卖场都有店面,扩大了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成本,压力下不得不考虑缩减部分开支。对于分销商来说,主要承担卖场租金、人力资源、物流配送、营销推广等四项成本,其中租金占的比重相当之大。业内呼吁各卖场的物业平台在这个时候要“放水”,减低租金共度危机。目前,已有沪上多个知名专业卖场的负责人表示,将会继续采取措施为入驻商家减压。

“无创意,不创新,勿宁死”。这是因曾经成功拯救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名噪一时的著名企业家亚柯卡的格言。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不创新,不紧握时代脉搏,再高大的巨人,也会迅速倒下。IT业更是如此。

摩托罗拉、柯达、索爱等多家大鳄遭遇售卖命运,以及时下惠普、诺基亚、索尼、松下等巨无霸史无前例的大裁员,印证了这样一个残酷事实:在竞争激烈的IT市场,变化飞速的信息产业,光有防守远远不够,必须始终保持危机和创新意识,来不得半点傲慢和懈怠,只有不懈持续创新,执创新之牛耳,才能保证基业长青,否则只有“OUT”。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诺基亚一直保持40%以上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而且在功能手机领域则更高,这让诺基亚时常沉醉在美好的辉煌里,失去创新的动力。多年来诺基亚symbian v3系统一直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多大的改变,也未针对移动互联网、触摸屏做出任何反应,甚至还嘲笑苹果“过于花哨”。

但是等到诺基亚终于恍然大悟了,拼尽老命,但却再也追赶不上时代步伐。今天的诺基亚,在外观设计上远不如苹果、三星,在软件上不及苹果、谷歌,留给人们记忆的仅是“抗摔”两个字。而今这个曾经稳坐全球头把交椅、似乎坚不可摧的通信业巨头,其市场份额已被挤下“第一宝座”,甚至还不时传出“即将售卖”的消息,令人感叹。

可以说,产业创新力不足已成为昔日IT巨头没落的通病。整个日本手机、数码等产业近期几乎集体溃败,也反映了整个日本IT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冲击下被动无力的困局。在2003年,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iPhone和便携终端平板电脑iPad还是没影的事,可索尼就已明确提出世界已步入数字爆发的时代,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字化。然而,创新变革文化和创新能力的衰退,使其未能将这一长远战略眼光迅速转化为引领市场的产品,至多只是微创新。结果,不仅索尼电子书终端“Reader”在与iPad的竞争中节节败退,其苦心经营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导航设备等一系列数码电器的功能也全都被集中到iPhone中,而iPhone的热卖严重影响到所有索尼单一功能电子产品的销售。

时下消费电子、IT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及早创新、持续创新已关乎今天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美国,60年代规模效益第一;70年代是价格第一;80年代质量第一;90年代市场响应速度第一;而21世纪则是技术创新第一。纵观美国IT制造业几十年来在经营策略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今后中国企业竞争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

不少创造性很强的IT企业正全面探索如何利用、借助新的IT技术,如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社会化网络营销,抑或移动平台,以为客户创造额外的价值和独一无二的体验,从而能脱颖而出。苹果、三星等公司近10年来一直在不断重新定义音乐、重新定义电脑、重新定义通讯、重新定义新生活,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每一代产品都以全新、令人叹服的形象出现,引导着大众的生活消费方式,不断引领着IT潮流。苹果成功之道,值得众多IT企业很好地学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维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创新力成为企业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让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我国IT行业发展前景如何,请进行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现在我国IT行业发展前景如何,请进行分析、现在IT行业竞争很激烈、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05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