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的数字化演进,信息系统在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IT也要从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转型发展,不单纯做技术支持的解决方案,而要通过技术推动业务创新与提高业务竞争力。
IT支撑业务:
提供:支撑业务的解决方案
关注:技术路线
价值: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IT成为业务:
提供:商业价值与成本优势
关注:服务体系
价值:主动影响业务成功
IT引领业务:
提供:业务发展与竞争优势
关注:商业策略
价值:推动业务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力。
业务运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针对传统信息架构提出的业务服务管理就是把以业务为核心的IT系统与IT基础设施性能进行整合运维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互联网+转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广泛云化成为IT发展的“新常态”,只关注IT基础设施、系统与应用软件的稳定性与性能状况的传统运维手段,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业务高速发展的需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先导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以及公司核心技术的主要载体,信息技术促进了生产经营过程的集成化和科学化,从而成为各公司降低成本、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中国石油出台了统一的“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F5(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便是“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一项,目标是建立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和统一、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保证中国石油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彻底改善IT服务的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IT服务支持成本。
被动的传统IT运维管理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导致IT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中,源自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因素其实只占了 20%,而因为运维管理方面的原因则占到80%,可见IT系统运维及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企业每年对IT部门投资都不少,但是得到的效益却没有体现,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企业的IT运维部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部门,因为IT运维就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还有IT部门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IT运维管理还处于传统模式,即无相应的运维监控软件或者是仅仅单独使用某项监控软件而没有联合使用。这种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是孤岛式的管理,是与业务应用没有联动的管理。
1被动管理
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救火式的管理。通常是用户先于IT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IT部门要求解决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IT管理采用人工方式管理基础设施,网络管理是从各种IT基础设备出发的,仅仅是保障各类IT设备如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交换机等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不采用任何管理软件,仅仅靠运维人员定期轮询,或者执行某项命令来检查设备,在系统规模较小时,只要参与运维的技术人员足够负责,人工运维方式是可以满足日常运维需要的。但是,当应用系统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轮询一遍要花费几个小时,这样,轮询周期越长也就代表越需要更久才能发现故障。这种被动式管理IT导致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 无关业务、孤岛管理
有些企业虽然采用某一种或几种监控软件来监控IT基础设施,但这些监控软件都各自独立运作,没有进行对业务的整合监控。如果用户投诉业务应用不畅通,很难定位故障源,到底是网络、应用程序、数据库还是其他后台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是各部门踢皮球,都说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正常
好一些的IT主管会把各个部门集合到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根源。传统的IT运维管理方式是各类设备的管理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关联性。处理故障不便于追根溯源。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将IT运维与业务相关联
IT运维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IT运维工作是无形的,怎样把这种无形的运维变为有形、甚至量化,这就要把IT的运维与业务相关联。传统的IT运维管理中,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不能和业务相结合,仅仅是在设备管理的层面上。这就导致IT管理的成绩没有体现。想想看,如有业务应用不正常,那网络或者服务器之类的任何一种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又有什么用呢业务应用是“1”,设备是“0”,没有了正常通畅的业务应用,那其他的都是空谈。只有在业务应用畅通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管理才有意义,才能体现IT运维管理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企业IT:部门了解用户使用感受,关联真实用户感受和系统性能,指导问题事件定位和原因诊断 。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首先是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采购一些硬件和应用软件。随着采购的不断扩大,企业的IT组件不断完备,IT系统初具规模,这就产生了IT运维和管理的要求,即网络和系统监控(NSM)阶段,监控网络连通性和系统可用性,此阶段主要还是对IT设备的监控。随着企业业务日趋复杂,IT系统进一步扩大,这时就产生了对IT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需求,上升到第三阶段,即IT服务管理(ITSM)的阶段。以上三个阶段都是IT间接产生业务价值的阶段,对业务的顺畅起辅助监控的作用。
企业业务系统对IT系统依赖的不断增强,企业开始关心IT服务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强调从业务目标角度出发来管理IT,也就是到达第四个阶段――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即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对IT服务进行调整,以确保IT能够支持业务目标,从而直接产生业务价值(如图2所示)。
如今各类重要的IT应用系统相继在中国石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IT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尤其重要,例如ERP、OA、邮件、门户等各类重要的系统如果出现中断,都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除了需要对各类应用系统部署冗余的设备以备保证其高可用性,同时也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且进行关联管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是由底层的各类基础设施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业务模型,将与某个业务相关的底层IT基础设施关联起来,该业务模型能够有效地定位故障根源。这样ERP的管理员只需要关心ERP业务的可用性,而没有必要去关注每台主机的性能参数和启动的进程,不但大大节约了运维时间,而且也提高了运维效率,使故障持续时间大大缩短了。
基于BSM的IT运维
当前中国石油IT运维管理的需求就是从业务出发,建立基于BSM解决方案的新型IT运维。
新型的IT运维管理系统要做得到的就是基于BSM架构的业务管理。
首先,要实时掌控最终用户对IT服务的使用体验,根据制定好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管理业务服务的质量,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影响和SLA来对IT服务进行管理。
其次,通过端对端的应用交易时间测量,实现业务要求端对端的可见性;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测量业务服务的响应性能,主动帮助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便在问题对用户造成不利影响之前,及时得到隔离、诊断和修复,把它们对业务的干扰降到最低。
第三,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及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解决方案通常会基于一种称为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来实现。通过服务依存关系映射技术,来展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样就增进了对各种IT元素的掌控和理解。
第四, 借助业务服务与IT基础设施的依存关系,对告警事件进行管理。当IT系统的组件产生告警时,结合收集上来的底层的IT系统告警事件,对它们进行过滤、关联、聚合,根据对业务服务影响的严重性,来进行排序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CMDB是服务流程中的一部分,是ITIL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以业务为核心的IT运维中,CMDB也是业务建模的主要工具。CMDB通过自动发现工具收集和一定范围的IT基础架构基础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关系,建立IT基础架构模型;并通过端到端的业务服务拓扑图来可视化展示业务系统所有部件和关联关系。
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整合起来,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以求满足下列功能:
1 通过基于角色的业务视图,提供业务流和服务的可见性;
2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
3 设置和检测业务过程的SLA,了解应用性能对业务的影响;
4 24×7小时端到端监控,从浏览器到后台实时监控所有交易;
5 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
6 主动发现和按优先级管理关键业务问题;
7 通过自动把业务和底层运营信息建立关联来缩短平均问题修复时间;
8 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
9 通过联合的CMDB,来为IT环境提供一个“统一的真实数据”视图,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主动的、以业务为中心的BSM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极大地改善业务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降低服务突然中断带来的风险。
提升IT部门的作用
以前,IT运维部门救火队式的混乱状况导致无法判断IT运维总体表现的好坏。而IT部门又是公认的成本中心,这就导致了在很多企业中IT部门总是承受着很多批评,IT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高。
而现在,IT运维部门实现了主动发现问题、提前处理故障;IT运维管理与实际的业务应用挂钩,IT运维部门的工作由无形化为有形;促进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一切既有利于IT人员发挥其工作热情,也有利于IT部门在整个企业地位的提升。
中石油的IT运维管理就是要基于BSM模式来建设,F5项目就是要实现基于业务来管理IT,也就是要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降低支持成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进行最佳的决策和采用更好的系统支持策略。同时,获取与业务运行相一致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实践,整合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等关键业务,从而服务于数据大集中趋势下数据中心运维模式的建立和各专业应用日常运维的需要。
根据计世资讯、赛迪顾问及其他相关机构对IT行业的分类研究,IT业务一般分为硬件、软件和IT服务,而IT服务又包含软硬件支持与维护、系统集成、IT咨询、IT教育与培训、IT外包、网络服务等。整个IT行业价值链如图1所示。
图1 IT行业的价值链
当前国内IT行业的发展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市场的供需从产品应用转向IT服务。近年来,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T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IT服务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IT咨询、IT外包服务为主的专业服务市场,以及以网络游戏、网络短信及搜索引擎为主的网络服务市场。IT服务供应商日趋专业化的服务战略和细分化的解决方案,以及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使专业服务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状况;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用户对网络增值服务的旺盛需求,则促进了网络服务市场的高速增长。
同时,用户需求也由单个的产品需求向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转变。随着 IT应用的逐渐普及,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必备的基础设施,在企业业务运营及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否最大程度地把IT产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相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用户选择IT产品及解决方案时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
首先,国内电信运营商大都具有较好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电信行业和IT行业的相近特性以及技术融合的趋势,使得电信运营商的品牌比较容易延伸至IT业务领域。
其次,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优势和网络运营维护能力。与传统IT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能够较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运营经验较好地切入为客户服务的领域,这为运营商在向客户提供电信业务的同时开展IT业务以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庞大的客户资源为运营商IT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客户基础,仅仅自身客户的IT需求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
第四,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优势还体现在人才方面。近年来国内电信运营商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其中不乏在IT方面非常杰出的人才。
第五,国内电信运营商还具有强大的渠道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各类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等相对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方面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运营商内部开展IT业务的管理体系混乱,业务定位模糊。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电信运营商仍以开展电信业务为主,总部和各地分公司从事IT业务的组织机构以多种形式存在(如部门、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实业公司等),这样造成IT业务的管理体系混乱,资源分散而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其次,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比如在考核、薪酬、引进和退出机制的灵活性等方面,国内运营商和完全市场化的IT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次,缺乏IT项目管理的技能和经验,IT专业支撑队伍的素质仍有待提高。IT业务的开展需要采用先进的IT项目管理方式,而国内电信运营商目前比较缺乏该方面的经验和人才。同时,内部网络运维和IT支撑体系还难以支持为客户提供从IT咨询规划、系统集成、业务开通到运维外包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此外,国内电信运营商还缺乏对重要行业客户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对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等不太熟悉。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市场环境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首先,IT业务市场规模的迅猛增长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预测结果,未来几年,国内电信业务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将逐年下降,2005年、2006年的增长率将在10%上下。同时,根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IT业仍将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且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电信业的市场规模。
其次,客户对通信和IT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外包服务日渐普及。不同行业的客户希望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通信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一站购齐”式的服务。由于企业用户往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而运营维护成本、竞争环境的压力等因素更将迫使运营商将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全部外包给专业服务商,把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再次,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对各类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这也为电信运营商整合IT供应商、为客户提供融合通信和IT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四)威协分析(threats)
IT业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争相进入,它们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与电信业相比,IT行业更加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在IT业务的低端领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市场进入者众多,利润率已相当微薄;在IT服务的高端领域,大型IT服务商凭借在品牌、行业知识、IT技术等方面具备的综合优势逐步主导市场,依托强大的综合实力为行业用户,特别是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一整套的IT服务解决方案。例如惠普、IBM、联想、神州数码、东软等企业已经在国内建立起领先优势。
四、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策略建议
在开展IT业务方面,国内电信运营商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一)整合内部资源
当前运营商内部从事IT业务的组织机构以多种形式存在,管理比较混乱。因此首先需要将内部相关部门、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实业公司等的IT资源进行适当整合集中,理顺内部关系,形成支撑IT业务开展的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同时,对于传统固网运营商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于自身IT系统的建设思路都是以业务为中心,并受当时技术、人员水平、业务需求的限制,各IT系统分别由不同部门进行建设和维护,造成各IT系统中数据不一致、系统之间接口众多、数据质量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前端准确的经营分析的需要,难以支撑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营销以及降低客户流失率。为保证对内业务运营管理的支撑和对外IT业务的开展,国内电信运营商需要整合好内部资源,理顺内部IT业务管理体系,建立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IT支撑队伍,逐步将IT业务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组织机制创新
为适应IT业务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国内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强组织机制创新。对于IT业务的开展,可以暂时考虑采用“一企两制”的办法,和市场充分接轨,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新型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推进人员引进退出、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竞争上岗、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市场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努力培育IT业务的快速成长。
(三)加强对外合作
加强与多方面的合作也是国际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重点策略之一。国内电信运营商由于缺乏IT项目的管理技能、经验和专业人才,更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与国内外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商、软件商、IT咨询公司以及各类行业大客户进行广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比如,通过与政府、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大客户进行重大项目合作,迅速积累不同行业市场的运作经验,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利用在运营业的地位和经验,与世界领先的企业,如IBM、英特尔、Oracle、Siebel、Sun等公司合作,保证世界级应用产品的使用。必要时还可以运用一定的资本运作手段,收购兼并部分优秀的IT公司,以弥补开展IT业务的资源缺口。
(四)把握客户需求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运营商自身在IT业务方面的投资需求非常巨大,考虑到这一点,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初期可首先考虑重点满足企业自身的IT业务需求。在对外开展IT业务时,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初期可充分利用自身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优势,重点满足自有企业客户的通信和IT综合需求。对于大客户,运营商可针对行业进行市场细分,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中小商业客户,运营商需要把握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采购资金相对短缺、信息化需求日益个性化、实用化等特点,加大市场宣传和促销活动的力度,为其提供优质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五)选择业务重点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时,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市场状况选择业务重点。在此运用GE矩阵分析方法对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进行分析(结合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在此剔除对IT硬件的评估分析)。GE矩阵分析方法是根据市场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实力进行业务分类分析,以确定多业务的战略的方法,是在波士顿矩阵(BCG矩阵)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综合考虑IT各类业务的市场吸引力(重点考虑IT服务类业务)以及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相应业务的竞争实力,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GE矩阵分析
针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时,可对网络服务、综合解决方案、IT外包、系统集成等业务进行重点扶持,可以优化人员配置,集中资源投入,保持竞争优势。
对于IT咨询、IT软件类业务,国内运营商可以选择性进入。可以考虑把综合解决方案作为IT咨询开拓市场的切入点,集中较强的人员和技术力量,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IT软件类可以重点考虑以应用软件为切入点,或者和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对于软硬件支持与维护、IT教育与培训类业务,短期内可以不必考虑进入该类业务领域。
(六)创新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的创新对于当前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开展IT业务方面,中国电信的业务模式创新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年年初,深圳电信的“蓝色魅力”已经在深圳市全面推广,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为目标,采用ASP(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商业运作模式,由深圳电信牵头组织多家拥有优秀产品和丰富行业经验的软件企业参与运作,通过整合电信基础业务产品与电信增值业务产品,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优质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2005年4月22日,江苏电信与思科在无锡举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及通信解决方案合作计划”签约仪式,面向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联手推出了可托管服务,为第一批使用者零成本打造虚拟的IT部门。基于这种可托管服务,中小企业自身不再需要花费较多资金购买网络设备,通过由中国电信和思科共同提供的可托管管理服务便可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不管是“蓝色魅力”还是“无锡模式”,都是中国电信在开展IT业务方面进行的业务模式创新。而事实也证明,这些全新的业务提供模式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相信在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中,业务模式的创新将是电信运营商决胜IT业务市场的关键。
你好,IT工作主要是指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制造类应用系统类等工程师岗位,在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下,互联网IT行业仍是最吸金的行业之一。
1、IT主体职业有什么?
1)软件类 :系统分析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
2)硬件类:计算机维修。
3)网络类: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综合布线员、网络建设工程师。
4)信息系统类:计算机 *** 作员、信息系统安全师、信息系统管理师、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评估师、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5)制造类: 半导体器件测试工、半导体器件制作工艺师、半导体器件制造工、半导体器件支持工、半导体器件封装工。
IT应用职业包括:
1)控制类:单片机应用设计师、控制系统设计师、逻辑控制芯片编辑员、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员。
2)应用系统开发类:嵌入式系统开发师、网站开发师、游戏程序开发师、射频识别系统开发师。
3)设计类:计算机平面设计师、网页美工。
4)商务类 :网络编辑员、计算机网络客户服务人员、网上销售员。
5)娱乐类:数字视频制作师、数字音频制作师、三维动画制作员、游戏美术设计师。
6)教育类:网络课件制作师
7)通讯类
2、IT职业的学习专业有什么?
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热门的专业,这门专业在课程上会更加的针对各类软件编程(C# ,C++ ,JAVA等)和软件工程师的应用课程方面。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软件制造和外包,软件开发,系统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等。
2)网络工程: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主要的分支,网络工程是在internet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时候渐渐热门的,此专业要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还要掌握组网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等课程。此专业可在各种局域网的搭建,广域网的应用,各种网络的维护等相关部门工作。就业领域主要是网络支持部门,网络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主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
3)嵌入式技术:
这个部分主要分为几个专业,因为国内很少有专门开设嵌入式专业的,主要以相关专业存在。
4)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是相关专业,主要围绕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无线通信而开设的课程,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通信原理等。本专业在IT领域竞争力算是比较强的了,在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集成电路(电脑主板等)制造商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就业,也可做手机嵌入式,或者在国家通信(电信,网通等)部门工作。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
比上一专业更加技术化,更加“理科”化,着重研究集成电路的开发技术,主修单片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等课程。就业主要从事研发或者技术支持工作,在消费电子行业,芯片及相关产业作硬件开发工程师,和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以上是大家报的人数相对比较多的专业,还有其他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关注度高,但门槛也相对较高,大专以上可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1、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信息,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
2、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该行业特点是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的硬件制造)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等活动,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可算作这一行业。
3、信息传递中介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中介,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到目的地点。因此,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邮电业、广告业都可归入其中。
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后者指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扩展资料
职业分类
1、软件类:系统分析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
2、硬件类:计算机维修工。
3、网络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综合布线员、网络建设工程师。
4、信息系统类:计算机 *** 作员、信息系统安全师、信息系统管理师、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评估师、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5、制造类:半导体器件测试工、半导体器件制作工艺师、半导体器件制造工、半导体器件支持工、半导体器件封装工。
6、控制类:单片机应用设计师、控制系统设计师、逻辑控制芯片编辑员、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员。
7、应用系统开发类:嵌入式系统开发师、网站开发师、游戏程序开发师、射频识别系统开发师。
8、设计类:计算机平面设计师。
9、商务类:网络编辑员、计算机网络客户服务人员、网上销售员。
10、娱乐类:数字视频制作师、数字音频制作师、三维动画制作员、游戏美术设计师。
11、教育类:网络课件制作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T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产业
IT包括:制造类、软件类、硬件类、网络类、信息系统类
IT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
IT更新意味着升级到更快、更直观的现有平台版本。然而,当不同硬件能够更好地提供功能、显著提升性能或获得更高可靠性时,可以考虑在迁移过程同时升级硬件。
扩展资料:
IT的主要组成: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2、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T
it行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
一、软件开发、销售及平面设计;
二、系统集成;
三、硬件及耗材、办公设备租赁、销售;
四、网络技术咨询服务;
五、办公自动化产品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六、信息化平台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七、办公系列软件销售及提供相关方案与服务;
八、信息化社区建设方案提供及相关产品销售;
九、广播系统、远程网络教育系统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IT如何引领业务的发展全部的内容,包括:IT如何引领业务的发展、什么是业务运维,企业如何实现业务与IT的融合、业务应用:IT运维管理的核心 把业务指标分解到it运维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