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创业失败的16大原因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总有一种人,他们做什么都不长久,永远都不争气没出息,所有的行为都有一种loser的既视感,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IT人才创业失败的16大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1)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奋斗的中心目标或明确的努力主向,就没有成功的希望。
2) 没有非同寻常的雄心抱负。
如果对凡事漠不关心,不想在人生中求发展,不愿付出代价,那么这样的人也将成功无望。
3) 缺乏自律。
纪律来自自我控制,这意味着人必须控制所有的消极思想,只能先控制自己,才能控制环境。自制是人类面对的最艰巨任务,如果无法战胜自我,就会被自我征服。
4) 拖拉。
这是失败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拖拉“老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阴暗角落,正是因为一直都在等待“适当时机”,才开始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情,其实时机永远不会“适当”。
5) 缺乏毅力。
不管做什么,大部份人开始时都满怀信心,但却不能善始善终。大部份人一遇到失败就容易放弃。毅力是不可取代的。把毅力当座右铭奉行到底的人,发现失败会自行退下,失败是无法对抗毅力的。
6) 消极的个性。
因为消极的个性,而将别人拒于千里之外者,不会有成功的希望。成功来自力量的`运用,而力量又来自与他人的合作,消极的个性无法促成合作。
7) 无法克制“不劳而获”的欲望。这种机体本能使很多人走向失败。
8) 缺乏果断的决策力。
成功的人士会果断决策,然后如果有必要,再慢慢改进。失败者往往花很长时间才能作出决策,但很快就需要修改,而且要频繁修改。犹豫和拖拉是一对双包胎,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一定能找到另一个,所以必须趁它们没有将你完全束缚在失败的车轮上,果断地把它们消灭。
9) 过度谨慎。
不主动抓住机会的人往往只能捡别人挑剩的机会,过度谨慎和不够谨慎都不可取,人生本来就充满偶然成分。
10) 迷信与偏见。
迷信是恐惧的一种形式,也是无知的表现,成功人士心胸宽广,无所畏惧。
11) 目标不专。“万事通,万事松”,要全心全意专注于一个主要目标。
12) 缺乏热情。
没有热情,一个人就没有说服力,而且热情有一种感染力,一个人如果拥有热情,并能适当控制热情,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3) 偏执。心胸狭窄很难取得任何进步,偏执说明一个人不积极获取知识。
14) 蓄意不忠。
诚实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品质,受无法控制的环境所迫,一个人可能一时不忠诚,也不会带来永久的破坏。但是,如果一个人蓄意不忠,则无药可救。他的得行为迟早会被发现,他负出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信誉,甚至失去自由。
15) 自私和虚荣。这些品质问题好比亮起红灯,让人不敢靠近,是妨碍成功的致命因素。
16) 猜测而不思考。
多数人往往漫不经心或者过于懒惰,不愿费心获取用于准确思考的事实。他们喜欢根据猜测或仓促得出的“结论”了事。观念改变人生!选择决定未来!行动决定成败! ;
1、对互联产品了解,比如相关产品是什么,优势、劣势、改进的方法;
2、对你想要做的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沿革有一定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想法;
3、需要对你想去的公司的产品有一定的了解,想产品不能天马行空,要了解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哪些能实现,哪些不能实现;
4、要会写产品方案,包括可行性、对前一款产品的依赖,对后一款产品的大致的拓展;
5、要会使用软件对你的产品方案做个简单的描述,该产品方案即能知道美术出什么样的内容,又能告诉技术团队他们要做的功能是什么,功能的关键点是什么,对其它产品的依赖关系;
6、需要有比较好的说服力,要说清楚哪些东西是好的,为什么,哪些东西暂时看可能有问题但对未来的发展十分必要的;
7、产品方案不能做的太单一,要多元化,方案做好后要能走得通,起码要保证自已出的产品方案的各个分支是通畅的,协调的。
简单总结一下,要做产品经理需要的要点:对行业的产品了解、对未来的把握、能使用软件设计构建产品方档与方案、要注重团队配合、要有一定的说服力。
对于IT公司来说,核心技术平台自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对于非IT类的创业公司,类似于微商城、小程序、财管平台这些系统是应该自建还是外包呢?如果#外包#,业务安全如何保障呢?相信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创业者。
近日,会说 科技 与一个做农业的#创业#者深入地聊了下这个事情,相关内容分享至此,与您分享。这个创业者其实是位年长的叔伯,对于农业这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对于 科技 运用这一块经验有限。他的创业模式是租赁农民土地,以农场方式种植有机蔬菜,然后定制化地向城市居民或者团购客户提供服务,客户通过手机APP或者小程序完成下单,实时了解菜品的种植、存储和运输过程。土地租赁、运输、销售等业务方面,他都很在行,但对于APP及小程序的开发,他有诸多痛点:是招人开发还是外包?要不要招聘IT工程师?外包的话,后期维护怎么办?数据会不会丢?外包公司会不会篡改客户余额?
首先,还是建议优先选择淘宝、京东、拼多多、有赞、微盟等成熟的、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大平台,如果业务模式能够移植到这些平台,上面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毕竟大平台有天然的信任属性。
当然,这些大平台往往是标准服务,定制化程度有限,其运营模型跟创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往往不匹配,这就需要创业公司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就需要回答自建还是外包的问题。
在创业初期,主营业务尚未有显著突破的时候,招聘大量IT人员、采购软硬件平台设备,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开发、运维电商平台是不现实的,性价比太低,会导致资产过重,分散主营业务的聚焦度。此外,在不擅长的领域投入往往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如交付失败、管理问题等。
因此,技术外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应该的选择。业务上,在公司内部培养一名有能力、信得过产品经理,详细设计待建平台的运营流程和功能需求,负责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对接,并直接向领导层汇报。技术上,将平台开发外包给市场上有一定规模、口碑还不错的第三方技术公司去做。这样的话,既能发挥公司的业务专长,也能发挥第三方公司的技术专长,保障平台的功能实现和按期交付,公司也能聚焦主营业务。
至于开发后的系统维护问题,建议是签订服务合同时将平台开发和系统维护外包给同一家技术公司,以保障技术服务的一致性。当然,开发和维护的内容和成本要有所差异。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不可避免地涉及价格管理、订单管理、账户管理、资金管理、余额管理等事项,而这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极为敏感,甚至说决定了创业的成败。技术外包之后,这些业务的安全怎么保障呢?#业务安全#
创业初期,将技术公司外包有助于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但完全外包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待业务规模上来之后,可按需招聘1-2名专职IT的技术人员,负责数据库、服务器等方面的技术运维和数据变更,开发工作继续外包。如果业务真的做到一定体量,公司也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组建团队接管核心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但很多创业公司走到这一步非常艰难。
虽然提了很多建议,但我还是反复向其提醒一点,那就是: 安全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人的自觉性,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做得再到位,一旦人想做坏事,可谓是防不胜防。
一方面, 要参照上述建议做好基本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措施,一旦有人做坏事,要有后手,要有余地。
另一方面, 对选定的第三方公司和技术人员要有一定的信任,互相尊重,不能瞻前顾后,特别是在业务还没有足够量的时候 。
待业务量起来之后,可按需对前期措施进行优化和提升,与第三方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期合作也是可选的路径之一。
最后,祝愿所有创业者马到成功!祝愿所有技术人员都能遇到好老板!
一种观点是:坚持
做企业总有艰难的时候,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在所有人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还能咬牙坚持的人。
闻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治理上信仰几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不熟不做”。从这个角度来讲,自己手里已经抱着的“金娃娃”,怎么能够说丢就丢,再去别的行业寻“新鲜”呢?随意转行是做企业的大忌,你现在干的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严重缩水,谁能保证你转行做了其他行业,利润就不缩水?
先从内部找原因
有些人爱转行,与其性格有关。国内企业界第一批所谓的成功者,反应很快,机会抓得也准,迅速转行做了当时有前景的行业,身上有了刺眼的光环。但是,在市场运行逐渐规范的情况下,这种具有投机心理的人纷纷落马,他们曾经借以成功的思维方式和 *** 作经验,也成了他们失败的根源。
我主张企业和企业家要有“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人的一生都会有很艰难的时候,企业也是如此,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在所有人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还能咬牙坚持的人。但这也有个前提,就是他能在坚持的同时,不断地在产品更新、强化治理等方面精益求精。
现在IT行业的竞争的确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价格战使产品边际利润一降再降,有些企业家为此痛苦不堪,甚至痛下决心要转行。为什么不从内部找找原因呢——同一个行业,同样的竞争平台,别人为什么还做得下去?这说明你在品牌管理、成本控制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这也正说明你的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假如一个企业是靠比较优势,而不是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这种成功无法持续。利润空间一降低,你就做不下去了,说明你没有优秀的成本控制和品牌治理能力。与后来出现的这些打价格战的小公司相比,你实际上是没有优势的,小公司还没诞生的时候,你瞅准机会先做了,这是优势;等别人都进来做后,你就无力竞争了。我们大家都要想想我们自己的公司身处IT行业末端,主要经营模式就是IT产品的批发或者是零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服务、资金、渠道、营销模式、市场推广还是什么?
目前,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不成熟,制造商也不成熟,许多行业不规范。但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张瑞敏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假如要等待无序竞争灭绝,那你就先灭亡了。我们企业所在的IT行业正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我们的选择是积极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参与竞争、培养市场,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国外的企业也经历过无序竞争的阶段,但事实证实,那些不计成本和质量乱打价格战的企业,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的弃儿。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优秀企业。
做企业是跑“马拉松”
当然,“坚忍不拔”和“精益求精”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的,那就是你的方向没错,你所从事的是有生命力的朝阳行业,假如你一开始就错了,譬如在电脑已经普及的年代还在生产铅字印刷的机器,你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转行。否则,这种无谓的坚持只能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的思维应该具有前瞻性,他应该明白,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有恶性竞争,然后看到恶性竞争之后的美好前景。站得更高一点时,他就不会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所动摇。他应该能在这种无序竞争到来之前做好预备,他会不断地在产品创新方面下苦功夫,就像柳传志说的那样“吃着碗里的,看到锅里的,想到田里的”,当老产品在市场上日益同质化,利润变薄时,他会用最快的速度推出差异化的有最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使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对于批发和零售企业,在这一点上就是要紧抓消费者的最新购买动向,要勇敢尝试引进新的利润产品试销售。
假如一个企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者面临绝境再靠偶然的机遇成功,这样的案例不值得宣扬。做企业是一场漫漫的长跑,是马拉松,要经得住路途中的种种考验。要知道,利润空间逐渐缩水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另外一种是:转行
在利润极小或者没有利润的行业中苦苦坚持,只能使企业资源耗尽,投入自己心血做出来的事业,要是前景光明,而非形势所逼,谁会轻易转行呢?可是,假如行业利润真的严重缩水,甚至到了越做越亏的地步,你还一味坚持,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走过了曾经的暴利时代,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许多行业如服装、纺织、皮革、电子、白色家电、IT、咨询等等,利润都在缩水。有报道说,2004年,深圳市宝安区数十家生产DVD的企业倒闭,就是典型的例子。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纷纷都在尝试上 MES系统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统计来看,能够真正成功实施的企业还不到百分之二十,这还不包括上线后维护失败的企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MES系统实施成功率这么低呢?下面我来介绍一下MES系统实施失败企业内部的原因!
第一,企业对 MES系统 的认识有误区。很多企业从一开始就认为MES项目是一个IT技术项目,而不是一种管理项目。所以在选型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听从IT技术部门,但是我们知道,IT部门主要是偏技术方面,管理方面还是要听从高层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管理高度和前瞻性,而且还能从全局角度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去确定业务管理需求,并能设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从这点上选型的话肯定是管理高层决定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MES系统涉及了很多技术问题,管理者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让IT部门去决定就可以了,所以在选型方面就出现了误区。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MES系统就如万能药,什么病都能治,对MES系统产生过高的期望,但是当MES系统上线遇到问题的时候,而且MES的实施周期长,见效慢,企业领导者就会产生误区,认为MES系统也不过如此,产生很大的落差,导致对项目的消极对待,最终导致失败。
第二, 江苏MES 系统实施基础没有务实。这个我从三方面分析。首先是数据准备问题,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之前我也有很多文章提到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实际在上MES系统中,企业对枯燥、费时的基础数据梳理工作没有思想准备,也很难落实到最适合的技术管理部门去做,因为他们工作已经很繁重,这就容易导致数据的不规范、不统一、不准确!再来是管理基础不务实,企业没有对内部的业务进行流程重组,或者流程再造,这样就不能了解企业的业务是否顺畅、规章和考核是否合理、企业各层级的执行力强度等等,这就为 LED电子看板 实施失败埋下了败笔!最后是人员基础没务实。很多企业在MES系统实施中,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整理规范基础数据,不认可实施顾问对业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建议,甚至有的基层管理人员拒绝使用MES系统来处理业务等等,这都是他们对MES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导致项目难以继续!
尽管信息化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国内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据统计,一半以上的信息化项目是失败的。无论是局部失败,还是整体失败,都不可避免地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本人从事信息化行业近十年,从企业网站开发、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到电商平台、再到移动商务,参与的小小的项目没有1000个,也有好几百个。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这里总结了导致IT项目失败的八大理由。当然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仅仅列出比较普遍的一些,希望能给项目方和是实施方一些启示。
1、需求不明确或经常变化
需求不明确是信息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首要原因。需求不明确通常不是对系统建设的目标不清晰,而是不能准确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功能或流程。有的项目业务流程非常复杂,涉及的人和事繁多,业务人员有时很难将系统的需求讲得很清楚,甚至不能将描述的问题整理成详细的文档,而系统设计和实施方往往不了解这里面的细节,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方案,系统设计的任何偏差最终都会导致系统功能与目标的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重视建设过程,而不重视需求分析的严密性和细致程度,急于上马,惯于走一步看一步,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改变需求,导致计划不断调整,或者大量的重复劳动,既延误了工期,又浪费了资源。
需求不明确并且经常发生变化,容易导致项目难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交付界面的不清晰,容易导致项目合作各方的纠纷。这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对IT服务商、软件供应商、实施单位来说,都是灾难。
2、领导者支持不够
我们常说,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项目的成功需要有企业领导者的支持,如果支持力度不够,会产生很多问题,导致项目推进不下去或者整体失去控制。
企业领导者支持不够,就不会过多地参与其中,而会完全放权给IT人员。而对于一些影响深远的事情,IT人员是很难做出判断的,比如信息化推动的步骤和策略、IT项目对企业整体运行的影响、项目上马的最佳时机、最佳的投入规模、项目是自建还是外包等等,这都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有全面地把握,才能作出恰当的决策。
IT项目的实施通常要牵涉多个部门,项目小组的成员也一般都来自不同的部门,同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直接主管,手上还有别的工作。一旦他们本部门工作开始忙起来,同时参与一个缺乏上级支持、前途未卜的项目时,难免会动力不足。再者,有些IT项目的实施,会影响到一些部门自身的利益,或者会给一些部门带来较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推进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项目失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3、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领导者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IT的投资在不断增加,而一时难以看到投资的收益,IT部门就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因此有些企业在上信息化项目时,会非常看重投入资金的多少。
我们经常看到企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打算上一个CRM项目,预算在20万以内;我们下个月要招聘两个技术人员,工资定在8000以内;我们明年要把IT部门的预算从销售额的2%提高到3%任何项目都要做投入产出分析,这是没错的。但问题是,很多企业对IT项目的价值是没有正确认识的,他们只能用成本去衡量。
用成本控制的指导思想去指导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很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信息系统的价值不能正确评估,对关键项目的投入不足,引发项目无法按期完成、质量无法保证、后续服务跟不上,以及失去重要的合作伙伴。
4、沟通不到位
沟通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我们预期的方式去沟通,因为沟通不到位导致的项目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预期不一致导致的。对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项目,企业希望花费最少的投入,而供应商希望获得最大的回报。于是双方就会在项目的工期、验收标准、人员投入方面产生分歧,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不去正面地面对问题,而是采取模糊化的策略回避一些问题,双方都抱着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等到项目交付验收的时候,这种矛盾又不断爆发出来。
第二种情况,是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导致的。业务人员往往是需求的提出者,他对自己想要什么比较清楚,但可能无法用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或呈现。而技术人员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测,当双方的认识产生偏差而且没有一个完全控制局面的第三方来纠正这种偏差的时候,风险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第三种情况,是项目管理者与项目执行者的目标不一致导致的。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标准有清楚的认识,但可能对项目实施的细节不是很了解,错误地认为执行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实施。而实际执行的人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状态,比如偷懒、逃避责任、有抱怨情绪,或者本身不善于表达,结果没有把问题沟通到位,那么项目的推进很可能会偏离管理者的目标。
5、缺少计划和管理
有些项目往往是领导者一拍脑袋,就匆忙上马的,缺少充分的准备和论证。信息化项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规划和管理,抱着一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心态的话,项目十之八九是要失败的。
项目计划和管理不一定要做得很复杂,但根据项目的规模做适当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的实施,至少要明确几个基本的问题:目标是什么?需求是否清楚?进度怎么安排?验收标准是什么?预算有多少?人员安排怎么安排?如果这几个问题都没考虑清楚,项目后期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6、人员配置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实际上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专业人才不足并不代表项目不能推进,只要合理地配置资源,事情还是可以做的。但是一些明显错配的人力资源,往往会成为信息化项目的杀手。
首先是错误地选择项目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把合适的人放到主管岗位上,这个人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有必要的学能力,这样的人往往不好找。内部找不到怎么办,那就从供应商那边挖人。实在找不到人的话,项目最好等一等,管理者能力不能胜任,项目一定会出问题。
二是技术人员技能方向不匹配。信息技术涉及的领域众多,即使一个技术高手也只能在少数几个领域有所精通,把做net的人拉去做jave,做数据库的弄去搞开发,搞推广的人逼着去做维护,都是一些传统企业常干的事情。不是这些人不能做,主要是学成本太高,造力资源的浪费。最大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变化太大很容易导致人员流失。
三是与外部合作单位没有很好的衔接人员。如果有外部技术服务商和软件供应商合作,企业内部需要有恰当的人员与之沟通。否则人员安排不合适,信息传递不畅通,会导致诸多误会。
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技能的系统工程,企业不能指望什么项目都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来参与,但合理地安排人员是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
7、系统选型不当
当企业打算上一个项目时,选择什么样的系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偏向选择国外的产品,像SAP、ORACLE这样知名企业的系统;有的偏向选择国内的产品,如金蝶、用友或者其它国内知名企业的产品;有的认为要进行定制开发,通过内部或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力量做个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系统。其实,企业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有一定道理。系统选型不当会给项目后期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前期的投资打水漂。系统选型不当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不依托成熟的底层系统架构,直接从零开始开发系统。许多企业热衷于个性化定制,但是企业必要认识到,通过常规定制化开发模式用几个月时间做出来的复杂系统,必然存在底层系统架构方面的先天不足,给后续的完善和优化造成障碍。有经验的开发人员都相信,一个稍微上规模的IT系统,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迭代开发和持续优化,才可能真正达到成熟的商用水准。软件系统的底层架构先天不足,后面出现的很多问题要么无解,要么解决起来非常费时费力。
第二,选择不恰当的技术路线。有些软件系统采用的是过时的技术,或者采用了非常冷门的技术路线,虽然产品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考虑。由于市场上能够采用这种技术路线的供应商非常至少,一旦系统上马,企业可能会被软件供应商绑定,由于缺少替代方案,后续升级或更新的成本可能会非常高。而一旦供应商本身经营出现问题,风险就会更大。
第三,对系统的扩展性和定制化缺乏考虑。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后续的运行中一定会发生变化和调整。如果系统的扩展性和定制化程度低,系统的长期可用性就会很差,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很低的。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搞清楚系统的开发方与服务实施方的关系,要明确对系统进行后续扩展或定制时所要花费的代价。
8、选择供应商失误
供应商有多种类型,包括软件开发商、产品供应商、实施服务商、运维服务商等等,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来合作,对传统企业而言其实是很大的难题。一些传统企业缺乏选择IT供应商的能力和经验,结果被某些供应商所“忽悠”,给项目的实施造成很大损失。
企业选择IT供应商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的供应商来合作,供应商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知名就越好,所谓“门当户对”是最好的。这里提供一些供应商的大致选择标准,供企业参考。
首先,要看供应商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员的专业能力。IT行业变化很快,企业的生存周期也很短,如果供应商不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当企业投入一个长期项目,可能后期连供应商的影子都找不到。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和具体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不一定是完全匹配的,除了找对企业还要找对人,小公司可能有能力较强的人,大公司也有能力不行的人,企业要对供应商中具体负责的人员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估。
其次,要看同类项目实施的经验。同类项目的实施经验是非常重要的,IT行业细分领域很多,如果没有前期的经验可借鉴,双方的学成本都会很高。如果有过一些类似经验,可以重用供应商的一些前期成果从而节省成本,同时供应商有同类项目的经验,可以帮助企业扫除一些项目实施上的盲点。
再次,要看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配合程度。有些供应商短期目标非常明确,项目结束就走人,公司的发展方向经常变化,这样的供应商可能难以帮助企业对系统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也有些供应商比较强势,或许是企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或者是经营策略的选择,它投入在每一个客户上的精力可能比较有限。信息化项目的供应商不应该只是卖产品,而应该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服务能力,并能在较长时间内配合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和运维。
文/李碧浩,选自《手把手教你玩转企业信息化》
案例1:一次失败的电话销售
数月以前,一家国内IT企业进行笔记本电脑的促销活动,我是接到推销电话的一个他们认为的潜在客户。
“先生,您好,这里是HR公司个人终端服务中心,我们在搞一个调研活动您有时间我们可以问两个问题吗”(点评一)
一个月以前,应该有不少人会接到类似的电话。这是XX公司在做笔记本电脑的促销活动,我就是其中接到电话的一个他们认为是潜在的客户。
我说:“你讲。”销售员:“您经常使用电脑吗”我说:“是的,工作无法离开电脑。”
销售员:“您用的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我说:“在办公室,用是台式机,在家就用笔记本电脑。”
销售员:“我们最近的笔记本电脑有一个特别优惠的促销阶段,您好是否有兴趣”(点评二)
我说:“你就是在促销笔记本电脑吧不是搞调研吧”销售员:“其实,也是,但是……”(点评三)
我说:“你不用说了,我现在对笔记本电脑没有购买兴趣,因为我有了,而且,现在用的很好。”
销售员:“不是,我的意思是,这次机会很难得,所以,我………”我问:“你做电话销售多长时间了”
销售员:“不到两个月。”我问:“在开始上岗前,HR公司给你们做了电话销售的培训了吗”
销售员:“做了两次。”我问:“是外请的电话销售的专业公司业给你们培训的,还是你们的销售经理给培训的”销售员:“是销售经理。”我问:“培训了两次,一次多长时间”销售员:“一次大约就是两个小时吧,就是说了说,也不是特别正视的培训。”我部:“你现在做这个笔记本电脑的电话销售,成绩如何”
销售员:“其实,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销售中的问题,的确,销售成绩不是很理想。”(点评四)
这番对话没有终止在这里,我们继续谈了大约半小时,我向她讲解了销售培训中应该提供的知识以及她们的销售经理应该给她们提供的各种工作中的辅导。
点评与分析:
类似的推销电话,许多人也都有类似的体验,然而多数的电话销售的销售成绩都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销售队伍的有效培训不到位。这是客气的说法。其实,许多企业就根本没有科学的,到位的电话销售培训虽然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电话销售其实是一种降低销售成本的有效的销售方式,避免了渠道问题,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客户。所以,电话销售越来越普遍了,龙其是戴尔取得了直销成功以后,追随戴尔搞电话直销的IT公司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导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呼叫中心成长最快的国家。然而,电话销售的要点又是什么呢不妨从对上面的对话开始分析。
点评一:回避在电话接通的开始就露出销售的目的显然是经过周密的策划的,精心的布置和培训,让电话销售人员可以巧妙的方法建立与没有见过面的、本来就疑心深重的潜在客户的最初的沟通,既有好处,又有弱项。岂不知,间接引入法对销售人员的要求相当高,一旦潜在客户识别出来以后,销售人员要有高超的沟通水平来挽回客户更加强烈的抵抗心理,所以,从这个细节来看,HR公司的确培训了,从后面的对话还可以看出来该销售人员的不足。
点评二:潜在客户已经陈述了自己有了笔记本电脑,而该销售人员没有有效地响应客户的话题,只顾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推进,会取得什么效果呢其实,在客户的回答以后,恰恰应该是发问的最好的时机,既可以有效地呼应开始设计的调研的借口,也可以逐渐来挖掘客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的主要困惑,从而来揭示客户法在的需求,可惜,这个销售人员不过是简单、机械地按照培训的套路来自说自话。这是个严重错误。
点评三:严重缺乏随机应变的有效培训,在这个关键转折点,恰好就是切入对潜在客户的有效赞扬的时机,从而来获取客户充分的信任,结果,这个销售人员的回答暴露了一切弱点,并导致潜在客户完全推动了耐心。如果不是我,这个客户已经挂机了,这个销售可能不过碰到了与98%客户一样的挂机而已。
点评四:这个对话中已经可以确认了XX公司对电话销售的培养有多么薄弱。所以,边XX公司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四电话销售都是如此地弱智,就不要责怪和埋怨中国其他的企业对电话销售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和执著的热情了。仅仅凭借经验、热情、努力和勤奋,电话销售无法获得实在业绩。成功需要方法!电话销售需要明确的技能,可 *** 作的技巧,可以应用的流程,这才是达成电话销售的核心。
以上就是关于IT人才创业失败的16大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IT人才创业失败的16大原因、如何判断一个IT公司事做产品还是项目、解读创业公司痛点:IT自建还是外包业务安全如何防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