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目标
首先,先进行角色说明:
他们分别是发起人,利益相关人,项目经理。
发起人是决定筹措资源做一件事的人。他关心的是为什么做这事,有什么好处,即“收益”。
项目经理则是被雇来做这事的人。他关注做成什么样子算成功,即目标。
利益相关人是手头有资源,被说服了投入资源,但也要分享收益的人。最后好不好要他们说。
简单而言,在“投入-〉结果-〉收益”这一关联关系中。项目经历负责投入和结果的关系,发起人负责结果和收益的关系。
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项目经理接受了一个任务,认为完成任务就行,往往忽略了和发起人就项目收益达成深度勾兑,甚至于东拼西凑一些好处,做个表面文章了事。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认为收益是项目经理定义出来的。确实,在形式上多数的项目收益都是由项目经理执笔的,但非常有必要与发起人达成完全共识。因为这点之后会用于判断这个项目该不该做,而不是成不成功。
一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可能是因为项目没成功,以致于预期的收益没体现出来。也可能是项目很成功,但当时对项目的收益分析做错了。就好比炖了只母鸡能补身体。母鸡炖好了,吃掉了,表示项目做好了。但没补好身体,可能是因为对于这种体质,就不适合用母鸡来补。
如下这组公式,可以更好地搞清楚项目管理中的几大要素
收益= why
目标= what
范围= where (包含地域,流程,职能部门等方面)
交付= what’s it like
计划= how,when
角色责任(R&R) = who & whose (responsibility)
对于机房来说,机房可以提供三种服务形式。
SaaS
软件即服务,就是机房为用户搭建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运作平台,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便可使用此服务。通常就是普通用户,通过软件直接使用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就是将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用户控制应用程序,以及运行应用程序的环境。通常是IT人员或者程序员,创建管理程序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就是将硬件等基础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可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这通常是机房可提高的服务方式,也是云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方式。
标准iso9001 是对数据中心的管理要求,包括数据中心人员管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数据中心环境管理、服务设计过程、客户体验管理等。
标准iso27001 是对信息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指定、实行、监控、改进流程,持续改进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标准iso20000 关注it服务质量,相关产业的财务、信息安全等。
ITIL 信息技术基础架库 包含了大量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其中包括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服务级别管理、财务管理、可持续管理、容量管理和可用性管理。
对CIO而言,IT管理不再是一个技术术语。它必须被放置在业务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并且也只有从业务角度来考虑IT管理。IT资产的效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IT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是企业CIO们一直在思考的核心话题之一。一方面,他们要紧盯着业务,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效益。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让IT部门出现任何问题,从而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发展。
但是,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IT部门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不出现问题”这么简单,如何最大化地发挥IT价值,帮助企业业务的发展如何令IT灵活支持企业对内部控制和法规遵从的要求如何通过对IT系统有效设计和监控,减少企业内外部风险,防患于未然如何在日益复杂的IT运行环境中,降低IT运营成本、提升人力和技术资源使用效率CIO们需要重新审视IT管理。
与此同时,重新挥着软件大旗的惠普公司,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软件举措之后,目前已然成为全球第六大软件公司。披“软”上阵,此次惠普走的却是不同于微软、IBM、甲骨文等巨头的软件之路――专注于IT管理,做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软件的专家。
毫无疑问,惠普软件此次把用户的焦点放在了CIO身上,去帮助CIO们更好地管理IT。
重新认识IT管理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惠普大厦9层的演示中心每天还是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这个月是惠普软件的“应用管理主题月”,在展示中心,惠普中国软件部的员工每天都要和来自各地的客户交流,倾听客户的问题,同时介绍惠普应用管理的理念。“我们不得不控制参观的人数,以保证最大的效果。”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群,惠普中国公司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不过语气里却透露着得到用户认可的喜悦。
提到IT管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网络管理,惠普早期的OpenView正是专注在这个方面,不过随着IT应用的日趋复杂,人们发现IT系统中除了网络、主机这些硬件设备以外,其上面的软件系统也需要管理。不过早期的系统管理偏重在基础架构的管理方面,底层的 *** 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些应用支撑系统相当复杂,亟需监控、优化、管理的工具。
随着IT和业务的日趋一致,CIO的压力开始更多来自于业务方面,而支撑业务开展的各种应用系统,ERP、CRM,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等等正在日益庞大、复杂,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难以找到原因何在,但是造成的业务损失却越来越不能容忍,这时候应用管理开始成为CIO关注的重点。
2007年,Forrester Research对239位IT高管2007年最关注事件的调查显示,追求IT与业务同步、提高IT治理、衡量与沟通IT的价值,是CIO们2007年最首要的三件任务。如图1所示,在此次调查中,50%的受访者认为,“证明和提升IT与业务策略一致”是其2007年最重要的三件事之一,这意味着50%的CIO将IT优化业务成效作为其2007年的首要任务。
国内的CIO也同样呈现出高度关注“IT优化业务成效”的趋势。近2年来,几乎所有CIO都把IT产品适应业务需要性排在首位,把IT产品的技术先进性排在末位。而近年来国内CIO评选结果也证明,越来越多公认的优秀CIO都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创新,而是站在企业发展和业务增长的角度去规划IT建设,努力以技术创新参与到公司的商业活动中。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CIO用业务的语言和业务部门、公司决策层进行沟通,从业务目标的角度来规划、管理和变革IT,为企业发展创造积极价值。客户的这些转变,也要求我们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必须能满足客户核心业务目标的需要,并能产生切实可见的业务成效。
惠普软件企业客户销售经理陈傲寒告诉记者,以前大家更关心的是我买什么样的设备,什么样的数据库,用什么样的技术。到今天,其实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技术发展得很快,这些真正的软硬件的平台门槛越来越低了。越来越复杂的是什么越来越复杂的是你如何能用这些标准的组件组合成最能保障商业运作的最好的应用,而且这个应用有最好的一个使用质量。
用整体应对割裂
应用质量的保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用从规划、开发到维护,涉及的环节和参与的人群很多,应用最后的运行问题也往往是前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结果。“一方面应用软件很多,一方面我们的应用管理的专业分工化越来越强,有人是专门做开发的,有人专门做测试的,有人专门做运维,运维方面又有人专门管主机,有人专门管存储,有人专门管网络。而应用就被搁在很多个组织之间。如何去确保一个应用的质量,反而变得问题越来越大。”陈傲寒说。
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割裂呢,如图2所示,惠普提出了全面的应用管理的解决方案,从战略、应用、运维三个层面全面覆盖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应对新应用的需求产生时期、应用的开发测试时期和应用交付运维时期遇到的各种难题。
惠普软件部顾问经理孙心男认为惠普的应用管理解决方案强调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整体性,传统的应用开发,往往是部门级的解决方案,而惠普提出的应用管理是一个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它不再针对其中的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部门来做。“对客户来说,关键是接受生命周期管理这个理念,然后据此去寻找相应的模块来搭建。”孙心男说。
整体性同时也意味着应用管理下所有的解决方案之间是互联互通的,它们不是一个个割裂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前期业务部门拿出项目需求,这些需求被传递到应用开发部门,同时也要在测试过程中体现。而在使用时,还得继续验证前期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最后用户的反馈再返回到前面去,再进行项目的优化,这是一个闭环的信息流。“产品和产品之间的组合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不仅是物理反应。”孙心男形象地解释不同方案间的组合关系。
第二个特点就是模块化和开放性,应用管理解决方案有多个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例如项目组合管理方案、应用质量管理方案、业务服务管理方案,它们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方便地组装在一起。另外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它有各种各样的接口可以和其他的产品结合在一起。
“惠普的软件已经进行了预先的集成,不过同样可以集成第三方的产品来实现这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孙心男说。
战略规划先行
对于大型企业的CIO来说,每年都有很多的IT项目要上线,同时还要随时应对新业务或者业务变更的需求。这些项目积累在一起,而ClO手中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到最后才突然发现很多项 目在截止日期内都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最后或者匆忙上线,不断遭到业务人员的抱怨,或者耽误了企业关键业务的开展,遭致领导的指责。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没有把所有的项目组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的规划。对每一个项目,CIO或许都有一个完善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制定过程都是在CIO的脑中进行的,往往无法考虑到综合的资源调配。人员状况如何,是否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引入外包;项目重要性如何,是否需要排在最前面执行,这些情况,不是CIO想不到,而是因为项目多了以后,资源调配就显得捉襟见肘,CIO也开始混乱。
惠普提出PPM(项目和项目组合管理)解决方案,帮助CIO站在公司的业务发展角度,统一地管控项目,分配资源。陈傲寒介绍通过使用PPM,只需提出需求和资源状况,就可以做出一个最优的项目组合管理方案,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源的调配状况,项目的时间控制。它甚至帮你分析在现有资源和时间期限内,什么时候需要调配多少人力进行外包。而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PPM会帮你根据业务的重要性来判定项目的优先级,从而使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那些最能产生业务价值的需求。
通过PPM,IT部门不仅可以自下而上地提出需求来制定计划,同时可以自上而下地进行规划。同时资源调配的透明性使CIO了然于胸,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项目控制。应用的战略规划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在中国,大多数客户往往忽视这个方面,而把精力都投入在运维阶段。
“大家一般就觉得运维不好会出事,所以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做运维,但是到最后才发现运维上所有该做的都做了,还是有问题。这是因为你前期战略规划上的问题,你的应用开发质量把控方面的问题,到最后都会反应在运维上。”陈傲寒说。
IT创新无后顾之忧
IT运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从系统升级,打补丁到变更管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法规遵从的控制,这些事情让IT人员焦头烂额,整天疲于奔命,而根本无暇去站在业务角度来考虑IT问题,更遑谈通过IT创新推动业务创新了。
据统计一般企业IT人员80%的时间用于应付运维中的各种问题,而只有20%可以去思考创新。惠普希望通过自动化服务解决方案帮助IT人员从这些琐事中解放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新。
此方案包括客户端自动化方案和数据中心自动化方案。对于客户端设备来说,它需要根据企业策略,来部署软件、安全补丁和 *** 作系统(OS)映像,进行用户设置。这些都可以通过客户端自动化方案来解决。而数据中心的自动化方案专门针对大型、异构、异地的环境进行了设置。
业务服务自动化解决方案是贯穿于整个IT管理流程的,它能够实现IT运维整个生命期的自动化,涵盖了从最初的设备发现及拓扑生成,到安装、配置、升级、安全管理及扩展的全过程。通过自动化,不仅减少了花费的时间,同时出错的概率也变小,所有的过程都是基于标准进行的,摆脱了手工 *** 作的时代。
随着时代更替,无论是任何行业的大中小企业,皆离不开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办公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多业务增长。但是技术一直在进步,传统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暴露出更多弊端,在性能、可靠性、安全、管理和业务创新五个维度暴露出的问题最为核心,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这五大问题,打破发展瓶颈。
第一个核心问题:性能问题。
这里的性能指的便是以前的老旧系统的问题。随着客户的业务增长,企业常常会碰到IT系统性能跟不上的问题,常见问题有:企业网站、App、小程序加载速度慢,打不开;有的用户能访问、有的不能访问;业务高峰期卡顿用户无法访问企业信息门户;业务量逐年增长但是扩容量跟不上;面对数据剧增的时候本地空间完全不够;网络访问增加,带宽资源不够;这些业务问题都对企业的业务发展造成了阻力。
第二大核心问题:可靠性。
同样也是由老旧系统暴露出的可靠性问题。老系统可靠性差会经常业务中断;遇到故障停机时间过长;任何服务器失效,网络中断都有可能导致业务瘫痪;遇到故障数据丢失,难以恢复;一旦机房出现问题,业务就无法访问;构建多地多中心架构非常麻烦,成本非常高。面对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发展产生阻力,甚至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第三大核心问题:安全问题。
所有的企业都会遇到安全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企业不重视或者是不知道,就经常亡羊才能补牢。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器被“肉鸡”;用户数据被盗;黑客攻击DDoS,站点无法访问;安全加固形式化等问题。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带来损失是肯定的,甚至还会让企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第四大核心问题:企业更能直观感受到的管理问题。
传统IT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因为这需要相当的成本和专业度。表现在企业管理的设施多,管理成本高;配置不灵活,改动代价大;上线不及时,下线不敢动;传统IT架构僵化,不同厂商难以兼容等。这些管理问题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多自身业务外的繁重工作量,让企业无法专注于自身业务发展。
最后的核心问题:业务创新的问题,也是企业“破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企业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会思考如何能找到下一个增长点,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业务增长乏力、新技术应用门槛高、技术应用速度慢、技术人才缺乏、高端人力成本高等问题造成企业业务停滞不前。
总结
这五大企业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企业上云都可以迎刃而解。现在国内的云计算技术实力让人惊叹,一方面阿里云、腾讯云这样的知名厂家都进行了大量投入,科研能力也越来越强。给企业上云带来更多选择。
例如上文提到的前两个问题,可以使用云服务器的d性伸缩、负载均衡能力解决;第三大问题利用腾讯云的DDoS攻击防护、Web应用防火墙,等保整合解决方案等可以一站式解决企业网络安全问题。
最后两大问题通过一些新的云计算技术都可以很好解决,低代码平台,数据审计平台等可以帮助企业多快好省解决当下痛点。
希望本回答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什么是项目管理?
经过人们长期探索总结,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并广泛应用于IT、金融、服务、航空航天以及工程等诸多行业。由于其诱人的高额年薪以及广泛的就业前景,项目管理目前已经成为超越MBA的最炙手可热的“黄金职业”。 项目管理无疑将会是未来二十年中最热门的行业。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定义有很多,按照教科书的理解是:项目管理是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去完成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包含很多层面:团队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流程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资源等。
笔者的理解是:项目管理,就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利用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照计划的成本和计划的进度,完成一个计划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目标很可能会发生变更,那么成本和进度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项目主管如何解决问题?
按照白猫黑猫理论,评价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项目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现在的项目实施一般都是主管负责制,项目主管重任在肩,要达到项目成功这一目标谈何容易。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笔者就要经常思索以下问题:
如何在选择余地不多的情况下,组建一支得力的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的挑选非常重要,假如在一个关键的岗位安排了一个不合适的人选,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出师不利。当然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中,不一定能顺利选到优秀的人才并组建成一只能战斗的队伍。笔者就碰到这种最恶劣的情况:项目组只有主管有经验,别的成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主管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管理,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培养这些新手,让他们能尽快进入预定的角色。
如何界定项目成员工作的范围和定义他们之间的工作接口?
这个问题就是俗语说的"派活"。要把活分出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项目主管首先需要对项目组成员非常了解和熟悉,知道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其次要对项目情况非常清楚,并能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划分和功能模块的细化,并结合每个人员的特点指派具体的任务;最后要重点注意的是,尽量让组员之间的工作接口简单和接口定义详尽,避免将来产生互相推诿和扯皮。
如何准确衡量项目成员的工作量?
做过主管的人都碰到过这种问题:分配给甲的工作,要求一周完成,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没干完;分给乙的工作,要求一周干完,但是他一天就干好了。实际上现在的项目管理中,工作量的衡量往往靠主管的经验来加以主观判断,而且这种判断也不是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最终导致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加和项目风险扩大。
如何在不打扰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沟通?
现在很少有单q匹马就能把项目全部搞定,往往需要团队来完成,那么团队的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般人的眼里,技术人员都普遍比较孤傲,不好管理。主管不仅仅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要擅于感情交流,帮助解决项目组成员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良好的上下级和同级关系创造了融洽的工作气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如何评估项目执行状况,随时掌握项目进展?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如果靠员工的报告来掌握项目进展是不够的。事实上,员工都愿意报喜不报忧,在项目初期就出现的问题苗头,如果不能传递上来,将在后续阶段造成大的纰漏。笔者认为除了要定期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报告,还要专门有一个品保组来监督项目的执行情况。品保组就像廉政公署一样,不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专门给别人"挑刺",或者写一些测试程序来发现问题。
如何与客户单位沟通与协作?
有时候,项目都已经执行到最后阶段,客户单位突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会让主管非常为难。一方面要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对系统做太大的改动,影响进度计划。这种情况往往是与客户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说明在需求阶段做的不够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与客户有密切的联系。
如何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限制条件下,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成功与否受太多的风险因素影响。所谓“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损失。项目开发是一项可能损失的活动,不管开发过程如何进行,都有可能超出预算或时间延迟。很少有人能保证开发工作一定成功,都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需要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重要的是要量化不确定的程度和每个风险的损失程度。潜在的问题都可能会对项目的计划、成本、技术、产品的质量及团队的士气产生负面的影响。风险管理就是在这些潜在的问题对项目造成破坏之前识别、处理和排除。
如何在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保证甚至提高交付结果的质量?
笔者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按计划按预算完成了,但是系统不稳定,某些关键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国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没有划分清晰功能模块和接口关系,成员相互指责,最终难以定位不稳定的根源,;没有成立质保组,没能很好地实施项目过程控制;过分注重项目的时间进度,忽略或隐瞒了前期的小问题。
如何成为优秀的项目主管?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项目主管首先是一个乐观而自信的人。他凡事都从正面考虑,不把失败当失败,反而将其看作成功之母,吸取经验教训,在那里跌倒又在哪里爬起。优秀的项目主管不一定要很有经验,但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鼓舞他人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IT项目管理的特征探讨
IT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紧迫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下面分别讨论一下这些特点含义和项目管理的相应对策。
紧迫性
IT项目的紧迫性决定了项目的历时有限,具有明确的起点或终点,当实现了目标或被迫终止时,项目即结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项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项目时间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市场时机稍纵即逝,如果项目的实施阶段耗时过长,市场份额将被竞争对手抢走。
在开始一个项目前,主管就必须明白项目的时间约束。具体到每个人、执行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明确时间要求。一旦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必须要有充分的客观理由,否则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独特性
IT项目的独特性在IT服务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厂商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更重要是根据其要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一定的客户化工作,因此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有区别。
项目的这种独特性对实际项目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主管必须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合同(或等同文件)明确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产品是什么。如果刚开始要提供什么没能定义清楚,或未达成一致,则最终交付产品或服务时将很容易发生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商务和名誉损失。即便是定义清楚了项目的目标,但是客户单位仍然会经常调整实现指标,这种变更很难控制,这就需要项目组与客户单位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否则改来改去,永远改不完。
不确定性
IT项目的不确定性是指项目不可能完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预算由规定的人员完成。这是因为项目计划和预算本质上是一种预测,在执行过程中与实际情况可定会有差异。另外,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风险”,使得项目不能按原有的预测来运行。
针对不确定性,在项目管理中就要注意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笔者在工作中就发现科研工作,特别是国家级的项目,往往有一个“后墙不倒”原则。也就是说,设定一个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时间进度的安排就没有计划。在具体实施中,这种方法的最终结果是要么后墙倒了,要么后墙勉强没倒,做出来的产品满足不了质量要求。
还有一种不好的做法是过度计划,即将项目中非常微小的事情都考虑清楚才动手,但如此“详细的计划”其实是在试图精确地预测未来,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执行中会发现难以与实际一致,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有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仍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且往往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掌握必要的工具方法,掌握整体过程和关键要素,灵活面对,妥善解决。
几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项目管理有一些规律,但是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照搬硬套肯定会事倍功半。下面三个案例就是笔者在管理中遇到过的,现在拿出来一起探讨。
管理新手的重要性
一个项目组除了主管,全是新手!其实能有几个项目主管会如此幸运,项目组成员全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很多人认为,新手加入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毫无益处,不仅帮不上忙,还需要别人来传帮带。笔者认为恰好相反:新人的加入是将会给整个项目组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挖掘和引导这种的想法对新人的培训和很快的上手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公司花了钱招来的新人往往经过了人事部门的过滤,都具备了一些基本知识,主管可以先给他们分配一些具体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非常关键。
在培训新人时就应该注意:
项目内容培训,让他尽快了解项目组的工作内容,项目的方向、目的,用到的知识、技能;
给他在项目组中的角色做个定位,明确他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告诉他项目组管理方面须注意的问题,让他尽快融入到项目组里来;
尽量与目前项目组的工作结合起来培训,如让他尽快熟悉项目已经完成的工作,告诉他以后的计划,以及他马上要做的工作等等;
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计划。
管理文档的重要性
让项目主管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当一个重要成员半途离开项目组时,才发现他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的文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项目组的成员也是在动态调整中,文档就是成员之间交接的重要工具。很多主管很容易陷quot;重技术实现,轻文档"的误区。他们总是认为项目实施时间紧迫,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项目收尾阶段突击写文档。要是项目周期稍长,到了最后,成员还会记得清清楚楚每个实现细节吗?没有文档的项目铁定是一个失败的项目。
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看,项目的实施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文档的管理控制。通过文档来显示表明每个基线,每个成员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达到项目的风险最小化。
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笔者最初的几个项目都没有管理平台,所以没有量化的概念,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去年笔者在公司率先引入了微软PROJECT2000作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软件,并根据项目的需求,以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为基础,建立了内部的INTRANET项目管理平台。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达到了以下效果:
使用PROJECT2000建立项目计划信息共享门户,使技术人员、主管随时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任务信息,并通过建立状态报告,达到了解技术人员各自工作完成情况;
利用研发内部网站、电子公告板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途径;
根据项目计划,建立动态提醒机制;
建立项目数据管理系统(Data):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和与数据有关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Document),对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序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实现了通过IE浏览器访问项目文档功能;
建立数据记录体现变更控制记录,项目文档记录。
结束语
就中国现状而言,项目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开发的领域,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和笔者一样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思考。
从现实来看,只有那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型企业才对项目管理提出要求;从教育来看,项目管理的系统教育基本上就是空白,甚至目前中国还没有项目管理这一学科设置。同时,在中国,你所能够获得的有关项目管理的出版物以及资料都极其有限。
好在国内的教育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各种PMP的培训班广告也开始出现在各类媒体中。那么我们是否都需要这个一个证书呢?
曾记得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谈到的解牛的庖丁,在外人看来,技艺高超的庖丁解牛时,一招一式,轻松自如,姿势优美,其节奏如美妙音乐的旋律。而庖丁自己在历经多年的实践后,解释他的高超技艺的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欲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因其固然quot;
项目管理还是有"天理"可循,假如有机会还是应该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多看书多学习,最终会达到所谓的管理艺术。(IT工程技术网)
IT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在IT领域的应用,结合IT行业特点运用项目管理技术、理念和方法,包括9大知识领域(项目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管理)以及启动、计划、实话、控制和收尾等过程组。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ERP项目是一个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型ERP项目的项目组一般由ERP项目经理、ERP售前顾问、ERP实施顾问、ERP技术顾问及客户经理组成。ERP售前顾问的主要工作是调研分析企业需求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ERP实施顾问的主要工作是将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成功地实施、应用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中去,并对项目进行持续的支持;ERP技术顾问负责项目中的服务器架设、网络配置等技术指导;ERP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进展,推动甲方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软件供应商的配合。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普及,ERP项目中的项目经理和咨询顾问人才十分短缺,而大学生和其他从业者入门ERP职业又特别难,ERP人才专业培养机构的诞生,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率先创办了用友管理软件学院,为管理信息化行业培养高品质、专业化、应用创新型人才。包括ERP项目中的项目经理和咨询顾问。
以上就是关于IT项目管理基本概念:“收益”等同于“目标”吗全部的内容,包括:IT项目管理基本概念:“收益”等同于“目标”吗、IT服务与标准、IT管理 谁做主 IT管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