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是这个大环境中普通人靠勤勉努力能达到的上限。
雷军大学时期两年修完所有学分,28岁任金山总经理,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让wps成为国民软件,在金山上市后功成身退。
雷军40岁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这些普通人难以实现其一的光辉事迹,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更何况这个人出身普通、没有背景。
雷总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颠覆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行业,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作为个人而言,雷总是难以用小米创始人这样一个身份来概括的,也不应该仅仅与小米绑定在一起。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告诉人们即使是在这个内卷程度和马太效应不断加深的社会环境下,保持奋斗永远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行途径。
扩展资料
雷军的投资法则:
雷军做天使投资有三条原则,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不投项目,第三是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通常考虑四个必备条件: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
只投熟人是雷军投资的最大特点,他的投资只限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最多不超过两层关系。
文/林巧燕
他曾在阿里巴巴一无所有的时候,辞去高薪职业,与马云共患难,他被媒体评为“马云背后”的男人。放弃七十万美元的年薪,和马云白手创业,用马云的话来说,蔡崇信当年的年薪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一见钟情
蔡崇信和马云同龄,但背景相差悬殊,蔡崇信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法律界的名人,他自己也是法学博士兼经济学士。
在纽约做了三年律师后的蔡崇信跳槽到瑞士的一家风司,做了亚洲区域总裁,年薪70万美金,还娶了当时台南帮大佬的孙女,在台湾地位显要。
1999年,蔡崇信35岁,一位在台湾做IT的朋友请他帮忙把公司卖给马云。众人都知,马云创办阿里之前经历过三次失败的创业,彼时的马云正在进行第四次创业。
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就被他的人格魅力迷住了,或许这也是马云的魅力所在,阿里的前CEO陆兆禧也是仅仅见了马云一面,就毅然决然卖掉公司,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告诉马云自己懂得法律和财务,可以加入阿里巴巴帮助他。
然而,当时的阿里巴巴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只有20多人的团队,一个在建的Alibabacom,一间像黑网吧一样的工作室。
马云听完蔡崇信的话吓一大跳,说自己付不起那么高的薪资,一个月只付得起五百块,让他再想想。蔡崇信也很严肃地告诉马云,“我已经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公司,跟一批人一起共事”。
不久,蔡崇信辞去了年薪70万美金的总裁之位,成了阿里巴巴的CFO(首席财务官)。
加入阿里巴巴,这是蔡崇信为马云做的第一件大事。
聚融资
蔡崇信加入以前,阿里巴巴尚未注册,二十多个员工大多数是马云的学生或者朋友,基于对马云的信任和崇拜一起共事。
蔡崇信加入以后,效仿新浪、网易、搜狐三大互联网巨头建立了企业架构,并对阿里的股权进行合理分配。
打牢内部基础后,阿里开始对外融资。此前,马云曾进行37次融资,然而37次都失败了,试问,有谁,有哪一家风投会投资一家创始人没有过成功史,甚至连工商注册都没有的公司
说到底,无非就是外界不相信马云的梦想,可能更不相信他本人,但蔡崇信却选择无条件相信马云,还拯救了垂死边缘的阿里。
1999年8月,投行巨头高盛香港地区的投资经理,决定投资大陆的互联网行业,他是蔡崇信台湾的好友,是蔡崇信说服他投资阿里,这一投就是500万美金。
早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马云先前筹的款已经几乎用光了,甚至500元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这次融资是阿里史上意义非凡的一次,不仅获得了发展基金,投资巨头高盛的领投也让阿里在商界有了信用保障。
三限制
拿到融资后的阿里发展势头锐不可当,成功引起了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的关注,他约见马云,相谈甚欢,决定拿出3000万美金投资,换取阿里40%的股权。
这时,蔡崇信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觉得彼时的阿里并不缺钱,引进新一轮的巨额融资会稀释第一轮投资者的股权,引发股东们的不满。
无奈,马云坚持要拿下这一轮投资,蔡崇信做了妥协,接受软银集团的投资,但对其有三个限制。
其一,限制其投资金额;其二,限制其持股比例;其三,限制其对阿里董事会的控制权。
蔡崇信和马云一起出席了同孙正义的谈判,最终敲定为软银集团的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持股30%,同时董事会仍由阿里合伙人主导。
这笔投资不久后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大量互联网企业倒下,但阿里凭借这一笔投资度过了困难的时期,同时也守住了创始人对阿里的控制权。
2004年,蔡崇信又拿下8200万美元的融资,用于淘宝的发展。
这之后,阿里的发展外界有目共睹,马云也成功登上了“首富”的宝座,而这一切,离不开他“背后的男人”,蔡崇信,他曾在阿里一无所有的时候同马云共患难。(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CEOCIOCOMCN
IT经理世界
时势造英雄。不过,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1998年,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几乎都是技术出身,正因为能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技术对世界的颠覆作用,才能准确把握住机会,找准“风口”。
美国华裔天才杨致远在那一年,带着雅虎的业务进入中国,很大程度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当时,杨致远创立的雅虎已经4岁,每天有着167亿的浏览量,当之无愧是那时的全球第一大网站。 《福布斯》杂志推出高 科技 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成为高 科技 行业的华人首富。
同样在这一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无奈地将工作室迁往加洲郊外的一间车库,并把公司命名为Google。 此前,他们一直在学生宿舍研发,并共同开发了Google搜索引擎,并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但由于消耗了斯坦福太多带宽,学校的IT部门将他们赶出了校园。
那一年,杰夫·贝佐斯作出了一个决定——亚马逊将进行商品品类扩张。 其实,1995年7月亚马逊上线时,杰夫只是想把它做成一个专业的网上书店而已。1998年6月,亚马逊音乐商店正式上线,开始全品类扩张。仅一个季度,亚马逊音乐商店的销售额就超过了CDNow,成为最大的网上音乐产品零售商。此后,亚马逊加快品类扩张及国际扩张步伐,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社交、购物和生活方式,还改变了支付,PayPal应运而生。 1998年12月,几位年轻人在硅谷创立了Confinity并推出了电子钱包产品PayPal。 2000年,Confinity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Xcom合并,Xcom更名为PayPal。PayPal是目前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之一,覆盖202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5种货币,为全球数亿用户服务。
科技 “教主”乔布斯虽进入不惑之年,但依然和这群年轻人一样激情四溢。 1998年5月6日,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第二年,他站在库比蒂诺市迪安扎社区大学的燧石礼堂发布了第一代iMac。 这台蓝色半透明的计算机 历史 性地完成了乔布斯复兴苹果低迷态势、重振苹果企业文化的重任。在历经两年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后,苹果更是在整个1998财年实现了309亿美元的盈利,乔布斯拯救了苹果,苹果追求创新和完美的精神也和他一起回归。
事实上,和如今万众创新非常相似,20世纪末一大批中国年轻人,尤其是远赴美国接受了互联网及创业思潮洗礼的理工科留学生,都期待着在互联网兴起的中国大展拳脚,他们要成为中国的雅虎、中国的美国在线AOL、中国的苹果。
海归张朝阳的的互联网梦在1998年2月得以实现。 他从美国回来后的第三年,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网在他的带领下正式上线。 求贤若渴的张朝阳跑到硅谷搜寻互联网人才,遇到了在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替人打工的李彦宏。
心里打着小算盘的李彦宏,并未跟着张朝阳回北京。随后,游说硅谷投资人, 拿到资金后的李彦宏回国,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务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一行八人创立了百度。
1998年6月,前电信局员工丁磊主导其于一年前创立的网易首页向“门户”进行改版,网易门户正式上线。 1997年5月,丁磊拿着编程攒下来的钱创办网易,并大胆地以163域名作为注册商标。此次改版转型让网易迅速占据了市场,成了中国最著名的门户网站之一。
四通利方总经理王志东在1997年~1998年里,连续3次去了美国,见了20多家软件公司、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各式各样的公司 ,他去美国不只是想要融资要钱,他一直向往硅谷的风险企业经营模式,想通过改变四通利方的股东结构,把四通利方变成像硅谷的公司一样。1998年年底,四通在线最终与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宣布合并,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网诞生。
那时的“马爸爸”还是一个并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1995年,马云去美国公务时首次接触互联网便被“感染”,回国后辞职专心创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并上线中国黄页,前往北京各部委及企业挨家挨户推销,但很少有人愿意买单。1998年底,马云决定离开北京回杭州继续创业。就这样,马云及团队凑了50万元,在杭州马云的家中继续琢磨互联网,次年阿里巴巴诞生。
和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深圳,改革春风继续沐浴着这座年轻的城市。 1998年,一名叫马化腾的编程工程师和朋友拿着50万元创立了腾讯,主要开发寻呼软件。 1999年2月,马化腾开发出OICQ,随后改名为QQ。虽然被认为是模仿国外聊天工具ICQ而来,但不得不承认这款聊天软件的火爆,迅速让普通人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也让中国的互联网得到了普及。
同样,在中关村也有个年轻人,人民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一直在外企拿着高薪做着体面的工作,两年后也就是1998年,他从外企辞职在电脑城卖起了光盘。 那个中关村小小的柜台就是京东最初的模样,这个在中关村街头发传单的年轻人就是刘强东。
时任Oracle中国区技术总监的梁建章同样抑制不了内心的激动。 1997年~1998年,美国互联网开始崛起,硅谷一下子冒出很多创业公司,这股热潮逐步蔓延到中国,梁建章也有了创业的想法。找到在美有过学习工作经历的季琦及沈南鹏,三人一拍即合, 携程于次年5月正式上线。
在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的陈一舟,在这一年发起了一个“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沟通中结识了周云帆和杨宁。 三人决定投身中国互联网热潮,具体的方向则是虚拟社区。1999年5月,三人回国创办ChinaRen,口号是“建造全球最大的华人虚拟社区”,定位在18到24岁的在校大学生。 在那个时代,几乎每个中国大学生都有一个ChinaRen的账号。
陈天桥的互联网梦也是在1998 年种下的。 这一年,曾经的复旦风云人物已经在陆家嘴集团工作了四年,并成为公司第一秘书。这个头衔对他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可以在老板的办公室24小时无间断地上互联网玩网络 游戏 。不过,这一年他决定辞职,一颗互联网的种子在他内心发芽。 次年,陈天桥拿着牛市赚来的第一桶金创立了盛大网络。
1998年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雷军在金山公司的第六个年头了。 这一年,联想集团注资900万美元购买金山30%的股份,成为金山单一最大股东。金山重组后,雷军成为CEO。金山是一家软件公司,雷军却看到了互联网势头正猛。于是,金山旗下提供IT资讯和软件下载卓越网转型成为B2C电子商务网站。
与此同时,怀着“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方正集团软件工程师周鸿祎,于1998年10月在自家小屋里创办了3721,开创中文上网服务的先河。 “中文关键词搜索”技术所带来的网站实名服务覆盖了当时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超过约8000万人次,并拥有超过60万的企业客户,占据中国付费搜索市场40%的市场份额。
20年后的今天,当创业潮席卷神州大地、感慨创业人群太年轻时,回望1998年,那才是真正的成就年轻人梦想的年代——
丁磊创立网易时才26岁。三年后的2000年,网易赴美上市,那年他29岁。2003年,丁磊32岁,成为中国首富;
同样,陈天桥也是26岁创立的盛大。2004年,盛大在美国上市后,31岁的陈天桥以9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富,也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偶像;
马化腾创立腾讯时28岁。2004年他带领腾讯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2014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中,马化腾以财富1007亿元荣登榜首。
……
在各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名单里,中国互联网企业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各个富豪排名榜中,中国企业家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互联网企业成为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成为中国品牌集体出海的主力军。
作者丨边雯
微信编辑 | 周星如
审稿编辑 | 正月
>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看待雷军坐拥四家上市公司,身家 1 天增百亿,成中国第九富豪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看待雷军坐拥四家上市公司,身家 1 天增百亿,成中国第九富豪、蔡崇信:马云背后的男人,为阿里做了三件大事、那些时代大佬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