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IT产业,特别是在计算,在软件,现在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型,我觉得有五个重大的趋势,第一点是从PC作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这个并不是PC不重要了,PC这个产业在继续的成长,但是PC的定义,功能和范围大大增长,首先PC走向PC+。
另外,PC也变成PC五3就是我过去几年常讲的概念,不仅仅是计算的工具,也是通讯,也是控制和娱乐的一个平台。第三点,从计算的架构来讲,我们从最早期的集中式的运算,到了PC,更分部式的,现在走向云运算模式,大家可能听到很多关于计算的不同的观点,的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云运算是更好的平衡,是计算,是通讯各种资源在网络,在终端动态的职能的一种平衡,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互联网的大的存储,很重要的分步式的计算,另外一点是端,更加透明的,更加强大的,包括PC、TV,只有这两个世界互相的融合,互相的促进才会看到更多,更好的应用。
第四点,就是在业务模式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转型,就是从软件走向软件+服务,我们并不认为软件作为一个产品将会消失,相反这也是不断成长的业务,软件作为一种服务确实是新的模式,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
大家可能有一些同仁记得,微软在10年前提出了NET的战略,还是就是网络就是一种服务,我们后面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好的平衡,软件也是产品,也是服务,我们希望给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更多的选择,最后一点就是计算的信息的范围正在扩大,过去的30年,信息产业很大的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经营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但是,基本上还是在影响到五分之一的全球的人口。下面的五年、十年中,计算变得更加的便宜,更加的深入。中国讲信息化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概念,信息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产业,其实是推动了、融入到整个的工业,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另外,过去的30年,美国可能是信息技术和产业的中心,在下面的五年十年三十年,中国的运动会成为新的中心,我比较中庸,并不认为美国会在地球上消失,事件会更加多极,大家可以合作,可以共赢。
在产业发展的背后,有很多技术的突破和技术的趋势,看一下互联网,不仅仅是搜索,不仅仅是上网,其实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是整个通信的基本设施的架构,需要网络,需要无线通讯,现在讲3G,4G。第二个层次是平台,是不同的运算的储存的平台,可以在云层里面,也可以在终端,包括PC,各种不同的服务器还有中心,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应用包括搜索,包括我们现在的上网、游戏、娱乐,如果没有架构,没有平台,我们应用本身是没有办法成立的,产业本身相对大的产业链并不是哪个公司搜索代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软件,是软件的创新,刚才有同仁讲了,其实现在在通讯业,PC在互联网里面也都是软件,这里面包括平台软件,包括中间件,包括开发工具软件,包括应用软件,也包括很多新的用户的界面,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个视频,这是我们最近在中国研发机构所做的新的用户的更自然、更人性化的界面,不仅仅是用声音,这个是用 触摸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做了将近10年了,现在已经成为产品,在美国、欧洲开始推出。
这个是一个比较新的一种用户和界面或者交付的一种技术,可能大家会问微软最近在互联网在云端计算方面有哪些新的战略,大家都很熟悉MSI,十年前推出的时候,有了很多的平台开发工具还有合作伙伴,到了06年,两年前推出一个叫LIVE战略,LIVE并不是替代品,是不同阶段的可以说是新的发展,LIVE产品技术可能看了很多,我简单总结一下其实是三个中心,第一点是以数据为中心,怎么样去获取、存储、管理、搜索海量的数据,怎么样使数据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结构化,第二点,是以用户或以人为中心,现在的信息是围着个人,服务是围着个人,我的网站、我的朋友、我的音乐、我的内容、我的、我的视频、我的日程、我的邮件,第三点很重要是以服务为中心,特别是建立在以广告、以收缩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服务也可以是网游,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用户需要的个性化的服务。LIVE在微软有不少产品出现,有些比较成功,有些还在继续的改进,最近我们刚刚推出一个,这个是完全以服务作为中心的新的MESH,这个目前还是内部的版本,希望年底可以变成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包括各种不同的MESH,包括不同的搜索MESH,可以把信息存在任何地方,存在云层端,用PC、手机用各种平台去管理。
最重要的是平台,平台是开放式的,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在不同地方,包括存储,包括客户端,包括服务器端都可以开发和应用,这个会改变目前我们产品发布的方式,这个真的是把两个计算存储和通讯结合在一起,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分类: 电子数码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谢谢!
解析:
IT业的发展趋势从全世界来讲一个是自由化,一个是私有化。自由化就是开放竞争,私有化就是由国家经营或国有企业经营转化为私有企业经营。再就是全球化。
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一是合并与分离并存,既有大量的合并,又有不少的分离。如通信产业之间的合并,通信业与计算机业之间的合并,通信和声像之间的合并,在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例子,特别是从1997年到1998年,合并的例子非常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国内的,也有跨国之间的等等。如英国的BT与美国的MCI公司,各种各样的合并情况都有。另外也有很多分离,比如AT&T第二次的解体,一分为三。大量的通信企业将移动通信从固定网中分出来等等。
二是竞争与垄断并存。自由化导致开放和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公司之间的竞争等等。这里有一个情况,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通信、关于信息分别通过谈判达成了决议,其目的说穿了是发达国家要打入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落后,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而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已经饱和,所以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保护,放开市场,让它们进去。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协议达成以后,尽管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容量有限,让发展中国家放弃保护还要有一个过程,另外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政策环境也不很好。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渗透成了更为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之:司的相互渗透、竞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垄断继续存在。到现在为止,尽管发达国家通信市场放开了,但地方电话(本地电话)的垄断并没有打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垄断继续存在,特别是在一些领域还出现了新的垄断枣技术垄断。如微软和INTER在软件和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垄断地位,Cisco在路由器方面占据了70%以
上的市场。一方面新的竞争在加剧,另一方面旧的垄断保护并没有都解决。我国不对外资开放通信服务市场,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要看进入世贸谈判情况而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对新兴的垄断有些 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美国 对微软和INTER公司的起诉,AT&T的分解也是由于美国 的干预。因此,竟争与垄断并存。
三是新兴与衰落并存。一方面出现了像Cisco、网景(NetscaPe)这样的新兴公司,发展非常快。美国 起诉微软公司就是因为微软公司在网络初览器方面要扼杀网景公司,由于微
软公司在策略上的失误,在INTERNET网络导航器上起步较晚,落后于网景,微软在自己产品开发出来以后,想通过软件捆绑销售的方式来占有市场而扼杀阿景,所以美国 要起诉微软。一方面像网景、Cisco这样的新公司发展非常快,另一方面一些老的公司在逐渐消亡,如王安、苹果公司等衰落较快,而一些公司已经消亡。企业间的兼并、改组,新兴、消亡并存,并且变化非常快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成立于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关系,这类产品的确容易对美国同类企业产生冲击。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借此契机,通过技术升级和转型,提高知识价值和产品科技含量,使得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再只靠价格,这对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中国半导体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是实现产业快速迭代升级的重要途径。贸易战的主要目之一的就是限制相关领域的技术转让等,进一步扼杀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如果这些领域完全靠自主研发,势必将使得我国快速突破核心技术的难度成倍增加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谈几点看法。我今天一共谈三个问题,第一是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因素,第二以科技动力为依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前提,第三谈一下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下面谈第一个问题,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科技创新不仅是科技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原始性创新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趋紧密,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几乎同步,原始性创新成果直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人类基因组、纳米材料的成果,在中间成果的过程中迅速申请专利,有些就实现了产业化。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依靠创新,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呈现出群体突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新的技术群及相应产业群的竞相崛起,因此在单项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例如生物信息技术就是IT和生物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产生的新技术,据专家估计,它的应用可以降低药物开发成本30%,并使开发进程加快两年,同时生物信息技术将会对食品、卫生、农林牧业以及信息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成为提升和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加速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主要体现在促进传统产业的高附加值化,二是高新技术从传统产业发展出新品种和新兴产业,三是促进传统产业装备的现代化。据分析,近年来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1999年IT使全美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增长了64%。
第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的取决于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并往往领先于产品的生产。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 动通讯尚未商业化之前,有关标准之战就已经如火如荼。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以科技为依据,我们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工作为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个措施是提出并实施了人才专利和标准三大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专项,加上集成、催化产业;三是加强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加速863计划成果产业的集成。第四实施火炬计划、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和程序化。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极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6年的6000亿元左右增加到2003年的27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14%,比96年提高10%。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到2003年达110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51%。第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开始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的技术,以龙芯为代表的新建技术获得重要突破,大唐电信提出的CDMA标准成为世界电信的三大标准之一,使我国拥有了科技产业标准。涌现出了一些知名技术企业,比如说通讯企业的联想、方正,据国家高新区的统计上亿元的企业不到7家,到2001年增加到1539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一万八千八百亿元,同比增长34%,我国程控交换机、移 动电话、彩色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电视产量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
第三,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共开发新产品项目12000项,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167亿元,增长了25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416亿,比上年增加888%,新产品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34%,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一倍。
第四,高新区成为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力量。2003年国家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工业增加值42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高出全国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出口创汇570亿美元,同比增长73%,目前国家高新区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全国的50%以上,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与此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面临科技创新薄弱和竞争力不强等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主体地位亟待加强。2002年我国发明专利中国外授权占到723%,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国企业出口量占到82%,占据了主导地位,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投入不足仍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占3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投入。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关键技术缺乏,据调查目前在一些高技术领域,我国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还不到一半,由于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因此附加值较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产值的比重一般占30%以上,而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5%。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壁垒,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2002年我国有71%的企业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39%的出口产品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链条不完善,研究开发产业化是创新链的关键环节,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政府部门不能形成联动,致使出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以上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
下面我讲最后一个问题,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新技术产业,从质量向效益型的转变,从投资驱动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导,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导作用,技术创新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现代科技发展200年的历史表明,重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几乎都是企业所为的。到目前为止,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鲜明特征。在这些一体系中,大部分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企业研发活动经费来自企业,例如8%的科学家来自于企业,经费来源于企业,日本、德国、韩国经费都是70%以上,而我国2002年722%,这是资金,那么研究人员的比例比这个更小。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以企业为创新的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市场推动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形成以产业配套的产业集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第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链条。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如不通过生产环节就无法实现创新目标,完整的创新链应包括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三大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模式。特别是在市场的创新活动中,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我们将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这里面的要点就是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的联合创新。过去我们往往是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模式应该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为核心的组织产、学、研的联合。
第三,深化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国际标准体系创新的能力不仅影响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利益格局和竞争能力,我们将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政策,尽快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能力,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四,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国家将继续从社会经济与国家发展的需求中,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从事原始型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合理运用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力争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取得产业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竞争。
第五,促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重要发展的力量。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科技部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口号,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真正建立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软硬环境,完善高新区的环境,使之自主服务。
第六,创造环境,扩大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一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形成技术与资本、互利互动的有效机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起点、水平和效益。同时要改变产业发展过度依靠外来技术的局面,在重视科技与智力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的跨越发展。
当前,我们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不仅将明确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同时也将确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我相信我国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的联合,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
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
(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
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
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
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
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
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
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
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d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
(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
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关于IT产业的概况,及最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IT产业的概况,及最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如何、美国IT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世界最重要的it科技产业在美国哪个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