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快速融入国际市场,随着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日益活跃,把长期以来一直“衣食无忧”的国内银行,一下子推到了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于是,大大小小的中资银行们也纷纷开始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
随着在业务与管理上全面与国际接轨,银行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然而,面对快速转型和国际化,面对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银行的IT系统日显捉襟见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国内银行业已积极应对。一方面,许多银行通过吸纳海外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自身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也加快了产品创新和海外扩张的步伐,力争从服务水平到业务网络全面接近国际先进银行。
同时,在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它的出现迅速席卷了各个行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那么,一向求稳的银行业是否会尝鲜云技术数据大集中刚刚过去,它的成功经验,能否保证银行业在云计算时代来临之时,还能创造新的成功
云计算撬动银行业
时下,云计算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行业扩张,金融行业也在其中。
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外银行开始考虑将传统IT基础设施迁移到云计算方案中。近日,一份关于云计算在银行中应用的市场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有意愿在未来选择云计算方案。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IO(首席信息官)Michael Hart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计算给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它使我们不需要再去购买额外的数据中心。使用云计算方案,我们不需要购买任何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一切软、硬设备和技术问题都交付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完成。我们也不会因为兼容问题而被局限在一个硬件厂商的产品、方案中。另外,云计算采用按需使用、即付即得的交付模式。这样我们不必关心硬件系统的性能、容量等IT基础设施的技术参数,我们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业务。云计算的升级方式非常灵活,完全可以支持业务的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为将来可能用到的系统付费,我们只为正在使用的资源付费。”
而除了这两点,云计算的易用性、可管理性和部署迅速也是促使银行选择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自己购买软件、硬件的模式相比,云计算模式的上线程度、管理灵活性和使用成本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银行来说,云计算方案的出现,使IT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使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埃森哲高级技术和金融服务专家David Boyle指出:“大多数银行已经看到了云计算方案的好处,它们将云计算看成一种向市场快速推出新服务的全新模式,而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合理的成本架构。”David Boyle称,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开发和测试基于云的新应用。近日,北美的一家银行已经将其所有开发和测试工作迁移到了虚拟环境中。
在采访中,也有行业专家表示:“云计算方案的灵活性是有底线的,它必须能够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同时保证合理的成本结构。并且,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可以随时、快速地创建。”
那么,云计算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吗答案并不十分肯定。部分银行对云计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表示担忧。事实上,在国外,大多数银行都在测试和研究云计算环境,而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云生就提出了疑问。
王云生认为,对银行业来说,数据大集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是确定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并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之时,选择了用网络技术实现更集约化的数据中心,对全国数据实现集中管理。而对于像工商银行这样规模庞大的企业,策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业的特殊性,也让其在新技术面前,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所有银行都会采用成熟的技术,不会新技术来了就用,因此他们对云计算的态度也会如此。
对于外界的云计算可以节省30%~70%IT建设成本的宣传,大多数银行人士并未确定。王云生认为,在没有给出明确数字之前,在安全的法规与技术成熟之前,云计算很难在产业界成功。
“大多数银行用了我们才用,不成熟不用。”王云生说。
大银行青睐私有云
当前,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变革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IT架构层的创新。目前基于SOA理念下的IT架构十分通行,这是因为合理、灵活、松耦合的IT应用架构对于银行IT应用整体效益至关重要,并成为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随着数据的管理应用持续深化,数据之间的交互、分析模型趋于复杂,有效数据更加规范,这为数据的深度挖掘提供了基础,银行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加强,系统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第三,银行业务的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流程银行及业务集中处理”、“网点由交易向营销服务功能转变”。因此,IT信息系统在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流程银行”等业务理念,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所以,在这种时代变革的驱使下,大银行的IT系统也挑战重重。除此之外,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并在服务和业务创新上迅速建立起口碑,也让大银行开始思变,而变的根本是银行业务的创新,支撑则是信息技术的优化。而云计算似乎正好满足了这一系列要求。
不过,银行业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不差钱”,尤其对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IT预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保证系统稳定而安全。而不可置疑的是,“云计算”模式的外包服务带给银行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由于私有云可以由企业自己控制一切数据和系统,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大企业的青睐。在国内,一些大型银行也开始在对云计算进行测试,但是正如王云生所担心的那样,大银行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态度相对保守。
“很多IT企业希望大型企业、政府等机构能够接纳云计算概念,并采纳云计算解决方案,这样云计算才会真正慢慢落地,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大规模的应用将会在云计算行业应用成熟之后,而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某业内人士表示。
但中金数据公司总裁张利却表示,大型银行的财力、人力虽雄厚,但云计算整合资源、优化成本的优势同样具有吸引力。打个比方,银行是一个数据高密度集中、计算的企业,数据量每年翻几倍。云计算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合起来,表现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这样的集合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服务在未来必将成为银行业重要的业务推广方向。”
小银行试水公有云
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相比,缺钱少人的中小银行要降低成本,加快自身的成长,必定要另辟蹊径,打破常规的建设方式,求得IT应用模式的创新。
“从云计算的概念来看,大企业和创新性强的企业会优先关注。但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反而中小银行更为主动。以村镇银行为例,他们开业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搭建IT系统,这为云服务的成功推广创造了机会。” 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刘盛蕤表示。
据刘盛蕤介绍,神码融信已在西安开发基地建立数据中心,搭建了所有系统。各家村镇银行可通过远程登录使用该系统,目前它们只要为一个村镇银行开通一条专线,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便可获得所需要的IT系统支持和运行维护服务,从而很快实现挂牌营业。
“云平台软件、硬件俱全,这里有银行开业所需的基本设备。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框架,提供了很多服务,有综合会员、渠道、yhk、ATM机、渠道管理等等。而且,这个服务是个全周期服务,不只是搭建起来,开通就可以了,还包括培训、日常的维护、升级。”刘盛蕤告诉记者。
这事实上突破了银行业传统的IT外包方式。大中型的银行是相对的封闭系统,全业务外包难以放开,而城商行和城商行之间以及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在当地的竞争很激烈,其业务大都是以BP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为主体,比如xyk,尤其是城商行的xyk往往不是自建,因为投入太大,而发卡量如果不超过50万张或者100万张,银行就无法盈利,因此银行会选择外包的方式。
晋中市商业银行就将yhk业务外包给了神码融信。“我们整个的yhk系统都部署在了神码融信在西安的数据处理中心上,该数据中心可提供卡业务的交易、管理、报表对账等等服务。” 晋中商行yhk部经理朱春喜表示,将yhk系统外包的模式使得银行方根本不用考虑三方支付发生的问题,而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面对持卡人的服务以及服务品种上,而这样的模式将会是未来中小型区域商业银行选择的趋势。
既然将业务部分外包的形式,在银行界已经不是新鲜事,那么“全托管”的云计算方式也会是村镇银行未来的选择么事实上,已经有银行开始尝试。
记者发现,河南一家村镇银行将整个业务系统放置于神码融信在西安的云计算平台上,据该银行行长介绍,该银行的建立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经过前期考察后,他们决定成为“吃螃蟹”的人,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与资金,也可避免与发起行间的纠葛。如此一来,该银行以“精瘦”体型出现,全身心关注于存、贷款等主营业务。
除此之外,在深圳,鼎业村镇银行也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核心系统外包,放在了神码融信在西安的数据处理中心上,使用云计算模式,轻装上阵。而在云计算模式的帮助下,鼎业村镇银行实现了一个月就顺利开张的目标,如今在这颗异地“心脏”的支持下,已经成功运行了3个月。
虽然,不少小银行开始试水云计算,但是这种模式能否长期安全、稳定地为银行服务,还是银行主管们的“心头病”。
“核算成本而言,‘全托管’的云计算方式不错。但在以后业务日渐复杂或者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时,它对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会有更大的挑战。”朱春喜认为,对于这种模式的应用应该视阶段而定。
观点
云计算将逐渐被接纳
在国外,云计算应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但是国内却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为什么起步时间相同,应用进程不同呢国外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外包自然过渡到基于云计算的更加灵活的外包,即云服务。而在国内缺少IT外包土壤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云计算持怀疑态度:将自己的业务放到云端是否安全会比自己的机房可靠生产系统外包给别人会不会有风险
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用户甚至云计算提供商,而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对云计算的态度则更加谨慎。
大家都清楚的是,从最基本的作用来看,云计算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IT基础设施成本。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云计算可以为银行提供无止境的机会,改善他们吸引、留住和服务客户的方式,并扩大其服务的市场。但是,如果银行没有适当了解相关风险,以及如何才能成功规避这些风险,则不宜盲目的飞入云端。
而要应用云计算,银行业的CIO们要多考虑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并要求对云计算带来的成本节约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全部应用组合,并为云计算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架构;确保目标、成果和预期效益得到充分理解,而且所有项目与业务需求要完全一致;在选择云供应商时,要认真考虑其财政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并考验他们在不同技术平台上和云服务平台上整合数据的能力。
在即将举办的2010年中国IT两会金融信息化分论坛上,我们将邀请几家城商行的相关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云计算在中小银行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还请来了证券界申银万国的相关负责人,为观众介绍金融行业“私有云”的建设和运营,除此之外,还有业界知名的云计算提供商,届时,将会呈献给观众及读者一个金融业云计算盛宴。(文/刘丽丽)
热点金融资讯
央行超级网银
一月交易8128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运行新闻发布会。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各项业务处理正常,资金清算准确无误。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介绍,系统试运行一个多月来,共处理支付类业务729万笔、金额8128亿元,处理信息类业务2695万笔。首批接入该系统的银行有29家,支付金额上限暂定为5万元。
中信银行采用Oracle规划软件提升竞争实力
日前,中信银行以Oracle Hyperion规划软件为基础构建的新一代规划预算和预测(PB&F)系统开始正式运行。Oracle Hyperion规划软件为中信银行规划预算和预测系统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整合、情景分析、多维度预算管理等功能,帮助中信银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满足其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长远需求,以增强竞争实力,实现“走在中外银行前列”的战略目标。
金马甲获布拉格馆资产处置授权
继获得瑞士国家馆资产处置授权后,金马甲日前又获得上海世博场馆――布拉格城市案例馆的资产处置授权,馆内著名的查理大桥、老市政厅、天文钟、餐厅配套设施、厨房设备等一系列资产将通过金马甲平台对外公开处置。
其中,馆内展出的查理大桥具有650余年悠久历史,这座石桥既是布拉格古城防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这座桥上的30尊圣者雕像是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杰作,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此次,布拉格案例馆通过金马甲网络竞价方式公开处置查理大桥等一系列资产,将使这些展品在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能继续得以保留,供更多的人观赏或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价值。
QuestMobile金融支付报告 | QuestMobile-还原市场真相 助力企业增长 自从前几年,移动支付崛起,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场景为入口、以金融科技为旗帜,大肆攻城略地,一时间,传统银行都没反应过来。不过,事情似乎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一年,虽然互联网企业在交易笔数、小额支付上仍旧占据优势,但是网上银行APP用户量暴增了一个亿,前几大银行用户量也都在5000万往上,交易金额更是地位稳固。
QuestMobile金融支付报告 | QuestMobile-还原市场真相 助力企业增长
基本信息架构:
菜单栏核心功能区内容——
首页: 展示APP核心功能,转账汇款、xyk、理财产品、 热门活动等内容
财富(理财): 理财、基金、汇率、相关干货资讯
资讯(社区): 行业资讯,文章、行情
生活: APP商城
我的: 账户总资产、收支、账号设置
首页:
微动效:浦发(消息提醒)和招行(语音搜索)在搜索导航栏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设置微动态图标
金刚区标签:自定义金刚区图标内容和位置、提供用户个性化定义
话题:提供实时话题讨论,增加话题性
财富:
搜索框:针对不同的页面设置导航区域功能
理财分类:理财产品分类划分
资讯:
资讯分类设置展示
实时行情数据
生活: 商品服务
我的:
账户总览:展示总资产数据、卡内容、个人基本账户设置、账户安全
收支数据:可视化收支数据、收支明细
其他
银行属于传统的金融行业,银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对银行科技系统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而且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业系统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本人08、09年最早在外企从事北美银行网银和手机银行的产品开发工作,后来从10年一直到16年一直在大型国有银行从事软件开发和架构设计的工作,16年中从国有银行离开加入互联网电商,做了不到一年因为种种非技术问题离开又回归了银行系统,目前在一家微型民营银行从事产品设计、架构设计的工作。总的来说还是经历了这几年银行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涉及了大型架构的变迁,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银行的架构变迁,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指正。
90年代初期国内银行业蓬勃发展,早期各个分行都是人工记账,定期由省分行统一报送总行系统,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业务量也随之暴涨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所以90年代初4大国有银行都纷纷加强科技部的研发投入,参考美国、英国银行系统建设经验开始建设现代化银行系统,其实在那个年代大家对计算机的印象还非常陌生,在每个柜面都架设计算机,当时的柜面系统都是统一的命令行模式,没有可视化界面,后台系统采用的是集中式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当时的银行系统基本都是这样的集中式架构,大型国有银行一般也都是这种简单架构,当时大部分行业的系统也都是这样的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下柜面前端和后端系统采用的是CS架构,胖客户端的模式,每次客户端升级都需要将安装包提前一天下发给各个网点,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low的。银行后端是大核心的模式,即核心系统承担了主要的功能,账户、存贷款、总账、对账、支付、来账等功能都在集中式的大核心系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功能被剥离出核心系统,归属于外围系统。这些外围系统一般都是市面上有一些软件公司提供了现成的产品,只需要简单的二次开发就可以满足需求,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快的系统实施的进度。但是这种架构的系统承载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随着交易量的快速上升很快就满足不了需求了,听行里的前辈介绍当年的场景,就是他们科技部每天都很忙,交易量每个月都会有大幅增长,每个季度的计息日批量和年底的年终决算都会让所有人忙通宵,这些记忆也成为了所有那个年代银行人痛苦的回忆。
集中式的系统已经逐渐满足不了高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了,所以规模比较大的国有银行就开始考虑将现有的总行集中式系统分别在各个省分行分别都部署一套,每天晚上再通过批量的方式将各省数据进行集中,这种架构的方式能够最快的解决联机性能问题,但是又会引发新的问题,那就是跨省转账交易无法实时到账,就算是同一家银行的跨省转账一般也无法做到。所以90年代中后期的系统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看图就可以发现,和之前的架构区别主要就是将总行集中式的部署架构调整为了各省分布式的架构,但是这种分布式架构并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当年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分布式架构方案,所以当时的分布式其实只是简单的将原先总行部署的一套核心系统和配套的外围系统分别在各省科技部分别部署,分别独立运维,就好像机构在整体行政关系上是一体的,但是实际科技系统是分开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每天会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跨省转账、票据承兑等业务,所以很多银行业务的效率比较低,很难满足一些比较急迫的客户需求,最后出现了一些现象就是一个客户为了给一个跨省的客户汇款,最快的手段是先用自己本地的卡取现金,再人肉带到异地,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不到当地再取,因为那个年代跨省取现不但取现时间、金额受限制还有高额的手续费。
2000年互联网高速发展,银行的科技水平也在这几年中高速发展,各家行的水平也逐渐拉开了差距,之前老的各省分布式部署的业务问题也渐渐凸显,由工行率先将之前分布式部署的省行系统进行总行上收,系统上收可不是那么简单,当年为什么要各省分别部署?就是因为集中式系统架构已经无法承载每天高速发展的业务量,如果再将各省的数据上收,那就意味着可能每天核心批量还没跑完还没来得及分发给外围系统就已经到第二天开门营业时间了。这么做科技部门需要承担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1)数据结构统一,数据映射,各省数据上收,数据迁移;2)新系统开发工作;3)系统上收对上收省份日常业务的影响;4)分行员工新系统的培训工作;5)新旧系统的平滑迁移,新旧系统的日常兼容性交互;6)整体的投产迁移方案、回退方案。我当时在中国银行也有幸经历了这一过程,整个过程持续了快4年,从整体的方案设计到系统的实施再到后面的系统迁移上线等等一系列工作,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基本上加班成为常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成长比较快的一个时期。整个改造的一个核心架构思路就是对核心系统进行瘦身,将核心系统精简化,以此来提高核心系统的业务处理吞吐量,并采购最新的大型机来保证处理性能和IO性能,将大部分的业务都单建系统拆离出核心系统,基本上这样的整体架构在当时评估的时候能保证未来10-20年的业务发展量。下图为当时的整体架构图,但是从这个架构图中可以发现,整体架构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再和渠道系统之间都是非常混乱的,系统间是完全的网状结构,图里还没有完全画完,因为画完以后基本是没办法看的,非常复杂的蜘蛛网。有个别系统因为是外包采购的系统的报文结构和其他系统都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旦某个系统要和这些奇葩系统进行对接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把这些奇葩接口的报文全部处理一遍,这就导致了很多重复的工作。
大部分银行很快就意识到这种集中式网状架构的缺陷,当时也正好流行ESB总线架构,所以银行系统也不免俗的纷纷去实现ESB总线。总线架构就是在渠道系统和核心、外围系统之间建立了一个ESB总线桥梁,所有的外围和核心系统的接口都注册发布到ESB总线上,由总线对外提供完全统一的接口标准协议,这样就避免了每个系统接入都是同一套标准接口,不用重复去实现不同的报文协议。这样的架构看起来就非常清爽了,不管是渠道系统还是外围系统调用各个系统的接口的时候都比较方便。这样的架构在银行系统中实施了很长时间,包括目前大部分的银行还都是采用这种架构模式,虽然现在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当时看起来此种架构还是非常完美的。而且这种架构对于中小银行就算现在使用起来也是非常合适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纷纷成为新的渠道,人们也开始快速接受这种新兴的互联网渠道,互联网总线架构和之前架构的最大差别在于安全架构,后面会再单独写两篇关于安全的文章。其他方面的架构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会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因为核心系统不新增大功能的情况下,不断新增外围新产品,当时中国银行一共有一百多个外围系统,还没算一些快下线的系统。随着业务量的不断上升,核心系统的业务量不断上升,总线的压力也逐渐上升,总线机器不断的横向水平扩展,在走之前总线的集群就扩展到了100个节点。
到了2012年以后随着facebook、amazon开放平台获得的巨大成功,BAT都逐步将自己的接口开放出来,都实施了开放平台生态圈战略,从而推动了SOA服务化的更快速发展。银行之前也一直在研究服务化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ESB总线架构运转的非常稳定,也没出什么问题,所以导致各个行进行服务化改造的动力不是很强,而且这种整体架构的调整涉及到的部门和业务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一般银行这样比较稳妥的公司也都不敢有大的动作。我也是有幸在银行赶上了中国银行试点互联网金融,对新建的互联网金融系统实施服务化架构,下面就是当时中国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架构,这个架构其实是一个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妥协架构。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到,左边是之前的传统银行集中式总线架构,右边是互联网服务化架构,包含了开放平台、服务注册和发现、服务化产品系统。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因为传统银行的各个产品系统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在银行系统待过的同学都知道传统银行要新建一个系统或者新实施一个需求都是要经过很长的周期,传统银行都是瀑布式开发方式,各种评审、审批流程,导致从需求提出到功能上线基本上3个月过去了,效率还是挺低下的。根本满足不了互联网金融快速迭代的需求,因为当时我们不但试点新的soa架构,同时也在试点迭代开发,所以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单独排期实施,单独部署,产品系统如果涉及到调用传统银行产品接口的地方全部通过ESB总线来调用传统银行产品系统接口。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系统全部将接口服务化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当时我们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系统全部基于阿里的dubbo开发,系统将接口都注册到zookeeper上,两个系统直接的服务交互采用RPC模式;通过开放平台对外提供接口暴露,可以发现这种架构在保障传统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互金需求的快速迭代实施,并且也使用了新兴的互联网分布式技术,来降低开发和运维的成本,目前我了解到的很多银行都在采用这种架构在实施互联网金融业务。
最近两年随着容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私有云平台、devops也逐渐在银行系统中进行试点,目前我所在的一家小型民营银行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试点,底层采用docker进行镜像管理、构建、发布,在系统层面全部采用服务化架构,目前我们使用的是springcloud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架构看起来也是比较清晰,而且扩展性也很强,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随着docker技术的不断成熟,后续的devops也是逐渐会替代大部分的人工运维,之前我待过的一家互联网电商,80多个产品系统只有3个运维人员,所有的日常监控、版本部署都是自动化的,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这种模式也是后续银行需要的一种开发和运维的方式。
今天只是大概介绍了下银行系统的历史变迁,真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介绍,其实每个架构都有很多故事,都可以写很多,等到后续有时间会再把其中发生的很多细节写给大家看:)
以上就是关于用还是不用银行业初探云计算_云计算对银行业的影响全部的内容,包括:用还是不用银行业初探云计算_云计算对银行业的影响、全面解析银行APP信息架构、传统银行架构变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