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四大核心要点

数字经济四大核心要点,第1张

大厂掀起“养机”浪潮

在新基建的浪潮中,腾讯、阿里等大厂纷纷投入千亿布局建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大厂为了“养机”也动用了各种新技术。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施,之前 一直在底层无人问津,不过随着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据中心的变化将更能体现新基建“基建+科技”的内涵。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进行技术创新,能够合理存储和处理数据,满足上层需求,支撑数字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下一波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随着大厂的建设提速,国内数据中心遍地开花。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年全球IDC处理的数据流量将达到153ZB,占全球产生的流量9935%;从数据可知IDC主导着全球的数据流量处理。

现在数据中心向着空间集约化、单机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超大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在2019年末增至504个,还有151个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数据中心。集约化的发展使得单体机房的利用率得以提升,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前期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营成本,对于大公司来说,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痛点

1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背后是惊人的耗电量。

服务器年功耗连续上升,机柜功率不足的老旧机房为了不掉电,以至于通过空置机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造成了空间的利用率低,也会造成电力利用率的下降,同时还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为2962亿千瓦时[3] ,超越三峡发电量,所以说解决能耗问题刻不容缓。

2   数据中心安全运行指标与日俱增

数据中心需要完善的安全出入管理规定和消防系统、以及具备事故应急和人员安全应急流程制定的能力。保证所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对所有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3   令人崩溃的运维

半夜故障工单催人醒,处理不慎易进坑。日常巡检是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维人员日复一日,重复上千次抄表中保持警觉性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纯粹依靠人力并非行业发展所需,日常运维应借助合适的辅助工具,让有限的人力摆脱机械性的工作。

那么如何让数据中心做到绿色发展,智能规划,轻松运维?Hightopo 和国内其他公司都在积极的回答这个问题。

建立可视化的运维管理平台 痛点迎刃而解

可视化重塑数据中心机房

针对数据中心系统复杂、多场景和动态性的特点。以 HTML5 的 WebGL 标准实现  3D 的图形渲染技术,以及基于浏览器内核嵌入到小程序实现更方便传播。并采用hightopo轻量架构使其支持跨平台展示,实现多端口海量数据的分析。

数据中心环境可视化

利用3D仿真技术,对机房内多种设备进行建模,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全生命周期维护。同样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机房正常运转,运维系统也具备烟雾温湿监控、动力监控、门禁等监控功能,实时监测机房内部环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远程控制系统调控运行状态。

资产与能耗管理可视化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能耗过大的问题,系统对数据中心整体环境的年度用电量、机柜租用率、楼宇IT用电量、柴油发电机、电气容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相关历史数据,方便管理者进行节能调整。还支持对资产准确定位,记录设备型号和状态,确保机柜高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细化运维能节省约20%的总运营成本。

可视化运维管理

通过可视化管理,改变数据中心的运维模式。管理者可通过线上监控系统了解设备健康状况,可远程查看机柜的检修记录、履历信息和历史故障,为评估设备安全提供了直观的数据基础。运维人员摆脱了机械性的工作,缓解运维压力。同时也对数据中心人员分配提供了人性化的方案。

迎接智能运维时代

由于边缘计算和5G的大带宽所产生的巨额流量使得数据中心建设遍地开花,大规模且密集的IDC更需要精细、自动、可视化的管理。正如 Hightopo 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可视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能耗、运维、和人力资源上做到精细化管理,使其走向节能增效的发展道路。在数字经济腾飞的时代下,数据中心可视化改造更应未雨绸缪。

参考资料:

  官网——Web组态  

                  百度百科——图扑软件

ITO,英文全称:InformationTechnologyOutsourcing,可以包括产品支持与专业服务的组合,用于向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或企业应用服务、或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从而确保客户在业务方面取得成功。

BPO,业务流程外包,英文全称: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BPO就是企业将一些重复性的非核心或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给供应商,以长期合同的方式,达到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KPO,知识流程外包,英文全称:KnowledgeProcess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KPO)是业务流程外包(BPO)的高智能延续,是BPO最高端的一个类别,一般来说,它是指将公司内部具体的业务承包给外部专门的服务提供商。

KPO的中心任务是以业务专长而非流程专长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者区别主要是业务不同:

1、ITO强调技术领域的外包,主要包括IT软件开发、硬件维护、基础技术平台整合等。

2、BPO强调业务流程管理。重点解决业务流程和运营效益问题,如业务流程分拆后的数据信息采集、集成、分析委托外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3、KPO更注重高端研发活动外包,主要涉及远程医疗服务、医药研发等。

扩展资料:

外部服务的作用:

外包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外包合作伙伴为您带来知识,增加后备管理时间。在执行者专注于其特长业务时,为其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产品的整体质量。

根据外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外包使企业、政府节省9%以上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15%。公司能够获得其内部所不具备的国际水准的知识与技术。外包解放了公司的财务资本使之用于可取得最大利润回报的活动。外包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

一些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可因外包大量运营职能而获得全球性的飞速增长。

一方面,有效的外包行为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把那些非核心的部门或业务外包给相应的专业公司,这样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

举例来说,一个生产企业,如果为了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而组织一个车队,在两个方面其成本会大大增加:

1、管理成本增加,因为它在运输领域不具备管理经验;

2、因管理不善,运输环节严重影响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工作,从而导致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增加。如果把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运输企业,则可以大幅度降低上述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也因市场竞争的激烈面临巨大的挑战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因此,外包以其有效减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洛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

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

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会裁掉一些非核心业务的部门,这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负面影响很大,团队的稳定、额外支出等,但如果一开始这些非核心业务就是外包给专业的组织去做,那么损失一定会减少到最小。

据IDC统计,1998年全球外包服务方面的开支为990亿美元。IDC估计,到2003年全球资源外包服务开支将突破1510亿美元,此时期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2%,亚太地区则为151%。

尽管2001年全球市场低迷,但中国市IT服务市场却是一枝独秀,增长率高达463%,IDC预测,到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可望超越103亿美元,2001~200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3%。

IDC表示,中国IT服务市场以常规服务,包括系统集成、硬件支持、安装及客户应用软件管理为主。较为高端的服务项目,如咨询、外包等服务项目有发展潜力。

总之,接受外包这种新的经营理念是一种必然趋势,外包服务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包服务

数字经济目前已达新的战略高度。文件上看,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月15日《求是》上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我国目前的发展遇到各类条框的约束,如双碳目标等,包括人均GDP、人口红利、各类要素等都面临多约束下求最优解的问题。 科技 发展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国之前的 科技 重点战略主要放在可快速产出的行业,例如半导体产业基金、新能源补贴等,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产业持续活跃,则需要数字经济,其方向很广,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 此次文件和文章的发布,表示数字经济真正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希望从细分方向逐步落实,相关的政策补贴、产业基金规划、科研支持等也有望不断推进。 数字经济在未来10年、20年的维度中,具有持续、长期的成长空间 ,会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也可能成为经济走出弱衰退的重要驱动力。

要点:1) 国产自主化。 不仅计算机软件,也会延伸到通信半导体等;2) 新型IT技术设施。 受海外制裁华为、疫情冲击等影响,IT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目前已趋平稳并逐渐见底,边缘计算、5G甚至6G等新一代基础设施会成为未来投资重点;3)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部分细分行业如建筑、工业等已出现智能化,投资已达临界, 科技 行业的提升曲线和渗透率相关,一般达到10%-15%后说明达到技术成熟期,往后会呈现加速增长,收入占比提升,头部公司也会对非头部公司产生广告效应,加速推广;4) 数据安全与治理 。我国 2021年落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网络安全之前处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卖硬件及IDP、UTM等解决方案,深度不够,第二阶段在18年以后,出现探针数据分析系统和安全服务,安全有效性和渗透深度上升了一个层次。但目前和海外的大安全生态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距真正实现数据安全还很远。两块法律规定了检查的细节、罚款比例(企业当年支出最高5%)等,使数据安全相较传统网络安全的市场规模有两倍以上的扩张。

新兴方向看,22Q1会占优势,估值和筹码都比较低,变化会相对较大, 车智能化、数据安全、双碳IT、数字人民币等会有持续性的演绎机会 ,很多方向目前不超过30倍甚至25倍,适当回调下依旧趋势向上。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一些大公司,现金流比较好,如果能够经过Q1业绩考验,一旦景气度确认,也会迎来大趋势起点

数字经济的几个方向:1) 基础设施 :浪潮信息、易华录、中科曙光等;2) 数据安全 :卫士通、奇安信、安恒信息等;3) 信创 :海量数据、东方通、宝兰德、优博讯等。

投资有风险,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按订单生产的时代已经结束,产业革命的时机业已成熟。 James M Kaplan、Markus Loffler和Roger P Roberts

实现分布式计算这一挑战性转变以来的十几年,基础设施小组在管理客户端-服务器和以网络为中心的架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有些领先的企业开始采用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更倾向于提供现货,而不是按订单生产。有了这种模式,满足IT需求就像按邮购目录购物一样简单。成功转变的公司可获得巨额商业利润。不过,实施这种转变需要进行重大的组织变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必须精于预测和控制需求,以便基础设施小组可以更加严密地管理产能。基础设施小组必须培养产品管理和定价的新技能,并引入网格计算和虚拟化之类的新技术。首席信息官则应当实施新治理模式来管理新基础设施架构。

成功案例

德国电信公司从实践中切实体会到这些挑战: 在过去18个月里,为了在IT供求之间取得平衡,公司在两个分部实施了这种新的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与大部分公司一样,德国电信公司过去的IT基础设施由多个应用程序孤岛组成。如今,由于准确预测用户需求至关重要,新设置的产品经理必须通盘考虑所有应用程序,以评估总的业务需求并生产正确的产品。此外,他们还必须与基础设施小组紧密合作,以便协调基础设施资产(例如硬件、软件和存储设备)的供求。

德国电信公司和其他公司的经验表明,创建下一代基础设施包括三方面的举措: 划分用户需求、在业务单位中开发产品化服务、创建共享工厂以简化IT的交付流程。

划分用户需求

大型IT组织往往为数以千计的应用程序、数以百计的物理站点和数以万计的最终用户提供支持。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是决定基础设施需求的关键: 应用程序需要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站点需要网络连接,用户想要访问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等。为了实现这些部分的标准化,IT组织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基础设施服务的当前需求状态,以及需求最有可能的发展趋势。然后,将需求划分为对商业用户有意义的类别,如正常运行时间、输入输出总和以及扩展性。

这样分组以后,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可以归入相对较小的集群中。例如,制药企业会发现某业务单位的大部分现有及规划应用程序都属于五大类别之一。相反,典型的批发银行应用程序组合则可以分为更多类别,因为其需求范围更广。

尽管差别明显,但物理站点和用户的需求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分类。例如,一家营销服务公司在评估了自己的网络架构后将其站点划分为: 100个座席以上的办公室、25到100个座席的办公室以及少于25个座席的远程办公室。一家有线系统运营商则将其用户分为: 需要“指引支援”的高级主管、专业职员、呼叫中心话务员和现场技术员。

大多数公司都发现,在对需求进行分类时,确定应用程序、站点和用户对基础设施的具体需求是关键挑战。主要的问题包括需求的时间和频率、用户数量、可接受的停机时间,以及速度、扩展性和流动性的重要意义。

使产品标准化

在评估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后,基础设施小组便可以为以上三个组成部分开发一套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化服务: 应用程序的管理和存储产品、最终用户的访问产品(如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各个站点的网络连接产品。对于上述三条产品线中的任何一条,基础设施小组都必须在服务组合和产品层面制定一系列决策。

在服务组合层面,应当以优化资源和成本最低化为出发点,对产品供应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做出决策。如有例外情况,必须提前详细说明。例如,基础设施小组可以决定拒绝提供产品去支持要求非常苛刻的应用程序,比如超低延迟处理。这些应用程序可能通过“手工”,“从头开始”建构更好。其他应用程序,如遗留的应用程序,如果运行良好且不易于接入到新的硬件,则不将其纳入新模式可能更好。基础设施小组还应该决定如何引入新技术,以及如何转移现有比较容易移动的应用程序。

在产品层面,基础设施小组必须确定每种产品的功能、服务水平和价格。以应用程序支持产品为例,必须为每种产品指定编程语言、可接受的停机时间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价格。该使用价格取决于基础设施小组决定如何对计算、存储、处理器和网络使用收取费用。基础设施小组必须考虑其定价模式是否应该为准确预测需求的用户提供折扣,或通过战略定价促使用户选用特定产品。

供应方: 创建共享式工厂

传统的按订单生产模式限制了基础设施部门优化服务交付的能力。交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部署、运行和支持应用程序与技术的运营流程、自动化这些运营流程的软件工具以及安置人员和资产的设施。

大多数企业的架构和技术都存在差异,因此不可能在各个系统中统一使用可重复的流程。这一问题阻碍了效率和自动化,限定了通过低成本站点远程执行的工作量,从而限制了成本进一步节约的范围。

但在下一代基础设施模式中,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只会指定服务需求,而不会对选择什么基础技术或流程来满足需求进行干涉。例如,应用程序可能需要高速网络存储,但开发人员既不知道也不关心由哪个供应商提供该存储介质。这一概念并不新鲜,正如在家庭电话线上使用呼叫等待的消费者一样,他们并不知道本地电信公司最近的中心站使用的交换机是来自朗讯还是北电。

由于基础设施部门现在可以自行选择使用哪些软件技术、硬件和流程,他们可以重新考虑并重新设计效率最佳的交付模式。通过使用成文的标准化流程,基础设施部门可以着手研发一套综合软件工具来实现运营自动化。随后,通过利用其流程和自动化工具,基础设施部门可以开发集成站点策略,实现数据中心需求的最小化,以便更多的部门可以在低成本站点(甚至海外)执行远程 *** 作。

创建新的组织

首席信息官应当开展哪些变革来利用这些新的机遇?下一代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组织的职能、责任和治理影响重大。

最重要的新职能属于产品经理和工厂设计师,前者负责确定产品和产品组合,后者则负责设计共享流程以部署、运营和支持这些产品和产品组合。

组织结构也必须变革。条块分割的专职部门中的管理人员通常关注具体的技术平台――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分布式服务器、存储以及语音和数据网络。这些专职部门应该给负责基础设施绩效和服务交付的多职能团队让路。

首席信息官还必须建立新颖的治理机制,以处理容量规划、新服务推出和投融资问题。尽管德国电信公司选择了保留现有的治理结构,但许多企业都创建了企业级基础设施委员会,以确保各业务单元的产品和服务水平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对保持低成本和优化绩效至关重要。为确保新的基础设施高效运行并持续改善性能,IT***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五个重要工作: 1 需求预测和容量规划;2 筹资与预算;3 产品组合管理;4 发布管理;5 供应及供应商管理。

作者简介:

James Kaplan 是麦肯锡全球IT咨询业务部副董事,专长IT基础设施咨询,在纽约工作。Markus Loffler 是麦肯锡全球IT咨询业务部副董事,专长IT基础设施和架构,在斯图加特工作。Roger Roberts 主管麦肯锡在北美的IT架构咨询业务,专长高科技和工业行业,在硅谷工作。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通信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601728)、中国联通(600050)、中兴通讯(000063)、烽火通信(600498)、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富通信息(000836)、通鼎互联(300004)、特发信息(000070)等。

本文核心内容:通信产业市场规模、通信产业发展现状、通信产业竞争格局、通信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通信是指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传送到另方。

本文中,前瞻对通信产业的定义为:由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的企业,以及电信运营服务商和光通信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

2、产业链剖析

通信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如集成芯片、电阻、电容、晶振、LCD屏、印刷电路板)、塑胶与五金结构件制造业(如塑胶、铝合金、五金插接件、机柜及其它结构件)和通信设备部件制造业(如收发器、交换机、天线、分路器、合路器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企业有欣天科技、实达集团、灿勤科技和创远仪器等;

作为产品原材料供应商,电子元器件、塑胶与五金结构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部件)对通信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采购成本上。而通信产业仅作为IT产业的一小部分对上游原材料影响相对有限。

通信产业的中游为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分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运营服务以及通信行业三个细分市场;其中,通信设备业主要由三个专业领域构成:核心网设备、网络覆盖设备和终端用户设备,该领域目前的代表企业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小米集团等;电信运营服务方面,我国目前的电信运营服务市场呈三大电信运营商寡头垄断竞争;光通信是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来实现用户信息传送的通信技术的总称,具体包括用于运营商电信网络和企业级数通建设所需的光纤光缆、光器件/光模块、光主设备等光通信产品,以及光网络的规划、建设和优化等网络服务,其中代表企业有烽火通信、长飞光纤、亨通光电、富通信息、中天科技和通鼎互联等。

通信产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以及工商业等行业,这些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产业政策直接影响产业的经营效益和持续发展。同时,通信产业也能更大程度地促进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下游行业的生产效率,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过去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通信行业建设相较于西方国家整体起步较晚。1949年,我国的电话普及率不到005%,全国的电话总用户数只有26万。电话交换机主要以人工交换机为主,步进制交换机为辅。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正式成立,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和电信业务;198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经过近32年的发展,我国经历了由1G网络向4G网络过渡的发展历程;至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通信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5G网络建设、终端IPv6升级改造、“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内容;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通信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发展”到“提高服务水平和确保信息安全”再到“积极推进发展”的变化。2018年以来影响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规划包括:

行业发展现状

1、电信业务收入和发展质量平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通信行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80%。按照上年不变单价计算,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完成1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78%。

2、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4-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工信部,202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则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初步估计达39729亿元。

2016-2020年,全国通信设备零售营业收入呈波动递增趋势,年复合增长率201%;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20年全国通信设备零售营业收入达13635亿元,同比增长078%。面对激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和新一轮通信技术的变革,我国通信设备产业在保持已有产品集成创新和低成本研发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亟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加强产业的横向协作和纵向整合,以继续扩大市场规模。

注:截至2021年2月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21年中国通信设备零售营业收入规模。

3、手机用户数量分析

2013-2021年中国电话用户数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变动,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增加量明显。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4755万户,总数达到1824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643亿户,全年净增4875万户,普及率为1163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34部/百人。

4、手机出货量分析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手机出货量连续五年承压。2021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为近六年来手机出货量首次正向增长;其中,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增长635%。

5、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网民数量全球最多

中国互联网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升级加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十三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从688亿增长至989亿,五年增长了437%。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6、移动电话基站总数逐年递增,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

根据工信部统计,2021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个,全年净增65万个。其中4G基站达590万个,5G基站为1425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超65万个,我国已开通5G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01个。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北京市电信业务总量最多

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基数较大,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较大,目前我国电信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电信业务总量全国最多,为32511亿元;进入前十的城市还包括广州、深圳、重庆、上海、成都、郑州、武汉、佛山和南京。但是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电信业务总量梯级分布较明显,如排名第十的南京电信业务总量为10590亿元,与北京市的电信业务总量相差21921亿元。

注:截至2022年2月各省份基本均未发布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数据,且2021年最新月度数据公布不一致,故此处以各省市2020年数据为标准进行对比;浙江省统计局未单独公布各市2020年电信业务总量。

2、企业竞争:参与者众多,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务发展较快,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

(1)电信运营服务:中国移动独占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电信运营行业三大龙头企业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20年,按营业收入计,三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2%,27%和21%,中国移动独占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半壁江山。

(2)通信设备制造:华为市场份额暴跌,vivo、OPPO、小米等品牌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通信设备制造方面,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排名前六的厂商依次是华为、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其中,只有苹果公司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反观2021年第三季度,华为市场份额从去年的30%暴跌至8%,同比跌幅近74%,市场份额在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排行榜中被归为“其他”类别中。除此以外vivo、OPPO、小米、苹果四大品牌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vivo凭借23%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OPPO则凭借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而荣耀手机居于第三,小米和苹果的市场份额也分别增至14%和13%,居于榜单第四、五位。

(3)光通信产业: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着主要份额

当前,我国光纤光缆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着主要份额,这些企业主要包括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特发信息、通鼎互联、鑫茂科技、永鼎股份、通光线缆等。

通过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球|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数据显示,在全球光纤光缆榜单中,1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长飞以914%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二,中天科技以828%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三,亨通以79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富通以74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烽火通信以64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九。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建设继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高速推进

近年来,通信业呈现出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趋势,技术和业务变革融合速度日益加快,涉及领域不断延展,渗透程度越来越深,为行业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系统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效推进网络提速提质,着力强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建立完善新型行业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增强行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水平,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一方面进一步凸显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功能和定位: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方面的有关要求:一是《规划》全面对接国家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相关规划体系,提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设定6大类20个量化发展目标;二是《规划》确定了五个方面26项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工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的重点任务,并通过增加工程数量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地实施的重点和抓手。

《规划》适应信息通信行业内涵扩大和结构变迁的新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内容上呈现以下亮点:

2、“十四五”通信产业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整体来看,未来我国通信行业将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以及网络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T基础设施的技术动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如处理器、存储器、网络带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IT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升级和扩充,从而使得IT应用和服务得以更好地支持。

2 软件技术的发展:IT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各种 *** 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软件等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提高IT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靠性。

3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服务器上多个虚拟机实例进行隔离并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通过虚拟化可以降低 IT 基础架构的成本,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资源。

4 云计算: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使客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 IT 服务。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使用一些经济上合适、灵活性强和快速部署、扩容等优势明显的 IT 基础设施服务。

5 大数据: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企业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处理能力来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因此,IT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升级以适应企业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总之,IT基础设施发展的技术动因是多方面、复杂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其实超融合这一块,放在云计算IT基础设施里面,不算是完全合适。你说它是分布式存储,但是它同时又是硬件服务器与存储;你说它算硬件,但是它又离不开分布式存储软件。

传统的IT基础设施架构,主要分为网络、计算、存储三层架构。但随着云计算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x86服务器的标准化,逐渐出现了一种将计算、存储节点融合在一起的架构--超融合架构。超融合将三层的IT基础设施架构缩小变成了两层。

2019年11月的Gartner超融合产品魔力象限中,领导者象限有5家:Nutanix、DELL、VMware、CISCO、HPE。(其中DELL vxRail一体机里面用的分布式存储软件也是VMware的VSAN,而VMware提供的则是VSAN纯软件的解决方案)

Nutanix能够成为超融合领导者中的领导者,自然是经过市场的充分验证,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由于其公开资料(Nutanix 圣经)比较齐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Nutanix一窥超融合的究竟。

这边就不搬运了,可以直接搜索引擎搜索“Nutanix圣经”或“Nutanix-Bible”,可以找到相应的官方文档。

引用自NUTANIX圣经 -“Nutanix解决方案是一个融合了存储和计算资源于一体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个软硬件一体化平台,在2U空间中提供2或4个节点。

每个节点运行着hypervisor(支持ESXi, KVM, Hyper-V)和Nutanix控制器虚机(CVM)。Nutanix CVM中运行着Nutanix核心软件,服务于所有虚机和虚机对应的I/O *** 作。

得益于Intel VT-d(VM直接通路)技术,对于运行着VMware vSphere的Nutanix单元,SCSI控制(管理SSD和HDD设备)被直接传递到CVM。”

个人总结: 从以上官方文档可知,2U的空间可以安装2~4个Nutanix节点(每个节点相当于1台物理服务器),所以设备装机密度非常高。每个节点都安装着虚拟化软件,并且在虚拟化层之上再运行着一台Nutanix的控制虚机(CVM),该虚机主要负责不同的Nutanix节点之间控制平面的通信。单个节点中配置有SSD硬盘与HDD硬盘,替代磁盘阵列作为存储使用,单个节点有独立的CPU与内存,作为计算节点使用。

1、基础架构

以3个Nutanix节点为例,每个节点安装有Hypervisor,在Hypervisor之上运行着客户虚拟机,并且每个节点有一台Nutanix控制器虚机Controller VM,配置有2块SSD与4块HDD,通过SCSI Controller作读写。

2、数据保护

Nuntanix与传统磁盘阵列通过Raid、LVM等方式作数据保护不同,而是与一般的分布式存储一样,通过为数据建立副本,拷贝到其他Nutanix节点存放,来对数据进行保护,Nutanix将副本的数量称作RF(一般RF为2~3)。

当客户虚机写入数据“见图上1a)流程”,数据先写入到本地Nutanix节点的SSD硬盘中划分出来的OpLog逻辑区域(相当于Cache的作用),然后执行“1b)”流程,本地节点的CVM将数据从本地的SSD的OpLog拷贝到其他节点的SSD的OpLog,拷贝份数视RF而定。当其他节点CVM确定数据写入完成,会执行“1c”流程,给出应答写入完成。通过数据副本实现对数据的保护。

数据从SSD中的OpLog写入到SSD以及HDD的Extent Store区域,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异步进行的,具体详见下面的部分。

3、存储分层

Nutanix数据写入以本地落盘为主要写入原则(核心原则)。

当客户虚机写入数据是,优先考虑写入本地SSD(如果SSD已用容量未达到阀值),如果本地SSD满了,会将本地SSD的最冷的数据,迁移到集群中其他节点的SSD,腾出本地SSD的空间,写入数据。本地落盘的原则,是为了尽量提高虚机访问存储数据的速度,使本地虚机不需要跨节点访问存储数据。(这点应该是与VSAN与其他分布式文件系统最大原理性区别)

当整个集群的SSD已用容量达到阀值(一般是75%),才会将每个节点的SSD数据迁移到该节点的HDD硬盘中。

SSD迁移数据到HDD,并非将所有数据全部迁移到HDD,而是对数据进行访问度冷热的排序,并且将访问较少的冷数据优先迁移到HDD硬盘中。

如SSD容量达到95%的利用率,则迁移20%的冷数据到HDD;如SSD容量达到80%,则默认迁移15%的冷数据到HDD。

4、数据读取与迁移

Nutanix圣经引用-“ <u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grey;">I/O和数据的本地化(data locality),是Nutanix超融合平台强劲性能的关键所在。所有的读、写I/O请求都藉由VM的所在节点的本地CVM所响应处理。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虚机在一个节点,而需要访问的存储数据在另外一个物理节点的情况,VM的数据都将由本地的CVM及其所管理的本地磁盘提供服务。</u>

<u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grey;">当VM由一个节点迁移至另一个节点时(或者发生HA切换),此VM的数据又将由现在所在节点中的本地CVM提供服务。当读取旧的数据(存储在之前节点的CVM中)时,I/O请求将通过本地CVM转发至远端CVM。所有的写I/O都将在本地CVM中完成。DFS检测到I/O请求落在其他节点时,将在后台自动将数据移动到本地节点中,从而让所有的读I/O由本地提供服务。数据仅在被读取到才进行搬迁,进而避免过大的网络压力。</u>

个人总结: 即一般虚机读写数据都是读本地节点的硬盘,如果本地节点硬盘没有该数据,会从其他节点先拷贝过来本地节点硬盘,再为本地虚机提供访问,而不是虚机直接访问其他节点。即要贯彻本地落盘的核心思想。

5、Nutanix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Nutanix方案优点:

1) 本地落盘策略,确保虚机访问存储速度:虚机写入的数据都在本物理节点的磁盘上,避免跨节点存储访问,确保访问速度,减轻网络压力。

2) 采用SSD磁盘作为数据缓存,大幅提升IO性能:

见上表数据,从随机的读写来看,SSD的IO及带宽性能比SATA的性能提升了约1000倍。而结合Nutanix的本地落盘策略,虚机数据写入,仅有本地的2块SSD硬盘作为数据缓存负责写入数据。

但由于单块SSD硬盘的IO比传统阵列的SATA高出1000倍,IO性能大幅提升。(相当于要超过2000块SATA硬盘做Raid,才能提供近似的IO性能)。

3)永远优先写入SSD,确保高IO性能

数据写入HDD不参与,即使本地SSD容量满了会将冷数据迁移到集群其他节点SSD,然后还是SSD进行读写,确保高IO。后续异步将SSD冷数据迁移到HDD。

4)数据冷热分层存储

冷数据存放在HDD,热数据保留在SSD,确保热点数据高IO读取。

5)设备密度高,节省机房机架空间

2U可以配置4个节点,包含了存储与计算,比以往机架式/刀片服务器与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Nutanix方案缺点:

1)本地落盘及SSD缓存方案确保了高IO,但是硬盘的带宽得不到保证。

传统磁盘阵列,多块SATA/SAS硬盘加入Raid组,数据写入的时候,将文件拆分为多个block,分布到各个硬盘中,同个Raid组的硬盘同时参与该文件的block的读写。通过多块硬盘的并行读写,从而提升IO与带宽性能。

而Nutanix的解决方案中,单个文件的读写遵循本地落盘的策略,因此不再对文件拆分到多块硬盘进行并行读写,而只有本地节点的SSD硬盘会对该文件进行写入。

虽然SSD硬盘的IO与带宽都是SATA/SAS的数百上千倍,但是SSD对比SATA/SAS硬盘在带宽上面只有2~3倍的速率提升,而传统Raid的方式,多块硬盘并行读写,虽然IO比不上SSD,但是带宽则比单块/两块SSD带宽高出很多。

因此Nutanix的解决方案适合用于高IO需求的业务类型,但是因为它的读写原理,则决定了它不合适低IO、高带宽的业务类型。

三)行业竞争对手对比:

VMWARE EVO RAIL软件包:VMware没有涉足硬件产品,但EVO: RAIL 软件捆绑包可供合格的 EVO: RAIL 合作伙伴使用。合作伙伴转而将硬件与集成的 EVO: RAIL 软件一起出售,并向客户提供所有硬件和软件支持。

而EVO:RAIL的核心,其实就是VSphere虚拟化软件+VSAN软件的打包。

但VSAN与Nutanix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不必须完全遵循Nutanix的本地落盘的策略。可以通过设置条带系数,将本地虚机的数据读写设置为横跨多个节点的硬盘,默认条带系数为1,最大可设置为12个,即一个虚机的数据写入,可以同时采用12个节点的SSD硬盘并行读写。

通过这种方式,VSAN可以一定程度的弥补了Nutanix方案不适用于带宽要求高,IO要求低的业务类型的缺点。

但是这种横跨物理节点的访问流量,在虚机数量众多的情况下,肯定会给网络带来压力,网络带宽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瓶颈。

其次VSAN可以集成在Hypervisor层,而不需要像Nutanix在Hypervisor上面运行一个控制虚机CVM。

再次,Nutanix支持KVM、Hyper-V、ESXI等多种Hypervisor,而VSAN仅支持自家的ESXI。

其他待补充:由于暂时未对VSAN进行实际部署测试,仅停留在对其原理的研究,因此,关于VSAN的部分待后续平台上线测试完成后继续补充。

有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线、人造卫星、天线、路由器、交换机、阅读器、中继器、集线器等控制传输途径的设备。基础设施还包括用于传送、接收和管理所发信号的软件。

1、网线

网线是连接局域网必不可少的。在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线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三种。 双绞线,是由许多对线组成的数据传输线。

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所以被广泛应用,如我们常见的电话线等。它是用来和RJ45水晶头相连的。

它又分为STP和UTP两种,我们常用的是UTP。

2、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

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

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中心也就是IDC机房将来的业务发展何去何从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中心也就是IDC机房将来的业务发展何去何从、ITO,BPO,KPO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区别、数字经济四大核心要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25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