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要宣传的是什么,下面的是公司的宣传方法,可以做个借鉴,宣传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通过各种媒体,目的都是提高自身知名度。
小公司如何做宣传 小公司小投入宣传自己有什么方法?
如果你租用的写字楼地段不好也不出名,或者干脆就是住宅楼改成的办公室,想开展企业宣传势必因难重重。此时你必须量力而行,花小钱在报纸上登几天豆腐块广告是可以的,但你绝不能指望它有多大作用。创业之初,你必须发动你的业务员连同你自己走出去。 你要准备好名片,带上你所经营的产品样本,分区域,分行业,把一切有可能成为你客户的单位尽量跑到,你一定要大方整洁、礼貌坦然、口齿清楚(千万不要红着脸低三下四)地向人家介绍你公司和你的产品。记住交换名片,并把交换来的名片存放好。随着名片的散发和积累,你的客户群就形成了。当然跑客户也要讲技巧。为了减少唐突,也为了减少进门的麻烦,你最好事先电话联系一下。如果能通过熟人介绍最好、哪怕这个人是那家企业的锅炉工呢,他完全有可能认识对口部门的负责人。 要想被人知道你最好先知道别人。作为经营者,你必须购买当年电话薄和企业名录,阅读报纸时要留心广告抄下你认为有用的地址、电话、传真和网址。当你在街行走时也一样,你要用经营者的犀利目光搜索一切有用的东西,你要注意路牌子广告、看人家撑的广告散穿的广告背心上那些有用的内容。你还要去参观各种各样的展览会,装作对对方产品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去索要名片和印刷资料,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资料逐个发传真、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去人 其实你发出的均是你早就准备好的、格式完全相同的内容、即介绍你的公司和你所经营的产品。而且缍天绝不多发,十份足矣。如此算来只此一项你一年便有二百多个潜在客户,即使只有10%的成功率,年复一年,加上回头客,也是不得了的。 为了让大家知道你还很多方法。你可以在办公室窗外张挂条幅,可以在楼外做指示招牌,可以设立灯箱,赠送极其廉价但有你广告的小赠品。如果有辆运货小卡车就更不能放过,贴上你的广告语就行。 当你用尽浑身解数,使用了以上种种甚至更多办法之后,相信你办公室里的电话一定会常常愉快地响起。为了防止忙于业务而无人接听,录音电话便必不可不。如此,你就滴水不漏了。 再接下来,你要做的已经不是怕别人不知道你了,你得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那时候你名声远扬,挑你毛病的人就多了。 广告活动对于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的作用,众所周知。“广告不是万能,但少了却不行。”因此,央视每年的广告招标总是那么热闹。但是那也只是大企业的专利,我们大多的中小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一掷千金,暗自佩服人家的魄力,感叹自己的无力。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央视投放一千万以下的广告费,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然而几千万的广告费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受得起的。所以许多中小企业只能选择更适合自己自身时间情况的广告方式。其实,大企业的广告是用钱砸出来的,小企业的广告才更能体现其价值。如果不信,你可以找个外行人随便去拍个广告,花个三千万在央视投放,然后在配合地方媒体轰炸和促销,其效果不会比那些大制作的广告差。 中小企业的广告要做,而且还要慎重地做。除了大众媒体广告,另外还有一种广告形式也不可轻视。那就是多媒体广告,企业通过策划制作的多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企业宣传片不仅仅是拍摄制作一套光盘那么简单。企业制作宣传片的最终目的是传播企业形象,销售产品。它要求的不仅仅是画面的精美、内容的生动,更要求能够统一企业形象和产品特点。这种多媒体宣传片特点是投入小,受众针对性强、播放地点灵活等。 企业宣传片从内容上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形象片,另一种是产品直销片。企业宣传片主要是整合企业资源,统一企业形象,传递企业信息。它可以促进受众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信任感,从而带来商机。而产品直销片主要是通过现场实录配合三维动画,直观生动地展示产品生产过程、突出产品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而让消费者或者经销商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产品,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企业宣传片的直接用途主要有:促销现场、项目洽谈、会展活动、竞标、招商、产品发布会、统一渠道中产品形象及宣传模式,等。 企业做宣传片首先要明确目的。为什么要做宣传片。企业制作宣传片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还是介绍产品?如果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那当然是做企业形象片。很多中小企业自身的形象并不是很突出,在企业内部对自身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渠道和消费者中也没有形成影响和共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企业就需要将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出一个统一的企业形象。如果企业要做的是产品直销片,和企业形象一样,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定位也很重要。产品有产品的形象,产品的功能定位应该能够体现出由产品所展示的品质、品味和品形到品牌的过渡。宣传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共识。 明确了目的还要明确用途,是用来促销、参加会展还是招商、产品发布,这对宣传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产品发布会,招商与会议等专题片,要重点介绍的是企业实力,传播新产品信息。面对的受众是第一次接触该产品,所以需要内容详尽,卖点突出。如果企业是在现有渠道中统一形象,那么目标受众明确,对企业和产品有一点的认知和了解,这样的宣传片需要强调的是精练。总之,企业在决定做宣传片之前要仔细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明确目标和用途。不能为了做宣传片而做宣传片。
现在,有很多的多媒体制作单位可以为企业制作多媒体广告、宣传片。很多的小企业喜欢选择这样的公司来做宣传片,因为成本比较低。从技术上来说,这些公司是没问题的。然而企业宣传片毕竟不只是技术上的一个拍摄和光盘制作。它是企业的一种广告方式。是广告就需要精心的调研分析,合理的策划和创意。而大多的多媒体制作公司都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此,企业在选择做宣传片的时候要慎重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制作单位。其实,最好是选择一个具备很强营销策划能力的公司,即使他们没有多媒体制作业务,他们也可以给企业做合理的分析和策划,告诉企业该怎么做。实际上,有一些营销策划公司也做影视广告,用这样的公司来做企业宣传片,才可能更好的将宣传片的营销作用更好地发挥。 另外,企业对于不同的区域市场所使用的宣传片也应该有所不同。成熟的市场和新市场应该区别对待,在成熟的市场各级客户对企业和产品都有了一定的认知,针对他们所做的宣传片是要将他们现有的认知系统化,统一化。而对新市场来说,主要是将企业形象和产品功能特点等传达出去,先获得认可和接受。 所以,企业制作宣传片,不能只有一套方案,一张光盘打天下是不行的。当然也不是说宣传片越多越好。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目的和用途做几套方案,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在每个宣传片里要贯穿同一根筋,那就是企业的神。从理念到行为到视觉,这一套是不能随便更改的。 企业宣传片不宜做的太长,不能因为成本低,就把所有的信息塞入一张光盘。这和广告一个道理。,再说了如果让客户想看一部**似的来欣赏的宣传片也不大可能。但是宣传片毕竟不同于影视广告,所以也不宜太短,太短了想说的东西没有说明白,目的自然也就达不到了。企业宣传片的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在10-20分钟为宜。 企业宣传片做为营销的辅助手段,不能单一存在。如果仅仅依靠一套宣传片进行企业形象,产品宣传那肯定是不行的。这地球人都知道。 总之,企业宣传片较之传统文本式宣传有直观、生动,可将影视动态、配音解说和三维动画融于一体,从而更丰富详实的展示企业的形象、产品信息和价值服务。而相对于影视广告来说,企业宣传片成本较低,受众明确,展示的场合和时间随意性也比较强。企业宣传片看似简单,但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用好了,同样可以对营销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不少IT企业都喜欢弄个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企业精神并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以前国有企业就有这样的习惯。至于“口号”和“精神”两张皮能不能捏到一起,口号的制造者也许并不那么关心。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倒是很明显:对外宣传可以糊弄一下“行外人”,对内可以让员工更自愿地加班加点。
----企业口号用得较多的是“求实”、“敬业”、“以人为本”、“创新”、“开拓
”、“进取”等等。然而,似乎管理层更多地是在文意上下工夫,很少能真正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之中。比如“敬业”,主管们认为就是加班,不停地加班表明工作卖力。其实加班是一种假象,用来掩饰效率低下或不合理的流程,对IT行业来说尤其如此。程序员们常常一个开发组夜以继日地关在一个宾馆房间里不停地编程序,甚至把客户也拖进去。这应该是软件工程学的畸形表现。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或系统分析师是绝不会让他的团队这样工作的,因为他们管理的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无知的机器。出色的软件项目经理应该能够创造“软件流水线”,他们就是IT企业的将军。物色这样的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环境,才是企业高层需要下大力气做的事情。就像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那样,给手下的经理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精要所在。
----IT企业文化中有两点也许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活力和时代精神。技术型的企业也是以盈利为基础的,它必须具备整体的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并不断新陈代谢,保持有张有弛的活力。中国的多数国有及部分民办IT企业都是靠政策扶持或政府输血而生存的,还有的是借助名牌学府的名声,利用伪高科技的概念在证券市场大肆圈钱,过得有滋有味。这是输血获得的生命力,一旦放到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活力是自发的,它是企业文化的高级体现,使得企业能够不断地接受环境的冲击和考验,而且具备免疫能力。
----企业文化并非一时一刻的短期行为。说白一点,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客户为中心、以可预期的未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应环境并非指盲从当前的市场热点,而是顺从并引导市场的未来走向。现在,IT行业依然处在充满梦想的时代,但IT企业必须结束它们的浪漫了。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比保持某种专业技术的优势,也许更重要一些。因为,“产业转型”将是许多IT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求一首节奏感强 烈适合用于工业宣传片的音乐 急!
出埃及记
亡灵序曲《the dawn》 征服天堂《conquest of paradise》
七剑战歌《seven swords' victory》 he's a pirate 梦之安魂曲 the mass
节奏感强 大气
寻求一首节奏感强的日语音乐水树奈奈的《pray》、《秋之回忆》、《astrogation》、《phantom minds》
YUI的《again》、《cherry》、《live》、《tomorrow's way》(这个节奏较慢,是属于抒情类的)
aaa的《wele to this world》(湖南台的娱乐无极限最爱放这首)
buono的《last forever》
winds的《super love》、《addicted to love》、《new world》
kesha的《tik tok》(这个是英语歌,可能有很多人听过,但是节奏很强。)
科学的超电磁炮的《only my railgun》
最后请允许我说一句,动漫最王道O(∩_∩)O~
求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适合健美 *** 伴奏的~~~sugababes的get sexy很有味道
鼓点很好找歌曲感觉挺性感的不知楼主是否喜欢
我们也跳过健美 ***
用的歌曲是布兰妮的circus
justin的sexy back
还有MJ的音乐 另外还有桑巴曲风的音乐
找个会剪辑的人拼凑音乐就可以了
求一首很有震撼力、节奏感强的音乐古典歌剧《Carmina Burana》(布兰之歌)的开场大合唱《O Fortuna》(噢,命运女神),
迈克尔.杰克逊的<历史>专辑的宣传片<BRACE YOURSELF>就用的这首歌
由著名德国作曲家Carl Orff(1895710-1982329)谱写
跪求一首节奏感超强的POP音乐Rage your dream-move
很不错~ 适宜做卡丁的背景音乐,你听听看~
下载: :pmskys/Mydown/down/deisky/my-music/rage-your-dreammp3
求几首节奏感强调音乐,不要DJ,适合跳爵士的音乐。好的话追加
buttons
booty music-deepside
nobody
poker face
sexy back
dilemma
gigolo
shake it off
my humps
love艾希莉·辛普森的
let me
toxic
womanize
ice box
sway
lucky
look
imma be
hush hush
get up
circus
break the ice
I Love Rock ’n’ Roll
goodies
crazy in love
that's not my name
new divide
beautiful
这些大多都英文歌、
因为咱本人喜欢英文歌-。-
都是我为了练习solo找到的歌
希望你能喜欢
求一些节奏感强 适合做游戏宣传视讯背景的音乐 只要名字就好deepside - booty music
格 调 maek - no matter 旋律不用摆了
trey songz - missing you 有点怪怪的爽
jay sean - maybe 听起就舒服
iyaz - replay 节奏快点的R&B
stevie hoang - no games 带中国风的R&B
blue - you make me wanna R&B
bobby tinsley - i'm missing you R&B
ina - i wanted you R&B
nelly - dilemma R&B
akon - right now na na na R&B
stevie hoang - all night long R&B
亚瑟小子 i need a girl R&B
求几首节奏感强烈的中文歌,不要DJ音乐。花儿乐队 - 《向我开炮》早期,很摇滚很青春
找一首节奏感强烈的英文女声歌名SHE,歌手groove coverage
寻几首节奏感强的说唱音乐伴奏!西海岸早期的差不多都和你口味!!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流程执行的好坏
第一,观察这个企业任意一次会议。
比如说随机推开会议室的门,进行原始会议语言的记录。看这个会议从头到尾有多少次提到部门,提到个人,还有多少次提到流程。企业开会往往是沟通问题、分析解决、解决问题。问题出来的时候,如果这个企业很多次是在说某某部门这就是你的问题,老张,老王这就是你个人的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其实不是在把流程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把部门作为管理对象,把个人作为管理对象。而如果这个会议当中谈到这个问题可能出现某某流程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我们怎么样从结构设计上就规避这个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会议在这样开,这个企业的流程管理已经进入了他的日常生态。
第二,推开这个会议室的门看是一个部门在开会,还是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在开会。
换句话说就是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否非常自然,非常常态。如果在这家企业所有工作的布置、跟进、跟踪都是以部门为单位,我们仍然说这家企业有很强的垂直的部门管理的色彩。而如果说企业在做新产品上市流程的时候,在做研发流程的时候经常是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这个小组的人员可能来自于客服,来自于生产,来自于财务,甚至来自于客户和供应商,当然也包含于来自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这就是一个小组在工作,而不是一个部门工作完以后再甩给下一个部门,我们觉得这种协同工作是不是常态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流程管理是否好的一种观察模式。
第三,翻开大厚本的流程规范,找出随机一个流程询问这个流程谁负责,如果能说出某某人的话请他来,然后问他这个流程是你负责吗?这个流程怎么衡量它做得好还是不好?它的计算 指标你清楚吗?为了达到这个绩效指标,你去协调流程上参与的一些部门和岗位,你能协调动他们吗?
如果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个流程的负责人,有的时候是所谓的负责人说这个流程好不好没有什么标准,就是文本上定期做就可以了。这个流程要改进的话,我很难协调到其他部门,我可能要很费力才能推动他们来参加这个流程的讨论会。这个流程好不好跟我的绩效指标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的绩效指标,我的工资奖金是由我的直线经理决定的,他觉得我工作做得好,我的直线领导给我打的分高,我的绩效指标就高,跟这个流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回答是这样一些负面的话,我们说在这个企业其实流程是没有人管的孤儿。
如何判断企业宣传片的好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宣传片作为销售工具之一,不单纯的是某个产品的介绍,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传播。如: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团队和发展等。全道文化传媒以为宣传片能够让一个厂家无论在结构还是在行文以及表现上都散发出一个大企业的气息,让初次接触企业的人都认为它是大企业,哪怕在后来知道企业的实力,也会觉得是个认真严谨、有远见、做大事的企业。
CIO如何保障企业流程高效执行如何评价一个 是否高效?只要去市政窗口办个事就知道了,可能一件简单的事情就需要三审五批的,折腾个三五回的才算完事,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人问:中国的文化事业如何才能蓬勃发展?回答说:把什么局、什么部、什么委的全部砍了,中国的文化事业自然就蓬勃发展了,这应该讲的就是 效率问题。言归正传,如何评价一家企业流程是否高效呢?其实我们只要看每个流程的执行周期可以知道了。许多CIO都把“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作为一个自身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但深问一句: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呢?或者关注企业的流程执行周期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前两周在与某房地产企业的CIO进行ERP项目交流时,讨论到了这个话题,这位CIO给我说了一个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小案例,让我深有感触。 众所周知,2011年是 宏观调控最为严厉的一年,在三限(限贷、限购、限价)政策下,许多地产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企业老板原本不太关注内部的管理效率提升,在行情好的年头里,某项目早点开盘,晚点开盘没有多大关系,虽然说早点开盘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周期和资金成本(想想3个亿的资金一天的利息是多少钱吧),但晚点开盘还是可以再多涨点,反而时间这个要素不这么重要了。但如果在调控的年头,如果项目不能够按照计划尽快开盘,而庞大的资金使用成本及销售机会成本可就非常高了。 要求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开盘,这就对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须要求企业的流程更高效,执行效率更高了。对于企业流程是否高效的问题,在本文中不做强调,就说执行效率吧,该企业对于流程执行做了一个规定:1、每个审批节点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2、每个流程执行周期不超过12小时。 这两条是一个刚性原则,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达到这个流程执行的目标,该企业又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如果遇到需要协商或预演的流程环节点,都需要发起来召开相应的协商会议,确保在流程发起之前已经有过深入的讨论和碰撞,并给出几套可行的建议方案,再发起审批供高层决策使用;这对于企业的专业支持部门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真正为各项目公司提供了参谋作用。2、 IT部门要定期给出《流程执行效率评估报告》,对于流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通报执行差的部门,对于长期执行情况差的流程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做进一步的优化建议。 3、每个业务骨干都会配置一台BlackBerry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审批,所有流程都能够在手机上完成审批,确保即便是出差也能够完成流程的审批工作。
如何判断一个logo的好坏这种东西,没有好与坏,只有喜欢,或是不喜欢,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logo不要为了自己喜欢的logo而喷自己不喜欢的logu说他有多垃圾之类的,只是自己不喜欢罢了,没有好与坏
德普设计和大家说说如何 “鉴赏”标志,鉴赏不是纯粹的欣赏,一般会涉及到评价一个标志的好坏,设计师会在与客户交流时遇到类似问题,有的客户是试探,有的是为了咨询,设计师做标志的时的自我揣摩也需要鉴赏能力,不论何种情况,我们需要给出意见,给予他人或理清自己的思路知道下一步如何调整。可能对于设计师而言,会鉴赏往往是要用来说服客户。
如果不是标志的目标受众,一般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审美喜欢去评价一个标志,但是标志是明确目的性的传达与沟通,我们不是目标受众,那么我们的意见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那标志不是在与我们对话。标志的好与不好,最终是目标受众说了算,很多设计都需要试验,就像很多**都需要试映,亦或抽样调查,得知设计的好坏,从而调整完善。作为一个标志设计师,由于我们要沟通的群体不同,需要我们掌握很多人群的喜欢和视觉交流习惯。
一个设计的好坏与否,需要标准与原则,每个追求质量的设计公司都有,每个形成风格设计师也都有,这些原则与标准是评价和指导设计成功的依据,每个行业发展多年后,都会经过市场的检验而形成一定行业标准,很多标志书上都会提到这些原则,像简洁,时代性,国际感等等。
其实看似简单的原则,有其实践的意义,有实践科学的依据,都是从运用中总结出来的,而且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原则也会依据市场做出调整。比如有的设计简洁性问题,在媒介静态传播方式简单、并且市场细分及竞争不激烈的情形下,简洁的标志是人们追求的标准,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标志设计者也开始追求复杂,这是对市场及视觉沟通手段的新认识,不同的群众,不同的喜欢,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我们的媒介更加自由了,实现手段更加多样了,我们的标志可以更加“立体”化。
原则有大有小,不同情况不同运用,不能全都罩在一个标志上,让一个标志符合所有的标志不可能,合理可能才是最大的前提,所以,设计师需要做的是在掌握原则的情况下,懂得标准的权衡,这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对一个品牌的认知吧。如果大家认可这个品牌。logo也会孰知的。这个和可口可乐这些是一样的。
区分同行业其他品牌,不随大流
完善性,美观度
适合所在行业应用场景的使用
使用专属字体
如何判断一个PLC的好坏?
一般最少有这样的3个灯。
1,电源指示灯(power)。PLC通电后就会亮;
2,运行指示灯(run)。PLC运行状态就会亮,STOP时不亮;
3,故障指示灯(err)。PLC出现硬件或者软件故障时闪烁或者常亮。
如果运行指示灯不亮,而电源指示灯亮,故障指示灯不亮,那么很可能是PLC打到了STOP档。拨到RUN档就可以了。
如何判断一个CPU的好坏?个人观点 先看缓存 双核基本都是2M的 四核都是4M 8M的
再看核心 看看是几核的 当然4核肯定比双核好吧
在看频率
外频(200Mhz默认的)X频倍=主频
200 X 145= 29Ghz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这些都是根据2005年世界500强排名(当然有些不是)选出的世界有代表性的IT企业,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不知道能不能加精?呵呵这是我做报社编辑的时候写的,还没发布)。其中有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像Intel,AMD,NOKIA等,也有很多大家所不熟悉的。了解一下当今世界顶级IT企业,找出我们国家的IT企业与他们的差距。希望我们国家的公司能迎头赶上并超过他们。
美国篇:
国际商用机器 (IBM)——创立于1911年,192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是被列为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托马斯•沃森(老沃森)。1956年老沃森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沃森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委员、公司最高***,成为IBM公司的第二代首脑人物。几十年来,IBM公司在小沃森称之为“信念的力量”的鼓舞下,力求尽善尽美的服务,终于使之成为当今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1995年6月,IBM以353亿美元成功地收购莲花计算机发展公司,写下了现代商业史上极其精彩的一笔,莲花公司是仅次于微软、NOVELL的世界第三大计算机软件制造厂商。
惠普 (HP)——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建于1939年,六十多年来,HP的发展极其迅速,她当年创业的车库也被美国政府确立为硅谷诞生地。总部目前位于加州硅谷Palo Alto市,2002年与康柏公司合并,是全球仅次于IBM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商。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技术合资企业。
弗莱森电讯 (verizon)——弗莱森电讯公司是由贝尔大西洋公司(Bell Atlantic)与美国通用电话电气公司(GTE)于2000年5月合并而成(兼并金额600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地方电话公司和第二大电信服务商。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话簿出版和在线话簿检索的公司。
戴尔(DELL)——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创造的直销模式使得戴尔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市场领导者。
美国电话电报(AT&T)——成立于1885年,公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事件。1995年,AT&T决定分离成为三个独立运作公司,包括AT&T朗讯公司以及NCR,到1996年年底,该公司经营长途业务,经营的业务包括声音、数字以及无线系统连接服务。
微软(Microsoft)——1975年4月4日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合伙成立, 并且于1981年6月25日重组为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雷特蒙德市。微软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在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一直是新技术变革的领导者。由它研发的Windows *** 作系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英特尔(Intel)——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4004。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摩托罗拉(Motorola)—— 摩托罗拉公司创立于1928年,是提供集成通信解决方案和嵌入式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目前她在全球共有11万名员工,业务范围涉及无线通信、半导体、汽车电子、宽带、网络和互联网接入产品等。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摩托罗拉公司是中国电子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美国在华最大的投资商和中国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思科系统公司是世界领先的Internet网络互联厂商,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1984年12月思科系统公司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Cisco在1999年已跻身世界十大电信公司的行列。市场研究公司 Dataquest 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它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信产品供应商,年增长率达87%。同时,思科系统公司也是建设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目前互联网上80%以上的骨干路由器是思科系统公司的产品。
德州仪器公司(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技术的设计商和供应商,是推动因特网时代的半导体引擎。世界上首块集成电路(IC)就由TI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公司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其业务包括半导体、工业电子材料、教育产品。公司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设有制造或销售机构。TI为全球众多的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TI占有全球DSP市场48%的份额,市场排名第一;
TI在混合信号/模拟产品市场排名第一;
1999年售出的数字蜂窝电话中,超过半数使用的是TI的DSP解决方案;
全球每年投入使用的调制解调器中,有三分之一使用TI的DSP。TI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组供应商;
全球十分之九的高性能硬盘驱动器采用TI的DSP ;
全球超过70%的DSP软件是为TI的DSP解决方案而编写的;
TI占有北美图形计算器市场80%的份额;
TI在世界范围内拥有6000项专利;
超微(AMD)——AMD 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专为电脑、通信及电子消费类市场供应各种芯片产品。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微处理器生产厂商,仅次于Intel。公司创办于 1969 年,总部设在美国硅谷,有超过 70% 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苹果(apple)——美国著名老牌计算机公司,是个人电脑最早的倡导者和著名生产商,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它所生产的苹果系列电脑,一直是个人电脑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并曾提出过很多新概念,其产品也掀起过多次流行潮,风行一时。目前,苹果电脑电脑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机构,其产品也行销全世界。
日本篇:
日本电报电话(NTT Group)——日本电报电话株式会社(NTT)是日本最大的电信网络运营公司。在世界电信行业之中,其资产规模及业务收入均占首位。NTT的前身是“日本电报电话会社”,自1985年民营业化之后的12年来,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改善通信设施,提高了通信业务水平,并推出各种优质的服务,为用户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环境。
199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电信法,允许NTT集团在国际通信市场上开拓业务。现在,NTT集团正以“Arcstar”为品牌,不断推出多项国际增值业务。
日立(HITACHI) ——1910年日立制作于日本茨城县日立市成立。起步阶段以电气机械的制造为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电力、电机、信息、家电、电子、仪器、汽车配件等各个领域的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松下(Panasonic)——松下电器产业集团由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创建以来,已发展成为在日本国内拥有152万职工、在海外包括中国24万人在内,共计123万职工。松下电器集团是由11个主要关连公司为中心的联合结算企业,日本国内有300家企业、全世界44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中国的40家企业在内有220家企业从事企业经营活动。
索尼(SONY)——1946年5月,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自创建以来,Sony一直以“自由豁达、开拓创新”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众多充满创新的电子产品。目前,索尼已成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和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东芝(TOSHIBA)——公司业务涉及能源和电子这两大方面,包括半导体、液晶、家用电器以及电脑、医疗机器、发电用成套设备等。东芝全球市场除日本外分为四大区域:欧洲、美洲、亚洲、中国,中国是惟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场。
日本电气公司(NEC)——成立于1899年,当时是与美国的西部电气(WE公司)合资成立的,是日本最早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日本东京。业务领域涉及IT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半导体及电子器件。在日本个人电脑市场,NEC是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制造商之一。NEC在1976年建成中日海底电缆,1980年设立NEC北京办事处,1982年成立台湾分公司。
富士通(FUJITSU)——富士通是日本最大的IT厂商, 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和157万名员工。富士通在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截止到2004年5月止,在中国累计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有41家子公司,总营业额超过80亿人民币,在职员工15000余人。
佳能(Canon)——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3家,雇员约93,000人。
夏普(Sharp)——创立于1935年,总部设在日本大阪市。1953年,夏普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并销售了第一号日本国产电视机。1963年参加广州交易会为开端,夏普开始与中国进行商务往来。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共拥有5家生产、销售基地和1家销售公司(内设研发中心)。
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精工爱普生公司成立于1942年5月,总部位于日本长野县诹访市,是数码映像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目前在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和研发机构,在5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营业和服务网点。截止到2004年3月,精工爱普生集团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了110家公司,拥有员工84,899名。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是爱普生集团的核心企业,该公司已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
韩国篇:
三星电子(samsung)——成立于1969年,是三星集团的旗舰公司。作为半导体、通讯以及数字集成技术的全球领先厂商,三星电子是DRAM和SRAM半导体、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显示器、CDMA移动电话和录像机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厂商。三星电子业务遍及47个国家,全球雇员为75000人。
LG电子(LG Electronics)——LG电子是一家大型电子和通信业的全球性企业,以数码显示器与媒体、信息通信、数码家电等三大事业为中心,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76个当地生产法人、销售法人和研究所,员工达64,000余人。在全球著名的美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度IT业界百强企业”中,韩国LG电子荣登榜首,以最大增长幅度、最快增长速度和本年度最佳的收益率等综合优势,在评选中超过IBM、戴尔、三星电子,一跃成为世界最佳IT企业。
中国篇:
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3200亿元,员工1208万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内10个省(自治区)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munications)——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联想(lenovo)——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海尔(Haier)——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年稳定的发展现已成一个大型国际化集团。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华为(huawei)——华为是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供应商之一,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客户化的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的潜在增长,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截至2005年10月,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运营商中,已有22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包括无线产品(如 UMTS、CDMA2000、GSM/ GPRS/ EDGE 及 WiMAX)、网络产品(如 NGN、xDSL、光网络、数据通信)、增值服务(如智能网、CDN/ SAN、无线数据),以及移动和固定终端。
华硕(ASUS)——华硕自1989年成立后,迅速成长为久负盛名的国际大企业,在全球五大洲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并设立了近二十个国际性分支机构。总部设于中国台北市。目前,华硕已经有六大产品线位居全球前五位,其中主板全球第一,显卡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全球第五,光存储全球第五,无线网络产品全球第五,Cable Modem(缆线宽带数据机)全球第二。在2004年,华硕共出产了4200万片主板,这个数字意味着在那一年全球卖出的每3台台式机中,就有一台使用华硕主板!
其他国家篇:
德国:
西门子(SIEMENS)——西门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创立于1847年,现任CEO是柯菲德博士。西门子进入中国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西门子的中国业务是其亚太地区业务的主要支柱,并且在西门子全球业务中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西门子的全部业务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活跃在中国的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中,其核心业务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解决方案。
英国:
沃达丰(vodafone)——沃达丰的前身是英国拉考尔电子公司专营移动电话的一个部门,1985年才单独成立沃达丰电信公司。现为英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其移动电话业务遍及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和日本。沃达丰集团曾于2001年投资3000亿美元将自己的实力范围扩张到了全球28个国家,其中包括以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apanTelecomHoldingsInc。
法国:
阿尔卡特(Alcatel)——阿尔卡特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是最早扎根于中国,与中国通信业长期合作的强大合作伙伴。它率先在法国建立的光谷,闻名全球。阿尔卡特是唯一可以提供陆、海和空通信网络的企业,在中外电信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市场上,阿尔卡特也以多项骄人业绩,傲居领导地位。
芬兰:
诺基亚(Nokia)——诺基亚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技术,以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用户友好特性、可靠性和高质量,诺基亚不仅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的领导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与IP网络的领先提供商。公司由两大业务集团组成:诺基亚移动电话和诺基亚网络。另外,还包括一个独立的诺基亚风险投资机构和公司研发机构:诺基亚研发中心。
荷兰:
皇家飞利浦电子(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皇家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其2002年的销售额达318亿欧元,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世界领先。飞利浦拥有166,5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领域。
瑞典:
伊莱克斯(Electrolux)——源于瑞典的伊莱克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相关设备的制造商之一。,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市场均雄居第一、二位。每年有超过6000万件伊莱克斯集团生产的产品进入遍布全球的千家万户。
爱立信(LM Ericsson)——1876年成立,迄今已有128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的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已经挤身于世界前十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行列,40%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了爱立信系统。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向市场提供25代和3代终端设备。
全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技术
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信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信息技术、电脑、技术
巨画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励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影视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影视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易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活动视频剪辑的公司
1、巨画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影视视频创意、文案策划、拍摄、剪辑、专注影视宣传片、广告片摄制、MG动画、二三维动画视频后期CG制作、微**、MV、VCR拍摄制作、环境建筑延时摄影、电商产品摄影、企业专题片拍摄制作、大型活动多机位摄影像、现场拍摄等专业化的影视实战创作团队。
2、北威传媒是一家专业的以衍生品礼品、品牌策划、名片、画册、楼书、产品包装盒、广告扑克牌、海报招贴、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创意设计制作机构,公司拥有专业设计院校毕业的资深广告人才组合,其业务运作包括金融机构、电信行业、食品、家具、IT业、服装、旅游、文化艺术、医药、资源、家电、消费品、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广告宣传品制作设计服务,一条龙服务。
3、广州励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3D设计与制作、产品3D演示动画、视频剪辑包装、片头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包装设计企业,拥有大的服务网点,广州励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覆盖高、效率高。
4、深圳市影视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是深圳专业的企业宣传片拍摄制作公司,致力于深圳宣传片制作、影视广告的创意、拍摄和制作,构建起以前期策划、创意文稿、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及传播为核心的完整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了专业化运作、批量化经营。可以为众多客户提供优质的视频制作服务。
5、深圳易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升品牌宣传力度与缔造价值的一体化视频传媒公司,我们从前期的宣传片策划,到拍摄、制作的一站式的服务,不仅成本低,营销强、传播面广、出片快,还包括资讯、策划、拍摄、制作、推广,全套的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新产品应该如何做宣传全部的内容,包括:新产品应该如何做宣传、软件的IT界的企业文化、求一首节奏感强 烈适合用于工业宣传片的音乐 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