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哪几个层面
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
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风险的处理
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231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232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如何管理组织架构并保持灵活性正确答案:A 解析:矩阵制组织机构的优点是能根据工程任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它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结合,有利于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但是,矩阵制组织机构经常变动,稳定型差,尤其是业务人员的工作岗位频繁调动。此外,矩阵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受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的双重领导,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矛盾,产生扯皮现象。
如何在word中画管理组织架构图:jingyanbaidu/article/a681b0de34ab6a3b18434697
人力资源规划分为哪几个部分?2企业的组织架构有哪几种模式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
1、 战略规划
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 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 、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期计划,这些规划与组织的其他规划相互协调联系,既受制于其他规划,又为其他规划服务。
企业的组织架构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四种。
各自的特点是:
1、直线制:结构简单、权力集中、隶属关系明确,职责分明,决策迅速,但是没有职能部门,领导没有助手,需要领导是全能型人才,无法实现管理专业化,不利于管理水平提高。
2、职能制:各管理层之间设置职能部门,领导层指挥各职能部门而不指挥执行部门,而各职能部门对下级执行部门进行业务管理。这种方式强调管理专业化,提高工作质量,减轻领导负担。但是该种方式没有处理好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容易形成多头管理,造成职责不清。
3、直线职能制:吸收了直线制与职能制的优点,同样在各管理层之间设置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作为同层次领导的参谋,不直接指挥下级,只在业务范围内做管理工作,职能部门的指令只能领导的批准后下达。各管理层次之间按直线制的原理构成上下级关系。该结构保持了统一指挥的特点,又满足了职能的专业化分工。集中领导、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差,信息传递路线长,职能部门与指挥部门容易造成矛盾。
4、矩阵制: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项目(产品)设立的管理机构,按矩阵的方式结合起来的管理机构,这种组织按项目为对象设置,项目的管理人员从职能部门抽调,项目完成管理人员又回归职能部门。该结构形式灵活性强,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结合,但是人员调动频繁,组织结构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矩阵中的成员受到项目经理与职能部门经理的双重领导,容易产生矛盾,扯皮现象。
安全风险分为哪几个颜色现在比较通用的分5级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5色代表从低到高的5种危险程度
应急处置组织架构中有哪几个小组
不同的企业对不同时间的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是不一样的。不要照搬上级机构的应急组织架构。
我曾遇到过一个情况。上级单位在应急指挥中心下面就设置了10多个小组,结果一个外设机构通过10多个人就照搬了上级的应急组织架构,完全无 *** 作性。
对于在一个基地集中生产的人数不多的非高危企业,基地面积不大,建议就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几个处置小组。一般而言我建议设一个应急救援组(或者叫抢险救援组)负责第一线的灾情控制和人员抢救,一个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警戒、物资传递和外来救援力量引导,一个后期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提供,一个善后处理组负责现场的恢复、医疗陪护或者赔偿。一共4个组就行了,然后把宣传报道、新闻发言等职责全部交给应急指挥中心。
对于有派出机构的单位,就在应急指挥中心下面设现场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在单位总部,现场指挥部奔赴现场指挥现场应急抢险。把以上4个组放到现场指挥部下面。
对于集团公司性质的,那就要在总部应急指挥中心下面下设多个小组了,负责对应的事务。什么联络组、设备组、工艺组、车辆组、企地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事故大小、影响范围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比如一个炼油厂,发生油气泄露引发爆炸并发生大面积火灾事故。事故救援需要调动的各界资源比较多。估计不仅要在应急指挥中心下面设立各小组,还要在现场指挥部下面把许多小组细分:比如可能要把上文说到应急救援组里面划分为火情控制组、人员搜救组、医疗救护组、现场检测组等等。
一句话,根据灾情大小预判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只有契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的应急预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家具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如何编制?任何行业的管理组织架构都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智能划分,前期企业小的时候主要按“人”来分,也就是目前主要负责人,负责什么事情就分到一起,然后再细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完善。
举个例子:在外开分厂的时候,刚开始只有选址、装修、招聘的工作,那么一个人就可以,在装修要完成的时候,招聘、培训工作量增加,那么就设置行政部门,在装修完成后,设备进场、人员工资、日常费用发生比较多,再设置财务出纳部门,工厂开工,再设置专门的车间厂长职位,这样就可以费用效益最大化。而前期就只需要一到三个人,又是厂长、也是行政、也是财务等等
保险风险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第一 保险风险管理的对象是被保险的事物
第二 包括各种保险事件 保险关系人 保险标的存在 保险相关联的事物等
第三 祝 你工作顺利 事业发达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在coso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风险评估被细分为哪些风险评估被分为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 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IT 基线保护手册;
来自其他有类似商务目标和规模的组织的惯例。
当然,如果环境和商务目标较为典型,组织也可以自行建立基线。
基线评估的优点是需要的资源少,周期短, *** 作简单,对于环境相似且安全需求相当的诸多组织,基线评估显然是最经济有效的风险评估途径。当然,基线评估也有其难以避免的缺点,比如基线水平的高低难以设定,如果过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限制过度,如果过低,可能难以达到充分的安全,此外,在管理安全相关的变化方面,基线评估比较困难。
基线评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满足信息安全基本目标的最小的对策集合,它可以在全组织范围内实行,如果有特殊需要,应该在此基础上,对特定系统进行更详细的评估。
详细评估
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威胁和弱点水平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识别和选择安全措施。这种评估途径集中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即识别资产的风险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此证明管理者所采用的安全控制措施是恰当的。
详细评估的优点在于:
1、组织可以通过详细的风险评估而对信息安全风险有一个精确的认识,并且准确定义出组织目前的安全水平和安全需求;
2、详细评估的结果可用来管理安全变化。当然,详细的风险评估可能是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包括时间、精力和技术,因此,组织应该仔细设定待评估的信息系统范围,明确商务环境、 *** 作和信息资产的边界。
组合评估
基线风险评估耗费资源少、周期短、 *** 作简单,但不够准确,适合一般环境的评估;详细风险评估准确而细致,但耗费资源较多,适合严格限定边界的较小范围内的评估。基于次实践当中,组织多是采用二者结合的组合评估方式。
为了决定选择哪种风险评估途径,组织首先对所有的系统进行一次初步的高级风险评估,着眼于信息系统的商务价值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识别出组织内具有高风险的或者对其商务运作极为关键的信息资产(或系统),这些资产或系统应该划入详细风险评估的范围,而其他系统则可以通过基线风险评估直接选择安全措施。
这种评估途径将基线和详细风险评估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评估所耗费的资源,又能确保获得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而且,组织的资源和资金能够应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具有高风险的信息系统能够被预先关注。当然,组合评估也有缺点:如果初步的高级风险评估不够准确,某些本来需要详细评估的系统也许会被忽略,最终导致结果失准。
我国 经济管理分为哪几个层面我国 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经济调节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履行好经济调节的职能,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②市场监管
要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假冒伪劣商品、文化市场混乱、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表明 的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市场监管的职能还不到位。
③社会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社会管理职能要与充分发挥公民自我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社会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公共服务
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科学技术、体育休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发布公共信息等,既是为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又是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以使社会发展更加均衡。
中国平安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控股关系最紧密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包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大华基金等,涵盖金融业各个领域,已发展成为中国少数能为客户同时提供保险、银行及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之一。此外,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集团已布局了陆金所、万里通、车市、房市、支付、移动社交金融门户等业务,初步形成“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体系,互联网金融业务高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总用户规模达137亿。中国平安相信,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将为核心金融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目前,平安人寿在国内共设有41家分公司,超过2800个营业网点,拥有60余万名寿险销售人员,服务网络遍布全国。除了传统的柜面服务外,平安人寿还搭建了电话、网络、手机WAP、手机APP、移动柜面等多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秉承“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理念,平安人寿搭建了个险、银保、电销三大销售渠道,产品体系清晰完整,涵盖了寿险领域内的普通、分红、万能及投连等各种保险产品,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理财服务,与客户充分分享中国平安“一个客户、一个帐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优势。
平安人寿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不断推动管理变革和科技创新,保持和增强了在销售、精算、产品、品牌、培训、后援及IT等诸多领域的优势地位,也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了持续增长的价值:首开国内个人寿险营销和MIT移动展业平台之先河;开通第一家全国集成的呼叫中心95511;首创一年一度的客户服务节活动;率先在业内推出国内/海外急难援助服务;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两核集中运营平台和一站式理赔绿色通道服务;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家级保险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的寿险公司等。
百年善业,责任为先。平安人寿始终怀抱感恩之心反哺社会,一直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聚焦“慈善”文化,弘扬“大爱与责任”,通过开展教育、环境、红十字、灾难救助等公益事业,专注创造美好明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行业主要品牌:众安在线(06060HK)、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财险(2328HK)、中国太保(601601)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中国保费收入结构、中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
保费收入稳居世界第二
近十五年来,中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和2014年保险业“国十条”和2014年“新国十条”的出台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快速增长。2021年在新冠疫情和车险综改的背景下,原保费收入逐年递增的态势被打破,全年总保费收入为44900亿元,同比下降357亿元。
自2017年我国保费收入超过日本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占据全球第二保费市场的位置,且正逐渐拉开与日本的距离,尽管与排名第一的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
注:部分国家及地区尚未发布2021年保费收入数据。
收入结构失衡
从保费收入结构上来看,2021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3229亿元,占比高达74%,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1671亿元,占比为26%,与世界其他成熟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保险保费收入结构失衡较为严重,财产保险发展不够健全。
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仍有上升空间
2010年以来,中国保险密度快速增长,与全球平均保险密度的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中国保险密度为520美元/人,而全球平均保险密度为661美元/人。
近五年,全球平均保险深度总体呈小幅平稳下降趋势,而中国保险深度也呈波动下滑态势,与全球平均相比差距未见缩小。2021年中国保险深度为415%,全球平均保险深度为596%,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则保持在10%以上,中国保险深度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稳定提升,2020年增长近8%
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经历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8-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09亿元,较2019年增长79%。
注: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由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和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合计获得
2020年中国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持续增长,保费规模超2000亿元
从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看,2020年中国互联网人身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1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
2020年互联网人寿保险规模下降,意外险、健康险和年金险保费规模上升
从互联网人身险各险种的保费规模看,2020年互联网人寿保险的保费规模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保费规模依然超过其他险种。2020互联网年金险保费规模突破400亿元,超过互联网意外险和健康险的总和。2020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增速达到588%,连续六年稳定增长。
2020年中国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波动变化,保费增速下降5%
2020年,互联网财产险的规模较2019年下降5%,实现规模保费798亿元。主要受疫情、车险综合改革、意外险改革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2020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出现暂时性下降。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增速由负转正,呈现恢复性增长。
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下滑,车险线上营销优势依然明显
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业务规模持续下滑,同比下降1%。尽管互联网车险的业务规模下降,但是降幅依然低于传统车险。互联网车险较传统车险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客户体验,在车险改革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优势。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保费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上半年增速达36%
非车险业务主要包括意外健康险、信用保证险、责任险与财产险。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361亿元,同比增长39%,依然是互联网财产险的主要增长点。近年来,互联网非车险创新产品不断增加,退货运费险等成为网购用户的心头好,宠物保险随着养宠人群的增长也逐渐兴起,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的活力在行业多元发展的环境下将逐渐显现。
综上所述,中国互联网保费规模持续增长,主要源于互联网人身险的保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中,人寿保险规模下降,意外、健康以及年金险依然正增长。互联网财产险中,车险业务持续下滑,非车险业务成为拉动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的主要增长点。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技术人员的职业方向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
方向一成为项目经理
对于很多从事技术方面工作的人员来说,发展成为项目经理是一个相当好的工作。项目管理工作既需要扎实的技术背景支持,又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最适合那些技术出身但又不甘于只做技术工作的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同时又可在团队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内外部沟通等工作中体验和发挥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从而让自身价值更为充分的实现和得到认可。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也是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一个热门职业方向。
方向二成为行业资深专家
如果的确非常喜爱技术工作,而不擅长和喜欢与人沟通,则可以完全专注于自身的领域,以发展成为行业资深专家为方向和目标,当然,这一发展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技术人才都需要长期的行业经验的累积和个人孜孜不倦的投入。不过这类人才的一个优势是越老越吃香,当别人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而开始担心饭碗问题时,你则渐入佳境,开始进入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方向三成为研发经理或技术总监
事实上,在某些行业和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譬如在微软、诺基亚、华为等IT产业,技术的支持和研发的速度,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在这些行业,技术研发部门就是企业的主战场。在不少国企和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科技和技术工作,例如,我所知道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就设有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技术职位,其中总工程师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副局级,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技术岗位人才和行政领导同样受人尊敬。所以,在一个尊重和重视技术工作的行业和企业中,发展成为研发经理、技术总监或总工程师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方向四做技术型销售和服务
技术工作的领域其实非常广泛,如果感觉纯技术工作发展潜力不大,可以考虑转向做销售或技术支持方面。华为、中兴等通信技术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少是不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甲骨文等软件巨头的市场推广,第一步常常是从销售工程师拜访客户开始的。这类高价值、高科技的产品销售推广,非常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销售人员。
技术人员转向售后服务,也是非常有前途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大学是施工机械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市政工程行业做非开挖顶管施工,在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地下设备的应用和维修经验,一个合适的机会跳槽到著名的顶管设备生产商-德国海瑞克公司,成为其售后服务工程师,工作上得心应手,收入也有了数倍的增长。
方向五转向管理岗位
总有一些人,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从事着技术岗位工作,但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具有管理天赋的人。这些人会在工作中逐步展现出管理潜质和优秀的领导能力,他们往往更喜欢跟人打交道,更喜欢与外界沟通。在这种条件下,以技术经验为基础和依托,适当补充学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在职攻读MBA,假以时日,完全可以成长为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方向六高级技术 *** 作人员
刚才所谈的职业发展方向,适用群体多为高校理工专业出身的人士,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中等专科学校、技校毕业的一线技术工人来说,成为行业技术专家或研发总监的机会显然非常微小。这一群体的职业人士,最佳的技术发展路线是立足本职岗位,成为高级 *** 作型技术人员。
广州市2006年出台的各类岗位工资指导价格中,高级技师就业的工资比博士还要高出500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从全国层面来说,产业工人数量虽然巨大,但高级技工的比例却非常小,“高级技工”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但随着政策环境、企业认识角度和培育机制方面的不断改善,这一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变,所以成为中高级技师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发展方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以下解答摘自谷安天下咨询顾问发表的相关文章!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解决的保险公司信息安全问题
保险行业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的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解决了大量具有普遍性的信息安全问题,并形成了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特色和管理优势。概要如下:
建立了比较详尽的在安全策略,并且总公司的各项IT制度会直接下放到各级分支机构。
在安全组织方面,结合保监会建立“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的要求,成立的信息安全组织,由公司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及副组长,组员由主要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稽核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等部门组成。
在物理环境方面,机房建设按国家A类机房标准建设,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机房实现授权出入管理,出入计算机机房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出入记录,物理环境的防火、防水、空调、电力等基本达到安全要求。
建立了较合理的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网络基础架构,网络核心交换机与路由器双机容错;公司重要的广域网接入专用线路都有冗余。
对网站采用了网页防篡改技术并定期进行检查,员工访问互联网进行了分级限制,外来人员访问互联网有专用网段。
对员工PC集中防病毒管理、集中补丁管理,定期对重要主机与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与应用上有相对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的要求,在核心业务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环境基本能做到主机环境的分离,软件源代码通过版本控制器集中进行管理。
重要业务系统和数据均有良好的备份措施,特别是进行了数据异地存放等工作。
IT人员责任心强,工作勤勉,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能基本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正在解决的保险公司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保险行业信息安全现状还有许多待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与国际标准和最佳信息安全实践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分支机构在资产管理、物理与环境安全、人力资源管理、通信与 *** 作管理、访问控制、软件开发等方面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以下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正在解决的保险行业信息安全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投入
IT规划
资产管理
人力资源安全
物理与环境安全
通信与 *** 作管理
访问控制
信息系统获得、开发与维护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什么是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指从使用零散数据变为使用统一主数据、从具有很少或没有组织和流程治理到企业范围内的综合数据治理、从尝试处理主数据混乱状况到主数据井井有条的一个过程。这与保险公司数据的现状密切相关。目前,保险公司在数据层面上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保险行业数据治理概念的出现和流行。
一、国内保险公司在大数据上存在的三大问题
1 数据割裂:是指表示保险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数据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校验。后果:无法提供整体的信息。保险公司的财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销售支撑系统以及CRM等都是基于独立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分别搭建的,缺少整体设计,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数据存在割裂,从而形成了各个数据孤岛;其次是IT系统的建设缺少扩展能力,在系统设计上未考虑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国内的保险公司在IT系统建设之初普遍存在缺少成熟的保险数据模型,导致系统建设时对未来缺少预见性,当变化来临时系统的频繁的升级,增减关键元数据,加剧了整体数据间的逻辑割裂。
2 数据完整性问题:保险公司目前采集的数据不能够完全满足支持决策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客户数据和产品定价所需数据的不完整。后果: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决策的信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2个方面:首先,保险公司自身主观的原因。一是与公司整体规划和数据模型的确实有关,IT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想到要采集某类数据;二是IT系统在设计时就决定不采集某类数据,影响保险公司作出这样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对 *** 作效率的要求,还有是实际 *** 作时为了提高效率而不采集。其次,是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原因。一方面是客户在投保时确实无法提供相关信息或担心隐私泄密或担心被骚扰,投保时不愿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各类中介机构为把持客户资源,不愿提供完整的客户信息给保险公司。
3 数据不够真实不规范: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不符合行业、公司的规则或标准,甚至是虚假数据。后果: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导致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不够真实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客观的角度来看,归纳如下:主观上,保险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为了迎合业绩考核,定向的篡改数据或制造假业务,导致数据失真。客观上,一是在目前国内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险公司保密制度建设不到位的现实情况下,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业务员担心信息泄露影响未来业绩,提供的客户信息不真实;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录入人员的不认真,内部数据检验不到位,导致数据失真或者不规范。
二、实施数据治理的条件和手段
数据对于保险公司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而喻,然而面对数据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保险公司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辅助支持决策的目的?实施持续性的数据治理是从浩瀚的问题数据中突围的一条重要也是必要的途径。
1 组织是数据治理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一个跨领域的组织是数据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这一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公司高层的授权和包括资深的业务与IT专家。该机构能够理解公司战略定位并参与战略制定,掌握IT系统建设的决策权,能够将数据战略与业务战略、IT战略紧密结合。数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决定了数据治理将涉及到内容广泛的基础性工作,包括:解决“管理隔离,导致IT隔离,导致数据割裂“的问题、监督保险数据模型和业务实务制度的制定、审核各类管理与考核规定对数据的营销。
2 培育企业数据文化是数据治理成果与否的关键。数据治理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要在公司内培育企业数据文化,数据文化的成功与否主要体现在公司全员对数据的认识上,而培育企业数据文化就是要达成”真实的数据才是公司财富“的共识,形成人人关心数据、尊重数据与自觉维护数据的氛围,这既是数据治理工作的内容,也是能否达成治理目的的关键。
3 管理、保护和整合企业数据是数据治理的目的。数据治理的另一项核心任务是管理保护和整合企业数据,这是数据治理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建章立制和监督、审计、处理与应用等。建立完善的制度是达成治理目的的基础。一是约束和要求数据治理工作本身的制度的建设,这是其他制度执行力的保障;二是信息化建设支持制度的建设,这是解决不同环节政策冲突的保障,目的是保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始终以数据为核心,一切架构和设计以及战略规划都围绕着这个核心来进行;三是数据治理流程制度的建设,如数据修正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是解决数据治理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依据,也是达成数据治理目的的途径。
严格的执行监督、审计、处理和应用流程是达成治理目的的保障。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的新建、制度建立和制度执行,通过专家审核制度对可能危害和污染数据的新建系统、新立制度等作出否决,并利用授权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机构和个人依“法”作出处罚;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已建系统、各项数据流、历史数据和新采集数据,针对不同的内容,依据相关制度形成评估报告;处理就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特定的处理措施。
4 数据治理是IT部门摆脱困境、体现价值的机会。在公司期望数据能够对决策作出有效支持和数据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的客观事实下,IT部门在数据应用层面处于尴尬境地。在不能实施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的前提下,IT部门主导并负责数据治理,虽说怎样获得高层支持和如何将业务部门纳入数据治理体系都是棘手的问题,但依据数据治理体系,提出治理建议,改进四维、能力、知识和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有利于IT部门缓解在公司数据应用层面所承受的压力,实现自身价值被公司认可的愿望。
以上就是关于保险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哪几个层面全部的内容,包括:保险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哪几个层面、平安人寿保险it管理、如何看待保险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