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IT架构使用了这么多年,所有的监控设备以及网络架构都是基于此打造,那么在传统架构虚拟化、云化后的今天,如何针对虚拟化、云计算的环境如IAAS、PAAS进行运维?
传统监控系统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环境构建。主要是针对基础的硬件设备、业务系统的监控,对于虚拟化环境的覆盖是不足甚至可以说是零覆盖的,特别是在虚拟化技术引入之后,每台宿主机里面的众多虚拟机怎么去运维?众多的容器 、微服务 、APP怎么运维
如何监控是云化后运维监控面临的挑战。
博睿数据依托完整的IT运维监控能力,公司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的先进智能运维监控能力,可基于自身的通用性,满足最为广泛的用例,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确保数字化业务平稳运行,保证成功交易,保障良好的数字化体验,更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服务。
截至2023年3月1日,博睿数据已经拥有17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11项软件著作权、27项核心技术,在应用性能管理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具备较强的技术先进性。如今,公司已经与CNNIC、CFCA、IATA、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中心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金融产业科技发展联盟、华为等机构和企业达成了多元合作,并成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AIOps标准工作组、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委会等行业权威组织的会员单位。
博睿数据秉承“让IT运营更智能”的品牌理念,成立15年以来,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设立了营销中心,在北京、武汉、厦门等地设立有研发中心。持续对IT运维监控技术的专注,使得公司的解决方案覆盖了IT运维监控管理所有分支领域(DEM、APM、ITIM、NPM和智能运维管理),并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电信相关服务、电商等多个领域,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国泰君安证券、中信银行、中国南方航空等行业巨头,覆盖IT运维人员、开发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前端业务人员等多种职业角色。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了有赖于符合未来整体发展战略的业务实现模式和业务逻辑、符合业务模式和业务逻辑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平台,还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组织去支撑业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运营、维护和管理。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与企业业务管理模式和企业应用特点能够有机的融合,是企业信息组织建设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1 对企业IT管理使命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企业业务管理战略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一流的IT基础设施,迅速地提升企业IT能力和应用水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此,建立高效的IT运营管理体系是首要任务。一般来说IT运营管理基本定义应包括以下内容: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应作为企业集团IT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南;
·IT运营管理策略:用于确定企业集团各种IT活动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IT运营管理组织:明确企业集团各项信息技术活动的授权和责任;
·IT运营管理流程:明确信息技术活动的程序以保障高效的运作;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提供企业IT管理运作所需要的技能资源;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保障企业IT运营体系服务的成本效率和 *** 作性。
2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是指为加强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执行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框架应由七个部分组成:
总方针
战略的融合:信息技术因素需要渗透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
业务伙伴关系:企业的IT将与业务用户在工作上建立伙伴关系,以了解和达成企业的业务实现目标;
IT项目应视为投资:信息技术项目应该被视为一项投资,它应以支持业务需求为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化管理应以服务水平为基础,重点应关注在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IT组件配置:应遵从IT体系结构和IT标准;
IT资源共享:IT资源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的使用和保护这些资产;
IT策略和规划的沟通:IT的策略和规划应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信息组织和流程
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保持一个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管理整个体系结构,以确保达成业务目标, 业务部门从组织上参与信息部门的管理;
策略和规划的管理:为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有必要对策略、规划、管理、信息服务目标实现的成效作周期性审查和改进;
流程与职责:流程和职责分配要被明确清楚定义。
技术管理
技术创新的使用: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的使用:当存在相应的行业标准并能满足所涉及的业务需求时,应采用相应的行业标准;
因特网技术的作用:未来的应用系统和服务的交付要考虑使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技术。
IT运营服务管理
未来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会愈来愈集中,即通常所说的物理集中和业务逻辑的集中。信息中心的职能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其定义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信息管理组织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从具体IT运作层面上来看,它不是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为中心,对复杂的IT管理活动进行管理,比如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和配置管理,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作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有关人员的责权利,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它的根本目标体现在:
(1)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的服务如需要是可准确计价的。
数据
数据获取:每个数据将仅在企业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被获取一次,以后在整个企业内部共享;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应遵守完整性和应用的需求,数据容量、数据需求共享、网络能力和数据安全同样也需考虑;
数据词典:应有一个对企业所有应用程序存取并遵循的、全公司范围的数据定义;
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应共享已有的数据,除非必须要坚持满足特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数据所有权:每一个信息单元都需指派拥有者,负责定义数据的使用规则和保护规则;
数据质量:所有的数据在概定的频率内均可得到,保存时间长短要按时间而定,还应经过标准验证流程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应用系统
用户需求:所有的应用系统的采纳或设计都必须依照用户业务需求,并要得到业务赞助人的认可;
公共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所有的应用系统(包括软件包)将采用一套公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引进与管理:采用标准软件包。对于新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引入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及制度,建议重点考虑国际领先的标准软件包。
网络
外部连通性:网络必须使外部连接更方便;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将被用于企业内部和对外的沟通;
单一的逻辑网络:将只有一个逻辑、用于实际运作的网络为各互联系统提供应用和数据存取;
因特网技术:企业的网络支持因特网技术。
系统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资源将被选择、配置和管理以满足业务的服务水平目标;
性能和容量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便于性能和容量管理;
安全和方便使用管理:安全措施应是全面的,但不能妨碍用户完成工作;
可用性管理:按事先达成的服务水平的协议,用户应该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所需要的资源;
灾难恢复计划:有能力从灾难中恢复关键业务功能,这些关键业务是按重要程度排序的。
3 IT运营管理策略
在考虑企业未来的IT管理体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未来企业的IT管理策略。IT管理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用来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公司内、外部之间,以及各级管理和业务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以保障企业IT使命实现并充分优化成本和效率目标。
IT管理运作模型
在分析企业的IT管理策略时,我们以下图所示的IT管理运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在许多IT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大公司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IT管理运作模式就是在此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IT使命、定位和战略选择,及未来发展模式,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集团及各权属公司之间以及外部关联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
内/外部分配策略选择
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优秀企业在运作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IT业务的外包。通过利用外部资源,使企业的IT运作降低成本和降低风险,并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在IT管理策略进行更为具体的思考,以保证这项战略取得成功。
考虑内、外部分配的原则,是根据IT管理职能和业务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进行区分。能够对企业战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基本原则、策略、标准、规划、体系结构、用户需求等方面,应当视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保持在内部,可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支持。而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较小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方案实施推行、提供运作服务、IT服务和解决方案支持、IT资产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则可以根据在效率、成本、资源方面的内外部优势比较,考虑由内部管理或是采用外包。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选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规划、控制和标准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
根据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不同考虑,可以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可选择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企业IT管理多数是一种“分散资源,分散控制”的方式。这是造成公司目前信息系统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信息管理的最佳实践做出新的选择。
通过对实现规模效益与保障对业务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支持方面的平衡考虑,可以适当地提高对IT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即在IT管理策略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转变:
信息管理策略建议
·企业需要集中IT制度、标准、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控制,以确保实现企业对未来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涉及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流程及公共的应用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公共网络等,由集团集中建设和管理控制;
·满足具体业务单位特殊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及运行于PC机的个人办公软件等,及PC机、打印机等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局部网络,由各权属公司的信息中心在企业集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进行运作;
·考虑到规模效益和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在目前模式下适当提高集中度,当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并建成后,成立企业集团信息中心来完成相应的各项管理与维护职能。
4 IT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IT的使命及定位,应提高未来信息管理组织的地位,使其能够成为:
·充分地掌握公司战略、目标、决策、运作情况等必要信息;
·拥有足够的职权行使其职能,保障信息技术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结合,并推动信息建设和应用;
·有能力与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充分地沟通与协作,使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业务目标;
·流程和IT技术: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紧密结合,使系统建设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正发挥支撑业务运作的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制定与实施IT体系结构标准规范,使企业集团(含权属公司)统一在一个高效的IT平台上运作;
·项目实施和信息系统运作支持分开,使信息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检查和平衡作用。
结合前面对企业信息组织管理策略及运作模型的分析,未来企业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如下图所示的:
信息化委员会
作为企业的IT业务赞助者,由集团总裁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权属公司负责人组成的非常设机构,承担以下职能:
·审批集团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规划;
·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计划,为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确定优先级,并提供所需资金和业务资源;
·审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收益和风险;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和收益做监控,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
信息总监
建议由具备企业战略发展思维,能够统筹协调并赋予足够决策权的人担任。副总裁级人员,同时是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企业集团信息战略的执行和管理者,应承担以下职能:
·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营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价值。审视集团 (含权属公司)各业务流程的运作状况和信息系统支持情况,促进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信息系统的价值为企业业务部门/单位所共识;
·确定公司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信息战略和技术应用方向,保证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服务和支持;
·管理公司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资源,审批公司信息技术方针政策、制度、流程、标准,信息组织机构调整及重要的外部合作等;
·推动和监控集团(含权属公司)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项目的实施,并具体监控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运作水平,向信息化委员会和集团总裁报告。
集团信息中心
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门,在信息总监的领导下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并保障信息系统与战略结合,支持业务目标,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承担的职能可分成规划控制、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运行监管四部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部分可以设置成一个项目组负责,项目组成员可以由相关的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例如战略发展部可以参与规划控制项目组、人力资源部可以参与流程管理项目组等等,各部分具体职责如下:
1、规划控制
·与业务部门/单位共同确认业务需求,并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管理项目的优先级提出建议,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
·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及相关管理实践经验,保障企业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的制订与执行,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制定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并监督执行;
·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以确保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审查集团范围内(含权属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及采购,为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满足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外部IT供应商的认证和评价管理,确保外部信息系统供应商执行集团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监控全集团范围内的IT技能和资源状况,为实现公司IT使命和目标提供保障,并就有关技能和资源的开发引进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建议。
2、流程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跟踪业务流程相关技术发展及管理实践经验,并推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参加集团 (含权属公司)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的制定;
·参与监控业务流程优化工作。
3、项目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管理或组织协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项目的目标、进度、成本、质量负责。对各权属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负责所有已批准的集团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外部采购。以及软、硬件选型和项目实施管理。
4、运行监管
·与业务部门、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协商确定服务水平和标准;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运行服务水平和标准要求负责;
·依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建设完成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投入运行的验收确认,确保系统未来运行达到有关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
·监控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达到设定的水平和标准,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管理和监控集团IT资产和基础设施,以满足相应服务水平和标准的要求,并保障集团有关IT运行服务的长期安全;
·在服务管理的机制下确保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作为本业务单位的IT管理和支持服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集团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指导,而在行政上可以继续由各权属公司负责。
·执行集团有关IT管理制度和标准,向本业务单位范围内各业务部门提供IT管理和支持服务;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项目,协调涉及本业务单位的有关工作,并为本业务单位所涉及的业务需求负责;
·管理和维护本业务单位的局域网、PC机及其他信息终端设备等本单位IT资产,以保障本单位所涉及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引进开发用于满足本单位独特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并负责相应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外部IT咨询服务公司:
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的独立外部IT公共服务及相应的外部能力资源。因为企业已明确IT咨询服务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对企业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及提供相应服务,故在这里也将其考虑为企业未来IT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IT与IT咨询服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由企业信息总监CIO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及各权属公司的信息部门具体分工执行。IT咨询服务公司作为企业IT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承担以下责任:
·作为指定单位负责向企业提供关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并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收取服务费用;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IT规划、流程优化、IT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咨询;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实施和开发,及第三方项目监理等服务。
IT管理组织机构过渡考虑
·信息化委员会建议由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改造而成;
·从企业集团信息管理角度,近期信息中心可以仍由战略发展部分管,可考虑强化战略发展部的职能,加强/建立其在IT规划控制、流程管理、IT建设和运作管理方面的职权;
·企业集团可以一方面考虑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含权属公司),另一方逐步培养或引进,使信息中心逐步独立承担起管理企业IT的使命;
·在集团即将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方面,建议利用集团在投资方向上的管理权利推动在各权属公司的应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入手,选择试点适当的单位进行实施,用事实来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IT运营管理关键流程
为管理好企业的IT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流程。具体如下:
·集团信息化规划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规划审核流程
·集团信息化招标管理流程
·集团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规范制订与维护流程
·IT项目立项流程
·IT项目管理流程
·IT系统维护流程
·IT系统安全管理流程
·IT系统安全检查流程
6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
面对未来的使命,企业IT的管理和运作依赖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合适的技能。目前企业IT最紧迫需要加强的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IT管理:吸取IT组织如何在企业或其他有重大使命的行业中产生业务价值;
·业务分析:收集IT客户需求并成功地将业务需求转换为IT需求,这种技能有助于IT更能以客户为中心;
·项目管理:保证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及时的产生所承诺的价值;
·软件包引进和实施:识别适当的软件包并建议相应业务流程变革;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现有业务流程问题并推动流程变革;
·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原则,并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简化每天的运作。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如下的资源获取方案,以建立未来IT所需的技能:
·整合内部资源:利用集团(含权属公司)已有的信息技术与人才资源;
·内部培训:逐渐获得技能;
·招聘:迅速获得技能;
·外包:使用外部技能资源。
7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未来企业的信息中心将承担整个集团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的运营和维护。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稳定高效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送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日常业务的运营。因此,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IT信息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企业的未来业务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特点,IT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如下:
整个服务架构是由5个部分构成的,即业务管理(商业视角)、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它们的定义如下:
1、业务管理(商业视角):从业务部门而不是IT服务提供者(技术)的角度理解IT服务需求,也就是说,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业务需求。业务管理这个模块就是用于帮助业务管理者如何利用商业思维分析IT问题,深入了解IT基础架构支持业务流程的能力和IT服务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服务过程中作用,以及协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商业利益;
2、服务管理:服务管理模块是整个服务架构的核心,它以一系列典型流程的方式把大部分IT管理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和管理。服务管理模块由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子模块构成。其中服务提供由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组成,服务支持由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职能组成。服务管理取决于所实施的系统和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特征;
3、I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对IT基础架构的管理,只不过它采取的是一种与通常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方式,即将对IT管理的任务标准化和模块化,然后打包成服务按需提供给客户。IT基础架构管理模块覆盖了IT基础架构管理的所有方面,从识别业务需求、实施、部署以及支持和维护基础架构。其目标是确保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IT基础架构,以支撑业务运作;
4、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包括对应用系统的支持、维护和运营,而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部门或信息中心或第三方开发的。IT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合理地延伸,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应用管理模块解决的是如何协调这两者,以使他们一致地为服务于业务部门;
5、安全管理:其目标是保护IT基础架构,使其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安全管理模块为如何确定安全需求、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及处理安全事故提供全面指导。
服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可以想象,未来数据信息中心将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如此高度集中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系统给信息管理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运营和维护要求,服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为信息中心在确保信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给出了一个结构性的管理架构。
在未来企业的系统中,在确认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还需要以这里所提出的“服务管理模式”的思想建立这样的服务管理控制系统,并与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相融合,对整个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业务系统应用水平的同时,降低系统维护的强度。
“服务管理模式”是未来信息中心必需的,但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说,从降低风险和资源需求的角度上分析,不是目前的重点。一般,在业务部门业务运作基本上已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时,服务管理模式才开始启动。
企业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组织由哪些部分所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各部分在整个组织中的数量比例关系。企业组织结构表达的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以怎样的模式及构架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组织机构是由一个个职位组合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组织结构也是企业的职位系统。每个职位都有权利和责任,所以,企业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企业的权责系统。
组织机构是支撑企业生产、技术、经济及其他活动的运筹体系,是企业的“骨骼”系统。没有组织机构,企业的一切活动就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
扩展资料
企业组织架构的意义:
没有组织架构的企业将是一盘散沙。组织架构不合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的彻底失败。相反,适宜、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企业的能量,使组织更好发挥协同效应,达到“1+1>2”的合理运营状态。
很多企业正承受着组织架构不合理所带来的损失与困惑。组织内部信息传导效率降低、失真严重;企业做出的决策低效甚至错误;组织部门设置臃肿。
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工作中互相推诿、互相掣肘;企业内耗严重,等等。要清除这些企业病,只有通过组织架构变革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图是组织架构的直观反映,是最常见的表现雇员、职称和群体关系的一种图表,它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组织架构图是从上至下、可自动增加垂直方向层次的组织单元、图标列表形式展现的架构图,以图形形式直观的表现了组织单元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可通过组织架构图直接查看组织单元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看与组织架构关联的职位、人员信息。 可以显示其职能的划分。
可以知道其权责是否适当。
可以看出该人员的工作负荷是否过重。
可以看出是否有无关人员承担几种较松散,无关系的工作。
可以看出是否有让有才干的人没有发挥出来的情形。
可以看出有没有让不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担任的重要职位。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组织架构类型。
组织架构类型分为:有限公司制、子公司制、连锁制、事业部制、分公司制。
什么是有限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股东出资组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按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为2人以上50人以下。
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常见的组织架构形式,如图一所示,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架构示意图。
什么是分公司制:
分公司是指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属于分支机构,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仅仅是总公司的附属机构。分公司没有自己的名称、章程,没有自己的财产,并以总公司的资产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分公司是总公司管辖的分支机构,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的机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虽有公司字样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无自己的章程,公司名称只要在总公司名称后加上分公司字样即可。
分公司易于管理,可适用于规范化管理企业。
什么是子公司制:
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自己所有的财产,自己的公司名称、章程和董事会,对外独立开展业务和承担责任。但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决策或重大人事安排,仍要由母公司决定。
子公司的战略一般由总公司定,经营策略可由子公司自行制定。
企业设立子公司可包括两种:控股子公司、全资子公司。
什么是集团公司制:
集团公司是指下属成立了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如图二所示,为某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示意图。
集团公司和分子公司的决策权划分: 集团发展战略 经营策略 实施和具体决策 总部 制定/决策 指导 战略经营单元 参与 制定/决策 指导 分、子公司 参与 决策/执行 什么是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在经营管理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事业部,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
事业部的划分方式有三种划分方式:⑴根据产品来划分,如相当多的家电企业均采用了事业部制,划分为空调事业部、冰箱事业部、洗衣机事业部、电视机事业部等;⑵按照区域来划分,如分为华南事业部、华中事业部、华北事业部;⑶按照客户来划分,如分为渠道事业部(针对代理商)、零售事业部(针对个人用户)。
什么是连锁制:
连锁制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制在服务行业应用相当广泛,象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人熟知的品牌采取的就是连锁制。
企业在实际制定组织架构图时,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组合。比如事业部制+有限公司制,事业部制+分/子公司制等。 组织架构图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格式,关键是要考虑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组织架构的功能是为了实现战略效果而将相关工作进行划分,因此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个性组织架构图。
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如部门的划分、部门人员职能的划分)制定具体的、整体的、个性的组织架构图,各个部门也要制定部门的、具体的、细分的组织架构图。
单个的、具体的、细分的小部门组织架构图做好后,结合在一起就成组成了整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图,然后再把每个部门的(比如生产中心的、行政中心的、营销中心的、其它部门的)组织架构图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图。
每个行业的组织架构图肯定不会一样,因为不同的行业部门划分、部门人员职能、以及所需人员不同。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建立支持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IT部门应该如何应对全部的内容,包括:企业建立支持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IT部门应该如何应对、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