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维管理制度

什么是运维管理制度,第1张

众安科技的运维管理系统挺好用的。众安科技在DevOps建设的理念上,采用了运维1+N模式。运维1+N简单的说,是指基础运维+应用运维的模式,1个基础运维平台,N个应用运维场景。基础运维平台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组件CMDB,CMDB能给基础运维平台提供数据基础。第二个部分则是基础运维平台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通常称之为运维的生命线,叫做运维控制管道,它能给基础运维平台提供调度的基础。在这种模式下,运营者能够以低代码甚至零代码的形式做到新场景的建设,以及将基础运维平台作为整个运维体系的实施标准,这样就能避免系各项目管理领域或者发布的领域,各自有各自的平台,却无法打通数据,流程是割裂的情况。

运维管理主要包括:空间协调管理、设备协调管理、隐蔽工程协调管理、应急管理协调、节能减排管理协调。

运维管理(IT Operations Management)帮助企业建立快速响应并适应企业业务环境及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实现基于ITIL的流程框架、运维自动化。

确立以业务价值为核心,业务驱动管理的管理思想面向业务要首先在IT管理的战略层面上建立“业务驱动”的IT治理和管理思想,使得业务部门的目标和IT运维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把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和管理实效,作为评价IT系统效用和IT部门工作的首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是真正实现IT与业务融合,共同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建立关键业务服务模型,今天的业务部门对应用程序的依赖性比过去更强了。应用程序软件可以实现关键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包括付款、资金转账、下订单和订单履行。由于应用程序故障或性能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影响,因此业务部门迫切需要IT部门在发生问题时提供更高的应用程序服务级别和更快的问题解决方案。

所以,必须结合企业战略和业务运营情况,辨识企业业务服务,特别是关键业务应用。为这些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建立和企业未来发展愿景、IT架构、管理模式等相适应的业务服务模型,能够清晰地描述业务与IT之间的关联关系和IT服务的关键目标。

企业建立规范化IT运维管理制度重要性

企业的需求

现代企业需要建立完善而成熟的IT运维管理体制,通过流程管理,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运维,提升组织内IT服务满意度。通过IT运维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快速响应并适应企业业务环境及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实现基于ITIL的流程框架、运维自动化。IT运维管理系统的种类也跟市场上网络产品的种类一样繁多。国外的、国内的、曾经集成商、网络产品制造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IT运维管理系统,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把国内用户折腾满眼尽是迷茫,只看广告不看疗效已成为过去。如何选择IT运维管理系统,虽然早已成为国内用户关心的话题,但是用户在选择运维管理系统时还是有诸多因素限制而往往举棋不定。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从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管理内容着手,逐项梳理提炼需求,这样可以让我们在选择运维系统时反而更加易于找到立足点,做出明智的抉择。网络管理员或其他员工总是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将功能重叠且用户接口不一致的多种解决方案和工具连接在一起。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网络管理员知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能偶尔需要外部的工具,但他们没有兴趣或精力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用户界面集成在一起。完整、强大的解决方案必须简单、直观、易于使用和一致,这样才能提高开发的效率。

主动运维 轻松掌控全局

国内企业在网络运维管理的过程中,运维人员的配置并不多,但承担的工作量较大。所以,不可能整天盯着拓扑图看,针对企业运维管理人数少,负担重的特点,那么多种智能化的告警方式就是一个主要的解决方法,在故障发生时或状态改变时,通过短消息、语音、E-mail等多种方式主动通知管理人员,即使你在出差也可通过远程客户端的方式,在任何能与网管机连通的地方,直接进行管理。这样大大降低了管理的工作量,主动的进行管理,你只要根据需求把告警设置定义好,即可知道系统在遇到问题时的消息,降低运维管理工作的压力,轻松掌控全局。在运维管理过程中,除了对突发的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外,运维管理的另一任务是对网络的结构和部署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网络运行能够满足应用系统不断增长的需要。所以,管理当中统计数据必不可少,事实上突发事件对网络的影响常被忽略不计。

IT运维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摩卡IT运维管理解决方案紧扣业务部门与IT部门融合要求,提供业务与技术沟通和连接的平台,将业务部门与IT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用户持续提高业务部门和客户的满意度,为客户的IT服务管理做出贡献,提高行业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IT运维是IT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最为繁杂的部分。如何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是CIO最关注的问题。解决之道的除了引入ITIL外,关键还在于:明确运维定位,尽量在运维服务质量与成本支出之间寻找平衡。(云雀运维)

(1)根据企业发展策略,确定运维定位与模式

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运营模式的依据,因此也必然对IT运维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普遍存在两种IT运维管理模式,一种是集中式自行管理,另一种是IT运维外包。公司发展策略和核心能力打造的要求不同,会导致企业选择不同的运维管理模式。而不同的管理模式,又是导致运维成本支出不同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合理控制运维成本,首先需要从公司战略出发选择最优的运维管理模式。(云雀运维)

(2)从用户和业务需求出发,设定适度的运维目标

传统的运维管理目标往往只是一些IT技术性指标,如故障率、故障处理时间、服务质量等。而很少关注这些技术指标背后能够反映多大程度的用户实际感知和业务需求,即使包括一些对用户感知质量的评价,也大多是难以量化评价、缺乏客观依据的指标。结果是IT部门花大力气提高了各种IT运维技术指标,还经常以某几个关键运维指标的改善引以为豪。但从用户角度看,这种运维投入是没有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因此,CIO必须从后台走向前台,明确IT运维目标和技术指标,进而确定适度的IT运维投入规模和方式,使得运维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3)强化标准化运维管理,力求提高运维效率

运维管理包含人员、岗位、角色等信息,但如果这些信息没有统一规划,就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标准化运维流程是把运维各种事情(包括人员,资源,突发事故)分成不同级别,规范运维 *** 作,以便有效的控制运维成本。因此,对于企业而言,IT系统的规范化运维是降低IT运维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

(4)设立自助式知识库,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成本

自助式知识库是指对IT运维中的典型故障事件和常见问题解答的自助式处理流程。当出现故障时,用户先在自助式知识库寻找解决方法。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用户进行自助式申请维护,运维中心为用户每次维护申请都将在运维系统中建立服务档案,并一直实时监控,直到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自助式知识库能帮助运维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节省人力成本支出。

内容来源于:ITSS符合性评估落地工具-云雀运维!!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先导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以及公司核心技术的主要载体,信息技术促进了生产经营过程的集成化和科学化,从而成为各公司降低成本、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中国石油出台了统一的“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F5(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便是“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一项,目标是建立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和统一、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保证中国石油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彻底改善IT服务的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IT服务支持成本。

被动的传统IT运维管理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导致IT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中,源自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因素其实只占了 20%,而因为运维管理方面的原因则占到80%,可见IT系统运维及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企业每年对IT部门投资都不少,但是得到的效益却没有体现,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企业的IT运维部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部门,因为IT运维就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还有IT部门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IT运维管理还处于传统模式,即无相应的运维监控软件或者是仅仅单独使用某项监控软件而没有联合使用。这种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是孤岛式的管理,是与业务应用没有联动的管理。

1被动管理

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救火式的管理。通常是用户先于IT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IT部门要求解决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IT管理采用人工方式管理基础设施,网络管理是从各种IT基础设备出发的,仅仅是保障各类IT设备如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交换机等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不采用任何管理软件,仅仅靠运维人员定期轮询,或者执行某项命令来检查设备,在系统规模较小时,只要参与运维的技术人员足够负责,人工运维方式是可以满足日常运维需要的。但是,当应用系统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轮询一遍要花费几个小时,这样,轮询周期越长也就代表越需要更久才能发现故障。这种被动式管理IT导致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 无关业务、孤岛管理

有些企业虽然采用某一种或几种监控软件来监控IT基础设施,但这些监控软件都各自独立运作,没有进行对业务的整合监控。如果用户投诉业务应用不畅通,很难定位故障源,到底是网络、应用程序、数据库还是其他后台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是各部门踢皮球,都说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正常

好一些的IT主管会把各个部门集合到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根源。传统的IT运维管理方式是各类设备的管理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关联性。处理故障不便于追根溯源。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将IT运维与业务相关联

IT运维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IT运维工作是无形的,怎样把这种无形的运维变为有形、甚至量化,这就要把IT的运维与业务相关联。传统的IT运维管理中,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不能和业务相结合,仅仅是在设备管理的层面上。这就导致IT管理的成绩没有体现。想想看,如有业务应用不正常,那网络或者服务器之类的任何一种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又有什么用呢业务应用是“1”,设备是“0”,没有了正常通畅的业务应用,那其他的都是空谈。只有在业务应用畅通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管理才有意义,才能体现IT运维管理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企业IT:部门了解用户使用感受,关联真实用户感受和系统性能,指导问题事件定位和原因诊断 。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首先是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采购一些硬件和应用软件。随着采购的不断扩大,企业的IT组件不断完备,IT系统初具规模,这就产生了IT运维和管理的要求,即网络和系统监控(NSM)阶段,监控网络连通性和系统可用性,此阶段主要还是对IT设备的监控。随着企业业务日趋复杂,IT系统进一步扩大,这时就产生了对IT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需求,上升到第三阶段,即IT服务管理(ITSM)的阶段。以上三个阶段都是IT间接产生业务价值的阶段,对业务的顺畅起辅助监控的作用。

企业业务系统对IT系统依赖的不断增强,企业开始关心IT服务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强调从业务目标角度出发来管理IT,也就是到达第四个阶段――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即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对IT服务进行调整,以确保IT能够支持业务目标,从而直接产生业务价值(如图2所示)。

如今各类重要的IT应用系统相继在中国石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IT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尤其重要,例如ERP、OA、邮件、门户等各类重要的系统如果出现中断,都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除了需要对各类应用系统部署冗余的设备以备保证其高可用性,同时也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且进行关联管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是由底层的各类基础设施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业务模型,将与某个业务相关的底层IT基础设施关联起来,该业务模型能够有效地定位故障根源。这样ERP的管理员只需要关心ERP业务的可用性,而没有必要去关注每台主机的性能参数和启动的进程,不但大大节约了运维时间,而且也提高了运维效率,使故障持续时间大大缩短了。

基于BSM的IT运维

当前中国石油IT运维管理的需求就是从业务出发,建立基于BSM解决方案的新型IT运维。

新型的IT运维管理系统要做得到的就是基于BSM架构的业务管理。

首先,要实时掌控最终用户对IT服务的使用体验,根据制定好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管理业务服务的质量,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影响和SLA来对IT服务进行管理。

其次,通过端对端的应用交易时间测量,实现业务要求端对端的可见性;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测量业务服务的响应性能,主动帮助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便在问题对用户造成不利影响之前,及时得到隔离、诊断和修复,把它们对业务的干扰降到最低。

第三,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及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解决方案通常会基于一种称为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来实现。通过服务依存关系映射技术,来展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样就增进了对各种IT元素的掌控和理解。

第四, 借助业务服务与IT基础设施的依存关系,对告警事件进行管理。当IT系统的组件产生告警时,结合收集上来的底层的IT系统告警事件,对它们进行过滤、关联、聚合,根据对业务服务影响的严重性,来进行排序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CMDB是服务流程中的一部分,是ITIL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以业务为核心的IT运维中,CMDB也是业务建模的主要工具。CMDB通过自动发现工具收集和一定范围的IT基础架构基础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关系,建立IT基础架构模型;并通过端到端的业务服务拓扑图来可视化展示业务系统所有部件和关联关系。

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整合起来,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以求满足下列功能:

1 通过基于角色的业务视图,提供业务流和服务的可见性;

2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

3 设置和检测业务过程的SLA,了解应用性能对业务的影响;

4 24×7小时端到端监控,从浏览器到后台实时监控所有交易;

5 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

6 主动发现和按优先级管理关键业务问题;

7 通过自动把业务和底层运营信息建立关联来缩短平均问题修复时间;

8 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

9 通过联合的CMDB,来为IT环境提供一个“统一的真实数据”视图,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主动的、以业务为中心的BSM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极大地改善业务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降低服务突然中断带来的风险。

提升IT部门的作用

以前,IT运维部门救火队式的混乱状况导致无法判断IT运维总体表现的好坏。而IT部门又是公认的成本中心,这就导致了在很多企业中IT部门总是承受着很多批评,IT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高。

而现在,IT运维部门实现了主动发现问题、提前处理故障;IT运维管理与实际的业务应用挂钩,IT运维部门的工作由无形化为有形;促进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一切既有利于IT人员发挥其工作热情,也有利于IT部门在整个企业地位的提升。

中石油的IT运维管理就是要基于BSM模式来建设,F5项目就是要实现基于业务来管理IT,也就是要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降低支持成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进行最佳的决策和采用更好的系统支持策略。同时,获取与业务运行相一致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实践,整合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等关键业务,从而服务于数据大集中趋势下数据中心运维模式的建立和各专业应用日常运维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几乎都是互联网办公,网络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损失。而很多公司主业也不是IT,对网络问题不大懂,对于公司的网络问题往往都是请一个运维工程师处理。这些工程师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但管理人员的“不懂行”却让运维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这五点:

1、缺乏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共享,造成 *** 作维护效率低下,类似的故障和问题仍然在不断发生,不断解决着,同时一旦某些掌握关键信息和技能的人发生意外状况(如生病,离职等),整个日常维护可能面临严峻的考验。

2、工程师的维护职责不是很清楚,每个人都大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某个具体事情到底该谁负责,却没有明细定位。

3、IT网络运维人员大多没有养成记录习惯,每个月汇总报告时,对自己的工作量、所维护系统的整体情况还是一头雾水。而且纸质的故障处理报告信息要素不全,统计和查询都是头痛的问题。

4、运维人员几乎很少能准时下班,处理突发技术故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运维人员往往像“救火队员”一样去处理故障。 在“救火式”的IT管理维护模式下,很难有效地进行服务管理,无法保证IT服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IT管理往往处于无序状态。

5、对于运维工程师的工作绩效缺乏客观考核依据。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工作完成的时效性怎么样解决问题的质量怎么样这些问题,只能凭印象得出一个个模糊的答案。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是目前许多企业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首要关注的问题应是如何建立专业化分工的IT运维体系。

1、细化用户角色,力求提高运维效率

运维人力分工管理包含人员、岗位、角色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没有统一规划,就无法进行统一配置。网络管理中的角色是根据ITIL标准进行划分的,是把IT运维各种事情(包括人员、资源、突发事故)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运维 *** 作,以便有效的配置运维人力资源。因此,对于企业而言,IT运维的专业化分工本质上是对IT运维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例如,明确运维事件分级处理流程,明确运维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和绩效考核标准。事实上许多实践也证明,明确每种运维事件的专业化分工处理流程,可以大大减少IT运维 *** 作的随意性和混乱性,并能大大提高运维中的人力资源效率。

2、设立IT运维服务台,规范IT流程

在网管软件中,一般提供自助服务和运维服务台,自助服务台的作用是,给用户报故障,评价IT人员解决问题是否负责等。运维服务台是为了确定运维等级和引入优先处理原则。运维服务台主要承担:运行值班、故障监控、接受请求、工单派发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监测等工作内容。服务台就像是传统产业生产车间的调度分配员,它会不断的根据事件的等级进行匹配分工和调度。例如发生任何一个突发运维事件时,服务台会先检查并进行分类流转处理。运维人员可分为一线普通维护、二线技术专家和三线厂商专家。一线人员作为第一级问题处理人员,主要解决常规的运维问题;在一线人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二线技术专家将迅速介入问题解决过程;三线技术专家来自产品供应商,由二线技术专家申请三线厂商专家的介入,使问题解决时间能够大大缩短。

3、FAQ和知识库,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成本

提供FAQ和知识库两种方式,知识库是指对网络运维中的典型故障事件和常见问题解答的自助式处理流程。当出现故障时,用户先在自助式知识库寻找解决方法。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用户利用服务台申请维护,用户申请将会移交给相应的负责人,负责人第一时间建立服务档案并一直实时监控,直到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自助式知识库能帮助运维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节省人力成本支出。

最后,专业的事情要用专门的人员来做,还要配合专业的方法。运维工程师是以技术为主的群体,他们往往关注于IT问题本身,主要通过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来解决问题,不太关注技术之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来解决了。

一般·情况下的IT运维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益,避免“为技术而技术”,需要融合人、流程、技术。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配套的管理措施应包括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运维费用、技术支撑等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IT运维管理系统现在哪个用的比较好一些全部的内容,包括:IT运维管理系统现在哪个用的比较好一些、运维管理主要包括什么、什么是运维管理制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30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